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46.59%,我们只用30年时间就赶上了西方200年的城市化历程,然而城市化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北京.上海.广州等

更新时间:2023-02-04 17:36:37 阅读: 评论:0

题文

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46.59%,我们只用30年时间就赶上了西方200年的城市化历程,然而城市化的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问题。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都一定程度爆发了“大城市病”(交通拥堵.人口膨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恶化)。而一些地方不科学地推进城市化,农民“被上楼”,也反映出了城市化中的一些问题。这段材料说明:完善城市化一定要坚持一切从       出发的原则,发挥主观能动性要遵循城市发展的        。(2分)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实际,客观规律。(2分)

点击查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知识点讲解,巩固学习

解析

材料表明,城市化建设中出现的一些不符合客观实际,违背规律的现象,导致了城市化的一系列问题,因此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发挥主观能动性要遵循城市发展的客观规律。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统计数据显示,2009年我国城镇化率已达.....”主要考查你对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考点的理解。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正确理解 认识误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主体(即人)对客体(即客观事物)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把间接经验作为认识的来源。把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等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把认识绝对化、思想僵化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能够检验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 把科学理论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脱离实践、纸上谈兵,认识不为实践服务

提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2)方法论: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17:36: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3557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年时   统计数据   广州   已达   上海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