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上海中学生成长记录手册》记录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参观考察.社会服务等实践探究活动的能力状况,旨在鼓励青年学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青年学生通过书本已经掌握了大量知识,为什么还要积极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答两点即可) ① ② (4分)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①青年学生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真正深刻理解书本知识。②青年学生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对所学的书本知识进行验证。③青年学生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答两点即可,共4分)
点击查看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知识点讲解,巩固学习
解析
本题以中学生参与社会调查,参观考察、社会服务等实践探究活动为背景,考查有关实践的相关知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因此青年学生只有参加实践,才能获得更为深刻的认识。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因此青年学生从书本中学到的知识只有到实践中才能得到检验。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上海中学生成长记录手册》记录学生参与社.....”主要考查你对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考点的理解。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正确理解 认识误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主体(即人)对客体(即客观事物)的能动的反映,这种反映只有在实践中、在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才能完成 把间接经验作为认识的来源。把认识的来源与获得认识的途径等同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认识产生于实践的需要;实践的发展为人们提供日益完备的认识工具;实践锻炼和提高了人的认识能力 把认识绝对化、思想僵化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实践能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能够检验主观认识和客观事物是否相符合 把科学理论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从实践中来,最终还要回到实践中去。认识本身不是目的,改造世界才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脱离实践、纸上谈兵,认识不为实践服务
提示:“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强调的是认识来源于实践;“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强调的是认识的动态发展是由实践推动的;“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强调的是实践能够把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强调的是认识要回到实践中去、服务于实践。
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1)原理内容: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是认识发展的动力,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错误的认识则会把人们的实践活动引向歧途。 (2)方法论:我们既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又要重视科学理论的指导作用,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17:36: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35577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