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用水供水合同范本(热门33篇)

更新时间:2023-02-05 07:20:55 阅读: 评论:0

工业用水供水合同范本 第1篇

(一)指导思想

以^v^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v^生态文明思想,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贯彻落实^v^^v^提出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思路,以实现水资源集约节约安全利用为目标,以农业、工业和城镇生活节水以及非常规水源利用为重点,以节水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以节水科技创新和市场机制改革为动力,深入实施国家节水行动和云南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激发全社会节水内生动力,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加快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撑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和中国最美丽省份建设提供水安全保障。

(二)基本原则

1.以水定需、节水优先。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把节水作为全省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配置、调度的前提,在区域规划和工程前期推进节水评价工作,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落实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低效向集约节约转变。

2.夯实基础、重点突破。以《云南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为引领,着力补齐用水监测计量、节水工程和基础设施短板,强化能力建设;完善节水监管和考核体制机制,对水资源供、用、耗、排等各环节工作进行全面监管,保证节水落实;准确把握全省各州(市)节水现状与未来发展需求,分区域拟定节水重点,理顺重点领域与重点区域的关系,统筹推进全省节水发展。

3.创新机制、两手发力。深化政府在节水工作中的主导地位,通过强化节水考核等措施,真正把节约用水作为当前治水工作的重头戏和必须要抓的大事,作为意识行动和治水全局工作的重中之重,消除短板弱项,体现紧要稀缺;充分发挥市场和经济杠杆对水资源的配置和导向作用,以《云南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为统领,制定完善节水配套政策,大力推进体制机制创新,形成促进高效用水的制度体系;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手作用,激发节水内生动力。

4.广泛宣传、全民节水。着力强化全民节水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形式多样、覆盖面广、受众量大、丰富多彩的节水宣传教育活动,对新时期节水、爱水、护水等新理念进行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式宣传,引导公众树立节约优先、保护优先、循环利用的资源观;创新宣传和激励手段,营造节水形势,广泛开展节水宣传教育,强化水效领跑者宣传,引导和鼓励全社会共同参与,让“节水就是减污”的节水理念深入人心,促进形成全社会爱水、护水、节水的良好风尚。

5.落实责任、严格考核。充分发挥政府对节水的引导和规制作用,加强部门合作,明确责任分工,压实目标责任;建立健全节水考核监督制度,强化节水激励,严格责任追究。

(三)规划目标

到2025年,全省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不断提高,基本补齐节约用水基础设施短板和监管能力弱项,全面推进用水方式转变,用水结构进一步优化,严格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显著进展。

到2035年,人水关系和谐,节水意识深入人心,节水成为全社会自觉行动。全省用水总量控制在亿立方米以内,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达到全国先进水平;建成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节水制度体系、技术支撑体系和市场机制,形成水资源利用与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等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新格局。

(牵头单位:省水利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农村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参加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科技厅、省司法厅、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商务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市场^v^、省能源局、省^v^、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省机关事务局)

注:1.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率和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率为与2020年的比较值。

2.用水总量、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下降率、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下降率、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根据《水利部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十四五”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的通知》(水节约〔2022〕113号)下达给云南省的指标确定。

工业用水供水合同范本 第2篇

贯彻落实^v^^v^“节水优先”重要指示,“十四五”期间,围绕“提意识、严约束、补短板、强科技、健机制”等五个方面部署开展全省节水型社会建设,重点任务为:

(一)提升节水意识

2.推进载体建设。推进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到2025年,力争全省累计80个以上县(市、区)达到节水型社会建设标准。建设节水型灌区、园区、企业、社区、公共机构,示范带动农业、工业、生活等各领域节水。机关、高校、医院等公共机构发挥表率作用,持续开展节水改造。到2025年,省直机关及60%以上的省属事业单位建成节水型单位。推广节水型示范机关建设先进经验、模式和节约用水行为规范。在用水产品、用水行业、大中型灌区和公共机构开展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发布水效领跑者名单,树立节水先进标杆。(省水利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教育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机关事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强化刚性约束

3.坚持以水定需。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强化用水指标刚性约束,继续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结合区域发展战略,优化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布局,加快形成与水资源相适应的产业发展格局。优化农业生产布局,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建设。推进规划水资源论证和水资源论证区域评估,强化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节水评价,坚决遏制不合理用水需求。(省水利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

4.健全约束指标体系。一是健全用水定额标准体系。按照定额修订周期抓好省级用水定额制修订工作,加快建立覆盖主要农作物、工业产品和生活服务业的用水定额体系,强化用水定额在规划编制、水资源论证、节水评价、取水许可、计划用水、节水载体建设、考核监督方面的约束。二是健全省、市、县三级行政区用水总量和用水强度管控指标体系。继续推进跨州(市)河流水量分配方案和跨州(市)河流生态流量(水位)保障实施方案编制,明确跨州(市)河流用水总量和重要控制断面下泄水量控制指标,将其作为取水许可总量控制的依据。三是建立地下水取用水总量和水位双控指标体系,加强地下水开发利用监督管理。(牵头单位:省水利厅;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市场^v^)

(三)补齐基础设施短板

6.推进农业节水设施建设。全面完成蜻蛉河、宾川、曲靖等大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推进晋宁区晋城灌区、永善云荞灌区等23件中型灌区现代化建设与改造工程。建成柴石滩、麻栗坝、耿马、弥泸、保山坝、石屏等6件大型灌区,开工建设洱海、腾冲、潞江、罗师、永仁等5件大型灌区,加快红河谷、大勐统河、瑞丽江、新元、华坪、小黑江等6件大型灌区前期工作。完善渠首工程和骨干工程体系,加固改造或衬砌干支渠道,有条件的灌区推广管道输水。统筹规划、同步实施高效节水灌溉与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田间节水设施建设力度。有序推进农村供水计量设施建设和改造。(牵头单位: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

8.建设非常规水源利用设施。统筹建设非常规水源利用设施。以现有污水处理厂为基础,根据实际需要布局建设污水资源化利用设施。在山区建设新型窖池高效集雨工程,加大雨水利用。加快建设矿井水综合利用工程。(牵头单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水利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参与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省农业农村厅、省能源局)

9.配齐计量监测设施。进一步推进《云南省取水口监测计量体系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3年)》的实施,完善云南省监测计量体系。一是推进大中型灌区渠首和干支渠口门、规模以上地下水取水井监测计量设施安装,农田水利设施因地制宜配套建设实用易行的计量设施。二是实施城市用户智能水表替代,提高高校、宾馆等公共场所智能计量水平。三是推进城市河湖湿地新鲜水生态补水全面监测计量。四是推动工业园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水计量监测全覆盖,鼓励工业企业配全三级水计量设备,推广重点取用水企业水量在线采集、实时监测。五是对已建的离线计量取水口新增成套在线传输设备,无法满足水资源管理需求的取水计量监测设施进行整改。(省水利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市场^v^按职责分工负责)

(四)强化科技支撑

工业用水供水合同范本 第3篇

2022年以来发行短期债券的水务企业[7]主体级别均在AA级及以上,短期融资券(含超短期融资券,下同)为主要短期债券品种。

从短期债券发行期数来看,2022年1-11月, AA+ 级主体所发期数最多,占比为,较上年下降个百分点;其次为AAA级,占比为,较上年上升个百分点;AA级主体所发期数占比为,AAA级发行主体短期融资券发行期数占比提升较快。

从短期债券发行规模来看,2022年1-11月,AA级、 AA+ 级及AAA级发行主体所发短期债券规模占比分别为、和,其中AAA级发行主体所发规模增长较快,短期债券发行规模呈现向AAA级集中的趋势。

整体来看,水务企业发行主体选用短期债券进行融资的规模有所增加,发行规模的增长主要来自AAA主体所发的短期融资券。2022年1-11月,累计使用短期债券融资规模较大的企业为水发集团有限公司(143亿元)和广东粤海控股集团有限公司(130亿元)。

工业用水供水合同范本 第4篇

4.加快实施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

全面实施景电、引大、昌马、靖会、红崖山、鸳鸯等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现代化改造工程,开展骨干灌排设施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重点解决“卡脖子”问题,着力建立设施完善、用水高效、管理科学、生态良好的灌区工程建设和运行管护体系。河西灌区(昌马)建设现代化节水型生态灌区;沿黄灌区(景电、靖会)重点建设以自动化、信息化为主要特点的现代化灌区,对电力提灌工程进行更新改造,包括建筑物改造、加固或拆除重建,机电设备及金属结构和辅助设施的改造或更新;引大灌区,统筹城乡供水和农业灌溉,建设城乡融合现代化灌区。

(牵头单位:省水利厅;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

5.大力推进高效节水灌溉

结合现代农业发展,以土地集约化、规模化经营为基础,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新建改造提升一批高效节水灌溉,切实增加有效灌溉面积。河西绿洲农业区重点推广应用管灌、喷灌、微灌、垄膜沟灌等高效节水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黄河沿岸农业区,修复老化破损渠系设施,提高输水效率。大力推广管灌、微灌、喷灌等技术,同时防止过量灌溉引起的次生盐渍化问题。黄土丘陵农业区,有灌溉水源的地方,因地制宜进行灌溉设施改造和综合配套,完善输水渠系和田间设施,推广喷灌、微灌、垄膜沟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减少灌溉用水量。梯田建设采取就地蓄水与坡面集雨相结合,积极利用集水进行补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陇南山地农业区,坡度5度以下耕地完善农田排灌工程,因地制宜推进高效节水工程建设。5~25度坡耕地加强水源工程建设,修建蓄水池、塘坝等,配套灌溉渠道、排水沟及渠系建筑物,提高灌排保障能力。

(牵头单位:省农业农村厅;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省水利厅)

6.优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

按照“结构调优、水耗调低、效益调高”的原则,优化农业生产布局,调整种植结构,全面推进适水种植、量水生产。在河西地区,稳定粮食作物种植面积的基础上,大力发展高附加值节水农业,重点发展以现代制种、戈壁农业等为主的河西灌溉农业区,打造一批标准化农业产业园。在中部沿黄区,建设以高原夏菜、瓜果为主的沿黄提灌区现代农业高效节水示范带。在陇中陇东黄土高原旱作农业区,以优质苹果、马铃薯、中药材等种植为主,积极发展集雨节灌,增强蓄水保墒能力,提高降水利用效率,着力打造国家级旱作农业示范区。在甘南高原、秦巴山区,发展藏药、花椒、油橄榄等为主的特色农业。

(牵头单位:省农业农村厅;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

7.普及农艺节水技术

全面普及膜下滴灌、垄膜沟灌等农田节水技术,大力推广节水高效品种、水肥一体化、地膜覆盖、耕作保墒等农艺节水技术,积极推广土壤保水和作物蒸腾调控等生物节水技术。在河西和沿黄灌区,大力推广膜下滴灌、水肥一体化及垄膜沟灌等集成节水技术。在陇中陇东旱作区,以全膜双垄沟播栽培技术为主,形成田间节水综合技术体系。南部山区以“梯田、水窖、地膜”为基础,围绕特色林、果、椒、茶,发展注水补灌、移动滴灌、软体集雨水窖水肥一体化等技术。

(牵头单位:省农业农村厅;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

8.推广畜牧业节水方式

从饲养方式转变上下功夫,在节水的同时,拓展和延伸节水型畜牧业范围,把种草—涵养水源纳入节水型畜牧业范畴。既要节约用水,又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防止畜牧业生产对地下水的污染,合理保护水源和环境。大力发展草地畜牧业,全力打造设施农牧业基地,持续扩大设施农牧业高效集约型生产规模,推动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提高农牧业用水效益。全力推广畜牧业节水,加强人工饲草料基地节水灌溉改造和天然草场补充灌溉。

(牵头单位:省农业农村厅;参与单位:省科技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林草局)

9.稳步推进农村生活节水

工业用水供水合同范本 第5篇

“十三五”时期,我省深入贯彻^v^^v^新时期治水思路、视察甘肃重要讲话和指示精神以及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为抓手,把节约用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以水资源消耗总量和消耗强度刚性约束促进经济发展方式和用水方式转变,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1.节水法规政策、标准体系逐步完善

“十三五”期间,我省修编了《甘肃省行业用水定额(2017版)》,新增工业用水定额75个产品、修订64个产品,对24种主要农作物农业用水定额进行修订;修订了《甘肃省实施〈^v^水法〉办法》,突出节水相关内容;印发了《甘肃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了2020年、2022年和2035年三个阶段的主要节水目标;颁布了《甘肃省节约用水条例》,从用水管理、节水措施、节水保障、法律责任等方面对节水工作做出规定。全省依法治水管水能力得到明显加强,节约用水工作走上了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的新阶段。

2.节水载体建设全面开展

近年来,我省以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为载体,高标准推进节水型城市、节水型机关、节水型高校、节水型企业、节水型灌区、节水型小区及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创建,大力开展节水型载体建设,取得了显著成效。截至2020年底,全省累计39个县(市、区)开展了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并报水利部备案,经复核,我省酒泉市肃州区、张掖市民乐县、金昌市金川区等共计20个县(市、区)通过水利部复核,平凉市崆峒区、兰州市皋兰县、武威市天祝县等合计19个县(市、区)通过省级验收。全省累计创建各类节水载体3612个,其中,节水型灌区97个,节水型企业427个,节水型行政机关1110个,节水型事业单位458个,节水型学校278个,节水型医院71个,节水型宾馆85个,其他节水型单位202个,节水型居民小区884个。

3.节水观念发生巨大转变

以^v^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确立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发展战略,进一步明确了经济增长方式主要由资源投入带动转向主要依靠提高资源利用效率的发展思路。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式用水向节约水资源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的集约式发展思路转变;从强调供水管理向加强需水管理转变;从向大自然无节制地索取,向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转变。

4.节水设施投入力度进一步加大

随着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对节水工作的重视程度和关注度的不断增加,节水设施投入力度逐年增加。以灌区节水为代表,主要实施了景电一期等10处大型灌区、靖乐渠灌区等20处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河西走廊及沿黄灌区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建设工程、中东南部特色农业产业高效节水灌溉项目等,提高了我省农业用水效率。截止2020年底,全省节水灌溉面积达到万亩,高效节水灌溉面积万亩。

工业用水供水合同范本 第6篇

“十三五”期间,在^v^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在^v^、^v^以及水利部等国家有关部委的关心支持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思路,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逐步完善节水政策,提升设施能力,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市场调节、公众参与的节水运行机制,全省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圆满完成“十三五”规划确定的主要目标和任务。

(一)主要指标完成情况

(二)“十三五”节水工作成效

1.落实国家节水行动取得实质进展

2.节水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十三五”时期,省人民政府印发实施《云南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云政发〔2016〕3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了《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改革的指导意见》(云政办发〔2016〕28号)和《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的实施意见》(云政办发〔2016〕81号),省发展改革委等有关部门印发实施《云南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云发改资环〔2019〕945号)《〈云南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分工方案》(云发改资环〔2020〕492号)《云南省“十三五”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方案》(云水资源〔2017〕27号)《云南省水利厅关于云南省开展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云水资源〔2019〕44号)《云南省节约用水工作联席会议办公室关于印发省节约用水工作联席会议机制的通知》《云南省水利厅关于公布云南省省级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的通知》(云水资源〔2020〕50号)等政策文件,节水政策体系不断得到完善。

3.用水定额体系不断完善

2017年9月,云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将《云南省地方标准(用水定额)》(DB53/T 168-2013)列入2017年度云南省地方标准制修订项目计划。于2019年3月完成了《云南省地方标准(用水定额)》的修订工作。2019年12月,经省人民政府同意,以《云南省水利厅关于发布〈云南省用水定额〉的通知》(云水发〔2019〕122号)将修订整改后的《云南省用水定额》正式发布,于2020年1月1日起施行。修订后共有1272个用水定额,其中,农业灌溉用水定额720个,林业用水定额2个,畜牧业用水定额33个,渔业用水定额3个,工业用水定额437个,建筑业用水定额3个,城镇公共服务用水定额65个,居民生活用水定额10个。

4.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工作全面启动

根据《水利部关于开展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工作的指导意见》(水节约〔2019〕136号)和《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印发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技术要求的通知》(办节约〔2019〕206号)的要求,结合云南省实际,于2019年12月印发了《云南省水利厅关于云南省开展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工作的实施意见》(云水资源〔2019〕44号),就全省开展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工作的总体要求、评价范围、评价环节、评价内容、实施管理、保障措施等方面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截至2020年底,全省对145个规划及建设项目开展了节水评价。

5.“双控行动”取得明显成效

2017年3月,省水利厅、省发展改革委联合印发了《云南省“十三五”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实施方案》(云水资源〔2017〕27号),对建立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目标责任制等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截至2017年底,云南省16个州(市)全部出台了“十三五”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方案,全部完成水资源消耗强度指标分解到县级行政区等工作任务。各县(市、区)及有关部门已将用水强度控制纳入年度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指标,并将相应指标作为水利工程运行调度依据,实施严格管控。

6.节水设施取得进展

工业用水供水合同范本 第7篇

我国水价主要由自来水费、水资源费和污水处理费构成,水价仍然由各地物价部门通过举行价格听证会的方式确定。

2022年以来,我国36个重点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保持稳定。从自来水价格排名来看,京津冀、河南、山东等水资源匮乏区域城市自来水价格明显高于其他城市。

近年来,^v^等有关单位发布多项文件,要求提高节水意识,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进行水价改革;加快建立健全以“准许成本加合理收益”为基础的供水定价机制,未来水价调整节奏有望加快,需关注未来水价调整情况。

污水处理价格方面,2022年以来,我国36个重点城市污水处理价格保持稳定。近年来,我国重点城市居民生活污水处理平均价格虽呈上升趋势,截至2022年10月底,全国36个重点城市平均污水处理费为元/立方米,但该价格仅基本满足国家规定收费标准下限(元/吨)。

工业用水供水合同范本 第8篇

贯彻落实^v^^v^“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重要要求,聚焦农业农村、工业、城镇、节水载体建设、非常规水源利用、能力建设工程等重点领域,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一)农业农村节水

14.坚持以水定地。统筹考虑流域(区域)水资源条件和粮食安全,充分考虑水资源承载能力,宜农则农、宜林则林,在科学确定水土开发规模基础上,调整农业种植和农产品结构,推动农业绿色转型。严禁开采深层地下水用于农业灌溉。合理确定主要农作物灌溉定额。(牵头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水利厅、省自然资源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

15.推广节水灌溉。因地制宜,分区域规模化推广喷灌、微灌、低压管灌、水肥一体化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加强灌溉试验和农田土壤墒情监测,推进农业节水技术、产品、设备使用示范基地建设。加快选育推广抗旱抗逆等节水品种,发展旱作农业,推行旱作节水灌溉,大力推广蓄水保墒、集雨补灌、测墒节灌、土壤深松、新型保水剂、全生物降解地膜等旱作农业节水技术。“十四五”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450万亩。(牵头单位:省农业农村厅、省水利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财政厅)

16.促进畜牧渔业节水。加快牧区水利建设,配套发展节水高效灌溉饲草基地。引导畜禽规模养殖场节约场舍冲洗用水。发展节水渔业,发展绿色高效水产养殖模式,积极推广池塘和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稻渔综合种养、盐碱水养殖等水产养殖节水减排技术。鼓励渔业养殖尾水循环利用。(牵头单位:省农业农村厅;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水利厅、省科技厅、省自然资源厅)

18.加大农业灌溉回归水回用力度。在有条件的灌区下游,入河湖沟渠末端建设生态调蓄带,收集上游富含氮、磷的农业灌溉回归水,通过净化后回用于农业灌溉,通过提高回归水的重复使用率,减少新鲜水利用量,从而达到农业节水,同时达到减少污染物排放的目的。(牵头单位: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二)工业节水

19.坚持以水定产。强化水资源水环境承载力约束,合理规划工业发展布局和规模,优化调整产业结构。严禁水资源短缺地区新建扩建高耗水项目,压减水资源短缺地区高耗水产业规模,推动依法依规淘汰落后产能。列入淘汰类目录的建设项目,禁止新增取水许可。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鼓励高产出低耗水新型产业发展,培育壮大绿色发展动能。(牵头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水利厅、省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参与单位: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市场^v^、省能源局)

20.强化工业节水管理。结合云南省实际,制定出台《云南省推动工业节水提升企业节水能力建设实施方案》《云南省工业企业节约用水能力提升建设指南》,明确“十四五”工业企业节水能力提升的主要目标,州(市)工信部门开展工业节水工作的方向和重点,指导相关工业企业开展工业节水工作。加强工业企业用水计量管理,督促企业建立工业节水制度和管理体系,完善节水台账和内部考核机制,鼓励企业开展节水诊断、水平衡测试、用水审计和水效对标,强化重点工业行业产品用水定额管理,对超过取水定额标准的企业实施节水技术改造。积极引入和培育第三方技术咨询服务机构和生产服务型企业,围绕高耗水行业提供综合节水方面的系统解决方案,探索节水服务合同制管理等新的合作机制和模式。(牵头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参与单位:省水利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21.推进工业节水技术改造。围绕钢铁、造纸、饮料、石化等高耗水行业节水治污需求,推广高效冷却、洗涤、循环用水、废水污水再生利用、高耗水生产工艺替代等节水新工艺、新技术、新产品和新装备。鼓励有条件的园区,进行水的梯级利用和集中处理,形成园区耦合用水系统。推动园区根据企业用排水水质特点及要求,指导企业间建立点对点串联用水系统,实现一水多用。(牵头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参与单位:省水利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市场^v^)

22.推动水循环梯级利用。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依据水资源条件,确定产业发展重点与布局。在生态脆弱地区、严重缺水地区,实行负面清单管理,严格控制高耗水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推进高耗水企业向水资源条件允许的园区集中。新建企业和园区要在规划布局时,统筹供排水、水处理及循环利用设施建设,推动企业间的用水系统集成优化。以节水为重点推进现有企业和园区开展循环化改造,园区应当配套建设相应的污水集中处理设施对污水集中收集处理,鼓励园区实行统一供水和水循环利用及梯级补水,实施废水“近零排放”改造。促进园区内企业间串联用水、分质用水,一水多用和循环利用。(牵头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参与单位:省水利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

(三)城镇节水

23.坚持以水定城。因水制宜、集约发展,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合理布局城镇空间,科学控制发展规模,优化城市功能结构、产业布局和基础设施布局。优化资源配置,在提高城市供水保证率的基础上,发挥城市节水的综合效益,提高水资源对城市发展的承载能力。水资源短缺地区,要严格控制城市和人口规模,限制新建各类开发区和高耗水行业发展。干旱城市要严控景观水体用水。(牵头单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

24.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以建设节水型城市为抓手,系统提升城市节水工作,落实新、改、扩建建设项目节水“三同时”制度。将城市节水相关基础设施改造工作纳入城市更新行动,统筹推进供水安全保障、海绵城市建设、黑臭水体治理等工作。推广使用节水型坐便器、淋浴器、水嘴等节水器具。(牵头单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

25.强化高耗水服务业节水。从严控制洗浴、高尔夫球场、学校、医院、洗车等高耗水服务业用水,严格定额管理,实行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在高尔夫球场、洗车等高耗水服务业优先利用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全面推广循环用水技术工艺。(牵头单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水利厅、省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参与单位:省机关事务局)

(四)节水载体建设

26.持续推进节水载体建设。一是到2025年,全省新增推进45个县(市、区)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工作,力争全省累计80个以上县(市、区)达到节水型社会建设标准。二是到2025年,新增创建50个公共机构节水型示范机关;新增创建18所省级节水型高校,新增创建100个省级节水型小区。三是推进合同节水工作,推进效果性、效益共享性等各类合同节水形式在节水型高校、社区等节水载体中的应用。四是积极推进工业、农业和生活用水、公共机构等领域水效领跑者引领行动。

(五)非常规水源利用

27.加强非常规水源配置。将再生水、雨水、矿井水等非常规水源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逐年扩大利用规模和比例。滇中地区严格控制具备使用非常规水资源条件但未有效利用的高耗水行业项目新增取水许可。(牵头单位:省水利厅;参与单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农业农村厅)

28.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因地制宜实施现有污水处理设施提标升级扩能改造,根据实际需要建设再生水生产设施,提升再生水生产能力。缺水地区坚持以需定供、分质用水,推进再生水优先用于工业生产、市政杂用、生态用水。实施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工程。完善工业废水再生利用水质监测评价体系。农村因地制宜推广分布式一体化污水处理模式,推进就近就地资源化利用。创新服务模式,鼓励第三方机构提供污水资源化利用整体方案。推广矿井水综合利用。推动工业园区、用水大户与再生水生产运营单位合作,建设“点对点”再生水生产输配设施。(省发展改革委、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29.加强雨水集蓄利用。将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贯彻落实到城市建设中,提高雨水资源利用水平。新改扩建城市公园、绿地、道路、广场等因地制宜推广透水铺装,建设屋顶绿化、植草沟、下沉式绿地、地下调蓄池等设施,减少雨水地表径流外排。农村地区结合地形地貌建设水池、水窖和坑塘等设施集蓄雨水,用于农业灌溉、牲畜用水等。(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按职责分工负责)

(六)能力建设工程

30.数据汇集及交换系统建设。统一开发省、地(市)两级通用数据汇集云平台,公布数据接入接口,实现对数据的集中接收;完善数据交换软件,实现数据集中交换管理。(省水利厅负责)

31.取用水监测工程建设。一方面是做好已有监测计量设施改造升级,对国家水资源监控一期项目的已老化损坏的100个监测站进行更新。另一方面是全面提高云南省取用水监测计量覆盖面,加快实现工业、生活、服务业取水口监测计量全覆盖,分类推进地表水灌区取水口监测计量,有序推进农用灌溉机井监测计量,对国家水资源监控一期、二期尚未覆盖的452个取水口新建在线监测站。同时对所有渠道站点进行水位—流量关系率定、对管道类站点进行计量检定。构建符合云南特点的取用水监测计量信息管理平台,着力提升监测计量数据质量,切实强化监测计量成果应用。(省水利厅负责)

32.水法规体系建设。一是推动《云南省地下水管理办法》修订。根据《地下水管理条例》,及时开展修订工作,加强地下水管理相关制度。二是推动《云南省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修订。待上位法《取水许可和水资源费征收管理条例》全面修订后,及时开展修订工作,严格取用水管理,进一步完善取用水计量、水资源有偿使用、用途管制、取水许可等制度。三是配合省人大有关委员会开展《云南省节约用水条例》修订。待上位法《节约用水条例》出台后,配合省人大有关委员会开展修订工作。四是根据水利部《计划用水管理办法》,结合云南省实际情况,尽快出台《云南省计划用水管理办法》。(牵头单位:省水利厅;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农业农村厅)

33.技术人才队伍的建设。制定水资源管理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增加水资源管理人员的引进,特别是水资源管理专业技术人员比例亟待提高;加强系统的水资源业务知识培训,提高当前人员、队伍的水资源管理水平和能力,整合工作力量,以适应越来越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形势。落实水资源管理经费,把水资源管理人员的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纳入地方财政预算中。

工业用水供水合同范本 第9篇

18.消减地下水开采量

(牵头单位:省水利厅;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建厅、省农业农村厅)

19.扩大雨水资源利用

在维持定西市、天水市、庆阳市、白银市、平凉市、武威市的雨水集蓄利用基础上,提高兰州市、临夏州及陇南市雨水集蓄利用量。通过集雨补灌、雨水净化处理等技术提升雨水利用效率,加强雨水资源在农业生产和农村安全饮水中的利用。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陇东农村山区在“121集雨工程”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建设新型雨水集蓄工程,发展集雨增效现代农业,解决并巩固人畜饮水问题。城镇修建雨水收集利用系统,包括修建住宅区、学校、公园、各种场馆及其他建筑群等场所汇集雨水的收集利用设施,削减、调节雨水径流、补充地下水资源的渗透设施和调蓄设施,雨水径流污染控制与净化设施;建立完善的屋顶蓄水系统和由入渗地、井、草地、透水地面等组成的地表回灌系统,将收集的雨水用于冲厕、洗车、浇洒庭院、洗衣和回灌地下。鼓励开展编制雨水利用规划,完善雨水利用政策法规,强调积极开发利用雨水的重要性,加快雨水利用研究,创新雨水利用技术,增强人们的雨水资源意识,并进行宣传和教育。

(牵头单位:省住建厅、省水利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

20.积极推广中水回用

在维持河西五地市中水回用劲头的基础上,积极发展河东平凉市、庆阳市、定西市、白银市等中水回用,鼓励缺水城市开展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示范。城镇建设中水回用示范工程,推进中水设施建设。对于建设城市居住小区项目,根据《城市中水设施管理暂行办法》,对建筑面积大于3万m2的小区必须要有污水处理循环用水系统配套,节水设施应当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使用,对于规模较小的、距现有城市污水处理厂较远的小区建设项目,鼓励开发商采用就近联合、按投资比例共同出资建立污水处理循环系统,集中处理污水的治污方案,或依附于周边已有该系统的开发小区。鼓励在园林绿化、冲刷厕所、道路清扫、洗车以及景观用水中优先使用再生水,加强中水利用宣传力度,提升公众对中水利用意识,推进中水利用,为节约水资源、减轻水污染奠定基础。

(牵头单位:省水利厅;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建厅、省农业农村厅)

21.提高矿井水利用水平

加大平凉、张掖、酒泉、庆阳及武威地区矿井水利用水平。增大矿区矿井水利用率,修建引水水渠、储水池和提水引水工程,用于矿区生产、绿化、防尘等用水和矿区周边企业的工业补充用水,矿区周边农田灌溉用水,居民生活用水。提高矿井水处理技术手段,通过合理的处理工艺及合理的水资源优化配置,提高矿井水回用率,降低处理成本,促进企业利用矿井水的积极性,减少矿井工业废水排放所造成的污染,加快矿井水资源化利用技术的研究开发。坚持政府支持和市场机制相结合,通过市场化运作,促进矿井水利用的产业化发展。

(牵头单位:省水利厅;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省自然资源厅、省农业农村厅)

22.实现区域苦咸水利用

以环县作为苦咸水利用示范推广试点,积极探索开发利用苦咸水,特别是在马莲河流域、祖厉河流域等苦咸水丰富但严重缺水区域,优先考虑生活、工业用水,兼顾农业用水,保障生态用水,以缓解区域缺水程度。着重于合理开发利用苦咸水资源缓解用水矛盾,加快推进苦咸水淡化利用进程,组织实施机井淡化工程、自来水公司苦咸水淡化等苦咸水利用项目,通过蒸馏法、反渗透法、电渗析法等各种技术方法淡化和处理,提高苦咸水淡化利用量。解决苦咸水淡化技术投资大、成本高、能耗大、出水量限制等制约,精选淡化技术,优化淡化工艺流程,开展相应技术研究,在广泛推广和应用中取得一定进展。

(牵头单位:省水利厅;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建厅、省农业农村厅)

专栏5 重点地区节水开源重点项目

1、雨水资源利用项目

肃州区雨污分流收集利用及排雨治涝工程;

岷县雨水收集利用工程。

2、中水回用项目

定西市中铺工业园中水回用完善工程;

金昌市永昌县河西堡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中水利用工程暨绿色长廊供水工程。 

3、矿井水回用项目

庆阳新庄煤业有限公司新庄煤矿矿井水处理站工程;

庆阳市罗川煤矿污水处理回用站建设项目。

4、地下水智能化建设项目

武威市民勤县地下水机井智能化计量设施改造工程。

工业用水供水合同范本 第10篇

1.强化指标刚性约束

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健全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用水总量、用水强度控制指标体系,加快落实用水总量、强度双控制度及主要领域用水指标。论证增加甘肃黄河干流取水指标,建立完善覆盖市、县(区)、乡(镇)、村(用水户协会)、用水户五级用水总量控制体系。结合用水总量控制指标,通过江河流域水量分配、地下水划定等工作,加快明确各市州的地表水可用量(细化到河流)、地下水可用量(细化到各县级行政区)、非常规水利用量(下限或占比)。按照《地下水管控指标确定技术要求》,组织开展地下水取用水总量、水位等管控指标划定。

探索开展全省水资源承载能力评估与地区分类,完善水资源承载能力监测评价、预警与管控制度,依据评估结果制定差别化管控措施。水资源超载地区严格执行取水许可禁限批政策,制定并实施用水总量消减计划,退减地下水超采量。强化用水定额的应用,根据水利部对甘肃省用水定额评估意见,修订《甘肃省行业用水定额(2017年版)》。组织对高耗水行业如钢铁、宾馆、高校等用水大户用水定额执行情况进行检查,落实行业用水定额管理。严格执行计划用水,重点监控用水单位严格依据用水定额核定用水计划,各市州按照水资源管理控制指标和水资源分配情况,科学制定用水计划;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充分考虑水源状况和总量控制指标,按照优先使用再生水、积极使用地表水、限制使用地下水的原则,合理下达用水计划;严格实行计划用水动态管理,不定期对重点取水单位用水计划情况进行专项检查,并将检查结果纳入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结果。将非常规水源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对重点监控用水户、节水型单位开展在线监控。开展行业用水定额评估,编制用水定额评估报告,依据评估结果提出整改方案或措施。

(牵头单位:省水利厅;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建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市场^v^)

2.严格用水全过程管理

严格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用途管制,从严控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强化取水许可管理和水资源论证,在国土空间、产业发展、城镇建设、重大建设项目、工业园区规划布局中,严格落实规划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制度;完善对水资源超载、临界超载地区禁限批取水许可制度;全面推行取水许可电子证照;对取自黄河流域超载河流地表水、各超载类型地下水的取水申请,分别暂停审批相应水源的新增取水许可。加强取水许可全过程监管和动态管理,制止无取水许可的用水行为,取水许可延续换证时,按实施节水要求重新核定许可水量,核减闲置指标。

加强水资源监测体系建设,将江河重要断面、重点取水口、地下水超采区作为主要监控对象,完善省、市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指导建立县区级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依法实施用水统计调查制度,加强用水统计管理,按照统一完整、不重不漏、信息真实、更新及时的原则建成用水统计调查基本单位名录,规范各取用水单位(或个人)统计原始记录,统计台账等。从监测、统计等方面强调用水的全过程管理。

逐步建立省级和市县级节水评价机制,建立省、市、县三级节水评价登记、备案制度,设立工作台账,全面掌握节水评价工作进展情况。对规划和建设项目,结合水资源论证,按要求从规划编制、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和取水许可等方面积极督促开展节水评价,建立工作台账;严格审查把关,规范节水评价登记台账管理,将审查的规划和建设项目节水评价关键内容登记备查;从严落实节水“三同时”制度,从严叫停节水评价不达标的项目,从源头上把好节水关口。

(牵头单位:省水利厅;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工信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建厅、省交通运输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局、省机关事务局)

3.严格考核责任追究

(牵头单位:省水利厅;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建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机关事务局)

专栏1 总量强度双控重点项目

1、水资源管理与调度系统建设项目

张掖市水资源管理与调度系统升级改造;

酒泉、武威、平凉、庆阳、定西、金昌等市的大中型灌区试点建设水资源管理与调度系统。

2、水资源保护、监测系统建设项目

金昌市永昌县、张掖市高台县、平凉市华亭市、酒泉市肃州区、庆阳市环县、定西市岷县、甘南州合作市等地水源地保护工程;

金昌市永昌县、庆阳市庆城县和镇原县新建水资源监测系统。

工业用水供水合同范本 第11篇

(一)加强组织领导

按照省级统筹、州(市)负责原则,推动规划实施。省级各有关部门加强跟踪分析和督促指导,按照职责分工抓好各项措施落实,形成工作合力,共同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州(市)人民政府担负主体责任,制定计划,明确任务,确保各项工作顺利完成。(省发展改革委、省水利厅、省科技厅、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市场^v^、省机关事务局等部门按职责分工共同推进)

(二)完善投入机制

按照《云南省节约用水条例》规定,将不少于20%的本级留成水资源费纳入本级财政预算管理,用于节水型社会建设。鼓励地方构建多元化投入保障机制。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采用绿色债券、资产证券化等手段,依法依规拓宽融资渠道。规范有序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建设运营。(牵头单位:省财政厅、人民银行昆明中心支行、省发展改革委按职责分工负责;参与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

(三)完善奖励机制

完善节水激励和奖励机制,构建与生态文明建设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相适应、符合云南省实际的集约节约用水促进机制。适时评选表彰节水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给予奖励或通报表扬,对节水工作成效突出的单位授予“节水型企业(机构)”“节水先进单位”等荣誉。加大资金扶持力度,对国家节水型城市、节水型社会达标县(市、区)和省级以上节水载体给予适当资金补助,在政府采购中优先采购节水产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对符合条件节水项目依法享受企业所得税“三免三减半”等优惠政策。(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水利厅、省财政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参与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市场^v^、省农业农村厅、省机关事务局)

(四)强化监督考核

强化水资源管理考核和取用水管理,将节水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政绩考核,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人,压实工作责任。加强对各责任部门的督促检查,严格责任追究。完善公众参与机制,充分发挥舆论监管、社会监督和行业自律作用,推动节水多元共治。(牵头单位:省水利厅、省发展改革委;参与单位: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司法厅、省住房城乡建设厅、省农业农村厅、省^v^)

工业用水供水合同范本 第12篇

随着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以及PPP模式项目的推进,水务企业投资活动整体表现为大额的现金流出。2019-2021年,水务企业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呈持续下降趋势,分别为亿元、亿元和亿元,绝大部分来自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的现金流出,符合水务行业总体发展趋势。2021年,水务企业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大幅下降主要系前述会计政策变更,对形成金融资产的在建PPP项目的现金流量从投资活动转为经营活动列报所致。2022年前三季度,水务企业投资活动现金净流出为亿元,同比下降。在水务市场较大的增量潜力之下,固定资产投资和并购仍是行业发展的重点,未来随着污水处理及水环境治理领域的需求增长,预计大额投资需求仍将持续。

工业用水供水合同范本 第13篇

14.全面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

(牵头单位:省住建厅、省水利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

(牵头单位:省住建厅;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水利厅) 

16.深入开展公共领域节水

(牵头单位:省住建厅、省机关事务局按职责分工负责;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教育厅、省水利厅、省卫生健康委、省市场^v^)

17.严控高耗水服务业用水

合理限制高耗水服务业用水,从严控制洗浴、洗车、人工滑雪场、洗涤、宾馆等行业用水定额;洗车、人工滑雪场等特种行业积极推广循环用水技术、设备与工艺,鼓励优先使用再生水、雨水等非常规水源。推动餐饮、娱乐、宾馆等服务性企业实施节水型器具和设备改造,逐步淘汰耗水量高的用水器具和设备,提升高耗水服务业的用水效率;对高耗水服务业等行业用水实行超定额累计加价制,提高高耗水服务业再生水和雨水利用比例。

(牵头单位:省水利厅;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住建厅、省商务厅)

专栏4 城镇节水降损重点项目

工业用水供水合同范本 第14篇

目前,我国行业内分布的水务企业按照业务区域范围大致可分为跨区域运营水务企业和区域专营水务企业。其中,区域专营的国有地方水务企业最为普遍,区域垄断性突出,是水务行业的主力军。部分实力较强的区域(北京、深圳、成都、重庆等地)地方国有水务企业和央属水务企业,通过并购、合资、参控股、BOT和PPP等方式在全国范围内或国外异地扩张,获取供水和污水处理业务特许经营权,并通过拓展水务衍生业务成为跨区域投资型综合水务企业,企业竞争力突出。

未来竞争方向方面,近年来,随着我国生态治理和环保力度加大,出现黑臭水体治理、水环境综合治理,污泥处置等水务衍生行业。水务衍生行业对资金实力和技术水平要求较高,水务衍生业务仍将继续成为实力较强的央企或经济发达区域地方国企积极参与对象。此外,伴随经济发达的城市水务行业进入成熟期,需求增长放缓,相关配套设施还不健全的区县及乡镇地区成为实力较强的水务企业异地扩张的机会。但水务行业涉及国计民生,竞争格局基本稳定,预期水务行业整体仍呈现区域垄断和跨区域运营行业龙头并存的态势。

工业用水供水合同范本 第15篇

23.加快节水技术装备研发

(牵头单位:省科技厅;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建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市场^v^)

24.促进节水技术转化推广

引导提高全省节约用水技术应用水平,推动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建立“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节水技术创新体系,发挥节水领域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功能作用,优化整合节水领域科技创新平台。结合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重点地区节水开源等工作,推广应用一批节水、水污染治理及循环应用、雨水收集利用、城镇污水再生利用等先进适用技术,加快技术成果推广应用。以水资源严重短缺、水生态脆弱地区为重点,按照科技创新、制度创新与管理创新相结合的原则,集中开展全区域、多行业的综合节水集成创新与示范,持续建设节水技术、产品设备使用示范基地。鼓励通过信息化手段推广节水产品和技术,拓展节水科技成果及先进节水技术工艺推广渠道,逐步推动节水技术成果市场化。推广应用国家鼓励类工业节水器具和设备(产品),支持引导企业采用高效、安全、可靠的水处理技术工艺,降低单位产品水耗。

(牵头单位:省科技厅;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建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省机关事务局)

25.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

鼓励龙头节水企业加大节水装备及产品研发、设计和生产投入,降低节水技术工艺与装备产品成本,提高节水装备及产品的多元化供给。采取多种手段,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发展具有竞争力的综合型第三方节水服务企业,促进节水产业向提供综合服务转变、向合同节水转变;鼓励各市州通过加强政策引导,推动高耗水工业、服务业和城镇用水主体开展节水治污技术改造,提供社会化、专业化、规范化节水服务,培育节水服务产业。构建技术产业化成果数据库,建立技术产业化成果发布平台,健全信息畅通的技术产业化成果供需机制。建立交流合作机制,对标国内外节水先进水平,开展国内外交流合作,提升全省节水科技支撑能力。

(牵头单位:省科技厅;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省住建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市场^v^)

专栏6 科技创新引领重点项目

1、水务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

兰州市、金昌市和天水市智慧水务大数据平台建设工程。

2、水利移动端应用平台建设及其它项目

白银市靖远县拟实施移动端应用平台建设工程,建立移动端应用平台、水利微信公众号等;

定西市建设企业用水计量监控工程、城乡供水监管平台工程;

武威市民勤县节水科技馆布展工程;

酒泉市水利微信公众号、智能缴费系统创建工程。

工业用水供水合同范本 第16篇

2022年1-11月发行中长期债券(指发行期限在1年以上的债券,下同)的水务企业主体级别全部集中在AA及以上级别。从发行期数来看, AA+ 级主体所发行中长期债券的发行期数占比()位居第一,较上年()有所提升;其次为AAA级主体,发行期数占比()较上年()有所下降;AA级主体中长期债券的发行期数占比,较上年变化不大;水务企业中长期债券发行期数中 AA+ 级主体占比快速提升。

从发行规模来看,AAA级主体所发行中长期债券规模占比()位居第一,较上年()有所下降;其次为 AA+ 级主体,发行规模占比()较上年()有所提升;AA级主体中长期债券发行规模占比()较上年变化不大;水务企业所发中长期债券发行规模仍主要集中在AAA级主体。短期债券中AAA等级主体发行规模占比明显大于中长期债券中AAA等级主体发行规模占比,反映出市场更青睐高级别主体所发行的短期债券。

工业用水供水合同范本 第17篇

建立公开透明、公众参与的民主管理机制,完善公众参与的相关立法,给公众参与提供具体的、可操作的程序性规定,形成公众自觉“自下而上”推动节水工作向前发展,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公众参与、公众监督的体制。通过专门制定一个公众参与法、公众参与条例或者实施细则,使公众参与规范化,具体化。在构建我国节水管理公众参与立法时应对公众的定义、公众参与节水的原则、公众参与的途径等内容进行界定。鼓励用水者组织,特别是非政府组织充分参与节水型社会建设,拓宽公众参与的渠道。扶持具有较高节水意识的社会团体组织,发挥其节水宣传参与节水的代表作用、推动作用。进行政策倾斜,向其提供资金、物质支持,赋予该主体相应的权利,促进社会团体用水组织的广泛参与。建立多部门协作制度、咨询制度、水价听证制度,用水、节水和水交易信息公布制度、群众有奖举报制度以及其他充分体现公众知情权、参与决策权、监督权、舆论权的制度。

工业用水供水合同范本 第18篇

(一)加强组织领导

(二)完善投入机制

(三)强化监督考核

^v^^v^高度重视节水工作,近年来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2014年,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5次全体会议上,提出“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思路,强调“从观念、意识、措施等各方面都要把节水放在优先位置”。2019年,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提出要“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把水资源作为最大的刚性约束,合理规划人口、城市和产业发展,坚决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2020年,在江苏考察时,提出“北方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业,节约用水,不能随意扩大用水量”。2021年,在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提出要“坚持节水优先,把节水作为受水区的根本出路,长期深入做好节水工作,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产业结构、人口规模”。^v^^v^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系统观念、坚持问题导向,是新时期做好节水工作的思想指引和根本遵循。

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全面提升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是深入贯彻落实^v^生态文明思想、^v^^v^关于节水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批示精神的具体行动,是缓解全省水资源供需矛盾、保障水安全的必然选择,对实现高质量发展、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和中国最美丽省份具有重要意义。为推进全社会节水,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编制本规划。

工业用水供水合同范本 第19篇

水务行业产业链主要涉及从自然水源中取水、水的加工处理、供应和污水处理等环节。产业链的最上游是水源的获取;水资源的丰富程度、水质的优劣直接影响水务行业原水获取的难易程度和水生产的成本。水务行业下游主要是城镇居民生活、生产等方面用水需求,经济的发展,城镇人口的增长,环保节水等政策的要求对水务行业下游需求端产生重要影响。

从上游水源供给方面来看,我国水资源总量丰富,开发比例在20%~25%之间。水资源主要分布在南方区域,北方区域仅占水资源总量的1/4,区域分布不均衡。根据《2021中国生态环境状况公报》,2021年,我国地表水中Ⅰ~Ⅲ类水质合计占比,较2020年上升个百分点,地表水质有所改善,但南北方水质存在较大差异。

从需求端来看,水务行业产业链的下游主要涉及居民生活、生产等方面用水,2021年,我国用水总量亿立方米,较2020年增加亿立方米。其中,全国用水总量中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分别占、、;城镇化进程推动用水人口持续增长,城市生活用水成为供水行业需求端增长的主要来源。

从污水处理行业供给端看,2021年,全国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能力亿立方米/日,较2020年增长,我国污水处理产能仍保持增长。污水处理需求端整体发展较快,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成为污水处理行业需求端的主要来源,污水排放量是衡量污水处理行业需求端的重要指标。2021年,全国城市和县城污水排放量亿立方米,较2020年增长;其中城市污水排放量亿立方米,占比,污水处理行业需求持续增长。

工业用水供水合同范本 第20篇

本次规划的主要任务是从甘肃的省情和水情出发,深入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大国家战略,按照“河西控水、南部保水、陇东调水、陇中优水”的总体构思,围绕构建“优质水资源、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通过制度节水、模式节水、机制节水、工程节水、管理节水,显著促进我省节水减用、节水减排、节水增绿和节水增效,全面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

——农业领域:围绕我省河西内陆河流域,以国家节水示范区为重点,对现状高效节水灌溉工程进行系统提升,重点发展大田膜下滴灌及水肥一体化技术,全面提升发展设施农业微灌。在完成国家和省上下达的粮食播种面积的基础上,大力推广膜下滴灌、垄膜沟灌、耕作保墒等农艺节水技术,在积极发展制种玉米、马铃薯等粮食作物的同时,稳步扩大设施农牧业高效集约型生产规模。紧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和新型城镇化建设,稳步推进农村生活节水。

——工业领域:通过对现有工业企业和建成园区开展节水改造,鼓励企业实行一水多用、串联用水,提高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积极推广应用节水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等方式,切实提高我省工业用水效率。以大禹节水、酒钢、金川公司等我省知名企业为重点,建成一批节水(标杆)示范企业,以点带面,形成节水型企业建设长效机制。

——生活领域:坚持“以水定城、以水定人”,把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承载力作为刚性约束,倡导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全面推进节水型城市建设,提高城市节水工作系统性,把节约用水贯穿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全过程。深入开展公共领域节水,大力推广绿色建筑。以城镇节水相关基础设施改造和建设为核心,不断完善供排水等市政公用基础设施,提升生活用水效率。

工业用水供水合同范本 第21篇

受疫情冲击及房地产开发投资持续下行等因素影响,中国2022年前三季度GDP同比仅增长,经济增长放缓。财政方面,2022年1-10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扣除留抵退税因素后增长,按自然口径计算下降;同期,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万亿元,同比增长。货币金融政策方面,2022年4月及12月,央行分别宣布下调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率各个百分点,引导金融机构积极运用降准资金加大对实体经济特别是中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2022年1-11月,地方政府债券中水务相关专项债发行金额亿元,为2021年全年的。在经济稳增长背景下,财政部提前下达2023年新增专项债额度,拟投向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农林水利、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物流基础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新能源和新基建共十一大领域,预计会带动水务行业投资的加速。

国家发改委、水利部等多部委新出台水务行业相关文件,主要通过以下三个方面促进水务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一是实施严格的节约用水制度,控制用水总量。二是加快城镇污水设施建设,加强污水排放监测,进行污水处理收费标准改革。三是中央预算、地方财政、金融机构和社会资本方等多方参与,解决污水处理、水利设施和生态治理等项目资金需求。

在上述相关政策的持续引导下,2023年水务行业投资有望保持增长。

工业用水供水合同范本 第22篇

水务企业数量众多,主要分布在各地级市或区县,企业单体规模较小,由于债券发行门槛较高,水务行业发债企业数量较少。截至2022年11月30日,样本发债水务企业[5]的主体信用级别主要分布在AA、AA + 和AAA,占比分别为、和,其中 AA+ 和AAA级别的水务企业存续债券余额分别为亿元和亿元,分别占样本企业全部存续债券余额的和,发行债券主体信用等级向高信用质量趋拢。

2022年以来,发债水务企业中云南水务投资股份有限公司[6]和启迪环境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主体信用等级发生下调,其他样本企业未出现评级变动情况。

工业用水供水合同范本 第23篇

[1]联合资信口径水务发债样本共72家,以2021年供水和污水收入占营业收入45%及以上为标准;其中可获取三年完整财务数据的企业65家。

[2]受城市化进程加快和国家环保政策大力推动的影响叠加,城镇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力度加大,城市生活污水处理需求大幅增加。

[3]扣除不可获得2022年第三季度财务报告的5家企业和截至2022年第三季度末无存续债的6家企业,共54家企业。

[4]未进行债务调整,短期债务=短期借款+交易性金融负债+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应付票据,长期债务=长期借款+应付债券+租赁负债。

[5]截至2022年11月底,有存续债券的发债水务企业共60家,其中有主体信用级别的59家。

[6]截至2022年11月底,云南水务投资股份有限公司已无存续债券。

[7]截至2022年11月底共26家,其中南水北调东线江苏水源有限责任公司无公开披露的主体信用级别,其2022年发行的亿元超短期融资券未包括在本部分数据分析中。

公用评级二部

迟腾飞 宋金玲 王文才 冯熙智

联合资信

联合资信评估股份有限公司(简称“联合资信”)前身为成立于2000年7月的联合资信评估有限公司,2020年9月17日更为现名(英文名称China Lianhe Credit Rating Co. Ltd.)。

联合资信是目前中国最专业、最具规模的信用评级机构之一,总部设在北京,公司经营范围包括:信用评级和评估、信用数据征集、信用评估咨询、信息咨询;提供上述方面的人员培训。目前开展的主要业务包括对多边机构、国家主权、地方政府、金融企业、非金融企业等各类经济主体的评级,对上述各类经济主体发行的固定收益类证券以及资产支持证券等结构化融资工具的评级。

公司业务资质齐全,已经完成向中国人民银行和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备案,取得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认可,是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理事单位,具有从事银行间市场、交易所市场的资信评级业务资格。

联系我们

业务咨询:

lianhe@

投资人服务

chenjialin@

媒体关系

duhan1@

工业用水供水合同范本 第24篇

10.优化产业整体布局和结构

通过合理调整工业布局和产业结构,持续降低高耗水行业比重,从源头上控制耗水量大、用水效率低、水污染严重行业的发展。一是通过严格执行产业政策和行业准入制度,禁止小规模,低水平建设;二是对产能过剩或超过地区水资源承载能力的高耗水行业实行行业限批和区域限批;三是鼓励医药、化工、食品、农产品加工等行业集聚发展,促进水的梯级利用和集中处理,鼓励焦化行业退出主城区,向煤化工基地、钢焦一体化园区聚集,促进企业间循环用水;四是以产品结构调整为突破口,对传统支柱产业进行高起点、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开发下游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提升水利用率和产出指标。根据水资源分布情况,合理布局项目建设,实现有序用水。

(牵头单位:省工信厅、省发展改革委、省水利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参与单位:省科技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建厅、省市场^v^)

11.严控高耗水行业用水增量

在项目审批过程中严格落实主体功能区规划,对采用列入《高耗水工艺、技术和装备淘汰目录》的工艺、技术和装备的项目,不予批准取水许可。各级政府要推动高耗水行业可持续清洁生产,针对甘肃省电力、有色、冶金、石化、核燃料加工、煤炭等六个重点用水行业,应积极采取多项措施,组织重点用水企业开展水平衡测试,从原辅材料、能源、产品、工艺、设备、过程控制、废弃物、管理和员工培训九个方面,从水消耗及废水产生环节、产生废水及造成水耗的原因三个层次提出消除或削减废水的方案,对企业用水状况进行分析,鼓励企业实行“一水多用”、“串联用水”,提高工业用水的重复利用率;尽量减少大型冷却与循环设施水的蒸发散失,做到深度节水。企业内部注重用水管理,做到清浊分流,按质供水。

(牵头单位:省工信厅、省水利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水利厅)

12.大力推进工业节水改造

积极推广应用节水新产品、新技术和新工艺,对现有工业企业和建成园区,开展以节水为重点的“三化”改造,不断加强冷却循环系统的节水技术改造、强化再生水的回用,集中力量支持一批重点行业、重点企业的节水技改示范项目,带动全省工业企业节水工作的全面展开。按照企业供水设施规范、用水科学合理、节水技术先进、管水制度健全有效的要求,以工业节水典型经验的示范推广为载体,在钢铁、石化、有色金属等重点工业用水行业,组织企业积极开展节水型企业创建活动。鼓励引导黄河流域重点工业企业积极创建节水(标杆)示范企业,以酒钢、金川公司等知名企业为重点建成一批节水(标杆)示范企业。广泛宣传成果,树立节水标杆企业典范,以点带面,形成节水型企业建设长效机制。

(牵头单位:省工信厅;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自然资源厅、省住建厅、省水利厅、省市场^v^)

13.建立工业节水激励机制

依据水价改革政策,落实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抑制企业用水浪费,促进先进节水技术的应用;多渠道筹措资金,鼓励和支持工业节水技术改造。做好污水资源化利用宣传,促使更多的人逐步认识到再生水也是新的水源,企业管理者和职工懂得计划用水、节约用水。建立和完善促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法律法规,加强污水回用的监管力度,加快污水回用的市场化进程。加强工业节水的监督检查,强化工业用水项目源头管控,研究建立便于考核和进行奖惩的工业用水制度,切实推进全省工业节水。

(牵头单位:省工信厅;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科技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建厅、省水利厅、省市场^v^)

专栏3 工业节水减排重点项目

1、新建废污水处理项目

嘉峪关市嘉北工业园区污水处理站;

平凉市庄浪县工业集中区污水处理站;

金昌市永昌县河西堡化工循环经济产业园污水处理站。

2、重点企业废水治理项目

金川公司镍盐有限公司2500m3/d重金属废水处理工程;

金川公司钴系统含重金属废水减排达标治理工程;

金川集团铜业公司废水达标治理改造工程。

工业用水供水合同范本 第25篇

2022年以来,AAA级水务企业短期债券发行利率总体有所上升,除此之外各主体级别水务企业所发行不同期限债券发行利率呈下降趋势。

2022年1-11月,水务企业短期债券的平均发行利率为,较2021年下降65个BP。2022年1-11月,水务企业所发行中长期债券平均发行利率为,较2021年下降28BP。从三年期和五年期债券的平均发行利率来看,2022年1-11月,水务企业三年期和五年期债券的平均发行利率分别为和,较上年同期限利率(和)有所下降。

从季度发行利差看,各主体级别水务企业所发行的短期及中长期债券利差均呈波动态势,主要系样本企业较少,不同市场认可度主体发行期数对当季利差均值影响较大,2022年以来AAA主体发行利差受上述原因影响较大。2021-2022年1-11月,不同主体级别水务企业债券发行利差详见下表。

工业用水供水合同范本 第26篇

对照甘肃省节水型社会建设“十三五”主要规划指标值,截止2020年底,全省用水总量亿m3;万元GDP用水量由2015年的175 m3下降到2020年的,降幅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由2015年的65m3下降到2020年的,降幅58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由85%提高到90%;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由提高到,节水灌溉面积由万亩增加到万亩,其中,高效节水(喷滴灌、微灌、低压管灌)灌溉面积达万亩,占实灌面积的。

表1  “十三五”规划指标与现状水平对比表

指标分类

“十三五”规划指标值

2020年现状水平

综合用水与节水指标

用水总量

亿m3

万元GDP用水量(当年价)

m3/万元

105/降幅33%

非常规水源替代水资源比例

城镇污水处理回用率

工业用水与节水指标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

(当年价)

m3/万元

45/降幅30%

降幅58%

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

农业用水与节水指标

灌溉水利用系数

节水灌溉工程面积

1513

生活用水与节水指标

工业用水供水合同范本 第27篇

1.存在的主要问题

受自然禀赋、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限制,我省节水工作仍然存在工作基础薄弱、节水意识不强、公众参与程度不够等诸多困难和问题。在新形势下,我省节水工作存在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节水的内生动力明显不足。一方面,水价杠杆作用发挥不充分,部分地区水价形成机制不能全面客观反映水资源的稀缺性和供水成本,难以激发用水户的自主节水投入和创新意识。另一方面,节水市场机制不健全,财税引导和激励政策不完善。同时,节水需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对用水户来讲,如果节水成本得不到弥补,就会产生负效益,因此,配套完善相应的节水激励政策显得尤其重要。

节水的合力有待加强。节约用水工作涉及全社会各个领域和众多部门,是一项社会性系统工程,必须依靠全社会各部门共同努力。虽然我省各部门在节水工作中相互配合,但仍然没有形成一个“左右协调、沟通顺畅、运转高效”的工作机制。需依托甘肃省节约用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进一步加强各成员单位的会商沟通和信息共享,为实现我省节水工作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的组织基础和领导保障。

节水理念意识尚需强化。长期以来,社会公众对我省特殊的水情、水危机状况了解不够充分,部分公众节水意识淡薄,或尚未将节水意识落实到具体行动和日常生产生活全过程。各地对节水的认识还不完全统一,特别是相对丰水地区,对节水的必要性看法不同,节水减污、节水减排的理念尚未深入人心,地区间对节水工作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差异较大。在节水氛围营造上,舆论倒逼节水、社会监督浪费的机制尚未全面建立。

非常规水源利用需进一步强化。非常规水源是常规水源的重要补充,对于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提高区域水资源配置效率和利用效益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近年来,水利部不断加强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管理工作,把非常规水源纳入水资源统一配置,特别是缺水地区,进一步扩大配置到工业、生态环境、城市杂用、农业等用水领域。虽然我省非常规水源开发利用量逐年增加,但在管理和技术上存在扶持政策不完善、缺乏统一规划、水价成本倒挂、技术标准不完善、技术驱动力不足等方面的问题。

2.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当前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发展阶段、开启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是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也是落实“节水优先”方针、促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破除国家水安全制约瓶颈的重要时期。站在节水之路的新起点上,“节水优先”在甘肃有着不同以往的新内涵。

一是新发展格局需求。新发展阶段催生新发展格局,^v^中央提出了推动形成以国内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战略目标。新发展格局,是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契机,以提高民生福祉为依据。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水是生态环境中最基本的要素之一。做好新时期水资源管理工作,要坚持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理念,构建人与水和谐共生的发展方式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处理好水资源管理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

二是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要求。以^v^为核心的^v^将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作为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要求沿黄各地区要从实际出发,“宜水则水、宜山则山,宜粮则粮、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积极探索富有地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v^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提出高效率增长、有效供给性增长、中高端结构增长、绿色增长、可持续增长、和谐增长的高质量发展新要求。要做好新时期节水工作,甘肃要紧密结合地域、自然禀赋等特点,调整产业发展格局,发展高质量一产、优质二产、高比例三产。推进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促进经济社会与水资源承载力协调发展。

三是资源与环境约束趋紧。新时期,甘肃发展仍旧面临着水资源总量短缺、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以及水生态环境脆弱三大问题。甘肃省水资源量居全国27位,人均水资源量和耕地亩均水资源量仅为全国平均的1/2和1/4,缺水问题既是总量性的、也是结构性的,季节性的。根据《甘肃省水安全保障规划》,2025年我省需水量将达到亿m3,可供水量仅亿m3,通过农业种植结构调整、退减灌溉面积、高效节水灌溉、外流域调水替代水源置换等措施,实现经济社会有效退还河道内生态水量亿m3,水量缺口达亿m3。用水供需矛盾突出,已成为制约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最大瓶颈。

工业用水供水合同范本 第28篇

“十四五”期间,我省将以《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和《甘肃省节水行动实施方案》为指导,以实现水资源节约集约安全利用为目标,进一步加强落实节水工作。到2025年,我省节水政策法规、标准体系和长效管理机制基本建立,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初步形成,节水产业初具规模,非常规水资源利用比例进一步提高,用水效率效益显著提高,全社会节水意识明显增强。

甘肃省“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主要指标见表2。

表2 甘肃省“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主要指标

指标分类

指标

单位

指标值

属性

综合用水与节水指标

用水总量

亿m3

﹤121

约束性

万元GDP用水量降幅

约束性

缺水城市非常规水利用占比增幅

指导性

工业用水与节水指标

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幅

约束性

农业用水与节水指标

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

约束性

新建高效节水灌溉高标准农田

348

指导性

生活用水与节水指标

工业用水供水合同范本 第29篇

节约集约、高质量发展。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加快形成节水绿色发展的生产生活方式,坚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整体推进、重点突破。以国家节水行动为统领,高质量发展为目标,立足全局,多措并举,实施全社会节水行动,全面建成节水型社会,力争在地下水超采区、严重缺水区、水资源过度开发流域率先突破。

深度节水、全面节水。节水范围覆盖全社会、各行业及所有用水主体,节水环节体现水资源供用耗排全过程,节水方法综合采取法律、政策、行政、工程、技术、经济等各类措施,鼓励创新运用革命性的节水新技术新方法。

技术引领、产业推动。强化科技支撑,加快成果转化,推广先进适用节水技术与工艺,推进节水技术装备产品研发及产业化,大力培育节水产业。加强节水统计、分析、评价、监督的技术支撑能力。

政策引导、两手发力。建立健全节水政策法规体系,完善市场机制,充分发挥市场在水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激发全社会节水内生动力,鼓励社会资本参与,发展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节水服务市场。

加强领导、凝聚合力。加强党委和政府对节水工作的领导,建立水资源督察和责任追究制度,强化职能部门配合协作,形成共振合力,加大节水宣传教育力度,广泛凝聚全民节水共识,全面开展甘肃节水行动。

工业用水供水合同范本 第30篇

以^v^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认真落实^v^^v^决策部署,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积极践行“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新时期治水思路,贯彻落实^v^^v^视察甘肃以及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把水资源可利用量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刚性约束,把节水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突出抓好农业、工业、城镇等各领域节水,实施重大节水工程,促进用水方式由粗放向节约集约转变,不断提高用水效率效益,严格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落实节水目标责任,增强全社会节水意识,推动节水制度和工作机制改革创新,加快建成节水型社会,形成节水型生产生活方式,为“富民兴陇”新甘肃建设提供坚强的水资源保障。

工业用水供水合同范本 第31篇

26.全面深化水价改革

推动落实《甘肃省关于进一步深化水价形成机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按照居民用水保成本、非居供水有盈利、特种用水多付费、缺水地区提标准、全面推行定额制政策导向,结合城乡地域、资源禀赋、产业特点等条件,建立健全促进节水减排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价格形成机制。深入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甘肃省推进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按照农业水价形成机制、精准补贴和节水奖励机制、工程建设和管护机制、用水管理机制协同推进原则因地制宜补齐短板,统筹推进河西灌溉农业区、中部提水灌区、东南部补充灌溉区三大片四项机制协同落地。加快完善城镇供水价格改革。完善居民用水阶梯水价制度,按照“补偿成本、公平负担”原则,合理调整城市居民生活用水价格。全面推行城镇非居民用水超定额累进加价制度,科学确定分档水量和加价标准,进一步拉大特种用水与非居民用水的价差,拉开高耗水行业与其他行业的水价价差。完善中水利用价格政策,中水价格按照与自来水价格保持竞争优势的原则协商确定。

(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水利厅按职责分工负责;参与单位:省工信厅、省财政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建厅、省农业农村厅)

27.推动水资源税改革

适时开展水资源费征收管理相关情况摸底调研,按照国家安排部署,及时启动我省水资源税试点改革,对取用地表水或者地下水的单位和个人试点征收水资源税。征收水资源税的,停止征收水资源费。根据全省各地水资源状况、取用水类型和经济发展等情况实行差别税率,完善水资源税制度。以现行水资源费制度为基础,科学设置差别化税率体系,合理调整税额标准;除国家试点办法要求变动的项目外,以现行水资源费征收标准为基础平移为水资源税税额标准;按国家试点办法要求适当提高特种行业地表水和超采区地下水的适用税额标准,对超计划(定额)取用水税额加倍征收,抑制地下水超采和不合理用水需求。严格按照规定的征收范围、对象和征收标准征收水资源税,重点加强各市、县(区)水资源税征收力度,确保应征尽征。对国家试点办法明确规定的6项农业生产用水免征水资源税;对超过规定限额的农业生产取用水等从低征税;对取用污水处理回用水、中水等非常规水源,免征水资源税。

(牵头单位:省财政厅;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住建厅、省水利厅、国家税务局甘肃省税务局)

28.加强用水计量统计

推进取用水计量统计,提高农业灌溉、工业和市政用水计量率。大中型灌区要在实现产权分界点计量供水的基础上,进一步合理细化计量单元,按照与当地财力相匹配的原则配备计量设施,为按水量计收水费创造条件。规范工业企业取用水计量器具配备与管理,对取用地下水的工业企业安装在线监控设施。全面配套完善市政公共建筑单体、园林绿化、环境卫生等城镇供水计量设施,实现“一户一表”计量供水收费。建立节水统计调查和基层用水统计管理制度,加强对农业、工业、生活、生态环境补水四类用水户涉水信息管理。进一步强化计量监控工作,制定有效的统计报表体系,结合国家水资源监控能力建设,健全水资源计量体系,完善流域和省域水资源管理系统平台建设。

(牵头单位:省水利厅;参与单位:省工信厅、省住建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市场^v^、省^v^)

29.强化节水监督管理

强化用水定额监督管理,对不符合国家和省(区)用水定额标准的项目一律不予审批;严格实行计划用水监督管理,对重点地区、领域、行业、产品进行专项监督检查;围绕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实施、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计划用水、重点用水单位监控等工作,采取全面监督检查和重点区域抽查相结合的办法,组织开展监督检查。实行用水报告制度,年用水总量超过10万m3的企业和园区设立水务经理。建立倒逼机制,将用水户违规记录纳入全国统一的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在已经发布的国家、省、市、县(区)四级重点取水单位监控名录基础上,结合流域取水工程、设施检查、重要取水口检查,调整完善监控名录,持续加强计量监控,完善监管一张图。

(牵头单位:省水利厅;参与单位:省发展改革委、省工信厅、省住建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商务厅、省^v^)

30.健全节水标准体系

贯彻国家农业、工业、城镇以及非常规水利用等各方面节水标准,逐步更新、改造不符合国家节水灌溉标准的已建农田灌溉设施和不符合节水标准的用水器具。实时跟踪国家节水标准,评估和监督省级用水定额推行应用情况;修订完善农业、工业、城镇、非常规水利用省级用水定额,建立覆盖我省主要农作物、工业产品和生活服务业的先进用水定额体系;鼓励各市州在《甘肃省行业用水定额(2017版)》基础上,制修订区域用水定额。节水产品符合强制性节水认证标准要求,节水型灌区、节水型学校、节水型医院、节水型企业、节水型社区等单元载体率先推行强制性节水标准;针对不同企业相同产品的产业链长短存在较大差异,进一步探索制定分装置、分工序的取用水定额企业标准,规范不同产业链长度的企业用水行为。

(牵头单位:省发展改革委;参与单位:省工信厅、省自然资源厅、省住建厅、省水利厅、省农业农村厅、省市场^v^、省机关事务局)

工业用水供水合同范本 第32篇

加强组织和领导,统筹推进节水工作。完善政府主导、水利抓总、行业分工负责的节水管理体制。发挥省级节约用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作用,协调解决全省节约用水重大问题。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要求,有序推进节水工作。地方各级党委、政府对本辖区节水工作负总责,加强对水资源节约保护和高效利用的研究,做到思想认识到位、履职尽责到位、工作落实到位,制定并实施本辖区“十四五”期间节水工作的任务,抓好各项措施落实,定期召开节水工作会议,统筹部署安排节水工作,协调解决节水重大问题,合力推进节约用水。各级党政机关、行业部门、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的负责组织领导本单位的节水工作。

(牵头单位:省水利厅;参与单位:各部门按职责分工共同推进)

工业用水供水合同范本 第33篇

随着城市化进程推进,城市用水人口持续增加,城市供水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2021年城市用水人口增至亿人,同比增长;2021年,我国城市供水管道长度万公里,较2020年增长;城市用水普及率进一步上升至。2021年,城市供水行业固定资产投资亿元,较2020年增长。

县城及乡镇供水方面,2021年,我国县城、乡和建制镇用水人口亿人,同比基本持平,主要以县城和建制镇为主,乡用水人口少,且呈下降趋势;县城、乡和建制镇年供水总量亿立方米,同比增长。2021年,我国县城、乡和建制镇的用水普及率分别为、和,其中乡镇的用水普及率较城市的用水普及率尚有差异,乡镇供水市场尚有一定开发空间。

本文发布于:2023-02-05 07:20: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35404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用水   合同范本   热门   工业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