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表格中左半部分,是一位同学对“怎样学习才能事半功倍”的见解摘录。这些见解都蕴涵一定的哲学道理。请你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分析这些观点,并在表格右侧写出相应

更新时间:2023-02-04 16:44:19 阅读: 评论:0

题文

下面表格中左半部分,是一位同学对“怎样学习才能事半功倍”的见解摘录。这些见解都蕴涵一定的哲学道理。请你运用《生活与哲学》的知识分析这些观点,并在表格右侧写出相应的哲学原理。(16分)学习有预习、听课、复习、练习、考试等环节,其中高质量的听课最为重要。课堂上认真听讲一分钟,胜过课下自学 10分钟。①同样是做练习,方法不同收获也不同。提高作业的效益,应当在做习题时及时总结经验,找出同类题目的共性,做到触类旁通。②情绪、精神状态很重要,正确地认识自己,时常鼓励自己,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对学习很必要。③学好知识,实验操作和社会实习很重要,通过这些可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完善知识结构,学以至用。④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①认识复杂事物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住关键和重点。(4分)②要善于从矛盾特殊性中概括出普遍性,用普遍性指导解决特殊矛盾。(4分)③意识具有能动作用,要充分发挥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的调节和控制作用。(4分)④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检验的唯一标准和目的归宿。(4分)

点击查看联系的普遍性知识点讲解,巩固学习

解析

本题以表格的形式考查哲学知识,实质是材料分析题的一种变形,运用解答材料分析题中如何体现的题型的做题方法解答此题就行。思路是如何体现的题型解题思路,只是省略了材料体现。仔细分析材料可知是运用哲学知识中的主要矛盾、用普遍性指导解决特殊矛盾、意识具有能动作用、实践与认识的关系知识点。点评:材料分析题历来是高考的重头戏,所占分值较大,题目新颖,设问灵活,能力要求较高。注重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紧扣实际生活,道理在书本之中。解答此类题,我们应注意:一仔细阅读材料,抓住关键语句,认真审题,弄清题意,明确设问方向和范围。二抓住要点,运用课本知识结合社会生活,联系学生实际,做到内容清楚、言简意赅。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下面表格中左半部分,是一位同学对“怎样学.....”主要考查你对 [联系的普遍性 ]考点的理解。

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含义:

是指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

正确理解普遍联系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之间的关系:

普遍联系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区别内容 说明的是世界的状态是怎么样的,是辩证法研究的问题 回答的是世界的本质是什么,思维与存在有无同一性,是唯物论回答的问题地位 “怎么样”是第二位的问题 “是什么”是第一位的问题联系 ①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出发,就必然要承认联系的普遍性。因为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表明,事物之间相互联系。没有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就没有联系;没有联系,也就无法统一 ②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与多样性,联系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一致的 ③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和世界的普遍联系不可分割

联系的理解: 所谓联系,就是事物之间以及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和相互作用。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是以承认事物之间的区别为前提的。事物之间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这是事物的本来面貌。如果只见区别不见联系,就会把本来有联系的事物孤立起来,这是形而上学的特征之一;如果只见联系不见区别,就会抹杀事物之间的界限,把世界看成毫无区别的一团混沌,这是相对主义的特征之一。

正确理解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普遍性是指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处于普遍联系之中,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普遍联系的统一整体。正确理解该内容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不能把普遍联系理解为任何两个事物之间都有联系。事物总是处在普遍联系之中,在这一点上是无条件的、绝对的;而某一具体事物与另一具体事物是否有联系,则又是具体的、有条件的、相对的。 (2)联系的普遍性不仅指一事物与周围其他事物存在联系,还包括事物内部诸要素之间存在联系。 (3)不能把联系的普遍性等同于联系。联系的普遍性是联系的特征之一,另外,联系还具有客观性、多样性特征。 (4)普遍联系的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根本观点,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总特征。

唯物辩证法的联系观: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16:44:1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35086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见解   表格   哲学   并在   请你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