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某同学设计实验以探究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实验装置如图所示。实验Ⅰ:根据元素最高价含氧酸的酸性强弱探究元素非金属性递变规律。已知A装置的烧瓶里装有大理石,分液漏斗里装有稀HNO3,B装置中装有饱和碳酸氢钠溶液,装置C中装有Na2SiO3溶液,试回答:(1)A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C中可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__。(2)B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实验现象推知,碳酸、硝酸、硅酸的酸性强弱顺序是________,由此得出碳、硅、氮三种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顺序是________。实验Ⅱ:已知常温下高锰酸钾与浓盐酸混合可产生氯气,利用该装置探究氯和溴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4)写出B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C装置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实验结论:氧化性:____________________,非金属性: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CaCO3+2H+=Ca2++CO2↑+H2O 溶液变浑浊(2)除去二氧化碳中混有的硝酸蒸气(3)HNO3>H2CO3>H2SiO3 N>C>Si(4)Cl2+2Br-=Br2+2Cl-(5)吸收尾气,防止氯气污染环境(6)Cl2>Br2 Cl>Br
点击查看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知识点讲解,巩固学习
解析
(1)A中硝酸与碳酸钙反应产生二氧化碳:CaCO3+2HNO3=Ca(NO3)2+CO2↑+H2O,碳酸的酸性比硅酸强,发生反应:Na2SiO3+CO2+H2O=H2SiO3↓+Na2CO3或Na2SiO3+2CO2+2H2O=2NaHCO3+H2SiO3↓,因此C中产生白色沉淀或溶液变浑浊。(2)由于硝酸具有挥发性,为避免硝酸与硅酸钠反应而干扰二氧化碳与硅酸钠溶液反应,必须净化二氧化碳,利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吸收硝酸蒸气。(3)由实验现象可知三种酸中,硝酸酸性最强,硅酸酸性最弱;由此推知,氮的非金属性最强,硅的非金属性最弱。在元素周期表中,氮和碳位于同一周期,碳与硅位于同一主族,由此可以推出同主族、同周期非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4)题目已限制探究氯与溴的非金属性强弱,所以B中应装溴化钾或溴化钠溶液。(5)由于尾气中含有氯气,故要用碱溶液吸收,以避免污染环境。(6)根据置换反应可得出单质的氧化性强弱。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某同学设计实验以探究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主要考查你对 [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考点的理解。
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构成物质的微粒: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
分子: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原子的构成:
(1)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核电荷数)(2)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3)三决定: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化学性质 原子核决定原子的质量(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层电子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Ne均为稳定结构)
原子、分子、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离子是原子或原子团由于得失电子而形成的带电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分子是物质中保持原物质的一切化学性质、能够独立存在的最小微粒。联系: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分子是独立存在而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分子、离子的表示方法:
原子通常用表示,分子用化学式表示,离子用表示。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16:44: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35084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