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一:2009年我国收入分配状况
材料二:我国的改革开放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是我国社会仍有些现实问题亟待解决。如贫富悬殊的距离不断扩大:城乡居民收入从1998年的2.52:1扩大到2009年的3.33:1,绝对差距超过1万多元;中西部居民收入差距也不断扩大;电力、石油、金融等行业收入远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差距高达10倍。材料三:温家宝总理在2010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必须坚持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内在统一,围绕改善民生谋发展,把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出发点、落脚点和持久动力,着眼维护公平正义,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1)材料一反映了什么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材料一、二,请你针对当前我国收入分配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思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从政治常识角度说明我国政府为什么要采取多项措施解决民生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结合材料三,运用矛盾的观点,分析“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的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①反映了2009年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②城镇居民、农村居民收入增速都低于财政收入增速,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较大,存在城乡差距进一步扩大的趋势。(2)①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把按劳分配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兼顾效率与公平;②逐步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保证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占合理比重;③完善社会保障制度,进一步扩大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和失业保险的覆盖面,进一步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④政府要充分运用财政和税收政策调节收入分配,着力推动资源要素向农村配置,促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努力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和地区收入差距;⑤深化垄断行业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完善对垄断行业工资总额和工资水平的双重调控政策。(3)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其实质是人民当家作主,决定了政府必须正确行使经济职能和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切实解决好民生问题。对人民负责是国家机构活动原则,我国政府解决民生问题是坚持对人民负责的体现。我国政府解决民生问题有利于推动现代化事业发展,巩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4)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①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是有区别的。在财政用于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支出一定的情况下,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支出存在此消彼长的关系。②发展经济与改善民生是相互依存的,前者为后者提供物质基础和保障,后者是前者的出发点和落脚点。③片面强调发展经济和片面强调改善民生的重要性都是错误的,要全面地看待二者关系,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实现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协调发展。
点击查看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知识点讲解,巩固学习
解析
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阅读下列材料,运用所学知识回.....”主要考查你对 [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考点的理解。
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含义: 矛盾是指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的关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 (1)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意识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理解矛盾基本属性的关系和作用:
矛盾的同一性 矛盾的斗争性区别含义不同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特点不同 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它随时间、条件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特征 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它贯穿在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中作用不同 ①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前提,为矛盾得以存在和发展提供条件 ②同一性使矛盾双方面相互利用、吸取有利因素来发展自己,推动事物的发展 ③同一性规定了事物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①斗争性使矛盾双方的力量发生变化,推动事物发展 ②矛盾的斗争突破某一事物的界限,使旧的统一体瓦解,一事物转化为他事物 联系①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存在于同一性之中 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矛盾着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 (1)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没有对立就没有统一,没有统一,也无所谓对立。离开对立或者离开统一,都不能称其为矛盾。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而不能把矛盾的一方叫“对立”,另一方叫“统一”。 (2)“事物内部”是指事物所包含的矛盾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的,更不是上帝创造的,说明矛盾是客观的。 (3)日常生活中的矛盾不能等于哲学上的矛盾。日常生活中的“矛盾”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哲学意义上的“矛盾”则是指事物内部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哲学意义上讲的“对立”特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是对一切具体矛盾斗争的共性的概括与反映。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警示:
矛盾的内涵是教学的难点,也是考试的重点,高考中经常结合漫画、文言文等素材进行考查。应注意: (1)哲学中讲的矛盾是指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而不仅仅是双方的对立。 (2)对立统一是构成事物的矛盾双方的关系,而不能理解为矛盾一方是对立,另一方是统一。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16:16:4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3458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