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买房难”一直是民生问题关注的重点。某校高三(1)班同学开展“走进楼市”综合探究活动,让我们一起参与其中。感受楼市:材料一:2009年某市楼市全年成交量(万m2)
【注】媒体把2009年称为是政策温和扶持年,对个人首次购买90平方米及以下普通住房的,契税税率暂统一下调到1%;对居民首次购买普通自住房和改善型普通自住房提供贷款,其贷款利率的下限可扩大为贷款基准利率的0.7倍,最低首付比例为20%。材料二:面对长期火爆的楼市,国务院继4月17日发出了《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简称“新‘国十条’”)后,国家有关部门再次打出楼市调控“组合拳”——黄金周之前出台了9·29调控新政,这令多年“十一”黄金周排队购房的盛况戛然而止,各地不少楼盘遭遇意想不到的冷清场面,购房者再度陷入深度观望期。感知楼市:2009年中国房地产业,楼市由衰而盛、扶摇直上,转眼间,房地产市场进入了前所未有的亢奋期;而 2010年黄金周这一卖房的最佳时机,各大楼盘却遭遇冷清,究其缘由,都与国家调控政策离不开关系。感慨楼市:买房热的话题也被炒上了电视荧屏,一部《蜗居》引起了无数人的共鸣,也引起了无数人的热议,今天,正体会着“蜗居”的滋味的,更多的则是刚走上社会的“80后”。(1)材料一表明了什么经济现象?材料一和材料二之间存在什么关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材料三中,“新国十条”与“9·29”房价宏观调控新政初显成效。如果你是这些政策的制定者,你可能会提出哪些建议与措施?请说明其经济生活的理论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房价高涨背景下,刚出道的年轻人该“蜗居”还是该“买房”,你的观点是什么?说明其理由,并指明其哲学依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反映了2009年某市楼市成交量呈现较为稳定的上升趋势,虽7月后开始出现少许下滑,但后又逐渐抬升。材料一是材料二的原因,正是由于2009年国家政策的调控政策较为温和,属于扶持性政策,价格上出现了更多的优惠措施,从而楼市成交量呈现出稳定的上升趋势,形成了材料二的结果。(2)①提高购房契税税率,加快房产税改革,开征房产税——宏观调控财政政策、税收政策。②大幅度提高二套房购房贷款利率、停发三套房贷——宏观调控经济手段。③对市场上恶意炒房行为,坚决依法打击。严格依法查处土地闲置及炒地行为,并限制有违法违规行为的企业新购置土地——法律手段。④对于政策的落实,实行严格的行政问责制,地方政府不按规定执行,要追究相应的责任——行政手段。(3)观点一:赞成“蜗居”。理由:刚入社会,积蓄有限,现在买房会背上债务负担,影响生活质量——一切从实际出发;现在房价的泡沫很多,一旦降价,买了肯定后悔——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现在买房肯定要依靠父母,成为啃老族,甚至让父母与自己一起背上债务,有违孝道——错误的价值观(或者错误的意识)。观点二:赞成“买房”。理由:手里有房,心里不慌,买房才会有家的感觉,才有安定的感觉,才能更好地打拼——联系的观点。债务负担可以当做以后奋斗的动力——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转化(或矛盾的观点,或一分为二),现在不买房,以后可能连租房都租不起了——发展的眼光看问题。
点击查看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知识点讲解,巩固学习
解析
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买房难.....”主要考查你对 [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考点的理解。
矛盾的含义和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含义: 矛盾是指事物之间或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对立、统一的关系。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事物的内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含义: (1)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意识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2)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它体现着对立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理解矛盾基本属性的关系和作用:
矛盾的同一性 矛盾的斗争性区别含义不同 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 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特点不同 矛盾的同一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它随时间、条件的变化表现出不同特征 矛盾的斗争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它贯穿在事物发展的整个过程中作用不同 ①同一性是事物发展的前提,为矛盾得以存在和发展提供条件 ②同一性使矛盾双方面相互利用、吸取有利因素来发展自己,推动事物的发展 ③同一性规定了事物向自己对立面转化的趋势 ①斗争性使矛盾双方的力量发生变化,推动事物发展 ②矛盾的斗争突破某一事物的界限,使旧的统一体瓦解,一事物转化为他事物 联系①同一性与斗争性相互联结、不可分割。同一性离不开斗争性,同一以差别和对立为前提;斗争性离不开同一性,斗争性存在于同一性之中 ②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推动了事物的变化和发展。矛盾着的对立面既统一,又斗争,由此推动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
正确理解和把握矛盾的含义: (1)矛盾双方的对立和统一,始终是不可分割的。没有对立就没有统一,没有统一,也无所谓对立。离开对立或者离开统一,都不能称其为矛盾。对立和统一是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而不能把矛盾的一方叫“对立”,另一方叫“统一”。 (2)“事物内部”是指事物所包含的矛盾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人们从外部强加的,更不是上帝创造的,说明矛盾是客观的。 (3)日常生活中的矛盾不能等于哲学上的矛盾。日常生活中的“矛盾”仅仅是矛盾斗争性的一种具体形式,哲学意义上的“矛盾”则是指事物内部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哲学意义上讲的“对立”特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斗争,是对一切具体矛盾斗争的共性的概括与反映。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
唯物辩证法的实质与核心:
警示:
矛盾的内涵是教学的难点,也是考试的重点,高考中经常结合漫画、文言文等素材进行考查。应注意: (1)哲学中讲的矛盾是指事物自身包含的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而不仅仅是双方的对立。 (2)对立统一是构成事物的矛盾双方的关系,而不能理解为矛盾一方是对立,另一方是统一。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16:16:3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34582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