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1932年,美国国民总产值从1929年的1040亿元下降到410亿元,当年有273万户人家被房东撵走,农民每收一英亩小麦

更新时间:2023-02-04 16:13:42 阅读: 评论:0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1932年,美国国民总产值从1929年的1040亿元下降到410亿元,当年有273万户人家被房东撵走,农民每收一英亩小麦,就要亏一元五角,用玉米棒子当燃料,比卖玉米买煤烧还合算。肉价惨跌,一只羊送到市场,运费一元一角,售价不足一元,这时全国再也没人搞货币兑换了,纽约州一位参议员到首府,自带一周吃的东西……在麦迪逊广场花固举办“金手套”锦标赛事决赛,门票除五分钱娱乐税必须付现金外,其余可以用任何实物支付,其中有香肠、床垫、帽子、鞋子、大衣、女睡衣、照相机、玩具、高尔夫球裤、机工工具、涂脚药膏、《圣经(新约)》等。

——摘编自[美]威廉·曼彻斯特《光荣与梦想》

材料二 罗斯福认为,拯救固家的希望在于迅速克服经济崩溃的威胁。1933年3月6日,他命令所有银行关闭4天,并禁止支付和出口黄金。3月9日,国会召开特别会议,并在4小时之内通过紧急银行法,财政部根据紧急银行法采取的迅速行劝,立即恢复了企业界信心。到4月的第一个星期,货币便有10亿美元以上回流到银行,储藏者已将贵金属送返联邦储备银行,财政部官员则只须发行少量新联邦储备货币。

——摘编自[美]阿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材料三 新政挽救资本主义结构的计划,还有两方面值得注意。首先是1933年6月建立的房主贷款公司。在这个机构存在的三年之中,它向100万以上的房主共贷款30多亿美元。其次,为刺激近于停工的房屋建筑业,国会于1934年6月建立联邦住房管理局,发放建筑新房和修理房屋的抵押贷款。运用长期低息贷款,联邦住房管理局时恢复私营住房建筑业起了巨大作用。在1934年至1940年之间,它发放修理住房贷款合计9.45亿芙元,发放建筑新房贷款合计23亿美元。

一一编自[美]阿瑟·林克等《1900年以来的美国·史》

材料四 美国“次贷危机”是从2006年春季开始逐步显现的,2007年8月席卷美国。欧盟和日本等世界主要金融市场。次级抵押贷款是美国部分贷款机构向信用程度较盖和收入不高的借款人提供的贷款方式之一,在借款人无力偿贷而不得不将名下财产抵押的情况下,贷款机构为了规避风险又把抵押品上市转成基金,鉴于住房市场降温,银行利率上升,很多借款人无力履约的局面引发了美国“次贷危机”,造成贷款机构遭受重创,导致大量买入次级抵押贷款衍生出来的证券投资产品的投资基金陷入困境,引发金融形势激烈变化,殃及国际市场。

——摘编自《光明日报》2007年8月17日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为什么当时美国出现了用实物进行交换的反常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金融措施的角度说明罗斯福新政取得成效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房主贷款公司和联邦住房管理局在缓解危机中所发挥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比较材料三、四,指出房贷为什么在新政时期有利于缓解经济危机,而在当前却引发了次贷危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当时美国经济危机是生产相对过剩危机;物价下跌,通货紧缩;消费者持币观望。(2)整顿银行,恢复信用;实行美元贬值,提高物价;扩大政府财政支出(采取赤字政策),刺激社会需求。(3)刺激房地产业恢复和发展,缓解住房危机;带动相关产业的恢复;扩大就业,提高社会购买力,缓解社会矛盾。(4)①从金融背景的角度说明:例如,通货膨胀时期和通货紧缩时期不同,或危机阶段和繁荣阶段不同。②从贷款性质的角度产明:例如,良性贷款和不良贷款的不同,或适度贷款和过度贷款的不同。③从贷款发放者的角度说明:例如,政府低息房贷和商业房贷的不同。(答案不唯一,合理即可)

点击查看虚假繁荣的幻灭知识点讲解,巩固学习

解析

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主要考查你对 [虚假繁荣的幻灭 ]考点的理解。

虚假繁荣的幻灭

虚假“繁荣”的幻灭: 背景:20年代美国经济的虚假“繁荣”;表现:全方位的经济危机。

20年代的美国经济会出现前所未有的繁荣原因: 1、美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利用“中立”的有利地位,在战争中大发横财,一战后,美国从战前欠外债30亿美元到战后外国欠美国130亿美元,并掌握世界黄金储备的40%,华尔街已成为继伦敦之后的另一个世界金融中心。2、美国政府对经济活动实行“自由放任”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经济的发展。3、国内的技术革新和生产合理化运动都促进了经济的迅速发展,如技术革新和机器设备更新刺激生产发展;由于很早确立了专利保护制度,美国的发明和创造空前活跃,与此同时,诸如泰勒制和福特生产线等“工业生产合理化”运动大大提高了劳动生产率,使经济发展迅速。此外,分期付款的销售模式刺激了消费市场的活跃。

20年代美国经济前所未有的繁荣的背后会隐藏着危机的表现: 投机活动频繁出现,供需矛盾,生产的盲目扩大等。

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 1、根本原因:由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造成的。在经历了两次工业革命之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社会分工也越来越细。这就要求各个生产部门必须密切协同、步调一致,进而形成社会化大生产。但由于生产资料归私人所有,少数垄断资本家占有大部分生产资料,他们为追求利润,不断地扩大再生产,这就势必打破平衡,引发恶性竞争,激化社会生产各个部门之间的矛盾,进而导致经济危机。 2、直接原因:生产和销售的矛盾激化。 ①广大劳动人民的日益相对贫困,是导致供需矛盾激化的主要原因。美国20年代的繁荣是建立在不稳定的基础上,少数垄断组织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这就造成国民收入分配不均,贫富差距越来越大。广大劳动人民的收入增长水平远远赶不上经济发展水平,这就限制了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造成市场的相对狭小。因此,产品并非出现了绝对过剩,而是由于劳动人民的日益相对贫困而无力购买,出现了相对过剩。这是导致供需矛盾扩大的主要原因。 ②分期付款的消费方式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加剧了生产与销售的矛盾。20世纪20年代后半期,美国市场日益盛行分期付款,以此来刺激消费,造成市场的虚假繁荣。这种繁荣不是社会实际消费能力的增长,而是一种提前消费的形式。用句时髦话来说,就是所谓“花明天的钱,办今天的事”。但随之而来的很可能是消费的疲软。而资本家为眼前利润所驱使,盲目扩大生产,使得生产和销售的矛盾日益尖锐。 ③股市投机行为使得股票无法反映经济运行的真实情况,造成经济虚假繁荣,掩盖了矛盾。当时美国的股票投机活动非常猖獗,不但有职业投机者,一些普通的美国人也醉心于股票的投机,把它作为致富的捷径。人们不但把自己的积蓄全部投入,甚至向银行贷款购买股票,结果造成这一时期股票价格被大幅度哄抬,发展到令人难以相信的高度,股票以其账面价值的3倍到20倍的价格卖出,这大大增加了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为货币和信贷系统的崩溃准备了条件。股票市场的这种投机活动恰好掩盖了生产和销售之间本已存在的尖锐矛盾,使矛盾最后激化,直接导致了经济危机的爆发。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16:13: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34541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亿元   总产值   美国   房东   小麦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