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在安徽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0年11月6日,专为中国农民打造的“国”字号文化品牌——第三届中国农民歌会,在“大包

更新时间:2023-02-04 16:12:15 阅读: 评论:0

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在安徽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2010年11月6日,专为中国农民打造的“国”字号文化品牌——第三届中国农民歌会,在“大包干”发源地滁州“三度”唱响。本届农民歌会的主题是“幸福之歌”,意在艺术化地反映当今中国亿万农民真实的生存状态和生活感受。本届农歌会紧扣场景主线,分“山水欢歌”、“花海赛歌”、“丰收放歌”、“大地新歌”四个篇章,以“赛歌”的形式演绎中国农民在劳动、生活、情感方面的幸福感受、幸福创造和幸福追求。演出节目以全国东西南北中不同区域、不同民族的喜歌、渔歌、牧歌、山歌、茶歌、秧歌、酒歌等为内容,范围上体现农歌会的全国性,题材上体现农歌会的丰富性,风格上体现农歌会的多样性。材料二:文化部部长蔡武高度评价了安徽文化敢为人先、勇于创新的精神,认为农歌会连续三届在安徽成功举办,是安徽文化创新的一大成果。他表示,安徽历史悠久,文化资源丰厚,近年来,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产业振兴、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等方面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1)简要说明安徽举办中国农歌会的经济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就推动安徽文化创新提出合理化建议。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本届农歌会的主题和形式体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什么道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①有利于实现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②有利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③有利于贯彻落实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①立足安徽改革开放的实践,汲取营养,推动文化创新。②继承安徽优秀传统文化,推陈出新。③面向世界,博采众长,加强不同区域、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借鉴和融合。④坚持正确方向,克服“守旧主义”、“封闭主义”、“民族虚无主义”和“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⑤着眼于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发挥广大人民群众在文化创新中的主体作用。⑥推进文化体制机制、内容形式和传播手段等不断创新,促进文化的全面繁荣。(3)①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②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要求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点击查看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知识点讲解,巩固学习

解析

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主要考查你对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考点的理解。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社会存在含义: 是指社会生活中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

社会意识含义: 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它既包括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也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与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区别地位 是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问题 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作用 对二者关系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历史唯物主义和历史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 对二者何者为第一性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依据联系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表现

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理解: 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它的最主要、最根本的内容是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人类社会中各种精神生活现象的总称,它既包括各种不同的风俗习惯和社会心理,也包括政治思想、法律思想、道德、科学、艺术、宗教、哲学等各种不同的社会意识形式。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着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1)从根本上说,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的主要表现。 ①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不完全同步。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②最突出地表现在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非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重大的阻碍作用。

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1)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都是在实践的基础上产生的。离开了人类的实践活动,就不可能形成社会存在的根本内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也不可能形成反映社会存在的政治结构和思想文化。因此,实践形成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形成了全部社会关系。 (2)实践构成了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有了人类征服和改造物质世界的实践活动,才有了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才构成了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实践是打开社会历史奥秘的钥匙,也是唯物史观赖以建立的根本。正是在这一意义上,马克思说:“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的性质决定社会意识的性质;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决定社会意识的变化发展。 (2)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有时会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3)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先进的、革命的、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产生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非科学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重大的阻碍作用。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

高考警示: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属于高考常考点,复习备考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具有双重性。正确的社会意识促进社会存在的发展,错误的社会意识阻碍社会存在的发展。 (2)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不同于社会意识的反作用,它是指社会意识有时落后于社会存在,有时又会先于社会存在而变化发展。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16:12:1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3451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中国农民   安徽   歌会   省政府   专为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