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这个梦

更新时间:2023-02-04 16:10:30 阅读: 评论:0

题文

(2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强调: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最伟大的中国梦。这个梦,凝聚和寄托了几代中国人的宿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它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任务光荣而艰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不懈的为之共同努力。空谈误国,实干兴邦!(1)运用“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的有关知识分析上述材料。(9分)材料二 党的十八大为我们描绘2020年中国的美好蓝图:从经济发展指标看——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从人民生活指标看——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社会和谐稳定……从资源环境指标看——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明显减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2)结合材料二,运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有关知识,请你就为实现2020年中国的美好蓝图建言献策。(8分)材料三 我们党担负着团结带领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党坚强有力,党同人民保持血肉联系,国家就繁荣稳定,人民就幸福安康。(3)“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需要我们党担负”体现了哪些政治生活道理?(12分)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9分)①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要树立群众观点、坚持群众路线。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作用,坚持实干兴邦。(3分)②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必须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符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3分)③价值观对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因此,要树立正确价值观的指导作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鼓舞中华儿女为之努力奋斗。(3分)(2)(8分)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增强发展的协调性,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结构,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分)②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基础性作用的同时,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2分)③坚持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2分)④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生态文明,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2分)(3)(12分)①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改善民生,强国富民,是党的重要职责,体现了党的性质和宗旨。(3分)②中国共产党是我国的执政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领导核心。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最广泛、最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3分)③中国共产党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保持血肉联系,切实维护人民利益。(3分)④党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3分)

点击查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知识点讲解,巩固学习

解析

(1)本题要求学生用认识社会和价值选择的知识分析材料一。解答本题学生首先要明确认识社会与价值选择包括的具体知识点有哪些;其次,需要学生仔细阅读分析材料,从中找出答题的思路。题中材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不懈的为之共同努力”体现了人民群众的地位与作用;题中材料“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符合中国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体现了作出正确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需要遵循的原则;题中材料“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中国梦,鼓舞中华儿女为之努力奋斗”体现价值观的导向作用。(2)本题要求学生结合材料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相关知识,为实现2020年中国的美好蓝图建言献策。解答本题需要学生从对材料的理解中来寻找答题的突破点。材料中“从经济发展指标看,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从人民生活指标看,收入分配差距缩小,社会和谐稳定”、“从资源环境指标看,人居环境明显改善”等是学生解答本题需要尤为关注的重点语句。(3)本题切口较小,直接考查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相关知识的理解与记忆。本题要求学生说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任需要我们党担负的原因。解答本题学生可从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地位、执政方式等角度展开说明。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29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20.....”主要考查你对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考点的理解。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概念:

(1)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2)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但不论怎样变化,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3)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易错点:人民群众就是劳动群众。提醒: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其中主要的稳定的部分是劳动群众。认为人民群众就是劳动群众缩小了人民群众的外延。,人民群众的构成成分永恒不变。

全面把握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

区别

唯物史观

唯心史观

社会存在、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根本区别)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承认杰出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但是这种推动作用不能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伟大历史人物的思想和意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人类历史是由伟大历史人物创造的人类社会有没有自身的规律 社会历史领域有着固有规律,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人类社会是没有规律、不可捉摸的,社会历史仅仅是个人意志支配的偶然事件的堆积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人民群众的作用  具体阐释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广大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提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指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起决定作用。在质上,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在量上,人民群众是大多数,其主要的、稳定的成分是广大劳动群众。

劳动群众、人民群众和全体公民的关系: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16:10: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34502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之路   总书记   最伟大   中国   近代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