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1982年以来,中国进行了七次规模较大的政府机构改革。从1993年的“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到1998年的“消除政企不分”;从2008年的“突出公共服务”,再到

更新时间:2023-02-04 16:08:28 阅读: 评论:0

题文

自1982年以来,中国进行了七次规模较大的政府机构改革。从1993年的“适应市场经济需要”,到1998年的“消除政企不分”;从2008年的“突出公共服务”,再到今年的“职能转变”,梳理这些改革,无不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而发展。政府机构改革:(   )A.推动了社会形态的更替B.变革了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环节C.解决了对抗性的社会基本矛盾D.变革了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经济基础的环节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D

点击查看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知识点讲解,巩固学习

解析

政府体制改革,结构改革,属于上层建筑的改革,是为了适应经济基础的发展,D正确,B错误;政府机构改革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的社会制度,A错误;改革是解决社会主义社会非对抗性矛盾的途径,对抗性的社会基本矛盾要通过阶级斗争实现,C错误。点评:该题的重点是区分政府机构改革是上层建筑的改革还是生产关系的改革,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难度较大。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自1982年以来,中国进行了七次规模较大.....”主要考查你对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考点的理解。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概念:

(1)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 (2)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在不同的国家、不同的历史时期,人民群众具有不同的内涵,但不论怎样变化,劳动群众都是人民群众的主体部分。 (3)在我国现阶段,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都属于人民群众的范围。易错点:人民群众就是劳动群众。提醒: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其中主要的稳定的部分是劳动群众。认为人民群众就是劳动群众缩小了人民群众的外延。,人民群众的构成成分永恒不变。

全面把握历史唯物主义与历史唯心主义的区别:

区别

唯物史观

唯心史观

社会存在、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根本区别)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能够反作用于社会存在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谁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承认杰出历史人物在社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但是这种推动作用不能对社会发展起决定作用 伟大历史人物的思想和意志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人类历史是由伟大历史人物创造的人类社会有没有自身的规律 社会历史领域有着固有规律,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规律 人类社会是没有规律、不可捉摸的,社会历史仅仅是个人意志支配的偶然事件的堆积

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

人民群众的作用  具体阐释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广大群众的生产活动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从事物质资料生产、推动物质生产发展的人民群众,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实践是一切精神财富形成和发展的源泉。人民群众的实践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了必要的物质条件。人民群众还直接创造了丰硕的社会精神财富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人民群众在任何时期都是社会变革的主力军。人民群众通过推动生产力的发展而不断创造和改变社会关系,从而不断推动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提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指人民群众对历史发展起决定作用。在质上,人民群众是指一切对历史起推动作用的人们,既包括普通个人,也包括杰出人物;在量上,人民群众是大多数,其主要的、稳定的成分是广大劳动群众。

劳动群众、人民群众和全体公民的关系: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16:08:2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34490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