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Q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大,X的气态氢化物极易溶于Y的氢化物中,常温下,Z的单质能溶于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稀溶液,却不溶于其浓溶液。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离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W>Q>Z>X>YB.元素X的气态氢化物与Q的单质可发生置换反应C.元素X与Y可以形成5种以上的化合物D.元素Z、W、Q的单质在一定条件下均能和强碱溶液反应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A
点击查看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知识点讲解,巩固学习
解析
常温下,Z的单质能溶于W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稀溶液,却不溶于其浓溶液,这说明该现象是钝化。由于是短周期元素,所以Z是Al,W是N或S。由于W的原子序数大于Z,因此W是S。Q的原子序数大于W,所以Q是Cl。X的气态氢化物极易溶于Y的氢化物中,且二者的原子序数均小于Z的,所以X是N元素,Y是氧元素。A、离子的电子层数越多,离子半径越大。核外电子排布相同的离子,其离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增大而减小,因此离子半径的大小顺序为W>Q>X>Y>Z,A不正确;B、氯气具有强氧化性,能和氨气反应生成氮气和氯化氢,该反应是置换反应,B正确;C、N和O可以N2O、NO、N2O3、NO2、N2O4、N2O5,所以D正确,答案选A。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短周期主族元素X、Y、Z、W、Q的原子序.....”主要考查你对 [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考点的理解。
构成物质的粒子—分子、原子、离子
构成物质的微粒: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离子
分子:能够独立存在并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微粒。
原子: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离子:带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原子的构成:
(1)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决定元素种类质子数(核电荷数)(2)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3)三决定: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化学性质 原子核决定原子的质量(4)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说明: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其化学性质不一定都相同(Mg,He最外层电子数为2);最外层电子数不同其化学性质有可能相似(He,Ne均为稳定结构)
原子、分子、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区别:离子是原子或原子团由于得失电子而形成的带电微粒。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分子是物质中保持原物质的一切化学性质、能够独立存在的最小微粒。联系:分子是由原子组成的。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再分,原子不可再分。分子是独立存在而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
原子、分子、离子的表示方法:
原子通常用表示,分子用化学式表示,离子用表示。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16:03:2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34306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