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21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经济呈现明显的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表1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状况(1895—1899年)表1行业1895年1899年发展速度(1895=100)棉纺织业纱厂纱锭数(枚)1465369564474.7机制面粉业产量(万包)20476766330.5缫丝业出口量(担)30394175137.4沿海地区丝车数(台)3856945278117.4内地丝车数(台)794329270368.5卷烟业资本额(万元)85154181.2火柴业资本额(万元)126241191.3水泥业产量(吨)68190279.4机械采煤业产量(吨)89145162.3——许涤新、吴承明主编《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中国资本主义》材料二 表2为甲午战争前后中国进出口商品种类比较(单位:%)表2进口商品年代生产资料消费资料机器及大工具建筑用品;设备、器材合计消费品原料直接消费资料合计18930.67.88.413.078.691.619030.714.315.022.362.785.019101.516.017.617.065.482.4出口商品时间原料半制品制成品 农产品矿产品手工制造机器制造手工制造机器制造189315.6——28.40.153.42.5190326.80.417.211.932.96.8191039.10.713.114.728.38.0 ——严中平《中国近代经济史统计资料选辑》材料三 在19世纪60年代到90年代之间,中国先后出现过300多家新式的工业企业,这些企业的主人或主要投资者,其身份多为官僚,地主、商人、买办,这批人大体上就是我们所说的民族资产阶级。资产阶级在共短短的一生中,还为中国留下了一点积极的东西。他们为社会的新陈代谢提供了物质基础,使最初的改革和后来的革命有所依托。——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据材料一,概括19世纪末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成因。(7分)(2)运用统计方法对历史资料进行数量分析,是史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依据材料二,结合所学知识,说明甲午战争前后中国经济的基本特征。(8分)(3)结合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相关史实,论证民族资产阶级“为中国留下了一点积极的东西”这一观点的合理性。(6分)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特点:民族资本主义工业不断发展;由沿海向内地扩展;轻工业发展迅速。(3分) 成因:清政府放宽民间设厂限制,鼓励发展工商业;“实业救国”思潮兴起;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由沿海深入内地;轻工业投资少、见效快等。(4分)(2)特征:①中国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成为资本主义经济的附庸。(4分) ②现代化加快,进出口贸易的发展。(4分)(3)经济上:经济上推动工业化;政治上推动政治民主化进程;思想上形成思想解放潮流;生活习俗近代化等。(答出其中3点即可,6分)
非洲的独立浪潮和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知识点讲解,巩固学习
解析
(1)从材料一表格的数据可以看出,1895—1899年,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民族工业由沿海向内地扩展;轻工业发展迅速。联系这一时期国内外背景,分析这些特点的成因。(2)分析材料二《甲午战争前后中国进出口商品种类比较》可知,这一时期中国进口的商品以直接消费资料、消费品原料和机器等为主,出口的商品主要是农产品和手工产品为主。一方面说明中国进出口贸易的发展,另一方面也说明了中国已经沦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3)该问属于论述型的问题,考查学生分析和论证问题的能力。通过列举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产阶级在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的贡献论证题干的观点。答题时要注意史论结合,论据充足、论证充分。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21分)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国经济.....”主要考查你对 [非洲的独立浪潮和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考点的理解。
非洲的独立浪潮和拉丁美洲的民族独立运动
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特点:
1、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属于反帝反殖的民族革命运动,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非洲社会的主要矛盾是非洲各被压迫民族同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反帝反殖的民族革命是最主要的任务。非洲的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以及北非的一些国王、撒哈拉以南的部落酋长,都参加了反帝斗争,形成了革命风暴。在民族主义思想指导下,产生了各种政治组织和政党,据1961年统计,非洲各地共有147个民族主义政党,其中,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建立的有8个,战后到1955年建立的有40个,其余都是在亚非会议前后新建或改组成立的。它们大都以反帝、反殖和争取民族独立为主要宗旨。 2、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领导权主要掌握在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手中。由于殖民主义的长期统治,非洲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都比较低,无产阶级力量较弱,部族意识和地区观念以及封建残余严重存在,因而无产阶级难以形成一支强大而独立的力量。非洲的民族资产阶级也是一个年轻的阶级。但它的政治能量、经济实力和社会地位要比非洲的无产阶级、农民和小资产阶级占有相对优势。它同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势力之间虽有一定的联系,但也有深刻的矛盾,因而具有较大的革命性。非洲的知识分子中也有相当数量的人主张发展资本主义。所以,从整体上来看,资产阶级民族主义者在非洲民族独立运动中起了领导作用。 3、非洲民族独立运动取得独立的方式,大体上有两种类型:少数是通过武装斗争,多数是采取和平斗争形式。北非各国和阿尔及利亚、摩洛哥、安哥拉等都是经过长期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武装斗争获得独立的。但大部分的独立国家,普遍采取了非暴力方式,迫使殖民当局在殖民政策上作某些调整和改变,分阶段实现了独立。非洲民族独立运动方式的多样性,是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世界进步力量的壮大的国际形势密切相关的。尽管独立的方式和程度有所不同,但都是这些国家的人民长期斗争的胜利成果。
非洲民族独立运动进程、意义:
时间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晚期 70年代 80年代到90 年代初 事件非洲大陆共诞生了30多个新 国家;1960年被称为“非洲独 立年”,有17个国家在这一年独立。 葡属非洲殖民地莫桑比克、安哥拉于1975年先后独立。津巴布韦、纳米比亚独立;南非黑人领袖曼德拉当选总统。 意义改变了非洲的面貌。葡萄牙在非洲500年的殖民统治结束。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彻底崩溃,殖民主义种族隔离制度灭亡新兴的非洲国家在联合国占有1/3席位,在不结盟运动成员国中约占1/2,成为第三世界一支重要的反帝反殖力量,成为第三世界的主力,在国际舞台上日益发挥着重要作用。
非洲的独立浪潮历史意义: 非洲独立运动的胜利,不仅改变了非洲的面貌,标志着20世纪初形成的殖民体系的最终瓦解,而且成为第三世界一支重要的反帝反殖力量。
津巴布韦的独立: 80年代初津巴布韦的独立,采取了武装斗争和政治斗争这两种形式并用的方式。津巴布韦原名南罗得西亚,1964年改名罗得西亚,最初是以老殖民主义者罗得斯的名字命名的。罗得西亚白人政权推行种族政策,对一切公共设施都实行严格的种族隔离,甚至连监狱和墓地也是分开的。为实现民族独立,津巴布韦人民从1966年开始进行武装斗争。在非洲统一组织和坦桑尼亚、赞比亚等“前线国家”的支持下,人民武装力量越战越强。随着70年代苏联在南部非洲加紧渗透扩张,美国、英国为了保护它们在这一地区的既得利益,急切希望打破罗得西亚问题的僵局。1979年,英国以原宗主国的身份召开了有罗得西亚各方参加的制宪会议。1980年,举行罗得西亚有史以来第一次真正的大选,结果,以穆加贝为首的非洲津巴布韦民族联盟获胜。同年4月,罗得西亚正式独立,成立了津巴布韦共和国。这是津巴布韦人民经过长期斗争取得的胜利。
古巴革命的胜利及其意义: 独立:1959年,卡斯特罗挫败了美国,在哈瓦那建立革命政府。 改革:实行国有化,进行土改,1961年宣布古巴为社会主义国家 意义:沉重打击美国在拉美的霸权,鼓舞了世界的民族解放斗争。
巴拿马收回运河区主权的斗争: 巴拿马人民从50年代起就开始了要求收回运河区主权的斗争,经过20多年的顽强斗争,1977年巴美签订了关于巴拿马运河的新约。根据新约,到1999 年,巴拿马将收回运河区主权和管辖权。
南非人民反对种族主义的斗争: 1、种族歧视:当地的非洲人称南非为“阿扎尼亚”。它位于非洲大陆最南端,战略地位重要,矿藏极其丰富。17世纪中期,荷兰殖民者侵入这一地区,建立了殖民地,他们的后裔称“布尔人”。19世纪末,英国同荷兰的殖民者为争夺对南非的控制,进行了英布战争,结果英国获胜,吞并了这一地区。1910年英国将南非的殖民地正式组成“南非联邦”,作为英国的自治领。英国掌握了南非的统治权。1948年,代表荷兰殖民者后裔利益的政党──南非国民党上台执政,1961年南非国民党政府宣布退出英联邦,改国名为“南非共和国”。2、种族主义斗争:南非白人种族主义政权统治下的南非,成为非洲大陆上最后一座殖民主义和种族主义的堡垒。在它统治的近半个世纪中,先后颁布了一百多项种族歧视的法令,从政治、经济、文化教育以至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迫害广大黑人和其他有色人种。如根据1953年的一项法令,南非当局把包括全部城市在内的占全国面积86%的土地划为“白人地区”,而把占全国人口绝大多数的非洲黑人驱赶到只占总面积约14%的“保留地”内。黑人不仅被剥夺了一切政治权利,丧失了人的尊严,而且受到了沉重的经济剥削。南非黑人进行了长期和艰苦的斗争,他们的斗争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支持。 进入90年代,面对历史进步潮流,德克勒克政府在1990年无条件地释放了长期监禁的非洲人国民大会党主席曼德拉;第二年南非议会又废除了八十多项种族主义立法,1993年底又通过了取代种族主义宪法的临时宪法,这表明种族隔离制度在法律上已经结束。在此基础上,南非举行了第一次各个种族都参加的全国大选,二千多万黑人第一次参加选举。“非国大”获得了超过60%的选票,曼德拉成为南非的第一位黑人总统。1996年,由于南非国民党成员退出了内阁,南非政权成为完全由“非国大”领导的政权。 曼德拉生平简历: 纳尔逊·曼德拉,南非非洲人国民大会领袖,南非首位黑人总统,诺贝尔和平奖获得者。1918年7月18日出生于南非特兰斯凯地区乌姆塔塔的一个部落酋长家庭。幼年时期的曼德拉,过着传统的部落生活,参加一些诸如牧羊、放牛及犁地的工作。1938年,曼德拉从一所教会学校毕业后考入黑尔堡大学。三年级时,他因领导一次学生运动被开除。22岁时,因不满包办婚姻,逃往约翰内斯堡。1941年,曼德拉在约翰内斯堡获文学士学位。后来,他学习法律,成为一名律师。1944年,加入非洲人国民大会青年联盟,参与起草了青年联盟宣言。1948年,任青年联盟全国书记。50年代以后,曼德拉担任非洲人国民大会执行委员,走上了领导群众运动的第一线。此后,他领导了一系列反对“种族隔离”制度的群众运动,影响日增。1952年,出任非国大全国副主席。此后,他改革非国大组织机构,建立了严密的组织。曼德拉的行动遭到政府的禁止,他被迫转入地下。1958年,与温妮结婚。1961年,出任非国大武装组织──“民族之矛”的第一任总司令。1962年8月5日,曼德拉被捕,后被判终身监禁。1964年6月12日,曼德拉开始了他在位于开普敦西北约七英里的罗本岛监狱长达28年的狱中生活。在狱中,曼德拉仍然没有放弃学习和工作,通过狱中对话,指导南非的黑人运动。1990年2月11日,曼德拉获释出狱。1994年5月10日,曼德拉宣誓就任南非共和国总统。任期届满后,不再连任,由姆贝基接任。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15:43:2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33836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