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下列语句中蕴含的哲理与顾恺之的这首诗相符的是A.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

更新时间:2023-02-04 15:41:43 阅读: 评论:0

题文

“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岭秀孤松。”下列语句中蕴含的哲理与顾恺之的这首诗相符的是A.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B.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C.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D.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B

点击查看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知识点讲解,巩固学习

解析

材料中的诗歌体现了矛盾特殊性的知识。选项A体现了人们对事物的认识受到已有知识的影响,故排除;选项B体现了矛盾的特殊性。选项C体现了联系的观点,或者是实践决定认识的观点,故排除;选项D体现了发展的观点,故排除。答案选B。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春水满泗泽,夏云多奇峰。秋月扬明辉,冬.....”主要考查你对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考点的理解。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矛盾客观性的认识误区: (1)人们能有意识地制造矛盾的问题。自然界本身就存在矛盾,不是人们制造出来的。矛盾的产生和消灭是客观事物自身运动的结果,不是人能够有意识地制造出来的。因而,决定了我们只能承认矛盾,并敢于揭露矛盾。 (2)解决矛盾就是取消矛盾。矛盾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人们解决的是某一具体矛盾,当这一矛盾解决后,又会有新的矛盾出现,是不可能取消矛盾的。 (3)有矛盾就是坏事。矛盾具有普遍性,但是不能认为有矛盾是坏事。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就没有世界的变化和发展。要敢于承认矛盾、揭露矛盾,这才是正确对待矛盾的态度。

正确理解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关系: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不是“多数和少数的关系、整体和部分的关系”。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从事物的性质上来讲的,二者的关系是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而多数和少数、整体和部分是从范围上来讲的,可见有根本的区别。 (2)不能说“普遍性包含特殊性”。因为各种特殊性、个性是千差万别、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而普遍性、共性是抛开了事物各自特殊的东西,是抛开了许多丰富多彩、具体生动的个性、特殊性,只是概括、抽象出了它们的共同的本质。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在表现上存在着对应:

 

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1)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的意义。 ①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 ②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 ③是我们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2)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现了共性与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15:41: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33783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谓之   的是   顾恺之   奇峰   春水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