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1814——1835年,英国输往印度的棉布增加了62倍,同期印度输往英国的棉布减少了四分之三。1840年,英国下议院特别委员会询问英国商人麦尔维尔“英国工业是不是已经取代了印度的手工业”时,后者说:“是的,在很大程度上。”“从什么时候开始?”“我想,基本上是从1814年起。”“英国工业排挤了印度工业是不是说印度现在的供应主要是依靠英国厂家的商品?”“我认为是这样……我毫不怀疑,他们的重大灾难主要是由于英国工业打乱了印度的工业。”
——摘编自汪熙《约翰公司——英国东印度公司》
材料二 19世纪50年代英国人开始在印度兴办较大规模的工厂,印度人很快跟进,棉纺织业成为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部门。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全印度纺织厂增加到264个,绝大部分属于印资。印度工厂生产的棉布和进口棉布在国内棉布消费总量中的比重,1901——1902年度分别为11.9%、62.7%,1911——1912年度分别为23.3%、54%。但是,这一时期印度工业的发展并没有改变印度作为英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性质。——摘编自林承节《殖民主义史(南亚卷)》
材料三1913——1918年外国输华棉纺织品总值变化表(单位:千关两)
材料四 从遥远的古代直到19世纪最初10年,无论印度过去在政治上变化多么大,它的社会状况却始终没有改变。曾经造就无数训练有素的纺工和织工的手纺车和手织机,是印度社会结构的枢纽……不列颠侵略者打碎了印度的后织机,毁掉了它的手纺车……不列颠的蒸汽机和科学在印度斯坦全境彻底摧毁了农业和手工业的结合……结果,就在亚洲造成了一场前所未闻的最大的、老实说也是唯一的一次社会革命……英国不管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摘自马克思《不列颠在印度的统治》
(1)根据材料一,指出19世纪上半期英国棉纺织业“取代”印度棉纺织业的主要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根据材料二,指出19世纪中期以后印度民族工业发展的特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13——1918年外国棉纺织品向中国出口的总体变化趋势及其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的“英国不管多少罪行,它造成这个革命毕竟是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印度棉纺织业仍停留在手工生产阶段;工业革命后,英国棉纺织业采用机器生产,产量剧增,质优价廉。(2)棉纺织业是印度民族工业的主要部门,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得到迅速发展;印度仍是英国的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民族工业仍然处于从属地位。(3)趋势:出口额虽有起伏,总体呈下降趋势。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列强无暇东顾,民族资本的外来竞争减弱;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解除了对民族资本的束缚;民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鼓励民族资本发展的政策;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4)英国的殖民侵略与扩张给印度等亚洲国家造成了沉重灾难,但客观上打破了这些国家的传统社会结构,将其纳入世界市场;刺激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引起了社会变革,导致亚洲的觉醒,走上了民族独立的道路。
从工场到工厂知识点讲解,巩固学习
解析
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主要考查你对 [从工场到工厂 ]考点的理解。
从工场到工厂
工厂制度: (1)特点:生产资料、工人集中,采用机器生产,工人受严格纪律约束,又受机器支配。(2)经济思想:自由主义思想.
工厂制度与工场制度不同点:
生产方式: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劳动;生产组织方式:车间劳动进一步细化了社会分工,强化了专业管理,提高了生产效率。
工厂成为工业生产的主要形式: 工业革命的另一项标志性成就和在生产组织形式上造成的实质性的变化是工厂的普遍建立。某经济史专家论述说:“生产方式的转变始于分散的工场手工业向集中的工场手工业发展时期。为了适应市场规模的扩大,分料到户制依靠分工来提高效率,由于直接管理和监督生产过程的需要,集中的手工工场出现。集中的手工工场对个人贡献进行较好考核,降低了设计机器代替人工的费用,它管理、组织生产的方式是工厂制的雏形。随着机器的增加,从使用单一机器到整个机器系统,使最重要的生产过程机械化,更增加了专业化,从而导致组织创新──工厂制度的全面建立。工厂制度在机器生产的基础上,发展了手工工场监督管理生产过程的组织模式。” “工厂内部劳动的分工和专业化的发展,使生产、设计和管理等部门各司其职,改变了以往凭经验的工作和思维方式,向科学化过渡。技术设计部门由工程师组成,负责设计生产工艺和生产流程,以达到更有效地考核个人绩效和更快地提高生产率的目的。销售部门在产量扩大的情形下,越来越重要。19世纪60年代销售部门的主要工作是推销部分库存产品和代表厂方签订承办合同。各个部门分工的明确使工厂主不再需要直接管理生产过程、进行产品开发或推销产品,他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平衡各个部门的发展、做出重大决策和监督各部门的工作绩效上来了。”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影响: (1)积极影响:①大幅度提高了社会生产力,丰富了物质生活。②引起了社会结构的变化,产生了两大对立阶级。资产阶级随着经济实力的迅速增长,逐渐战胜封建势力,掌握了政权;无产阶级逐渐觉悟,他们要改变自己受剥削、受压迫的命运,开始起来进行斗争。③改变了人们的日常生活和价值观念,城市化开始兴起。④密切了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客观上把资本主义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生产方式传播到世界各地,改变了世界面貌。工业革命对以后历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三股进步的历史潮流:即自由主义,如19世纪中期欧美的一系列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社会主义,如第一国际和巴黎公社及各国工人运动的发展;民族主义,如亚洲的革命风暴等。其中自由主义是主流,它决定和影响着其它两股潮流。(2)消极影响:①无产阶级遭受日益严重的剥削和压迫。②亚非拉等落后地区加快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化的进程,受到了日益严重的掠夺,使东方从属于西方。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15:37:4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33710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