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6月17日是第十五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防沙治沙与农民收入”。目前,我国国土1/3已荒漠化,专家称主要是因为人类行为失当,并强调

更新时间:2023-02-04 15:35:40 阅读: 评论:0

题文

2009年6月17日是第十五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我国的宣传主题是“防沙治沙与农民收入”。目前,我国国土1/3已荒漠化,专家称主要是因为人类行为失当,并强调必须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来统领荒漠化防治的全局,不断优化和完善新思路,推动防沙治沙共组不断取得新进展,加快构筑我国北方生态屏障,据此完成下列各题。(14分)

解析

小题1:根据图示①位于我国新疆塔里木盆地,故判断为塔克拉玛干大沙漠。影响荒漠化的自然原因主要从降水量、蒸发量和风力、植被等因素分析。小题2:②位于我国西北地区,荒漠化的人为原因主要从植被的破坏和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分析。小题3:针对西北地区的荒漠化问题,我国正实施的生态环境工程:三北防护林。小题4:荒漠化的防治主要从人为原因入手,故主要从恢复植被、合理用水等方面分析。点评:本题解题可从读图入手,结合地理位置判断主要的生态环境问题,调用课本关于荒漠化形成的主要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掌握治理措施的一般思维;本题考点属于常规考点,基础性强,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落实。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2009年6月17日是第十五个世界防治荒.....”主要考查你对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考点的理解。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1、控制人口规模 (1)人口规模过大带来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等环境问题。 (2)控制人口规模就是各地区的人口控制在合理的范围之内,减轻人口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协调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的关系。 2、转变发展模式 要转变传统的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为特征的发展模式,转变为可持续发展模式。 3、自然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包括土地资源、森林资源、水资源和海洋资源等,要解决利用中的问题,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加以保护,已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4、协调人地关系、从我做起 (1)协调四大关系 ①社会经济发展与自然资源、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 ②人类社会的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之间的关系 ③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之间的关系 ④ 当代人和后代人之间的关系 (2)措施 ①政府干预 ②公共参与 ③强化个人的责任和义务

不同阶段人地关系与环境问题的分析:

时期对人地关系的认识人类活动环境问题采猎文明时期崇拜自然:人类听天由命,依赖自然,畏惧自然。“天命论”或“宿命论”采集和渔猎。人类改造环境的作用微弱生物资源遭破坏,引起物种灭绝。但环境问题对人类的威胁并不严重农业文明时期改造自然:不能正确认识人地关系的不协调,“天命论”和“有神论”主宰着人们的思想,但已有了科学的萌芽。“天命论”或“有神论”人类大规模地改造自然,人类对自然的依赖性大大减弱,对抗性增强地理环境趋于恶化,如开垦耕地使大面积森林和草原遭到砍伐和焚毁;冶炼和制陶消耗大量木材;农田扩展使生物多样性减少,生态系统变得日益简单和脆弱等工业文明时期征服自然:人类试图成为自然界的主宰者和征服者。“征服论”或“人定胜天论”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不断壮大,从环境中获得越来越多的资源和能源,向环境排人大量的废弃物人地关系全面呈现不协调,人地矛盾迅速激化。在局部地区环境污染演变成社会公害;在全球范围,大气溢室效应和臭氧层破坏等危及人类生存现代文明时期谋求人地协调:人类逐渐认识到只有善待自然,建立人与自然的协调关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人类文明才能不断发展下去。“和谐论”逐渐抛弃传统的以高消耗,单纯追求经济数量增长和先污染后治理为特征的发展道路,寻求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相互协调的道路

人口激增、资源短缺、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

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将人类社会划分为四个发展阶段,如图是“人类社会不同发展阶段经济增长主导要素的构成示意图”: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15:35:4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33660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我国   是因为   失当   干旱   专家称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