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是衡量一国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

更新时间:2023-02-04 15:22:27 阅读:16 评论:0

题文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是衡量一国(或地区)经济增长水平的基本指标。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基本变化趋势比较(公元400—1998年) )材料二 19世纪下半叶,中国近代工业化开始缓慢起步。……1912年至1920年中国工业年平均增长率为13.4%,1923年至1936年为8.7%

——摘编自刘佛丁《中国近代经济发展史》

 材料三 1921—1937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年均增长速度(%) 材料四 中国在1887年时为纯粹的农业生产国,工业生产只占很小的比例,……到了1920年,工业产值增加到54.27亿元,所占比例也由原来的9.1%提升为23.8%……需要指出的是……近代机器工业产值占工业产值尚不到20%,并且农业仍占主导地位,中国仍然为一个农业国。

 ——摘自杨德才《中国经济史新论》 

(1)据材料一,比较并指出A、B、C三个时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水平的走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影响B段中国与西欧人均GDP走势变化的主要原因(不考虑人口因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据材料二、三,指出民国成立至抗战爆发前中国工业发展的特点。据统计该时期中国人口总数相对稳定,但工业的发展未能改变中国人均GDP下滑的走势,结合材料四及所学知识解释这一历史现象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总结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与西欧人均GDP强劲上扬的共同经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A段:中西大致保持一致,走势相对平稳,中国略高于西欧。 B段:中国稳定不前,西欧超过中国并持续上升。 C段:中国总体下降,西欧加速上升。 (2)中国:自然经济为主;君主专制统治强化;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思想文化专制。西欧:商品经济发展,工业革命与科技进步;资本主义制度逐步确立;海外贸易、殖民扩张与掠夺;民主思想发展。 (3)特点:中国工业得到较大发展;增长速度超过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原因:近代中国工业产值基数低,在工农业总产值中所占比重小;落后的社会制度;动荡的社会环境;资本主义列强的掠夺和压制。 (4)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加强区域合作,顺应全球化潮流;重视科技创新、理论创新;重视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等。

欧洲联盟知识点讲解,巩固学习

解析

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人均GDP.....”主要考查你对 [欧洲联盟 ]考点的理解。

欧洲联盟

 

欧洲联盟的建立:1、原因:(1)受苏联威胁,所以要联合御强  (2)受美国控制,想要联合自强 (3)战后西欧国家经济发展联系日益紧密,所以要联合起来,重振雄风。  2、过程:  (1)1951年,《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签订:建立欧洲煤钢共同体; (2)1957年《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签订(即《罗马条约》):建立欧洲经济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  (3)1965年,三个共同体合并为欧洲共同体;  (4)1992年欧共体12国正式签署《马斯特里赫特条约》,简称“马约”(又称《欧洲联盟条约》); (5)1993年生效,欧盟正式建立。  (6)欧盟扩大:1995年曾至15个成员国;2004年25个。  3、意义: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

欧元的启动: (1)1969年,欧共体正式决定把建立经济与货币联盟作为共同体的奋斗目标。 (2)1999年1月1日,欧盟单一货币欧元正式问世。(3)2000年批准希腊进入欧元区。  (4)2002年1月,欧元成为欧元区单一流通货币。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15:22:2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3322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西欧   水平   材料   经济增长   中国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昵称:
匿名发表 登录账号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