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材料一:2010年12月11日闭幕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坎昆大会,各国特别是发达国家 与发展中国家之间在C02减排指标及减排透明度等问题上存大巨大分歧,展开国家利益的博弈。但大气无国界,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的共同使命,各国又需团结协作形成合力不懈努力,最终达成妥协通过了“坎昆协议”。协议扩大了哥本哈根大会的共识,在资金支持、技术转让、森林保护等基本问题上取得了一定成果,在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崎岖长路上向前迈出了重要一步。材料二:应对气候变化中国坚持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根据国情积极采取自主行动,不与任何国家的减排目标挂钩,制定了到2020年单位GDP碳排放量比2005年下降40-45%的减排目标,在经济危机中加大投资绿色产业,努力实现“十一五”减排目标,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大幅下降20.76%,节能减排成绩辉煌。中国既勇敢地承担起自己的减排责任,又给世界创造了巨大的绿色技术合作市场。(1)运用当代国际社会的有关知识,谈谈你对应对气候变化各国既博弈又妥协和我国所采取的立场行动的认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分析材料一、二体现了哪些唯物辩证法的道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①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国家利益决定国际关系,国家间利益的对立是引起国家冲突的根源;而共同利益则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应对气候变化中各国具体的国家利益有所不同,因而各国利益博弈不可避免。但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地球共同家园符合各国长远的共同利益,所以各国又要求同存异达成妥协,扩大共识协力推进。②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一政策的基本立场是独立自主。应对气候变化我国不与任何国家挂钩根据国情采取自主减排行动,正是这一外交政策及立场的体现和要求。我国根据国情积极承担起自己的减排责任,投资绿色产业节能减排,这既是对中国人民负责,坚定地维护了我国的国家利益,同时又尊重其他国家正当的国家利益,维护了各国人民的共同利益,给世界创造了巨大的绿色技术合作市场。(2)①遏制气候变暖拯救地球家园是全人类的共同使命,各国需团结协作形成合力,体现了整体与部分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各个国家既要立足全局,又要搞好局部,相互帮助携手应对,才能实现为人类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环境这一整体目标。②人类应对气候变化总是在不断解决各国的摩擦冲突中走向前进,体现了事物变化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上升的,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发展总是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③应对气候变化各国要承担“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体现了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相互联结,要求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保护地球家园关系着全人类共同的命运,各国都要共同承担责任,但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历史责任和当前温室气体排放情况不同,按照各自的国情,各国承担的义务和采取的行动应当有所区别。(应对气候变化在各国斗争冲突与妥协合作中前进,体现出矛盾双方的既同一又斗争是事物发展的根源和动力,答出这一点,可酌情给分)
点击查看发展的趋势——前途光明,道路曲折知识点讲解,巩固学习
解析
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材料一:2010年12月11.....”主要考查你对 [发展的趋势——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考点的理解。
发展的趋势——前途光明,道路曲折
新事物含义: 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旧事物含义: 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走向灭亡的事物。
正确认识前进性和曲折性的关系: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区别从新事物自身看 新事物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前途 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从新旧事物的对比看 旧事物违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最终会走向灭亡 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因而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从社会历史领域看 新事物符合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反映了社会进步的基本要求,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要求 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也有一个过程联系 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都是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方法论 ①我们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②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
事物发展的前途是光明的: (1)新事物是符合客观规律、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前途的事物。 (2)在社会历史领域中,新事物能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因此,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
事物发展的道路是曲折的: (1)新事物的发展总要经历一个由小到大、由不完善到比较完善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新事物本身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弱点和不完善的地方。 (2)在社会历史领域中,人民群众对新事物的认识、理解和接受,需要有一个过程。 (3)旧事物在开始时往往比较强大,因而总是顽强抵抗和极力扼杀新事物。因此,新事物战胜旧事物不可能一蹴而就,必然经历一个漫长和曲折的过程。
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1)原理: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上升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迂回的。 (2)方法论: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鼓励、支持、保护新事物,促使其成长壮大;要准备走曲折的路,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和考验。
把握区分新旧事物的根本标准: 判断新旧事物,不能以事物出现时间的先后,以事物一时力量的强弱、发展速度的快慢、是否成熟和完善或从事物的名称、旗号等表面形式上去判断。其根本标准在于是否同事物发展的必然趋势相符合,是否具有强大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
区分事物发展的总趋势、道路、途径: (1)事物发展的总趋势是前进的,是指事物发展的全过程的总体方向,不是指事物发展的各个阶段的方向,更不是指每一步的方向。事物向前发展的总趋势是任何力量也改变不了的。 (2)事物发展的道路是迂回曲折的。事物发展中各个具体阶段和每一步的方向,可能是前进的,也可能是停滞的甚至是倒退的,这说明事物发展的道路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只能是螺旋式或波浪式的,有曲折、有起伏。 (3)一切新事物发展的途径都是在前进中有曲折,在曲折中向前进。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是螺旋式上升、波浪式前进。
唯物辩证法的发展观:
警示:
确定判断新旧事物的标准,是理解发展的实质的首要问题;认识发展的实质,需要把发展与一般的运动变化区别开来,需要弄清发展与事物量变、质变的关系。 (1)判断事物新旧不能停留于现象、应该深入到本质,不能孤立地看形式、更要全面地把握其内容,“新瓶装旧酒”的寓意就在于新的形式掩盖了旧的本质。 (2)越是带有新的形式的旧事物,越不容易辨认,常常带来更大的危害,在高考中曾出现过以漫画的形式考查“电脑算命”的现象。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15:21:4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33195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