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2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邸报”是我国最早的报纸,现存对这一封建官报作最早记载的文献,是载于唐代孙樵《经纬集》中的《读“开元杂报”》一文。他在这篇文章中记载了开元时期有一种每天条布于宫门之外的朝政简讯的讯息,孙樵将其内容与编年史《开元录》进行比较,发现每一条都有根据……,其中对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封禅事件的渲染极为隆重。到了后唐和宋代,这种朝政简报被通称为“朝报”,作为中央政府公开发布宫廷新闻的工具,直接向民众宣布,时效迅速。──黄蝴《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材料二:《东西洋考》是1833年在广州由普鲁士传教士创办和主编的在我国本土上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采用中国纪年,引用儒家语录,内容是由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知识组成……,它主要是为商业服务……设立新闻专栏……刊出中外贸易进出口货物的价目表,这两项属中文近代报刊首创。 1833年12月该刊第5期……向中国读者首次介绍了西方报刊的情况和新闻自由问题。 ──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材料三:1915年9月15日,陈独秀主办的《青年杂志》创刊,揭开新文化运动序幕,也开始了中国报刊发展的新阶段。五四运动时期,以《新青年》、《每周评论》等杂志为主导,进步报刊鼓吹科学与民主,抨击封建专制……。在业务上,此时的报刊普遍改用白话文,报纸注重新闻特性,……编排更为科学活泼。之后,报刊获得较大发展,1926年全国报刊已有六百二十八种。商办《申报》、《新闻报》发行量超过十万份……。──方汉奇:《中国近代报刊史》(1)依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邸报的功用。(6分)(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外国在中国创办报刊的时代背景及其特点。(8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新青年》创刊后中国报刊发展的新特点,并简要分析其原因。(7分)(4)综合上述材料,如何认识报刊业发展与人类文明演进的关系。(5分)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①邸报是传播政治信息的重要途径;②邸报是知识分子研究历史的重要资料;③邸报是神话皇权、宣扬宫廷威仪的重要工具。(6分)(2)时代背景:西方工业革命迅速发展,工业文明开始向全球扩张;中国处于清朝统治晚期,仍然停留于封闭的古代社会。(2分。答对一个方面得2分,总分不得超过2分)特点:①借重中国传统文化习俗;②以传播经济信息、科学文化为主;③形式内容与中国传统报刊相比有较大突破。(6分)(3)新特点:民办;版式活泼;宣传改造中国传统的学说;报刊种类多;发行量大。(3分。任意答对三点可以得3分,总分不利超过3分)原因简析:①辛亥革命后,中央集权的政治控制相对减弱;②辛亥革命失败后,新文化运动的兴起;③救亡图存的形势仍然严峻;④通过西方近80年的冲击和自强奋斗,民族民主意识更加觉醒。(4分。没有简析,相应扣分)(4)认识:①报刊业的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同时也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手段;②报刊业的发展是文明交汇的结果,也是沟通文明交流的主要途径。(5分。如若考生答的是具体“认识”,如对某具体革命运动或社会改革的影响等,只要论之有据,也可酌情给分)
东盟的成立和发展知识点讲解,巩固学习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以及与教材内容联系的能力。以报刊业的发展为载体,记述了从古至今报刊业发展的情况。(1)本题是根据材料概括,答案就在材料中,较容易。由材料“作为中央政府公开发布宫廷新闻的工具,直接向民众宣布,时效迅速。”可知邸报是发布政令的工具;根据“孙樵将其内容与编年史《开元录》进行比较,发现每一条都有根据”判断也可帮助知识分子研究时政;由“其中对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封禅事件的渲染极为隆重。”可知邸报主要宣传的是皇帝和皇家的作为,神话了皇权。(2)根据时间1833可知是鸦片战争前,西方工业革命即将完成,工业文明的扩展。这是国际背景;国内是清朝闭关锁国的封建统治,闭目塞听。得出背景。关于特点:从“采用中国纪年,引用儒家语录,内容是由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知识组成…”可知借助中国传统文化;内容是由宗教、伦理道德和科学文化知识;总之无论形式还是内容不同于传统中国报刊。(3)“陈独秀主办”说明是民间办报非政府行为;“编排更为科学活泼”;“六百二十八种、十万份”说明数量大;商办《申报》、《新闻报》等等说明种类繁多.“鼓吹科学与民主,抨击封建专制”说明内容新颖;“此时的报刊普遍改用白话文,报纸注重新闻特性”。关于原因,主观方面是新文化运动的推动;客观上是北洋政府舆论控制的减弱。根本元因是经济发展,民族民主意识的增强。(4)关于关系的阐述,报刊业的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产物,同时反过来又推动人类文明进步;报刊业的发展是东西方文明交流沟通的结果,它的发展又将推动东西方文明的进一步共同交流,推动人类文明共同发展;言之成理即可。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26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邸报”.....”主要考查你对 [东盟的成立和发展 ]考点的理解。
东盟的成立和发展
东南亚国家联盟:
简称东盟。东盟的前身是马来亚(现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1967年8月7-8日,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成为政府间、区域性、一般性的国家组织。1967年8月28-29日,马、泰、菲三国在吉隆坡举行部长级会议,决定由东南亚国家联盟取代东南亚联盟。
东盟的成立:
1、背景:消除内部矛盾,促进区域发展的必要性;欧洲一体化成功的影响。 2、形成:(1)成立标志:1967年,曼谷五国外长会议签署《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2)新阶段:1976年,印尼巴厘岛第一次首脑会议(签署两个文件)。(3)进程:1999年,东南亚10个国家全部加入,2002年,自由贸易区启动。 3、性质:政治、经济合作组织。 4、作用:促进了东盟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地区的稳定;扩大了东盟在亚太地区乃至世界上的影响。
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1、趋势:(1)、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规模不断扩大; (2)、形式多样、模式各异的区域集团化组织的建立; (3)、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最终形成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 2、认识(影响): (1)区域经济集团化既在集团外具有排他性,又具有在更大范围内促进经济联合的积极作用。 (2)对前者要谨防其破坏性,即防止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经济保护主义兴起,从而使经济纠纷、摩擦和竞争演变为政治性,甚至是军事性的对抗。 (3)对后者要积极加以促进,以求生产力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进一步提高,以造福于全人类。
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三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为五六十年代,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向主要出现在欧洲。 2、第二阶段为六七十年代,在这一阶段里,欧洲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进一步发展。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地区性经济集团也纷纷出现,区域集团化成了世界经济的普遍现象。 3、第三阶段为80年代至今,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进入了新时期,即较高层次的经济一体化时期。出现了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15:19:5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3313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