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西周“官守学业,皆出于一”,“故私门无著述文字”,就造成了“学在官府”。春秋时期私学取代官学是教育制度上一次历史性的大变革。贵族关心的是维护统治地位,扩大统治范围,无暇顾及教育,“乱世则学校不修焉”(《毛诗•郑风•子衿》序)。私学出现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与“士”阶层的变化联系在一起的。士阶层中许多有才能的人在政治斗争或军事斗争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重视,养士之风形成。适应这种社会新需要,私家讲学,专门培养士。“学在官府”转变为“学在四夷”。——摘编自孙培青《中国教育史》材料二 下表是1903年《奏定学堂章程》有关中学堂一二年级的课程与课时 修身读经讲经中国文学外国语历史地理算学博物图画体操一年级1948324212二年级1948234212自甲午以后,诏设学堂谕屡矣,而人才不出,何也?则以利禄之途仍在科目,欲其舍诗赋、八股、小楷之惯技,弃举人、进士之荣途,而孜孜致力于此,此必不可得之数也。是故变法必自设学堂始,设学堂必自废科目始。一一两广总督陶模《图存四策折>(1901年)材料三 任何时代都有自己的流行术语。从魏源《海国图志》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口号,到郑观应《盛世危言》中的“西学篇”,到20世纪初编著的《新学书目提要》,流行术语的演变,最能折射出社会心理的演变。请回答:(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说明春秋时期教育领域里的变化及其原因。(10分)(2)据材料二概括清政府新式学堂的特点,分析为何“设学堂谕屡矣,而人才不出”?(8分)(3)据材料三,近代以来人们对西学的称呼经历了怎样的演变?折射出怎样的心理变迁?(6分)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变化:私学取代官学;(4分)原因:春秋时期宗法分封制度破坏,争霸局面出现,战争频繁;统治者无力顾及官学;士阶层在社会变革中发挥重要作用。(6分)(2)特点:增设了近代西方教育内容;经学在全部课程中占居首位。(4分)原因:所培养人才仍立足于做官,封建教育根深蒂固。(答到第一层次“做官”给2分,能答到第二层次“封建教育”给4分,总分不能超过4分。)(3)称呼演变:夷学——西学——新学。心理演变:从对西学的鄙视、偏见到对西学的认同再到对西学的褒扬。(6分)
东盟的成立和发展知识点讲解,巩固学习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的识记能力和正确分析材料的能力,比较简单。材料“春秋时期私学取代官学是教育制度上一次历史性的大变革”体现了春秋时期教育领域由“学在官府”到私学取代官学的变化。要分析春秋时期教育领域变化的原因,必须注意春秋时期的时代特征。根据材料中贵族“无暇顾及教育”和“私学出现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与“士”阶层的变化联系在一起的”等信息点,结合所学知识可以得出春秋时教育领域变化的原因。(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的正确分析理解能力。材料中清政府新式学堂出现前的主要教育内容是四书五经,表中读经讲经安排的课程较多,且出现了外国语、体操等近代课程。根据材料中“而人才不出,何也?则以利禄之途仍在科目,欲其舍诗赋、八股、小楷之惯技,弃举人、进士之荣途,而孜孜致力于此,此必不可得之数也”回答。(3)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近代对西学称呼的演变就是中国人不断向西方学习的过程。从材料中“师夷长技以制夷”到“西学篇”再到《新学书目提要》,表现了中国人对西学的称呼由夷学——西学——新学,也折射出中国逐渐接受西学的过程。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24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主要考查你对 [东盟的成立和发展 ]考点的理解。
东盟的成立和发展
东南亚国家联盟:
简称东盟。东盟的前身是马来亚(现马来西亚)、菲律宾和泰国于1961年7月31日在曼谷成立的东南亚联盟。1967年8月7-8日,印度尼西亚、泰国、新加坡、菲律宾四国外长和马来西亚副总理在曼谷举行会议,发表了《曼谷宣言》,正式宣告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东南亚国家联盟成为政府间、区域性、一般性的国家组织。1967年8月28-29日,马、泰、菲三国在吉隆坡举行部长级会议,决定由东南亚国家联盟取代东南亚联盟。
东盟的成立:
1、背景:消除内部矛盾,促进区域发展的必要性;欧洲一体化成功的影响。 2、形成:(1)成立标志:1967年,曼谷五国外长会议签署《东南亚国家联盟成立宣言》。(2)新阶段:1976年,印尼巴厘岛第一次首脑会议(签署两个文件)。(3)进程:1999年,东南亚10个国家全部加入,2002年,自由贸易区启动。 3、性质:政治、经济合作组织。 4、作用:促进了东盟各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地区的稳定;扩大了东盟在亚太地区乃至世界上的影响。
认识当今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发展趋势:1、趋势:(1)、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规模不断扩大; (2)、形式多样、模式各异的区域集团化组织的建立; (3)、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最终形成世界经济全球化的重要步骤; 2、认识(影响): (1)区域经济集团化既在集团外具有排他性,又具有在更大范围内促进经济联合的积极作用。 (2)对前者要谨防其破坏性,即防止区域经济集团之间的经济保护主义兴起,从而使经济纠纷、摩擦和竞争演变为政治性,甚至是军事性的对抗。 (3)对后者要积极加以促进,以求生产力在全球范围内得到进一步提高,以造福于全人类。
区域经济集团化的三个发展阶段: 1、第一阶段为五六十年代,世界经济区域集团化的趋向主要出现在欧洲。 2、第二阶段为六七十年代,在这一阶段里,欧洲区域经济集团化趋势进一步发展。而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地区性经济集团也纷纷出现,区域集团化成了世界经济的普遍现象。 3、第三阶段为80年代至今,区域经济集团化发展进入了新时期,即较高层次的经济一体化时期。出现了欧盟、北美自由贸易区和亚太经合组织三大区域性经济集团。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15:16:49,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33078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