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两个三角洲图,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并回答下列问题。 城市名 称:A

更新时间:2023-02-04 14:53:55 阅读: 评论:0

题文

读两个三角洲图,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的名称,并回答下列问题。     (1)城市名 称:A________________,B________________,C________________,D________________,E________________,F ________________,G________________。(2)铁路线:H________________,I________________,L________________。(3)我国已建立了两座核电站,其中位于甲图地区的是________________核电站,位于乙图内的是________________核电站。在这两个地区建设核电站的原因是:①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③________________。(4)甲图地区的沿江沿海地区是我国的________________基地,两地区共同的一种纺织原料是________________;乙图地区的农业特色是________________。(5)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对外开放的范围逐步扩大,特别是________________地区的崛起,使乙地受到严重挑战。与甲图所示地区相比,乙图所示地区的________________处于劣势。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杭州上海 宁波 广州 珠海 深圳 香港(2)京沪京广 京九(3)秦山大亚湾 常规能源短缺 人口众多,工农业发达,能源供应紧张 核能能量巨大,核电站地区适应性强(4)商品棉桑蚕丝 基塘农业(5)长江三角洲 产业基础、科技实力、人才队伍、市场规模

点击查看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知识点讲解,巩固学习

解析

从图中三角洲的轮廓可知,甲为长江三角洲,乙为珠江三角洲。长江三角洲形成以沪宁杭为中心的城市群,而珠江三角洲形成广州、深圳、香港为核心的城市群;二地经济发达,能源资源不足,故在长江三角洲建设了秦山核电站,在珠江三角洲建设了大亚湾核电站。长江三角洲自然条件优越,农业发达,沿江沿海是我国重要的商品棉基地。20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长江三角洲的崛起,珠江三角洲产业升级面临一定的困境。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读两个三角洲图,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主要考查你对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考点的理解。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 1.建设上海浦东新区的地理背景 位置:和江的入海处,沿海的中间位置,京沪、沪杭铁路相接 城市特点:最大城市、最大工业基地、商业中心和重要出口基地 优越的区位条件:便捷的交通、广阔的经济腹地、高素质的劳动力、充足的农副产品供应 城市规模的扩大:经济规模的扩大人口规模扩大用地规模扩大 (2)上海市面临的城市问题:道路狭窄、交通阻塞;居住拥挤;绿化面积小、环境质量差;用地紧张。用地趋于饱和,而上海市的发展目标是成为国际性经济、金融、贸易中心,因此,建设新区,成为上海市发展的必然选择 2.浦东新区的规划与开发 (1)浦东新区的开发条件和作用 浦东新区的开发,一方面解决上海市城市发展所面临的城市问题,尽快把上海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中心之一;另一方面,以浦东开发开放为龙头,带动长江三角洲和整个长江流域经济的新飞跃。浦东开发开放为上海发展提供了历史的机遇 浦东新区位于贯穿上海市区的黄浦江东侧,东临东海,北临长江。由于没有桥梁和隧道沟通,经济发展落后于上海市区 浦东地形平坦,河渠纵横,能够满足城市新区建设对大规模、低成本土地开发的需要,浦东与上海繁华的闹市邻近,只要解决越江交通问题,就能使新区与老城区连为一体,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2)浦东新区的城市规划 浦东新区分为城市化地区和非城市化地区两部分;浦东新区采取轴向发展与综合组团结合作的布局形态,即沿黄浦江南北发展轴,在现状基础上,向纵深组团发展,形成多核心、开敞式模式 (3)浦东新区的发展 兴建了大批基础设施骨干工程,现代化城市新区的格局基本形成;工业是浦东新区的主要支柱,已成为上海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工业基地,成为上海新的经济增长点。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14:53: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32589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图中   字母   事物   地理   名称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