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20分)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黄河流域水系略图。 材料二 兰州——郑州沿线地形剖面图。 材料三 黄土高原的形成有“风化残积说”、“水积说”和“风成说”。多数科学家认为,黄土高原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那里气候干燥,地面的岩石在风化作用下,不断破碎成为粗细不等的颗粒,每遇到大风,往往风卷沙尘,遮天蔽日,当大风减弱或遇到秦岭,大行山等高山阻挡时,便降落下来。经过几百万年不断地积累和环境的演变,逐渐形成了黄土高原。(1)黄河是我国第二长河,其干流沿途水量变化大。根据材料一,分析说明兰州以上、河口至郑州、郑州以下等三个干流河段水量变化的特点及原因。(10分)(2)“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但是,黄河有时奔流不到海。黄河断流可能会带来哪些危害?(6分)(3)依据材料二、三为“风成说”提供证据?(4分)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自源头至兰州河段,水量逐渐增大(1分);河口至郑州河段,水量增大(1分);郑州以下河段水量减小(1分)。兰州以上河段当地的高山冰雪融水(1分)和山地降水(1分),通过湟水等支流汇入,水量增大;河口至郑州河段随着降水增多,(1分)汾河、渭河等支流流入的水量多,(1分)水量增大。郑州以下河段由于形成地上河,无支流流入(1分),流域面积狭小(1分),且工农业生产大量引用(1分),导致水量减少。(2)下流沿河地区失去主要水源,影响工农业生产及生活;(2分)引起海水倒灌,加重了土壤的盐碱化,影响地下水水质,使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2分)加剧了泥沙淤积,引起河床升高,降低下游的防洪能力。(2分)(3)自NW—SE黄土层的厚度减小;(2分)自NW—SE黄土的土壤颗粒由粗变细。(2分)
点击查看区域发展阶段和人类活动知识点讲解,巩固学习
解析
(1)本题考查黄河水量的变化。自源头至兰州河段,水量逐渐增大;河口至郑州河段,水量增大;郑州以下河段水量减小。兰州以上河段当地的高山冰雪融水和山地降水,通过湟水等支流汇入,水量增大;河口至郑州河段随着降水增多,汾河、渭河等支流流入的水量多,水量增大。郑州以下河段由于形成地上河,无支流流入,流域面积狭小,且工农业生产大量引用,导致水量减少。(2)本题考查黄河的水文特征。黄河断流导致下流沿河地区失去主要水源,影响工农业生产及生活;引起海水倒灌,加重了土壤的盐碱化,影响地下水水质,使下游地区的生态环境恶化;加剧了泥沙淤积,引起河床升高,降低下游的防洪能力。(3)黄土高原的风成说,可以从黄土层的厚度和沉积物的颗粒大小方面进行分析。自NW—SE黄土层的厚度减小;自NW—SE黄土的土壤颗粒由粗变细。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20分)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主要考查你对 [区域发展阶段和人类活动 ]考点的理解。
区域发展阶段和人类活动
区域发展的阶段: 1、以传统农业为主体的发展阶段:2、工业化阶段世界上许多传统工业处于发展初期,如18世纪中期产业革命时期,英国中部工业区就处在此阶段,它处于资本的原始积累过程中,极易发生人与自然的不协调,产生环境问题。 3、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在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科技、教育、金融、贸易、信息、旅游等部门成为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尤其是高科技成为区域发展的主导力量。
区域发展的阶段和人类影响:
发展阶段特征人地关系初期阶段由一个或少数几个因素作为凝聚力量,区域内经济单一,城镇数量少基本协调成长阶段区域发展形成由点到面的局面,产业结构和空间结构渐趋复杂,区域内资源不断消耗,环境受到明显的破坏明显的不协调后期阶段区域原先具有的集聚因素的凝聚力减弱,区域整体呈现萎缩状态,最先具有的优势消失人地矛盾加剧,寻求新的发展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14:51:4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32497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