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实事求是和理论创新是社会主义事业能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传统社会主义思想,列宁在战时共产

更新时间:2023-02-04 14:44:11 阅读: 评论:0

题文

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实事求是和理论创新是社会主义事业能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传统社会主义思想,列宁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坚持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 到 1921 年,列宁经过反思,认识到在一个小农占优势的国家里,不能直接过渡,而只能迂回过渡。……如果一个国家大工业占优势,或者即使不占优势,但是十分发达,而且农业中的大生产也很发达,那么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是可能的。否则,就不可能。如果硬要过渡,只能碰得头破血流。”—— 《列宁晚年社会主义思想的三重涵义》 材料二   在西方世界日益关注中国的过程中,《时代》周刊是最典型的代表。毛泽东和邓小平曾分别于1949 年 3 月和 1979 年 1 月、 1985 年 9 月成为《时代》周刊的封面人物。 注:图一标题写着:“中国正迈步走向民主统一”。图二标题写着:“邓小平,中国新时代的形象”图三标题写着:“中国 正在远离马克思”,画面对毛和邓两个不同时代的生活进行了对比。一边是革命的队伍高举着马克思的画像,农民在田里插秧;另一边是忙忙碌碌的上班族,高楼大厦,汉堡包,照相机等消费品。材料三 要完整地准确地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我们讲解放思想,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搏,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毛主席最伟大的功绩是把马列主义的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结合起来,指出了中国夺取革命胜利的道路。——《邓小平文选》请回答:(1)材料一中的“迂回过渡”指的是什么?(1分) 依据材料一,谈谈列宁为什么放弃“直接过渡”而转向“迂回过渡” ? (3分)( 2 )图一、图二中《时代》周刊将上述两人列为当时封面人物的主要原因分别是什么? (4分)( 3 )你如何看待图三中《时代》周刊标题的观点?用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实践论证你的观点。(5分)(4)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是如何“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的。(6分)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新经济政策。(1分)原因:战时共产主义直接过渡的失败;认识到俄国是落后的小农国家;需要先集中力晕发展生产力。(3分,答对两点即可) (2)毛泽东领导中国人民即将取得民主革命的最后胜利,引发中国社会的巨变。(2分)在邓小平的指导下,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以新的形象出现在世界上。(2分)(3)是西方社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一种歪曲。(1分)实践:①中国的改革开放本质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②或从政治上看,我们健全和完善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③从经济上看,建立并逐步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4分,任答其两点即可,其他言之有理也可酌情给分。)(4)领导开展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否定了“两个凡是”和个人崇拜;(2分)创造性地提出了“一国两制”构想;(2分)创造性地提出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理论,把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发展到邓小平理论阶段。(2分)

年轻的反叛者(列宁)知识点讲解,巩固学习

解析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创新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实事求是和理论创新.....”主要考查你对 [年轻的反叛者(列宁) ]考点的理解。

年轻的反叛者(列宁)

人物简介:

弗拉基米尔·伊里奇·列宁(1870年4月22日-1924年1月21日),本名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里扬诺夫,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列宁是他参加革命后的化名。列宁是著名的马克思主义者、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思想家俄国共产党(布尔什维克)创立者、苏联建立者和第一位最高领导人。他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形成了列宁主义理论,马克思列宁主义者称他为“全世界无产阶级和劳动人民的伟大导师和领袖”。1924年1月21日在戈尔基村去世,终年53岁。俄罗斯国家电视台2008年进行了一项关于国内最伟大人物的网上民意调查,经统计,列宁位列第六。

年轻的反叛者:

 

列宁早期生活:

1870年4月22日(儒略历4月10日)列宁出生在俄国辛比尔斯克省辛比尔斯克市(现乌里扬诺夫斯克州乌里扬诺夫斯克市),他有俄罗斯人、摩尔多瓦人、卡尔梅克人、犹太人、伏尔加德意志人及瑞典人的血统。他的父亲名叫伊利亚·乌里扬诺夫,是在辛比尔斯克行政区内公内学校的督学。母亲名叫玛丽亚·乌里扬诺娃。 1887年5月20日其兄亚历山大·乌里扬诺夫在彼得堡大学生物系就读时因参加民意党谋刺沙皇亚历山大三世的行动被绞刑处死。同年,列宁中学毕业,进入喀山大学法律系学习,大学一年级时参加学生运动被开除学籍,流放到喀山省的偏僻农村监视居住,后因为其母向公家申请,列宁改流放到萨马拉省乌里扬诺夫,其姐夫所居的农村,但仍继续被警察公开监视。列宁在此自学了大学法律系课程以及马克思主义著作,特别是《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由此接受并一生坚信马克思主义。 1892年,列宁写下了其第一本著作《农民生活中新的经济变动》。同年,获得沙俄政府教育部批准,以彼得堡大学法律系校外旁听生资格赴彼得堡参加大学毕业国家考试,获金质毕业奖章与大学毕业证书。随即进入彼得堡一家律师事务所从事见习律师,并参加了当地马克思主义者组织的工人小组活动。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14:44: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32284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恩格斯   马克思   材料   战时   列宁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