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是在统一观念主导下实现和维护中华民族大融合、大一统的历史,自秦统一后的2200年间,中国统一或基本

更新时间:2023-02-04 14:43:33 阅读: 评论:0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数千年的中华文明史是在统一观念主导下实现和维护中华民族大融合、大一统的历史,自秦统一后的2200年间,中国统一或基本统一的时间占2/3以上,历史上每一次民族对峙、国家分裂之后,最终的结局仍是民族大融合与新的空前大统一国家的出现。中国战争史的主流是谋求统一的战争。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保持发展上的连续性,为世界上所仅见,就在于文化认同与国家统一相辅相成。可以说国家统一的理念是中华民族与生俱来的胎记,是人们普遍的价值取向与理性追求。

——《瞭望新闻周刊》

材料二 一些学者认为,中国古代曾出现过一些社会相对安定、政治比较清明的历史时期,可以说,这就是中国古代“和谐社会”的典型代表。其实,古代在“和谐社会”出现之前,当旧的社会秩序遭受到猛烈冲击时,思想领域中百家争鸣的局面往往应运而生,其间出现了不少要求建立和谐社会的某些思想或观点,如孔子提出“仁者爱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就是非常典型的代表。材料三清朝前期鼎盛时期的疆域:西跨葱岭,东临太平洋,西北达巴尔喀什湖北岸,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至鄂霍次克海、外兴安岭和库页岛一带,南包南海诸岛。

——《中国古代史》

(1)根据材料一,分析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结合材料二,例举中国古代典型的“和谐社会”,并简述出现这一和谐局面的形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康熙在维护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方面采取的措施。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国家大统一和民族大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2)典型代表:贞观之治。原因:吸取隋朝暴政灭亡教训;知人善任,善于纳谏;革新政治,完善制度;轻徭薄赋,疏缓刑法;提倡节俭,戒奢从简。(3)①采取军事行政措施,加强对边疆及地方的控制,如平定噶尔丹叛乱,平定三藩之乱等。②派兵收复台湾,设置台湾府等。③反击外来侵略,维护领土主权。如组织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签订《尼布楚条约》。④加强对西藏的治理,如册封五世班禅等。

“贞观之治”的出现知识点讲解,巩固学习

解析

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主要考查你对 [“贞观之治”的出现 ]考点的理解。

“贞观之治”的出现

贞观之治含义:

唐太宗为帝一朝,确如其名──世民──济世安民。统治过程中,唐太宗居安思危,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实行轻徭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并且完善了一系列制度,终于促成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文化繁荣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

贞观之治:

1、概况:①原因概括: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任用贤良,虚怀纳谏,实行轻徭薄赋、疏缓刑罚的政策和文德治国的思想,完善了科举制,对少数民族采取团结、平等政策,对外采取积极友好开放的政策。②主要表现:统治过程中,出现了政治清明、社会安定、生产发展、文化繁荣、民族团结、中外交往频繁的升平景象,史称“贞观之治”。 2、“贞观之治”出现的主要原因:(1)政治方面:惟贤才是用,不避亲仇(提拔魏征);虚怀纳谏;用人扬长避短(房谋杜断)。(2)经济方面:休养生息,不夺农时,推行均田制,轻徭薄赋,“存百姓”。(3)法律方面:慎用刑法,《唐律》体现仁义为本,刑罚为末的原则。(4)文化方面:文德治国,崇儒尊孔。完善科举,进士科人才济济。(5)民族关系方面:采取“战而后和”的策略,对不同的民族地区采取不同的统治措施,促进民族团结和发展。 ①设置羁縻府州:东突厥归附唐朝后,唐在当地设羁縻府州,任命突厥首领为都督。 ②册封:西北各族首领尊请唐太宗为“天可汗”,他们的后嗣由唐册封。 ③设置机构:唐攻下西突厥后设置安西都护府,管辖西域。 ④和亲:吐蕃赞普松赞干布请求与唐通婚,唐太宗以文成公主和亲。文成公主带去种子、工匠、书籍和冶金技术、中原文化。促进了吐蕃经济、文化的发展,加强了汉藏人民的关系。评价:①民族团结政策加强了唐与少数民族之间的关系,有利于加强对边疆的管辖,也为唐朝盛世局面的出现提供有利的条件。②有利于少数民族吸收汉族先进的文化,促进了少数民族经济的发展。(6)对外关系方面:采取积极友好开放的对外政策,对外来文化采取兼收并蓄的方针,大大增强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促进亚洲各国的文明进步。

贞观之治的表现:元年,关中饥,米斗直绢一匹。二年,天下蝗。三年,大水。上勤而抚之,民虽东西就食,未尝嗟怨。是岁(贞观四年),天下大稔,流散者咸归乡里,米斗不过三、四钱。终岁断死刑才二十九人。东至于海,南及五岭,皆外户不闭,行旅不赍粮,取给于道路焉。 ──《资治通鉴》卷193,唐记九,贞观四年

贞观年间的政治清明: 上与群臣论止盗。或请重法以禁之,上哂之曰:“民之所以为盗者,由赋役重,官吏贪求,饥寒切身,故不暇顾廉耻耳。朕当去奢省费,轻徭薄赋,选用廉吏,使民衣食有余,则自不为盗,安用重法邪!”自是数年之后,海内升平,路不拾遗,外户不闭,商旅野宿焉。 ──《资治通鉴》卷192,唐记八,武德九年十二月 上曰:朕为兆民之主,皆欲使之富贵。若教以礼义,使之少敬长,妇敬夫,则皆贵矣。轻徭薄敛,使之各治生业,则皆富矣。若家给人足,朕虽不听管弦,乐在其中矣。 ──《资治通鉴》卷196,唐记十二,贞观十六年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14:43: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322589.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是在   材料   文明史   中华   中国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