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1为“洞庭湖平原示意图”,图2为该区域M地放大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及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材料一 : 当图2中甲村地方时为6点时,同半球同纬度的乙

更新时间:2023-02-04 14:34:54 阅读: 评论:0

题文

(26分)图1为“洞庭湖平原示意图”,图2为该区域M地放大的等高线地形图。读图及下列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材料一 : 当图2中甲村地方时为6点时,同半球同纬度的乙村恰为子夜。材料二 : 2010年4月来自乙村的友好观光考察团来到甲村取经,“新农村建设经验”。考察团首先参观甲村A处的茶园,并参加采茶活动,随后参观甲村中的茶加工厂,并在临湖而建的茶商品陈列馆中品茗绿茶,户外湖光山色,室内清香飘逸,此情此景让乙村团员们留连忘返。(1)图1中铁路①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城市②的主导区位是_________。(4分)(2)简述图2所示区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8分)(3)试简要分析甲村办茶叶加工厂的主要有利条件。(6分)(4)乙村团员回国后向当地政府提议学习甲村经验“引种茶树,建设茶厂,以此发展当地经济并以此增加村民收入”。对此你有什么看法?请简单说明理由,并提出要达到目的的办法。(8分)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焦柳线(2分)河湖交汇处(2分)(2)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地形:地形平坦,河湖密布;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河流:流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土壤:地带性土壤为红壤,耕作土壤为水稻土。(8分,答对四个要点给8分)(3)位于原料产区,便于新鲜加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地租便宜。(6分)(答国家政策鼓励,近消费市场酌情给分)(4)此提议不可行,茶树需生长在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丘陵山区,土壤要求酸性,而该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又缺乏酸性土壤,所以生态环境不适合。但该地可利用其光热优势发展植棉业和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业来增加收入。(或建立棉纺工业,发展特色纺 织亦可)(8分)

点击查看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及区域内部差异知识点讲解,巩固学习

解析

(1)图示地区主要位于湖南省,图1中南北纵向铁路铁路①的名称是焦柳线,城市②的主导区位是位于洞庭湖和长江的交汇处。(2)自然条件应该从气候、地形、土壤、水源等方面描述。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雨热同期;地形:地形平坦,河湖密布;植被: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河流:流量大,汛期长,含沙量小,无结冰期;土壤:地带性土壤为红壤,耕作土壤为水稻土。(3)本题考查工业区位。位于原料产区,便于新鲜加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地租便宜。(4)根据甲村地方时为6点时,同半球同纬度的乙村恰为子夜。判读乙村的经度约为22°E,乙村位于非洲的撒哈拉沙漠附近。所以此提议不可行,茶树需生长在高温多雨的热带,亚热带丘陵山区,土壤要求酸性,而该地为热带沙漠气候,又缺乏酸性土壤,所以生态环境不适合。但该地可利用其光热优势发展植棉业和具有当地特色的旅游业来增加收入。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26分)图1为“洞庭湖平原示意图”,图.....”主要考查你对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及区域内部差异 ]考点的理解。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及区域内部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的区域差异及区域内部差异: 1、三大自然区的划分依据:

2、界限:(1)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与东部季风区大致以 400mm年等降水量线为界,大致是大兴安岭西侧—张家口—兰州—拉萨— 喜玛拉雅山东侧(2)青藏高原区的范围与我国地势的第一阶梯吻合,大致以横断山脉、祁连山脉、阿尔金山脉和昆仑山脉为界 3、三大自然区特点:

三大自然区的内部差异:

1、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①形成: ②东部季风区 A.范围:包括第二级阶梯的黄土高原、四川盆地、云贵高原、横断山区,以及第三级阶梯上的沿海平原和丘陵地区。B.地形地势: 海拔较低C.气候:受季风影响显著;降水集中且有明显的季节变化 D.土壤生物:植被以森林为主,土壤发育好,生物种类繁多E.水文:多外流河,主要是以雨水补给F.人类活动:人类活动影响广泛而深刻,自然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是我国主要的农耕区。③东部季风区的南北差异: 2、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东西差异①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内的同一性和差异性 ②差异:

3、青藏高寒区的垂直差异:①成因:夏季风和海拔高低 ②水平差异: ③垂直差异:

中国三大自然区: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14:34:54,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32002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