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隋大运河示意》,回答下列问题:隋朝大运河是谁开凿的?它的中心是什么?隋朝大运河共分四段,连接长江和淮河这一段的名称是什么?(

更新时间:2023-02-04 14:07:52 阅读: 评论:0

题文

(7分)阅读《隋大运河示意》,回答下列问题:(1)隋朝大运河是谁开凿的?(1分)它的中心是什么?(1分)隋朝大运河共分四段,连接长江和淮河这一段的名称是什么?(1分)(2)大运河的开通有什么历史作用?(2分)(3)除大运河外,隋朝还修建被后世称赞为“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 的著名工程,这工程是什么?(1分) 这两大工程有什么共同的历史意义?(1分)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隋炀帝。洛阳。邗沟。(2)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3)赵州桥。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解析

第(1)问,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隋炀帝利用已有的经济实力,征发几百万人,从605年起,开通了一条纵贯南北的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分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其中邗沟连接长江和淮河。第(2)问,大运河加强了南北交通,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巩固了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也是南北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对经济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第(3)问,赵州桥是隋朝李春设计并主持建造的,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跨度大,造型美观。“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正是对赵州桥石拱桥形式的生动描述。两个工程都是劳动人民创造的,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智慧和伟大的创造力。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7分)阅读《隋大运河示意》,回答下列问.....”主要考查你对 [南北方统一与隋朝的建立 ]考点的理解。

南北方统一与隋朝的建立

隋朝的建立和统一:581年,北周外戚杨坚代周称帝,改国号为隋,年号开皇,定都长安。杨坚即是隋文帝。589年,他派杨广率大军攻入建康灭陈,统一南北。 开皇之治:隋文帝杨坚所统治的开皇年间,史称“开皇之治”。隋文帝是一个励精图治的开国皇帝,他顺应历史发展的趋势,完成了统一大业,并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推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巩固了统一,强化了中央集权。开创了一个繁荣安定的社会局面。他总结了历代帝王“未有奢华而得长久者”的教训,倡导并且力行节俭,使得节俭成为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 隋朝灭亡:隋炀帝的暴政,使得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加之天灾严重,民不聊生。百姓被迫起而反抗。611年,山东长白山农民首先发动起义,各地农民纷纷响应。其中,最主要的是翟让、李密领导的瓦岗军。在农民军的打击下,隋朝统治风雨飘摇。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将杀死,隋朝灭亡。

隋朝的特点:短暂而繁荣 

秦朝和隋朝的对比:1、相同点:(1)结束了分裂,完成了国家的统一:隋灭陈完成统一,秦灭六国完成统一。(2)开创了新的政治制度并被后世所沿用:秦代的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度,隋朝的三省六部制度。(3)都有大规模的工程建设:秦代万里长城,隋代的大运河。(4)都因为暴政而被农民起义推翻,二世而亡。(5)都为后继王朝提供了经验教训,奠定了后世王朝繁盛的基础。汉代统治者吸收秦亡教训,注重轻徭薄赋,发展生产,政治上汉承秦制,汉武帝实现了大一统。唐代统治者吸收隋亡教训,认识到了人民的力量,与民休息,政治上继承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出现了“贞观之治”。2、不同点:(1)取得政权和统一的方式不同:秦始皇是王位继承取得政权,横扫六国而完成统一;隋朝是杨坚代周建立政权,灭陈完成统一。(2)所处的历史时代不同:秦朝是封建社会的初期,隋朝是封建社会的繁荣期。(3)治国的重点不同,影响不同。秦代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实行法家思想治国;隋朝学习儒家,以儒家为思想治国。(4)对待知识分子的态度不同:秦代“焚书坑儒”,隋代“科举制”大量选拔庶族人才。

隋朝的政策: 

隋朝的疆域: 

隋朝对的封建社会发展的影响:1.完成统一,结束分裂,为唐代和以后社会发展奠定基础。2.继承了均田制,租调制,为唐代沿用并且革新,为经济发展奠定基础;继承发展了府兵制,并为唐代做沿用完善。3.开凿大运河,促进了后世经济和交通运输的发展。4.隋末暴政为后代王朝的统治者提供教训,为“贞观之治”奠定基础。5.隋朝政治经济繁荣强盛,开启了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盛世局面。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14:07: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31256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大运河   隋朝   淮河   共分   四段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