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学前游戏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其灵活的组织方式、先进的开展理念、丰富的游戏内容等对于幼儿的发展与培养是多方面多层次的,积极做好学前游戏的设计与开展可以有效地提升学前教育的教学水平,促进幼儿的开发与培养,从而实现我国学前教育新时期的飞跃性发展。
关键词:游戏;学前教育
游戏作为童年精神教育的主要体现,与学前幼儿的心理需求与情感体验相契合,与幼儿的兴趣培养与潜能开发密切相关,是学前教育的基础组成并发挥着重要的价值导向。本文主要针对游戏在学前教育的价值进行研究,以期更好地推动我国学前教育的建设步伐。随着素质教育改革的深入,学前教育作为教育的基础层面逐渐引起社会关注。学前教育面向的对象为入学前幼儿,其身心发展不成熟,也使得幼儿学前教育困难重重。如何突破既定的限制,实现幼儿学前热情的调动,实现儿童兴趣与潜能的开发与培养,学前游戏为其提供了突破口。作为新型教学模式的一种,学前游戏在学前教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调动幼儿学习兴趣,促进幼儿智力的开发
游戏与幼儿爱玩的天性相契合,更容易激发幼儿的关注与参与热情。学前教育中针对幼儿的身心特点及学前教育的课程培养要求,通过开设既定的学前游戏,比起枯燥单调的学前教育课堂,新颖生动活泼自由的学前教育往往更能调动幼儿的参与,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自觉地开发智力,其具体表现在四个方面。首先其通过触摸玩具,参与游戏提升对外界的感知能力。幼儿借助对特定游戏器具的接触,可以感知事物的具体形象,在脑海中构建起事物的具体形象认识,从而完善自己的感知认识。其次重复的动作与口令提升幼儿的记忆力。学前游戏的正常开展需要既定的参与规则,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需要记住一定的参与口令与参与规则,加上学前游戏本身带有很强的重复性色彩,在不断重复与再现的过程中提升幼儿的记忆能力。再次学前游戏的虚拟性为幼儿提供想象的空间。学前游戏的开展需要借助虚拟的教学情境得以完成,幼儿在虚拟的教学情境中自由想象某些虚拟动作与虚拟道具,幼儿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得到有效的开发与培养。最后幼儿参与游戏的过程也是思维开发锻炼的过程。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往往带有很强的主观能动性,需要不断地思考问题,寻找游戏的策略等。思维的过程有助于提升幼儿的思维能力,提升自己的创新意识,从而培养起爱思考善思考的好品格。学前游戏作为学前教育的基础组成,对于幼儿智力与潜能的开发是其最基本也是最重要的价值教育体现。
二、营造快乐的参与氛围,促进幼儿体能的开发
游戏是基于幼儿特定的兴趣科学设计,不仅能调动幼儿的参与热情而且与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相契合。幼儿在快乐的游戏氛围中能自觉地锻炼身体,提升自身体能。如果在幼儿阶段就开展高强度的体育活动与体育锻炼显然是不合适的,而游戏强度适中,处理方式更加柔和,因此在学前教育中得以盛行。从我国学前教育中游戏的开展情况来看,其对幼儿体能的提升性影响最为明显。一方面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通过完成“跑、蹦、跳”等一系列动作可以锻炼幼儿的身体。游戏的开展还需要幼儿手,口、眼的综合参与,有利于提升幼儿的身体协调能力。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整个身体各个部分都得到锻炼与开发,为后期的课堂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另一方面通过开展学前游戏可以增强幼儿的抵抗力。学前教育中的部分游戏是在户外开展,这就为幼儿接触阳光与自然提供了可能,通过在阳光下参与游戏可以增强幼儿的抵抗力,帮助幼儿有效地对抗各种流行性疾病,这与我国“阳光体育”的理念的不谋而合。好身体是从事后期学习的前提,幼儿学前游戏实现了教学与锻炼的有效结合。最重要的是游戏本身对幼儿强大的吸引力,幼儿的参与热情与参与意识更加主动积极。游戏本身所营造的欢快气氛是学前教育课堂教学所无法建构的。幼儿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身体机能得到有效提升,随着机能不断提升,可以参与到更高层次要求的游戏中,从而构建了幼儿学前教育的良性循环。
三、尊重幼儿个性发展,促进社会适应能力提升
四、做好情感的熏陶培养,促进幼儿价值观的形成
幼儿不仅对事物的认识不够全面深刻,对情感的把握也不够具体准确,因此幼儿的情绪带有很大的波动性,前一分钟还是嬉笑打闹后一分钟就是泪如雨下,这种情绪的失控一方面基于幼儿特定的心理发展,另一方面与情感熏陶与培养的缺失密切相关。如果说前者需要时间完善,那么后者则需要游戏的补充改善。积极做好幼儿情感的熏陶与培养,才能引导幼儿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导向。首先幼儿的心理承受能力较小,在生活中往往有意识或无意识地受到某些客观条件的牵制与束缚,这些外在的束缚很容易激发幼儿的紧张与焦虑情绪,幼儿缺乏正确的情绪处理方式,往往造成情绪的突然失控。学前游戏最显著的优势就是可以稳定幼儿的情绪,为幼儿提供情绪抒发的突破口。幼儿积聚在心中的不安情绪在幼儿快乐的游戏参与中得到发泄,或者是实现了向良性情绪的转化,在长期的游戏锻炼中幼儿更容易控制自己情绪的松弛。例如幼儿的厌学情绪就可以借助游戏的形式加以改善,幼儿刚从家庭单元中走出,心理情绪难免存在不适应性,通过学前游戏,进行了家庭与学校的有效衔接,幼儿的情绪得到有效的过渡,从而树立起对学前教育的正确认识,而不是一味地抗拒。其次游戏可以增强幼儿对美的感受与体验,从而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学前游戏本身就带有一定的审美,幼儿参与游戏的过程其实就是审美的过程,潜移默化地提升幼儿的美感认识与体验。学前教育通过选取特定的游戏类型,让幼儿真实生动地感知自然与社会中的美好事物,辅助以文字的引导与音乐的熏陶,提升幼儿对美好事物的体验与把握,在长期的美感训练中幼儿逐渐能区分美丑善恶,从而为树立正确的价值导向打下基础。良好的情绪与情感是幼儿参与学前游戏最直接的体验与收获。
结束语:学前游戏作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其灵活的组织方式、先进的开展理念、丰富的游戏内容等对于幼儿的发展与培养是多方面多层次的,积极做好学前游戏的设计与开展可以有效地提升学前教育的教学水平,促进幼儿的开发与培养,从而实现我国学前教育新时期的飞跃性发展。
参考文献
学前教育学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 第2篇实习就像是一块试金石,在这四年的岁月中我们究竟是淘得了珍贵的黄金,还是碌碌无为的虚度了光阴。这一切都会在实习中见分晓。
而我,作为一名学前教育的应届大学生,在这次的实习中,我充分发挥了自身的知识,在实习的生活中利用自身的经验,努力的适应了社会的生活环境。并在工作和生活中,学习了新的知识,提高了自我的能力和素质。现在,我在此对自己的实习报告情况就如下:
一、思想情况
实习期间我经过了很多体会,这些在社会中的经历,虽然并不算特别的困难,但新奇的体会总能让我有不少的收获。
在生活上,我体会了独立的辛苦,生活中很多事情都变得复杂起来,并且需要我自己去处理。这样的变化让我开始加强对自我的管理,学会了以一名成年人的角度去看待生活,规划自己在生活中的目标。
而在工作中,我也变的更加严谨、认真。起初的时候,我的还以为这次的实习不过是又一次学校布置的学习任务。但在经历了第一次的上课之后,我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一份任务,更是一份责任!作为一名学前教育的顶岗老师,我要对自己以及自己的学生负责!
经历了这次的实习,我对社会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观,也开始认真的考虑自己的态度和责任。这些都是我在思想上的进步,也是人生的成长!
二、生活情况
在生活中,我来到了新的居所,也认识了很多新朋友、同事。在这个新环境里,我周围几乎没有过去的朋友,但我却在大家的帮助下很快的融入了这里,加入了新的交际圈。
此外,在确定了工作之后我也搬出了学校宿舍,独自在外生活的感觉虽然辛苦了一些,但也让我学习了不少独居的技巧,如整理、规划、料理等等。
三、工作的发展
在实习开始后的第x天,我有幸加入了xxx幼儿园,并在领导的指点下,和xx老师一起开始了xx班的教导工作。作为幼儿园的顶岗教师,我的经验和能力都有很多的不足,但好在xx老师是一位优秀的教师,跟着她一起工作,让我从日常的工作中学习到了很多,同时她也为我解答了很多的疑惑,帮助我提高了工作的能力。
学前教育学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 第3篇概述:
学前智育是由家长及幼师利用各种方法、实物为开发学前儿童的智力,使他们更加聪明,有系统、有计划而且科学地对他们的大脑进行各种刺激,使大脑各部位的功能逐渐完善而进行的教育。学前智育是学前教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构成学前教育学的科学体系的一部分。儿童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又是发展最快的时期,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及其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超常儿童的形成、发展,无一不与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有关,尤其是智力方面的学前教育。学前智育是一个多方面的培养过程。
原则:
是对0岁至入小学前儿童实施教育应遵循的基本要求。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是: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发展应互相渗透,有机结合;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面向全体幼儿,热爱幼儿,坚持积极鼓励、启发诱导的正面教育;合理地综合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并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依据0岁~6岁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学前教育的原则可概括为:
(1)从胎教开始适应各年龄发展和个体发展的教育;
(2)促进学前儿童体、智、德、美的良好发展与个性的健康发展;
(3)成人对学前儿童的照管与教育相结合;
(4)以兴趣诱发,在游戏中成长;
(5)创设适宜的环境,发挥其教育的功能。
趋势:
自80年代以来,加强学前教育成为世界未来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许多国家把学前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并依据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和保健学等方面取得的科研成果,尝试新的改革,以促进本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逐步被纳入义务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的目标、制度、内容、方式和方法等方面,都出现一些新的趋势。了解并研究这些新的动向,将有助于我们借鉴别国的经验,促进本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现将80年代以来,尤其是90年代世界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发展的一般趋势综述如下。
学前教育中心的转移
尝试不分年级的教育
不分年级教育在世界发达国家已成为影响现行教育改革的一种重要潮流。1990年,法国政府颁布关于建立初等教育3年制学习阶段改革计划的法令,进行打破传统的年级概念的改革尝试。其做法是:将2至11岁儿童的教育分为3个阶段,每个阶段一般由3个学年组成。每一个阶段称作初步学习阶段,包括幼儿学校的小班和中班,儿童年龄为2至5岁。第二阶段称作基础学习阶段,包括幼儿学校的大班和小学前2个年级,儿童年龄为5至8岁。第3个阶段称作深入学习阶段,包括小学后3个年级,学龄为8至11岁。在美国,近年来人们对学前教育中的混合年龄组和小学低年级中的不分年级计划的潜在作用也倍感兴趣,如90年代肯塔基教育改革法和俄勒冈州迎接21世纪教育法案,就是这种情况的反映。不分年级教育形式古已有之。到近代,年级制和班级授课制在推动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制度过于强调整齐划一,忽视儿童的个性差异,因而在19世纪末开始的欧美教育革新运动中就受到批评。不分年级教育的指导思想的核心是重视儿童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允许超前和落后,使优秀学生和后进生都能获得有效发展。其次,不同年龄儿童混合在一起共同活动,通过社会交往,无论是年龄大的儿童还是年龄小的儿童,都能学到大量知识,并获得社会能力的发展。再次,不分年级的教育还促进了教师对儿童的因材施教,以及父母和教师之间相互联系的加强。最后,不分年级制有利于幼小衔接,使儿童从幼儿园教育自然地过渡到正规的学校教育。
多形式和多功能的学前教育机构。国学前教育事业在战后虽然有较大发展,但一般说来,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如幼儿园和保育学校等仍难以满足社会上的各种不同需要。近年来,许多国家学前教育机构的办学形式日益多样化和灵活化。
学前教育学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 第4篇[摘要]幼儿教育小学化经过了很多发展,但仍然存在很多问题,并且形成了很多问题。幼儿教育小学化方面标准不统一,有很多标准不明确、现在幼儿园教师水平普遍不高、针对幼儿教育小学化方面的政策较少等等都是都是幼儿教育小学化存在的问题。本文就当前幼儿教育小学化形势作出问题分析,提出建议。
[关键词]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合理路径;分析
幼儿教育小学化中存在的很多想要解决需要一个很长的时间,需要通过学校、家长、社会等等各方的关注,是一个长久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的时候,政府要关注幼儿教育小学化问题。虽然不认同幼儿教育小学化,但幼儿教学小学化的问题并没有禁止,可见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存在有一定的可行性。
一、出现幼儿教育小学化情况的原因
(一)家长存在攀比与从众心理
大家都知道,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得到别人的夸奖,所以家长的攀比与从众心里是造成如今幼儿教育中出现小学化现象的主要原因,有很多家长在小班的时候就会让孩子学习读书认字,或者在小时候让孩子学习多种语言,让孩子在外面展示自家孩子的优点,让一些家长觉得自己的孩子不够优秀,给孩子增加了学习的压力,告诉幼儿老师多教一些知识给自家孩子,正是家长的攀比与从众的心理会导致幼儿教育小学化现象十分严重,长期下去,不仅不能让孩子进步,还会增加孩子的心理负担。
(二)传统考试的限制
中国应试教育是几千年封建文化的演变,学习的好坏成为了衡量一个人的重要因素,在封建传统影响下,成绩成为了学习好坏的主要因素,并且这一现象从中学延伸到幼儿园。众所周知,幼儿园老师会给表现好的学生一些奖励,这样的奖励虽然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但是却在潜移默化中提早让幼儿进入到了小学化教育之中。
二、幼儿教育小学化的解决方法
(一)提高师资力量
面对一些老师轮换教学,有弊有利,利端就是,孩子还太小,本能地会对熟悉的人产生依赖心理,积极参加学习,弊端使如果让孩子面对新环境时会缺乏安全感,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发展。因此,应该提高教师的师资水平。
(二)提高家长思想认识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老师应该多与家长沟通。家长互相攀比为的也是希望自家孩子更优秀从小赢在起跑线上,所以让他们认识到攀比在很多时候给孩子们的成长带来了不利的影响,甚至会让孩子产生厌学的心理。我认为,家长们会成为遏制幼儿教育小学化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结束语
综上所述,幼儿教育小学化是时代发展的产物,遏制幼儿小学化的发展需要我们因材施教,需要学校、老师、家长以及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来积极面对。对中班小班的教育内容和方法要确保不能与小学化产物挂钩,以免给予孩子过多的学习压力,让孩子对学习失去兴趣,大班学生则需要接触小学化内容,为步入小学做准备。
参考文献
[1]张志磊.论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合理路径[J].学周刊,.
[2]曹馨月.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合理路径探索[J].教育教学论坛,.
[3]张海艳.论治理幼儿教育小学化的合理路径[J].中国校外教育,.
学前教育学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 第5篇幼儿时期是人生的重要时期,这个时期幼儿的学习生活是最重要的一个阶段,幼儿的教育问题一直备受国家的关注与重视,结合多年的工作经验,我认为做好这幼儿教育工作应主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一、注重孩子的健康
幼儿时期首先要注重孩子的健康成长,我认为让孩子身体健康最重要的是要给孩子吃好。为此,我让学校食堂每天给孩子不一样的伙食,每个月不重样。每天保证五种蔬菜,三种水果,一个鸡蛋,一盒牛奶。鱼,虾,肉每天也要保证一定的量。定期给孩子检查微量元素,不能让孩子缺钙,缺钙会影响孩子智力的发展。我经常组织开家长会,让家长们重视孩子的健康饮食。
二、注重能力的培养
幼儿时期,能力的培养主要是语言的学习,培养孩子的语言表达能力。幼儿时期是孩子学习语言的关键时期,这个阶段他们喜欢模仿,愿意与人交流,因此,在幼儿时期要多对孩子说话,多与他们交流,多启发他们,引起他们去动脑思考问题。尤其是对普通话的学习培养。我让家长在家和孩子必须用普通话交流,形成语言习惯。普通话有助于识字和阅读,让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幼儿期的口语训练,可以让他们掌握一些词语,对字的音、形、意形成统一联想认识,促进辨音能力形成,教师要让孩子多读,多说,多做。幼儿时期还要教会孩子怎么做人。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怎么做对,怎么做不对。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这些都是要通过平时的具体事例来教育,从一点一滴认真观察、培养。幼儿园教育,要使孩子能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注重孩子能力培养非常重要,我们要培育一个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人民的人,这是我们教育的最终目的。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所以我们要上好品德课,培养幼儿有一个优良的品德。作为幼儿教师,我们要身正为范,应该从自我做起,起到良好的表率和引导作用,从各个方面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言谈举止方面做到彬彬有礼,因为你时刻在影响着孩子,在教育着孩子。在集体活动中关注每一个孩子,注重培养孩子们健康活泼、积极向上、团结友爱、乐于助人、喜欢与人交往的品质。在生活中培养孩子们自强、自立、自信的坚强品格。作为幼儿教师,一定要以自己最大的耐心去关心和爱护孩子们,平等的对待,让孩子们在充满爱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三、注意尊重和多鼓励孩子
四、幼儿教育应当与家庭教育相结合
在家庭教育方面,现在还是独生子女的家庭占多数,父母对孩子的教育问题没有提高。孩子们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衣食无忧,要什么有什么,要不到就哭,不让做就闹。许多事做对了受表扬,做错了也受表扬。在满足和表扬中,孩子们大多已经迷失了方向,根本认不清对错。这与很多家长看孩子没有耐心有关系,家长为了让孩子安静,要么给孩子看动画片,要么给孩子手机抱着。很少有家长拿出一本书和孩子一起阅读,与孩子一起学习。这样的教育方式很让我们担忧,首先小孩子的眼睛很稚嫩,天天盯着电视、盯着手机屏幕对孩子的眼睛是非常不利的;其次家里每个人抱着一个手机,彼此缺少交流,缺少沟通,相对孩子来说,父母的教育在哪里?父母教给了孩子什么?在学校教育方面,我们要为孩子营造一个快乐学习和健康生活的环境。我们要让孩子吃好,休息好,在保证孩子身体健康的状态下,开发孩子智力,培养孩子学习习惯。学校要给孩子创造一个宽松的娱乐氛围和良好的学习环境,不要给孩子太大的压力,这样有助于孩子在娱乐中学习,在学习中得到快乐,让学生形成积极、乐观和向上的人生态度。我们努力让孩子有一个快乐的童年,让孩子终生受益。在孩子教育问题上,不管老师还是家长,必须全力以赴,以身作则,为孩子负责。同时,作为学校和教师,要在为孩子营造一个快乐的环境上下功夫,让孩子愿意来上学,愿意来学校学习,愿意和老师同学一起生活。因此,对于孩子的教育问题必须做到学校和家长相配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对家长来说,必须明确教育方法,改变教育手段,制订一个教育计划,认真对孩子进行教育。这是对自己负责,对孩子负责,更是对孩子的尊重。在教育孩子之前,家长应该先问问自己做的好不好?自己做到了吗?然后再去教育自己的孩子。如果家长都没做到就去教育孩子,自己都没有树立一个好的榜样,孩子怎么可能服你呢?在孩子做错事时,不要不负责任的鼓励几句就算完事,在尊重孩子的前提下,多听听孩子内心的想法,探一探孩子为什么要这么做。用认真的态度使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错误,该让其改正的改正,改鼓励的鼓励。在日常生活中,不要对孩子太过娇惯,针对孩子提出的要求要有所选择,该满足的满足,不该满足的绝对不能满足,家长要有自己的原则。多让孩子和其他的孩子交往,尽量避免孩子独处。家里有客人来,家长可以鼓励孩子大胆地表演自己擅长的节目,从小培养孩子善于交流善于表达的能力。作为父母应多了解孩子的喜好,对什么感兴趣,喜欢做什么。培养孩子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家长要做到耐心地给孩子讲解分析,自己不懂的,查找资料弄明白,不要蒙骗孩子。要培养孩子全方面的兴趣爱好,多带孩子接触大自然,感受大自然的美,让他们体会到童年的快乐。在幼儿教学工作中,我们要不懈的探索和努力,多方位全面挖掘教育信息,发挥教育价值,培养幼儿积极、自信、自主、的创造精神,挖掘幼儿潜在能力,调动幼儿的积极性,培养幼儿的各种良好习惯和兴趣,让幼儿的个性得以弘扬和发展。
学前教育学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 第6篇社会的发展使得人才竞争加剧,而人才的竞争主要体现在教育的竞争上,现在竞争已经从中学移到学前.学前教育是一门年轻的科学,近30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学前体育教育在我国还处于非常落后的阶段,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还有很大的差距,如何搞好学前体育教育事业是我国教育目前面临的一项艰巨的任务.开展学前体育教育是社会发展对人的需要,大而言之,关系到中华民族兴旺发达和国家强盛的大事.开展学前体育教育是教育体制改革的需要,也是体育运动发展的前提和基础现阶段,在我国体育发展不平衡的情况下,要发展体育事业必须从儿童抓起.
1我国学前体育发展现状
观念淡薄,发展滞后现阶段,我国社会上普遍存在着对学前体育认识不足的现象,一些人认为学前体育就是幼儿教育,而且不属于义务教育,没有能够引起足够的重视,过分强调幼儿的智力、认知发展,而忽视了对幼儿身心健康的培养,严重滞后了学前教育的发展.
不成体系,内容、手段单一我国的学前教育没有完整的体系,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没有高度重视,幼儿受教育的权利没有得到保障,幼儿教师的待遇、培训、学习没有落实,幼儿教育科研没有跟上,等等现象造成了我国学前体育教学内容不完整、教学手段单一,严重制约了幼儿的身心发展.
师资缺乏,教学条件不完善我国幼儿园办学体制多种多样,不同的办园者在投入、管理等方面的差异造成办学条件、师资队伍、教育质量等方面有相当大的差距.有的幼儿园投入严重不足,幼儿活动空间狭小、设施设备陈旧老化、班额超编、师资不合格,如保育员编制担任教师.这些现象严重影响了我国学前教育的发展.
发展不平衡,地域差异大学前体育在我国出现的“东西差异‘城乡差异”现象特别明显,东部沿海地区特别是上海、深圳、广州等地幼儿体育教育一直和国外先进教育机构合作,吸取了先进的教育理念,使得学前体育教育一直走在我国前列,与西部相比优势明显.而城乡教育也一直存在本质上的差距,经济、文化悬殊太大,就四川省乐山地区而言,在市区幼儿园开展学前体育教育还很罕见,乡镇地区甚至对其概念都不清楚,这些差异现象是短期无法解决的.因此,对于目前我国教育来说,解决好学前体育教育的问题势在必行.
2影响学前体育发展的主要因素
对学前体育教育的性质、功能、目标、内容的认识存在偏差近年来,人们日益认识到体育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也越来越意识到学前阶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开端,是中小学教育质量的基础与保障.
但在社会上也有许多人士(包括家长、教师等)对于学前体育教育的性质、功能还存在着不少不适应时代要求的观念与想法.在学前体育教育的目标、内容上,由于传统和现实的原因,在社会上还较普遍地存在着重认知教育轻体育教育的问题.
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缺乏领导机构与计划的保障一些地区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缺乏应有的认识,因而对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在个体成长与国家整个教育事业发展中的作用缺乏足够的重视,还有一些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在近几年的工作计划中基本不提或根本不提及学前教育,使得这些地区学前教育的发展缺乏计划保障.
学前教育发展缺乏有力的法律保障和必要的政策规范近十几年来,我国政府相继制定实施了《幼儿园管理条例》(^v^年)、《幼儿园工作规程〉年)等法规性文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但是,我国目前学前教育立法层次偏低,其最高层次仅处于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中的第四层次,而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则有全国性的法律,可见,学前教育与它们还存在着相当的距离.
幼儿园教师的待遇、培训等问题仍未很好解决近20年来,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我国幼儿教师的地位与待遇等问题得到了很大的改善,并处于不断提高的过程中.在《教育法》(1995年)中,明确规定幼儿园教师享受与中小学教师同样的政治和经济待遇.但遗憾的是,在实际实施过程中,由于经济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影响,我国幼儿教师的待遇仍普遍偏低,幼儿教师培训、学习的机会和条件未能得到很好的保障.
学前体育教育科学研究未受到足够重视与支持在学前体育教育科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开展上,目前还存在着不少不利因素.首先,近几年虽然国家级或省市级的幼教科研项目均有所増加,但与中小学相比,无论在项目数量还是在经费支持上仍存在很大差距,这在客观上影响学前教育科研更普遍、深入地开展.其次,幼儿教师的科研意识和能力尚显薄弱,缺乏对儿童行为、心理发展需要及其问题的观察与分析能力,也尚缺乏运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缺乏分析、总结、提升自身教育经验的能力.
3对策与建议
转变观念,提高认识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应大力宣传体育教育对幼儿教育的重要性,努力提高全社会对幼儿体育的关注,反对幼儿教育中重智、重德、轻体的现象,强调幼儿体育的首要地位,为幼儿体育营造一个健康、和谐发展的环境.
建立保障体系各级政府,特别是教育行政部门应切实加强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和领导,把学前教育发展切实列入工作计划和议事日程中.应着眼于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需要,总结我国幼教50年发展与改革的经验,借鉴世界幼教发展的有益经验,认真研究、制定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十五”计划与近期目标.
国家有关部门应加强学前教育的立法工作,组织和启动学前教育事业发展问题与现实需要的调研,并积极创造条件制定《学前教育法》,重点明确规范学前教育的责任、领导体制、管理体制、办园体制、办园条件、经费投入、教师责任与权利、待遇等重要法律问题,以确保学前教育事业在法律的保障下健康发展.
健全课程体系
(1)制定系统的课程目标体系.学前教育的对象是幼儿,教育目标必须根据幼儿不同阶段、不同时期身心发展的特点及规律,提出相应的目标.教学目标的制定,应突出其増强体质、促进身心健康、发展体能的本质功能.为了确保体育目标具有可能性,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必须从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校的客观条件和可能性与可行性依据.
(2)健全教学内容体系.积极稳妥地进行幼儿园办园体制改革,大力发展以社区为依托,公办与民办相结合、政企相结合的多种形式的学前教育与服务机构.应以社区为依托,依靠基层社区各部门的力量,因地制宜地积极创设和利用场地、设施、人员等条件,大力发展适合当地实际情况与需要的各种正规与非正规的学前教育和早期服务机构,以既充分发挥社区资源在儿童早期教育中的作用,又有利于满足更多儿童接受学前教育与服务的需求,促进更多的儿童在早期积极、健康地发展.
(3)健全教学手段方法体系.适宜的环境和教学方法对幼儿发展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幼儿期,人处于初步的发育阶段,骨骼细小,硬度差,容易变形,肌肉体积小,收缩力弱,心脏心腔小,心肌薄,心肌收缩力小,心跳快,肺组织的弹力纤维少,肺活量小,呼吸弱,神经系统易兴奋,注意力不集中.因此,幼儿不宜进行过大压力的负重练习,也不能进行大强度过长时间的大强度训练,幼儿期体育活动具有特殊性与选择性的特点,所以应采用科学适当的体育教学方法进行教育.
根据幼儿心理、生理特点安排教学,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教学方法:情景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儿歌教学法;小集团”教学法.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其效果较为明显,使幼儿的注意力、情绪和意志等心理指标普遍处于良好状态,心理负荷适当(基本不存在压抑感)、课堂活跃,教学任务完成率基本上在85%至95%这一区间.
健全评价体系作为一门学科,幼儿体育教育有自己的评价方式,但它不同于其他年龄阶段体育教学评价,幼儿的身心特点决定了他们不具备自我评价的能力,因此,幼儿体育教学评价主要是以教师评价为主.对幼儿的课程评价一般采用鼓励、表扬、批评等符合幼儿情感特点的方式为主要手段,同时,要根据幼儿不同年龄阶段的表现作出适当的过程评价,为此,教师的评价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尤为重要.
综上所述,在幼儿期对幼儿进行体育教育,可有效地促进幼儿学语、走路、认字及活动能力的提高,为以后童年、少年期学习生活奠定基础,符合的政策规范近十几年来,我国政府相继制定实施了《幼儿园管理条例》(^v^年)、《幼儿园工作规程〉年)等法规性文件,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但是,我国目前学前教育立法层次偏低,其最高层次仅处于我国教育法律体系中的第四层次,而义务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等则有全国性的法律,可见,学前教育与它们还存在着相当的距离.
学前教育学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 第7篇一、更新教育理念,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性
现代教学理论指出,学生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构建过程,他们是学习的主人。在学前教育学教学过程中,要改变幼师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性,把他们放到教学活动的主体位置,调动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开发幼师学生的潜能,让他们会学、乐学、会实践、会教,从而培养优秀的幼儿教师。
二、强化实训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课程改革必须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上,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灵活运用案例教学、实际操练等教学模式。
1、课堂上多采用案例教学,树立学生的科学教育观
教师的教育观念对教育目标、内容和策略的选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而影响幼儿的发展方向。案例教学法在多次实验教学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益,实施案例教学法一步步把学生引入教学情境中,让学生自觉独立思考问题,从而找出问题解决的方法。
2、强化实训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把幼教理论知识融入幼儿的真实生活中,需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增设教学情境,有针对性地进行模拟练习,如: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思维布置班级环境;组织学生表演智力游戏。第二,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习时间,积累经验,提升教育技能。学生在实地观察可以对幼儿园进行全面的了解,通过与幼儿的接触,发现自身的幼教兴趣点,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三、加强课程的实践性评价,调整考试方法
课程评价的方式有很多种,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学前教育学的课程特点,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可采用阶段性评价。如若结合课程的实践性可采用的课程评价方法有: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学生自评与学生互评,针对不同的评价结果调整改革眼前的考试法,发挥学生各方面的才智,下面就列举了几种考试方法:
1、学生命题的考试方法,此考试法主要考查了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学前教育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教育学科,学生首先要对该课程的理论知识有所掌握,然后再付诸于实践活动中进行深层次的理解。采用学生自由命题的方式打破了传统考试中学生的被动局面,内化了学生的知识。具体做法:
(1)教师带着学生进行全面的复习,此过程中要强调命题的范围、重点、题型、分值比例等。
(2)根据全体人数,把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组建一套完整的试卷,然后各组之间互相审核,进行整理。
(3)把修改后的试卷定为考试试卷,各组互换试卷进行答题,最后由原出题小组进行批阅,确定考试成绩。
2、记录案例后的抽签考试法,着重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学前教育学所涉及的内容实践性较强,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基础知识,还要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1)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两人一组,要求学生记录四个案例。
(2)由各小组对所记录案例分别提出问题,以题签的形式呈现出来,并附上相应的分析见解。
(3)最后把修改后的记录案例交给老师,由老师负责学生的抽签考试。
(4)案例记录小组评定成绩,教师进行监督和补充。
3、小组合作的实践考试方式。给学生提供足够多的见习机会,让学生对幼儿园的教学环境、教学组织结构有一定的了解,对不同阶段的实践内容进行考核。具体考核方法及内容:
(1)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创设一个符合幼儿特点的游戏结构,游戏结构的设计要从整体出发,运用材料和色彩的独特性,对学生进行综性的评价合。
(2)让幼儿表演游戏,此过程中要渗透合作学习的特点,并以此为考核标准。
(3)开展具有特色的主题活动,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制玩具,玩具的玩法和教育功能要有相应的说明。
总之,学前教育学的课程改革要把重点放在学生的主体性上,以实践性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学前教育学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 第8篇学前教育使我开了眼界,发现了初中与小学的不同,了解了学校的光荣历史,憧憬着美好的未来,了解了许多安全常识,拿到了崭新的课本和统一的校服,使初中的生活有了良好的开端。
学前教育期间,我们听了许多讲座。校长告诉我们,这所学校创建于1960年,曾获得过许多的荣誉,至今还有好多奖状没有地方挂。学校的校训、校风、学风,都是励志的话语,激励着我。校长还告诉我们一定要拥有一颗平常心,努力学习,实现自己的梦想。
学前教育使我了解到,初中的生活和以往的小学生活有很大的改变,学习的目的变了,再不是为眼前的利益而奋斗,而是为了远大的目标而前进、而奋斗。学习的方法也变了,小学是老师领着走,跟紧老师走,而初中则需要走在老师的前面,要提前预习,课后复习。学校的要求也更严了,决不允许迟到、嚼口香糖、带饰品、带手机等。
学校还请了两个优秀的学生给我们介绍学习经验,讲了许多学习的要点、方法,还讲了他们的心得以及总结出来的好的学习方法,使我受益匪浅。
入学第一天,我见到了我们的班主任——英语老师施老师,施老师和蔼可亲,做事一丝不苟,很快就在同学中树立了威信。我还见到了语文老师,就是上次家长会上做代表讲话的语文老师,她的演讲深深地打动了每一位家长,当时我就在想,要是能跟她学语文就好了,现在我很开心,我的愿望实现了。
通过这几天的学习,我想在今后的初中生活中,我们应该做的事是:
1、好好学习,为班级争光添彩。
2、按时完成作业。
3、遵守校规班规。
4、积极参加班级、学校的各项活动,为班级做出贡献,努力为班级争光。
5、遵守学校作息时间,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
有一句话是这样写的:“每个人心中都有梦想,你的梦想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这句话一直伴随着我成长,成了我的座右铭。
我从小就有了一个梦想——长大后要当一名老师。我的爸爸、妈妈、姥姥、姥爷都是老师,十分出色的老师,所以我要追随他们的脚步,成为一名老师,而且要做比他们还要出色的老师。
这次学前教育使我增加了信心,我相信,只要我努力,离我的梦想就会越来越近。
学前教育学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 第9篇【关键词】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现状;计量分析
期刊文献的收集思路:①确定以学前教育领域的六本核心期刊为检索对象,它们是《幼儿教育(教育科学版)》《幼儿教育(教育教学版)》《学前教育研究》《学前教育》《早期教育》《教育导刊(幼教版)》。②以期刊名为检索词得到2010年目录后,再以“学前儿童音乐教育”“幼儿音乐教育”“早期儿童音乐教育”“学前音乐教育”为关键词进行二次检索,得到每本期刊的文献。收集结果不完整,因为即便用了两个数据库进行查漏补缺,发现还是有期刊缺期现象。③查阅这六本期刊2010年纸质本,对数据库的数据作了查漏补缺工作。④阅读每篇文献,去掉非学前儿童音乐教育领域的文献。最后整理结果:六本核心期刊有关学前儿童音乐教育领域的文献共58篇。
“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研究”论文的界定:在硕博论文库与六本核心期刊范围内,凡研究对象为学龄前儿童,探讨问题为音乐教育现象的文献。另外,以下三类边界交叉的文献也被收录其中:①在艺术综合教育的文献中,涉及儿童音乐教育内容的文献。②有关学前儿童舞蹈教育内容的文献。我国幼儿园教育的传统习惯是把幼儿园舞蹈教育归入音乐教育范畴的。③在运用个案研究法的硕士论文中,其中有一个以上个案是有关学前儿童或学前儿童教育机构音乐教育问题的论文。
下面对学前儿童音乐教育领域2010年25篇硕士论文与58篇期刊文献作计量分析。
一、硕士论文计量分析
25篇论文分别来自高校的三个专业:师范院校的学前教育学专业、专业艺术院校或师范院校的音乐学专业、师范院校的美学专业。三个专业论文的数量与百分比分布如下:音乐学专业的有17篇,占总数的68%;学前教育学专业的有7篇,占总数的28%;美学专业的有1篇,占总数的4%。
数据显示:2010年共有15所高校开展了与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相关的硕士生培养工作,其中艺术院校2所,综合性大学2所,其余9所为师范大学。可见,涉及学前儿童音乐教育研究领域的硕士论文主要来自师范大学。
(三)研究内容分析
按照一定的类目划分标准,〔2,3〕研究内容的类别与百分比数量的统计分析如下:
学前教育学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 第10篇一、融入创新元素,实现授课形式的多样化
虽然与一对一授课模式相比这种授课形式的人数仍然有很大差别,但是与普通的大课相比学生数量较少,可以被划分为小班教学,教师通常可以准确掌握各个学生掌握技能的程度,及时指出并帮助其改正错误。然而对于钢琴教学而言,不可忽视的一点就是师生互动,学生向教师积极演奏作业,能够使教师受到激发,扩张课程内容,当同时有多个学生存在时,教师迫于教学进度要求,无法认真分析每个作品,阻碍了学生的个性发展。第二,数码钢琴集体授课,通常有二十几至三十几个学生。这种形式融入了电子产品与先进的科技,电子钢琴虽然在触感与音色方面与真实钢琴教育稍有不同,但许多附加的乐器音色使音乐表现力更加丰富。而且教师在具有多种高科技产品的数码教室中授课,教师可利用控制台与电脑开展全体、编组或单个学生的演奏活动,使教学手段更加灵活。例如学生在课堂上可与教师通过联机的麦克风及耳机进行单独对话,针对性更强;利用联机方式学生能丰富练习形式,进行重奏、合奏等;教师利用投影仪进行教学与示范演奏时也更直观。这些都是数码钢琴课堂的优势,由于其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有许多不足,各学校可在应用过程中不断探索,并加以完善,实现授课形式的多样化。
二、注重资源整合,改革教材与教学方法
现阶段我国还没有制定完善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育的教材,大多是使用布格缪勒、拜厄、车尔尼等通用性教材,因为该类教材不具备学前教育专业的特点,所以无法使教学要求得到满足。在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技能教育中,教师应注重资源整合,探索新的、与时代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和教材,主要包括以下几点。首先应重视基本功训练,储备技能。许多从事该类教育的钢琴教育为了“良好”把握有效的专业技能课时,忽略了基本功的训练,认为技术差不多就行,执着于向学生传授新乐曲。然而对于学生而言,与学习更多乐曲相比,扎实的基本功其实重要得多,基本功的熟练掌握有利于后续钢琴教育的学习,是学生未来可持续发展的有利保障。其次要主、复调音乐兼顾,使学生平衡、协调发展。一方面调动学生对音乐主调的感觉,感受伴奏和旋律的从主关系,另一方面不能忽略复调意识,促进学生大脑左右的平衡、协调与听觉的立体结构。而且复调对位作品可训练学生双手的协调性,培养节奏感,是期实际运用键盘的牢固基础。最后应将曲目拓宽,探索新教材。钢琴库中的作品数不胜数,涉及流行、爵士、古典等不同的类型,但是教师应重视与学前教育的特点相结合,打造独特的课堂。例如可以教授《小星星》、《洋娃娃和小熊跳舞》、《雪绒花》等幼儿钢琴曲或儿童练习曲,在教材中融入即兴伴奏练习、首调换调练习、简谱弹奏练习等,有利于学生今后顺利开展工作。
三、重视实际运用键盘技能
学生实际运用钢琴技能的水平无法随着基本技能的提高而增长是目前专业钢琴技能教育中的一个难题,其具体表现是部分学生虽然具备良好的钢琴基本技能,但是实际运用键盘的能力却不佳。这是因为钢琴技能课程中缺乏视奏训练,学生不具备快速协调脑、眼、手的配合的能力。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学习钢琴时并没有能力基础,不熟悉键盘位置与乐谱等,假如没有专门锻炼及培养其视奏能力,无法促进学生自由运用键盘乐器。另外,课程中没有训练学生即兴弹奏、伴奏的能力,不利于学生今后实际运用钢琴。与钢琴演奏相比,即兴伴奏、即兴弹奏属于运用键盘的实践课程,具有相对独立性,和基础训练课程有许多不同之处。钢琴基本技能是即兴伴奏和即兴弹奏的技术支撑,除了与一定的调性调式知识、和声知识相结合,还需要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与主动性思维,使将以往学习的音乐素材包装为成熟的音乐,分配给给定的旋律或场景。即兴伴奏、即兴演奏的专业训练是提高学生实际运用键盘能力的有效途径,能够促进学生对旋律风格与和声语言熟练掌握,并应用于钢琴弹奏中。学前教育工作中经常需要演奏钢琴,带领幼儿演唱,因此该专业的学生需要具备运用键盘自弹自唱的能力,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能弹奏,还必须演唱,最终将二者有机结合在一起。
四、制定合理的专业技能考核标准
传统的钢琴教育要求学生完成学习后演奏钢琴曲目,并以此作为评价教学成果的依据,虽然该考核方式与学习钢琴技能的特点相符合,但是缺乏与学前教育特点的结合,考核内容具体应包括以下几点。首先是基本演奏技能,因为大部分学生没有钢琴教育基础,所以在评定演奏技能时应重视基本功的准确性、成熟度,演奏规范程度等多个方面,而不仅是演奏曲目的难度,为学生留出发展钢琴技能的空间。其次是即兴伴奏和即兴弹奏能力,以实际情况为出发点,对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进行考查。例如在考核过程中,教师可随机说出一个场景,“好多小动物在森林中奔跑”、“鱼儿在水中游”、“小雨淅沥沥的下”等,并要求学生配上合适的音乐。这是一种综合考查,涉及了学生的思维应变能力、基本音乐素养、键盘运用等多个方面,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最后的弹唱能力,这对于学生今后的工作十分重要,能够了解其是否正在消化了学到的钢琴技能。这些合理的考核标准可以呈现出学生实际掌握钢琴技能的程度,也能为教学提供反馈信息,教师可有针对性的优化教学,学生也能及时发现并改正不足之处。
五、结语
总而言之,组成学前教育的一个重要部分就是音乐教育,而其中的主要内容之一就是钢琴技能教育,是对学龄前儿童开展教育活动的重要途径,也是对各项学前专业音乐教育科目进行整合的关键环节。所以,在开设钢琴技能教育时,学前教育专业的有关人员应以幼儿的年龄、心理特点为依据,并与该阶段的音乐教育特点相结合,使钢琴技能教育的实施具有系统性和科学性,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应用和时间能力,为其今后的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技能课程的发展奠定基础。
学前教育学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 第11篇学前教育评价的综述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入发展和国家政策对学前教育的逐渐重视,幼儿研究人员就学前评价的有关问题进行了研究,取得一定成果,但也有不乏需要重新审视的地方。本文从学前教育评价对象和评价要素两个方面对学前教育评价进行综述,研究分析现有研究成果,总体存在的问题,提出发展趋势。
关键字:学前教育评价、对象和要素、综述
究较多的是对学前教育评价相对权威的人物南京师范大学的虞永平教授以及冯晓霞教授的理论观点。
一、就学前教育评价对象来看
(一)幼儿发展评价
幼儿发展评价是依据幼儿教育目标以及与此相适应的幼儿发展目标,运用教育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对幼儿身体、认知、品德与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幼儿发展评价是幼儿园教育工作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不断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的手段。刘霞在《后现代主义视野下的幼儿发展评价改革》中从后现代主义视野中,对我国幼儿发展评价的价值体系带来一股清风,我国对幼儿发展评价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1、对评价模式的研究
如对1962年佩里学前教育研究计划主持人戴纬·韦卡创立的美国高端模式的引入,针对我国具体园情,更强调了对幼儿发展评价中各领域的情境性评价的效度和信度。研究学者也把焦点放在了儿童的本体发展上,孙镜情在《浅谈“幼儿发展评价”》中也提出了评价不再是为了检查幼儿学习知识、掌握技能的情况,更为关注的是幼儿的过程和学习方法,关注幼儿的情感、兴趣、爱好和意志、学习态度。在《指南》中,“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也是强调是从幼儿的角度来客观对幼儿评价。
2、对评价方法的研究
档案袋作为一种质化评价方式一直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和认可,丁晓梅在《幼儿成长档案》中详细介绍了在新《纲要》的理念下对档案袋评价方式的初探,多角度、立体化的评价更适合儿童年龄特点。《观察记录—幼儿发展的评价的一种途径》提出了观察记录的科学设想和解释其可行性。包括系统取样,凡此种种研究大都是对已有的评价方法进行系统的介绍,或者进一步细化其优点,在自然情境中注重过程评价。于开莲、焦艳的《两种学前教育评价方案的对比》—多彩光谱评价方案与作品取样系统,两种评价方法都体现了教育评价的发展性和服务性功能,体现出发展性评价思想。
3、对评价的角度的研究
在对幼儿各领域评价研究也很多,张静的《多元评价促进幼儿个体发展》也说明了对幼儿评价的多元化、整体化。向海英《幼儿社会性发展评价方案初探》是从幼儿社会性发展角度进行探究摸索,给予评价方案。徐晓莉《幼儿发展评价》也认为对幼儿的评价更应该放在过程上,注重幼儿的多方位发展,关注更多的是评价的动态性、多元化、综合性和过程性。结合素质教育的浪潮,《幼儿素质发展评价中的问题及改进对策》、《在素质教育观念下对幼儿发展评价的定位》都是从一种新的角度对幼儿评价重新定位,贴近我国的现行的教育理念,总体评价角度分化上来研究。
整合目前研究者对儿童发展评价来看,研究的层次重在理论,考
学前教育学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 第12篇【摘要】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针对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现状,提出相应的改革措施,促进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学前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越来越完善,创新钢琴教育教学手段,为更好的发展钢琴教学提供可能。
【关键词】学前教育;钢琴教学;建议
钢琴是音学前教育专业必修的专业课之一,准确定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更新教材资料、完善教学手段,能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钢琴教学水平。
1、调查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问题
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钢琴是一门技术活,教学目标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教学活动离不开教学环境,教学设备是完成教学活动的必要因素,根据调查结果表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基本没有学过钢琴,大部分的学生都觉得学习钢琴很重要,学前教育专业的情况不乐观,大部分学生不清楚课时教学目标,教学设备都不够完善。需要长时间不断的练习和巩固,不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教材是课堂教学内容的主要来源,钢琴基础的学习都是最重要的,是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习的依据,要掌握正确的弹奏方法和加强基本功练习,但根据调查显示,教材的使用并没有突出各自的专业特点,对歌曲伴奏、自弹自唱的安排有所欠缺。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对象,实现教学目的而采取的教与学应科学合理的选择教学方法,随着钢琴理论研究领域的不断完善。应选择好的科学的学习方法,逐渐探索出多种授课方式,学习变得更有意义。在课堂上结合学生的实际练习情况,要合理的选择,科学的应用。
2、分析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问题
成因学生方面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学习兴趣不高,学琴自主性差,对于钢琴的学习更是零基础,大部分的学生没有目标,考试时只针对了考试的曲目进行练习,学习动机并不是对钢琴自身的喜爱,有的甚至连钢琴弹奏的坐姿和手型是错误的。教学目标方面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学生对学期目标不了解,对本专业钢琴学科目标不清楚,学生对课时目标不明确。教学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表现为钢琴学习氛围有待加强,教学设别不完善,有时琴房不充足,学习氛围总的来说不是很浓郁,保证不了练琴时间,影响了学琴的效率。课堂教学气氛不佳,老师和学生的交流不默契,学生实践机会太少,缺乏锻炼,钢琴的弹奏水平和表现力不强,有待师生的共同努力来提高。教学内容方面存在的问题表现为钢琴相关课程设置的问题,学生的理论知识很贫乏,只开设了钢琴基础课程,学生的音乐理解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低。教材与教学内容方面也存在问题,教师没有结合本专业的专业特点,导致出现能弹不能教的问题。
教学方法方面存在的问题表现为采用传统的“一对二”的个别课教学,教学环境封闭,缺乏与外界的沟通与交流,老师更多的是技巧训练方面的指导,不可避免地造成重复劳动,对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多样化缺乏思考,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和评价的科学性,个别课教学使学生之间缺乏交流,教学内容不会得到扩展,导致了教师资源的极大浪费;数码钢琴集体课教学的弊端表现为教学进度和教学内容基本相同,又受到时间的限制,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师不能听完所有的同学的回课,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发展;授课方法也存在问题,只采用讲授法、示范法及练习法,应该科学的结合、大胆的创新,需要更多的方法来辅助教学才行。教学反馈方面存在的问题表现为学评价的方式单一,钢琴课的教学效果都不是很理想,忽视了学生自评这一重要环节,应当引起老师的重视。教师方面存在的问题表现为教育科研水平有待提高,作为教师,应该不断的充电学习,应学会现代教学工具的运用学习,才能适应新时期的教育现状,提高教师专业素质和修养。职后继续教育有待加强,不断的更新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
3、对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建议
钢琴教学中,钢琴是必要的教学设备,应改善教学环境,建立和谐的课堂气氛,要保证设施的齐全和维护工作,双方在教学过程中配合默契,老师的主导作用是必不可少的。要为学生提供实践的舞台,不管用什么方法,来加强公开演奏的训练。重视钢琴学习的基础教学,加强断奏、连奏、非连奏、跳音,老师就应该严格要求学生要掌握好,告诉学生弹好双音也是弹好和弦的第一步。音阶的种类很多,应作为技术训练。保证弹出来的乐音音色和音量流畅,要提前做好预备动作,要注意每次转指之后新的音区,需要循序渐进。指导学生掌握科学的练习方法,指导学生正确的解读曲目,尽量保持手位的稳定和手指工作的秩序,处理好分手练习与合手练习,寻找到乐曲的技术难点,专攻这些难点,慢练可以想得更清楚,弹得更准确,分解练习时弹好整体的基础和前提。提高学习动机,激发学习兴趣,要把一堂课上得精彩,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科学合理的选用多种教学方法,可以适当的采取其他方法来配合教学,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可以采用提问式启发,教学应该是开放的,应该充分的利用现代化技术手段,让学生自己去查阅]乐曲的参考书,带领学生欣赏一些优秀的钢琴作品,结合学生的学习情况,正确的选择。
科学合理的运用多种教学形式,老师和学生面对面的直接交流,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和提问,培养学生的音乐表现力和舞台演奏能力,可以多为学生提供实践的舞台,还可以同学之间相互评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团结精神。随着幼教改革的不断深入,应更新钢琴教材,调整和拓展教学内容,针对个小组的情况进行相应的指导与练习,让学生之间互相学习,互相帮助,锻炼学生的心里素质和演奏能力,挖掘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提高其整体的艺术素养。
参考文献:
[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丁淑娜.高校学前教育专业钢琴集体课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黄河之声,
[3]霍树霞等.钢琴讲义仁[D].呼和浩特:呼和浩特职业学院音乐系钢琴教研室,
[4]朱锐.浅谈学前音乐教育对人全面素质培养的重要性[J].教育理论,
[5]涂爱萍.高师音教专业钢琴课教材的选用与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学前教育学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 第13篇【篇一:多元化集团企业论文文献综述】
1、课题研究国内外的多元化方式现状
国内中小型企业集团的策略
现阶段,我国很多通过80年代改革开放的一些老板们的多元化公司一直是只有一个简单粗糙的筛选模型,只要该业务需要投资额不超过自己的流动资金,现阶段该业务能在除去所有成本后能够达到盈利,那么就会投入资金开发该业务。我的一个表姐在浙江东阳市的工商银汉工作。有一天她带着一个客户团来北京办理业务。我有幸见到了那位老板并与其吃过一顿饭,在席间,他与我的表姐所在的工商银行工作组和一些其他的客户聊天时说起他的经营史。他本来有一家价值200万的印刷厂以及价值50万的面具制造厂,当他的印刷厂收回成本并带给他20万盈利的时候,他听说了广东的一个村子有一片天然煤矿,经过带一波专家考察过之后便抵押了自己的印刷厂和面具厂,再加上点自己的本钱,凑足300万以入股的形式参与开发了该煤矿,后来该煤矿给他带来了740万的盈利。当然这只是他一面之辞,但是我们可以从中看到,现在很多中国的老板们都是凭借自己的消息来源盲目的进行投资,而筛选掉的只是一些看上去不会赚钱的一些业务。这种非常初级的筛选在个人投资的时候可能会有点帮助,但对于一个集团企业来说,这种筛选方式既不可靠也会失去很多机会。
现阶段成功企业集团的投资决策
在发展多元化战略的成功案例中,我们能够发现,GE公司几乎抓住了自己身边所有的机会,这是因为他们的业务筛选模型指出了企业必须从新行业的吸引力和企业自身进入优势两方面来对新业务进行评估。行业吸引力的评估因素主要包括行业市场容量、发展前景、竞争强度、平均利润、进入/退出壁垒、整合程度、行业顾客量等。一般来说,企业要进入的行业大部分在这些指标上都表现得较为突出,显示出较大的吸引力。但新行业的吸引力大并不意味着企业可以进入,因为决定企业是否可以进入的第二个因素是企业自身的进入优势,也就是企业现有哪些因素可以保证企业能够进入新行业并且获胜,这包括企业可以与新行业共享的采购、技术、生产、营销、品牌、人才、管理等因素,这些因素是企业能否多元化的决定因素,企业多元化的失败往往就是对自身进入优势夸大造成。
2、新的投资决策方案的想法
进一步分析较为成功的GE公司的业务筛选模型,它需要对10多个矩阵进行分析,大大增加了计算量。同时不可否认,有些事情不是仅仅通过数据的计算就能保证事物不会发生一丝一毫的改变,所以在业务地筛选中应该加入一些人为的考虑因素。故我们从层次分析法的角度来分析,引入权重这个概念以后,我们可以在查找数据后列出的判断矩阵进行几次归一化的运算,一致性检验结束后就可以得出我们需要的特殊向量,再根据专家对该公司是否开展该新业务的各项指标进行打分后分别与对应指标的评估指标子集乘积的和的大小来判断合适程度。这样可以很快得出我们需要的结果。
根据上述观点,个人认为需要创立一个新的投资决策方法。新的投资决策方法需要满足的条件:
(1)不能以主观思路为主,要用客观的调查数据,使用完善的科学手段完成计算的步骤;
(2)计算方法尽可能简单方便;
(3)在对各个指标最后评论的时候,最好使用专家打分方式,来完成最终结果。
根据上述内容,通过查阅资料,我采用层次分析法的方式,将是否引入该业务这项目标分出几个准则层,准则层下分别有属于他们的指标。通过对每个指标的进行分析就可以得出是否开展该业务。但是每个指标的重要程度是不一样的,所以有必要引入权重的概念,将每个指标,每个准则的权重系数算出。最后,选出几个有代表性的专家,分别对特定情况的集团企业是否开展该业务的指标打分,取均值后与权重系数相乘的和越大,说明该集团企业开展该业务越可行。
3、新的投资决策方案的科学理论依据——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概念和定义
层次分析法的定义是指将一个复杂的多目标决策问题作为一个系统,将目标分解为多个目标或准则,进而分解为多指标(或准则、约束)的若干层次,通过定性指标模糊量化方法算出层次单排序(权数)和总排序,以作为目标(多指标)、多方案优化决策的系统方法,称为层次分析法。
层次分析法基本步骤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步骤是:
(1)建立层次结构模型
(2)构造成对比较阵
(3)计算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
(4)计算组合权向量并做一致性检验
(5)构造判断矩阵
(6)计算权重向量
(7)一致性检验
4、结论
本文通过查阅资料,从查阅的资料中找出并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总结了2个当今社会多元化战略的投资决策策略,并简要的说明了他们的不足地方,同时通过对经济学原理和数学软件图书的查阅,找到了能够创立一个新的多元化战略投资决策策略的方法和科学依据。新的多元化战略投资决策策略既包含了现代经济学原理的科学依据,又有经验丰富的专家进行人为分析,可谓采两家之所长。
【篇二:文献综述范文】
中国农村学前教育问题文献综述
学前教育是指对尚未进入小学学习的儿童以科学的方法开发其智力的一种系统的教育。包括有计划的、系统的、科学的对幼儿的大脑进行各种刺激,使他们的大脑各部位功能逐渐发育完善,使幼儿变得更聪明。学前教育为儿童顺利进入小学学习作了积极地准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与义务教育的衔接过程中,学前教育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在我国,由于城乡二元结构等原因,城市和农村的发展差距相对较大,农村学前教育方面的存在的问题较多。近年来,农村教育作为农村发展的重要基础部分受到高度重视。但是,学前教育并不属于农村义务教育的范畴,处在一种边缘化和被忽视的尴尬境地,农村学前教育问题亟待解决。本文将主要介绍目前关于我国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的相关研究,综述相关的文献。
一、我国农村学前教育面临的问题综述
1、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数量少,覆盖面不够;
在我国,学前教育不属于义务教育的范畴,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设立一般缺乏资金、师资等各方面的支持,因此,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存在数量少、覆盖面窄等问题。根据国家^v^公布的数据,2001—2003年出生人口分别为1702,1647,1599万,2001—2003年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比例分别为62.3%,60.9%,59.47%.由此可以计算2001—2003年农村出生人口大约分别为1060,1003,95l万,而作为三者之和,即2006年应该接受学前三年教育的农村幼儿合计大约为3014万。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2006年我国农村幼儿园为64719所。班数(含学前班)为395172个,在园(班)幼儿为10478419人(但柳松,2010)。有数据明显看出,农村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的数量不足,不能满足当前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要求。辽宁省教育研究院的一项调查也说明了类似的问题,调查显示,该地区农村幼儿园覆盖率仅为29%,仍有23。1%的乡镇没有设立中心幼儿园。村幼儿园(班)的布局和数量远不能满足幼儿就近入园的需要(罗英智,李卓,2010)。
2、农村学前教育举办主体的困境;
目前,我国农村地区学前教育的举办一般是校办、民办为主,公立幼儿园较少。校办的方式即在当地的小学附设学前班,对即将进入小学学习的儿童进行启蒙教育。这种方式一般存在没有专门、专业师资、经费的支持,教育的质量没有保证的问题。根据辽宁省教育研究院的调查,在调查地区公立幼儿园仅占6。9%,校办30。2%,民办48。3%(罗英智,李卓,2010)。大量校办、民办学前教育存在,但却而不能提供高质量的学前教育服务,而公立的学前教育又未能及时的兴办。我国农村学前教育实行村镇两级共同负责,村级负责兴办,镇进行管理。但是因为财力不足,这两级难以承担农村学前教育的责任。并且,学前教育虽是基础教育,但不属义务教育范畴,村镇两级并不负有学前教育上的法定责任(周芬芬,2006)。
3、农村学前教育经费缺乏;
农村学前教育的经费一半来自村镇两级,但是税费改革后,农村不再收取“三提五统”,农村学前教育没有了有限的经费来源。并且,在我国学前教育经费一直未列入各级教育经费财政预算(罗英智,李卓,2010)。1994年我国实行分分税制改革后,中央财政将税收大头拿去,却并未收回学前教育的责任(周芬芬,2006)。农村地区地方财政本来就紧张,保障地方义务教育尚且吃力,更没有财力去兴办学前教育了。
4、农村幼师的师资、待遇、素质等问题;
农村学前教育一般是民办或校办的方式,这样学前教育的师资就没法得到保障。在校班的学前班当中,学前教育的老师一般由小学老师代理,并没有专门幼师负责学前教育。民办学前教育则是为了追求利益,不去请具有专业资质、高水平的幼师(窦颖,2010)。同时在师资方面还存在专业师资缺乏,师资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李晓菲,2009)。学前教育不在义务教育的范围以内,缺乏经费支持,幼师的待遇缺乏保障。民办的幼儿园更是没有能力给幼师提供较好的待遇甚至是不愿提供较好的待遇。没有好的待遇、稳定的编制,自然也就不能吸引好的幼师资源服务于农村的学前教育(李英智,李卓,2009;窦颖,2009;唐婷婷,2010;李晓菲,2009;但柳松,2010)。
5、农村学前教育的观念意识方面的问题;
目前,农村地区对学前教育的重要性认识不够,教育观念比较落后。多由不具备幼教资质的人员从事学前教育,家长对孩子学前教育成果的检验也仅仅局限于数数、识字等。幼教的理念方式落后,不符合科学的幼教方法,不能有效帮助儿童智力的开发。家长也没有较好的幼教意识,不注重对孩子的家庭教育,忽视了家庭教育作为孩子学前教育重要一部分的存在(窦颖,2009;唐婷婷,2010)。
6、农村学前教育管理中的问题;
农村学前教育存在诸多的问题,其中一部分就是管理上的问题。作为农村学前教育机构,很多都不具备科学管理的条件。没有专业的幼教管理人才,也没有建立起适合的管理制度。随着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学前教育,农村学前教育的管理水平、办园条件、服务水准已不能满足需要。同时,对幼儿教师的管理也不够规范。农村幼师数量较少,被重视程度较低,也没有形成一套管理体系。这样对幼师的管理就缺乏针对性、实效性。既不能有效的约束、监督幼师的工作,也不能充分的激励他们爱岗敬业,调动其积极性(罗英智,李卓,2010;李晓菲,2009)。
7、农村基础教育改革对学前教育的冲击。
从2001年起,国家提出在农村进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进行农村学校的布局调整。随后,农村地区就开始了“撤点并校”,这使得很大一部分依附小学存在的学前教育被迫中止(周芬芬,2006)。同时,农村学前教育的民办形式又未有较好的发展,来填补这一空缺,就对农村学前教育造成了很大的困扰。
二、解决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的对策综述
1、加大政府财政投入,大力发展公立学前教育;
解决农村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投入是关键。国家要加大农村学前教育的支持,扩大资金投入,建立起公立的农村学前教育机构,以解决目前农村学前教育的问题。学前教育属于公共产品的范畴,政府应该逐步推行免费的学前教育,减轻农村居民的教育支出负担(唐婷婷,2010;罗英智,李卓,2010)。
2、建立健全农村学前教育管理监督机制;
在管理体制方面,可以推行“省统筹,县为主,县乡共管”的机制。要充分重视学前教育的农村基础教育中的重要作用,省一级要为全身农村学前教育制定发展规划,县一级要设立专项资金支持农村的学前教育,县乡两级要共同承担管理监督的职能(罗英智,李卓,2010;窦颖,2010;唐婷婷,2010)。
3、合理规划,扩增农村学前教育机构;
对于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建设、开办,要进行科学的、合理的设计和规划。要充分结合儿童的特点,建立专业的农村学前教育机构。要逐步扩增农村学前教育机构的数量,扩大覆盖范围,以满足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需求(罗英智,李卓,2010;但柳松,2010)。
4、建立起一支高素质的幼儿教师队伍;
解决农村学前教育问题,师资问题十分的重要,建立其一支高素质的幼师队伍,并提供良好的工资福利待遇,吸引鼓励幼师到农村服务。加强对幼师的培训,提高其工作水平,完善幼师管理机制,有效的监督、激励幼师的工作(罗英智,李卓,2010;窦颖,2010;李晓菲,2009;但柳松,2010)。
5、实行幼小合办的模式。
基于农村学前教育依附于小学教育存在的现实,可以实行有效合办的模式。一方面,可以依托小学的教学资源,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学前教育与义务教育的衔接,并且这一模式在农村地区具有较多的实践经验(周芬芬,2006)。
三、国外学前教育的问题及对策参照
在主要的发达国家,学前教育机构的举办方式也是多种多样,并不追求规模与效益。在法国、德国及日本、韩国等发达国家一方面积极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办理幼儿教育事业,另一方面,也注重增加国家对幼儿教育的投资;在办理方法上灵活多样,德国的“家长自办幼儿园”、英国的“学前游戏小组”、法国的“微型托儿所”等,美国的幼儿园办法更是多种多样,总之,世界各发达国家在学前教育办法方面并不寻求统一的规模,而是以各自的特色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国外学前教育机构也存在着地区发展的不平衡和城乡差别,各国也在致力于改变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落后的现象。最有影响的是美国的《开端教育计划》。该计划旨在向贫困家庭的3至5岁儿童(以3、4岁为主)与残疾幼儿免费提供学前教育、营养与保健。韩国近年来也在农村幼儿教育方面加大投资,由政府出资在农村办理农村幼儿园和公立幼儿园,发展农村幼儿教育事业。美国的农村学前教育水平低于全国水平,学前教育资源向城市倾斜,针对这些问题,美国发起了农村学校运动,补助弱势儿童。我们应当借鉴国外经验,发展我国农村学前事业(周芬芬,2006;李秀芳,曹能秀,2010)。
四、目前我国针对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的政策走势展望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要“重点发展农村学前教育”,组织实施“推进农村学前教育”重大项目,开展改革试点,这对全面促进我国农村学前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规划纲要》提出要,努力提高农村学前教育的普及水平,建立资助政策体系,着力保证留守儿童和贫困家庭儿童入园,多种形式扩大农村学前教育资源,支持贫困地区发展学前教育,并把农村学前教育纳入了新农村建设规划(霍力岩,余海军,2010;刘占兰,2010)。
五、文献评述总结
关于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的既有研究较多,一般都按照探究问题到提出措施的研究思路进行。这些研究一般都有不同的侧重,但较少有人进行系统的全面的研究,形成权威的研究观点。已经形成的某些观点关于简单化,没有找出问题的关键。大部分的研究都没能依托有效的调查而进行,缺乏数据资料的支撑。同时,由于缺乏实地调查研究,也就没有更深入的、细微的问题的研究。缺乏调查的研究大多只找到问题产生的表面原因,无法分析到本质问题,只是对现象的感性认知,而不能进行理性的、有说服力的研究。总而言之,目前的研究已经较全面的概括了农村学前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但是其中更深入、细致的问题仍需通过实地调查进行探究。对问题的分析需要运用科学的调查研究方法,简单的感性的观点是缺乏说服力的。不但要提出研究观点,还要有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丰富的调查数据的支撑。
【篇三:护理综述范文】
一、护理估计
(一)定义
从各方面有步骤、有计划地收集资料以评估病人健康状态的过程谓之估计。
估计是护理程序的开始,估计阶段是提供高质量的个体化护理的基础,为确定每个病人的护理诊断、制定目标、实施护理计划和评价护理效果提供了依据。因此收集资料十分重要,除了入院第一次的总体估计外,在护理程序实施的过程中,还应对病人进行随进估计,将有助于及时确定病人进展情况,发现病人住院期间出现的新问题,并根据这些资料决定是否需要修改、中断或继续护理措施。
(二)收集资料的内容与范畴
收集资料应从以人的基本需要为基础,以病人为中心来考虑,即病人的健康情况与他对目前疾病的反应是护士最应关心和解决的问题。所以护士应着重了解病人的健康状况、生长发育状况、生活方式、环境及对疾病的生理心理反应等。以利于为如何帮助病人恢复最佳功能状况而作出决策。在收集资料时可以从下列14个方面进行:
1、社会心理状况
(1)社会状况包括病人的职业、单位、职务、经济、教育、宗教信仰及对病人生活有影响的人。
(2)家庭状况家庭成员,病人在家庭中的作用,居住条件等。
2、精神情感状况
(1)感知能力,让病人说出自己在什么地方,今天是几月几日,辨认人,并检查其写和说的能力及词汇水平。
(2)病人对压力的反应。
(3)对其周围人和事、物的反应,以前是否住过院,对这次住院是否惧怕等。
(4)病人目前考虑的问题,对护理有何要求。
(5)病人对自己目前状况的看法及自我形象概念和希望得到的健康状态。
3、生殖系统
无性功能改变。对女性应了解月经史、分娩情况、计划生育情况等。
4、环境状况
(1)安全感。
(2)从病人的年龄或精神状况分析,是否需要安全保护措施,如床栏等。
(3)是否有引起交叉感染的环境因素。
5、感觉状况
(1)视觉视力,对光反射,有无幻视、幻觉等。
(2)听力是否能清楚地听到一般说话声音,是否单耳或双耳听力有问题,有无耳鸣。
(3)嗅觉检查病人嗅觉是否与众不同。
(4)味觉是否存在最简单、最基本的味觉,有无与众不同。
(5)触觉包括对各种疼痛、冷热,以及触摸的感觉等。
6、活动神经状况
(1)活动状况行动是否受限和对日常活动及剧烈活动的承受性。
(2)肌肉骨骼状况关节活动,握力大小,走路方式,是否要借助拐杖等工具,四肢肌肉有无萎缩、软瘫等情况。
7、营养状况
(1)饮食习惯一天吃多少及喜欢吃什么,是否经常有饱胀感或饥饿感,有无挑食习惯等。
(2)身高、体重及活动能力是否过于消瘦或肥胖,量近有无体重减轻及其程度,以及通过观察皮肤,指甲等方面了解营养状况。
(3)食欲情况最近有无变化,有哪些影响食欲的因素。
(4)消化系统有无义齿、缺牙、吞咽困难、恶心呕吐,胃肠道有无手术史,有无因特殊检查、治疗或服药影响消化及食欲。
8、排泄状况
(1)平时病人排泄习惯,目前有无改变。
(2)哪些方法有助于病人正常排泄。
(3)引起排泄状况改变的原因。
(4)排泄方法是否改变,是否需要辅助设施。
(5)最近有无其它特殊问题,如大小便失禁、便秘、腹泻、尿潴留、尿失禁、尿频、夜尿多等。
9、水、电解质平衡状况
(1)正常摄入及排泄情况,如每日饭量,摄入液体量,以及尿量等。
(2)有无特殊健康方面的问题影响正常摄入,有无多饮或不饮,其原因何在,有无水肿、脱水征象。
(3)检查血液酸碱值了解电解质情况,测量血压了解循环血容量。
10、循环状况
(1)脉搏速率、强弱、节律、脉型。
(2)心音是否正常,心率与脉率是否一致。
(3)血压是否正常,应分别检测直立血压,卧位血压及两上肢血压。
(4)观察皮肤、口唇、指甲,了解末梢循环情况。
(5)心脏监护的数据报告和图象。
(6)有关实验室检查情况及临床意义。
11、呼吸状况
(1)直接观察呼吸道是否通畅,呼吸频率,呼吸音,体位对呼吸的影响。
(2)间接观察有无吸烟史,每日吸烟量,烟的种类;周围有无吸烟者;有无服用影响呼吸系统功能的药物;是否有焦虑、恐惧影响呼吸的情况;是否使用呼吸机、氧气辅助呼吸;皮肤、口唇、指甲颜色及类型;实验室检查结果及其临床意义。
12、体温状况
(1)病人对自我体温感觉的主诉。
(2)病人(家属)是否了解发烧时降温及发冷时保暖的一般措施。
(3)测量体温,了解基础体温。
(4)出汗时间、方式,有无盗汗。
13、皮肤情况
(1)皮肤的颜色、弹性、干湿度、完整性,有无皮下出血、褥疮及其它损伤。
(2)卫生习惯及皮肤排泄情况。
14、舒适和休息状况
(1)不舒适的原因,哪些措施可使病人感到不舒适。
(2)睡眠是否足够,借用何种方法帮助睡眠,疾病是否影响睡眠或还有其他原因,白天是否感到嗜睡、疲乏。
护士从上述14个方面了解病人的资料,看病人是否能达到满足,如发现某一项基本需要不能满足,再从中寻找原因。
(三)资料的类别
资料的类型包括主观与客观的资料,过去和现在的资料,固定和可变的资料。
1、主观与客观资料主观资料即病人的主诉,包括对疾病的感觉、态度、愿望以及需要等。如恶心、眩晕、疼痛等为主观资料。客观资料即医护人员的观察。通过观察、测量、体格检查或实验室检查来确定,如病人的身高、体重、血压等都是客观资料。主客资料为病人健康情况提供信息,并可帮助鉴别问题。
2、过去与现在资料过去资料即发生于以往的事件。包括既往史、住院史、家庭史、以及影响健康的习惯史等。现在资料即目前存在的。如血压、呕吐、术后疼痛等。现在与过去资料在估计时可获得时间的概念或可与平时行为习惯等相比较,二者结合起来证实问题或鉴别矛盾。
3、固定与可变资料有些资料是固定不变的,如病人的出生日期、地点、性别是固定的。有些资料则是可变的,如病人的体重、体温、血压进食量、排出量等则可能改变。对可变资料应注意动态的观察,及进或定期收集、记录,以便分析、判断。
(四)收集资料的方法
1、方法收集资料的方法主要有4种,即阅读、交谈、观察、测量。
(1)阅读包括查阅病历及有关记录、文献资料,了解病人的姓名、职业、主诉、检查结果、初诊、医疗措施等,使交谈有的放矢处于主动地位。
(2)交谈包括询问及倾听病人谈话。在护理估计中与病人进行交谈的目的主要是收集有关病人以往健康状况、现在对疾病的反应及家庭社会有关情况的信息,取得了确立护理诊断所需的各种资料,同时也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在护理估计交谈的同时,也可以给病人以获得有关自身疾病、治疗和护理有关信息,给以咨询意见,提供精神上和心理上的支持。
护理估计交谈不仅要在病人刚入院时进行也应在以后的护理过程中持续不断地进行,以评估病情的进展情况,或给以教育、指导和帮助。因此,护士应掌握交流的基本知识、方法和技巧,方能更容易接触病人,了解真实和及时的信息,然后将它输入程序中并用于护理工作。
(3)观察观察是进行科学工作的基本方法是护士进行任何护理活动中应掌握的技巧。系统的观察包括使用视、触、听、嗅等知觉全面了解病人的身体和心理状态。通过有关的观察对交谈中所收集的资料进行验证和补充,有利于对护理问题作出科学的判断(表23-1)
表23-1护理观察的主要内容
病人外观和功能特点病人与他人相互作用与交谈的内容和过程环境
视觉眼神姿势步态平衡状况衣着修饰面色肤色口唇颜色,舌苔粘膜毛发指甲体型义肢分泌物排泄物性状身体动作,手势眼光接触,表情病人对家属的反应,家属亲友对病人态度病室和病床单元清洁度,衣物用具清洁整齐情况光线对病人的影响起居是否方便舒适有无导致意外感染和疾病的因素
触觉皮肤温度、湿度弹性张力肌力脉搏变化肿块大小有无压痛空气湿度,物品清洁度和质量
听觉语言能力心肺肠鸣音听诊叩诊咳嗽声血压变化与他人交谈的量声音的强度,讲述的特殊内容病室噪音是否有刺激听觉的因素存在
味觉嗅觉痰液、尿液粪便及呕吐物的特殊气味特殊气味
护理观察要按一定的顺序进行,一般常用的观察方法有两种;一是从头到足式,即按头、颈、胸、腹、脊柱、四肢、生殖器、肛门、神经反射、交流、环境的顺序进行,这样可以避免不必要的重复和遗漏。二是按几大系统式,即从身体的几大系统着手,而不是从局部着手。通常医院多按系统将重点检查项目印在体检表格上,可按项检查不致遗漏或重复。在观察时应综合运用视、触、听、嗅`等知觉。
(4)测量测量是通过运用一些仪器来测定事物的高低、大小、频率、节律、量等,以补充和证实感官观察所得的资料。测量的资料包括实验室结果、生命体征、身高、体重、尿量等。有些量化的一般性观察资料也可以作为测量资料,如交谈期间吸烟支数、一日三餐量,心电图监测观察数据等。
2、在进行护理估计时应注意以下一些问题
(1)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护士与病人的良好关系有利于收集资料,特别是与病人的情感、认识有关的资料,并有助于对相互语言的理解。
(2)收集资料时分清主次顺序一般应首先估计病人的主要健康问题以及与这些问题有关的多方面情况,然后再收集病人的一般健康状况。
(3)资料的来源可以是多方面病人常常是主要的资料来源,但是也不要忽视其它资料来源,如病人家庭成员、工作单位有关人员、医生、医疗病历等。
(4)在收集资料时应选择合适的方法要根据病人的年龄、健康状况和所运用的资料来源而决定选择何种方法最为适宜。对某一项有用的资料至少要有两种收集资料的方法共同证实。
(5)资料必须客观无论是通过交谈、观察,还是通过测量所收集的资料都必须是客观的,护士对这些资料的解释可以是进一步收集资料的依据,但决不可成为资料本身。
(6)收集资料的工作是持续不间断的,在第一次的护理估计后,必将对所收集的资料进行综合、分析,此时常常会发现一些空白,即未收集到的遗漏之处,为使护理诊断正确,须再回到病人身边补充收集资料。在此后的护理过程中,也不断会有新的信息资料表现出来,应及时进行估计。
二、护理诊断
(一)定义
护理诊断是对病人现有的或潜在的身心健康问题的描述,这些问题是在护理工作范围内,护士有责任、有能力进行处理的。具体地说,护理诊断就是指护士询问、察看,检诊病人后,通过对病人的病情、心理、家庭和社会状况的了解,判断出需要采用护理手段解决的核心问题,据此做出的结论。
(二)护士诊断的组成及公式
1、组成确立一个护理诊断,应有4个方面的基本内涵。
(1)诊断名称对护理对象健康状况的概述性描述,即诊断名称,亦称健康总题。
(2)定义定义是对诊断名称的一种明确的表达以此与其它诊断作鉴别。如口腔粘膜改变的定义是口腔粘膜组织的破坏状态。
(3)该诊断的有关因素即各种可引起问题或影响问题发展的直接、主要的促成因素和危险因素。
(4)诊断的依据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精神各方面的表现。
2、公式护理诊断包括三个部分,称为PES公式。
(1)健康问题(Problem),是护理诊断的名称,是对个体健康现有的或潜在状况的描述。这些问题均反映了健康状况的变化,但并不说明变化的程度。
(2)原因或有关因素(Etiology),即相关健康问题或与此相关的因素,或危险因素。原因常指引起该问题的直接因素。有关因素常指引起该问题的相关因素。
(3)症和体症(SignsandSymptoms),在病人身上观察到的一组症状和体征,往往是健康问题的重要特征。
例如,营养失调P,肥胖S与饮食摄入过多有关E。临床上护理诊断经常是问题(或症状和体征)+原因(在明确的情况下,或有关因素,即PE或SE公式,例如:“疼痛,由于手术后伤口引起”,“焦虑,与担心手术效果不理想有关”。
(三)护理诊断的类型
护理诊断分成两种类型,确定护理诊断的类型主要看症状的体征。
1、现有症状的诊断是指那些此时此刻病人正经历着的问题,即病人已表现出来的症状如“原有的舒适状况改变与股骨牵引的强迫卧位有关”,病人伴有疼痛、全身不适、睡眠不好、活动受限等一系列症状或体征。
2、潜在症状的诊断是指病人目前尚无某些特定的症状体征,但具有一些先兆或有某些危险因素存在,如果在护理中未考虑到其危险因素,未采取预防措施,病人就会发生问题。如“潜在跌伤、与肌无力有关”,对这些影响健康的潜在问题做出诊断称为潜在症状的诊断。还有一种“可能的护理诊断”类型,指当缺乏足够的资料来支持一个已存在的或潜在的护理诊断时,可写一个“可能的护理诊断”,此时,护士应继续针对该问题收集资料,根据补充的资料排除此诊断或进一步确定诊断。
(四)护理诊断与医疗诊断的区别与联系
疗诊断是对一个疾病、一组症状体征的叙述,是用一个名称来说明疾病的原因、病理生理改变,以便指导治疗措施;护理诊断是叙述病人由于病理、心理状态改变所引起的现存的或潜在的影响健康的护理问题,是制订护理措施的依据。护理诊断由护士作出,护理诊断既要参照医疗诊断,认识病人的疾苦和生理需要,采取配合医疗的措施或与医生合作,治疗疾病,促进、恢复病人的健康;又要按照病人的个体差异,心理、社会因素的不同,对疾病的反应和需求各有不同的特点,确立不同的护理诊断。同一种疾病可有不同的护理诊断,不同的疾病也可以有相似的护理诊断。一般认为护理诊断涉及三方面。
1、配合性护理诊断如执行医嘱,在这一范畴中,护士的职责在于使医嘱中的治疗方案得到准确无误地执行,对医嘱范畴内的问题一般不需要护士作诊断,而执行医嘱过程中监测病情变化及治疗反应、预防并发症,则需要护士对之作出护理诊断。例如当发现某一糖尿病病人有低血糖先兆症状,护士应诊断“有低血糖可能,与使用胰岛素有关”,须准确测试尿糖,按标准调配饮食,严格记录进食量,观察临床症状,为医生提供调整胰岛素用量的依据。
2、合作性护理诊断对病人的治疗目标往往由护士与医生共同合作完成。如脑脊液漏的病人“有颅内感染的可能”,医疗范畴是选用抗生素,护理工作是切断感染源。如将病人安置在清洁的病房,保持适当卧位,头部垫无菌治疗巾,定时清洁鼻腔、外耳道、防止逆行感染或结痂。预防感冒,避免因咳嗽影响裂缝愈合。这是医护合作为一个共同目标―――预防颅内感染的过程。
3、独立性护理诊断根据病人现有的或潜在的身心疾苦或不良反应,在护理职能范围内,护士有责任对病人的健康问题作出诊断,并自行选择护理措施以促进健康或缓解病情。限制和预防各种不利于健康的消极因素,包括生活护理方面、功能锻炼方面、营养代谢方面、排泄功能方面、休息睡眠方面、认识感知方面,情感行为方面以及家庭、社会支持方向等。如当病人因疼痛害怕咳嗽或无力咳出分泌物时,护理诊断为“不能有效清除呼吸道分泌物,与痰液粘稠、无力咳出有关”,护理措施为定时给病人翻身、叩背、雾化吸入、吹水泡锻炼,帮助保持正确体位,指导腹式呼吸、有效咳嗽等促使痰液排出,以预防肺部并发症。
独立性护理诊断是由护士独立完成的工作,它与医疗诊断有根本区别;而配合性与合作性护理诊断,与医疗诊断有一定联系。一个病人的医疗诊断确立后,常用相应的配合性与合作性的护理诊断,但这一点不是绝对的,相同医疗诊断的病人由于生理、心理、家庭、社会因素不同,其护理诊断也可有不同之外。
建立护理诊断是护士独立性职责的体现,它帮助护士决定对病人的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护理诊断的功能在于护士可根据它提出预防性措施,如健康教育、功能、褥疮防治、预防并发症等。也可根据它提出纠正性措施,如定时挤压胸管,帮助病人咳嗽,以解决胸腔闭式引流管有效能降低的可能。
总之,护理诊断反映了病人在生理、心理、社会因素各方面的状况,提示了病人应得到的护理,这与医疗诊断既有根本性区别又有密切的联系。
(五)书写护理诊断时应注意的问题
1、问题明确,简单易懂。
2、一个诊断针对一组具体问题。
3、护理诊断必须是根据所收集到的资料经过整理后得出的,不同的病人患有同样的病,不一定具有相同的护理诊断,要看病人的资料情况,要有足够的证据做出诊断。
4、确定的问题是需要用护理措施来解决、缓解或进行监测的,而不能是与医疗范畴有关的问题。
5、护理诊断应该为护理措施提供方向,所以对原因或有关因素的陈述必须详细、具体、容易理解。如“睡眠状态紊乱,与住院有关”,此诊断没有为护理措施提供方向,若按如下陈述就比较好,“睡眠状态紊乱,与住院破坏家庭起居习惯有关”,它为护理提供了一定的信息。
三、护理计划
(一)定义针对护理诊断,制定具体护理措施。计划是对病人进行护理活动的指南,是针对护理诊断找出一些措施来预防、减轻或解决有关问题。制定计划的目的是为了使病人得到适合于他个人的护理,保持护理工作的连续性,促进医护人员的交流和利于评价。
(二)内容在计划过程,须建立目标、制定措施。
1、建立目标目标是理想的护理结果。其目的是指导护理措施的制定,衡量措施的有效性和实用性,为此,目标应具备下述特点;必须以病人为中心,反映病人的行为;必须现实,能够达到;可观察和测量,有具体的检测标准;有时间限度;由护患双方共同制定。
目标有远期与近期之分,远期目标是需要较长时间才能实现的,范围广泛;近期目标则是具体达到远期目标的台阶或需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如下肢骨折病人,其远期目标是“三个月内恢复行走功能”,近期目标分别为:“第一个月借助双拐行走”、“第二个月借助手杖行走”、“第三个月逐渐独立行走”。近期目标与远期目标互相配合、呼应。
2、制定护理措施护理措施是解释帮助病人达到期待目标的行为,是护士为病人提出的特定护理工作项目;是确立护理诊断与目标后的具体实施方案。重点放在捉进健康;维持功能正常;预防功能偿失;满足人的基本需要;预防、减低或限制不良反应。
护理措施可分为依赖性的、相互依赖的和独立的三类:
(1)依赖性的护理措施即护士执行医嘱的具体方法,它描述了贯彻医疗措施的行为。如医嘱“每周测体重3次”。护士执行如下:每周一、三、五早餐前测体重。
(2)相互依赖性护理措施这类护理措施包括了医、护、技营养师、理疗师之间的合作。由护士联系医嘱,共同执行。如肾功能衰竭病人,医嘱“每24小时口服液体50ml”,静脉补液5%葡萄糖700ml。在执行上述医嘱时,护士要与营养师一起计算该病人在每班须摄入的液体量,护士制定的措施为:
①静脉补液30ml/小时,由输液泵控制输入。
②口服液体:
7:30am—3:30pm总量315ml,240ml由食物摄入,75ml由服药时摄入。
3:30pm—11:30pm总量195ml,120ml由食物摄入75ml服药时摄入。
11:30pm—7:30am总量100ml服药时摄入
③独立性护理措施这类护理措施完全由护士设计并实施,不需要医嘱。护士凭借自己的知识、经验、能力,根据护理诊断制定;是在职责范围内,独立思考,判断决定的措施。
例:患者女,52岁,十二指肠溃疡,主诉失眠。经收集资料分析后认为失眠与日间睡眠有关。护士根据病人情况,自己的经验制定以下措施:①7:00am至9:00pm病人不入睡;②每天在想睡时行走锻炼;③睡前帮助病人进行促进睡眠的活动,用温水洗脚、阅读报纸、听轻音乐、松弛疗法。
护理措施应具备下述特点和组成:充分利用各种合适的资源,包括设备、经济实力和人力资源;符合实际,体现了个体化的护理;内容具体明确、清晰简洁;有病人参与;有科学理论依据。为保证能正确执行,护士措施应包括;日期、动词、谁去执行?什么时间?应作什么?怎样作?在何处?对一些常规操作步骤不必在措施中写出,如因病人情况特殊,不能按常规步骤执行的,就应在护理措施中列出。护理措施的最后内容是签名。
护嘱是护理计划的一组成部分。护嘱的内容有:护理等级、饮食护理、病情观察、基础护理、检查前后护理、心理护理、管理效能的维持、功能锻炼、健康教育、对症护理、医嘱执行等。护嘱应当清楚、明确,专为适合某个病人的护理需要而提出,不应千篇一律如同常规。
四、实施计划
(一)定义实施是为达到护理目标而将计划中各项措施付诸行动的过程。包括各种护理活动,以解决护理问题,记录护理活动的结果及病人反应。
实施由计划者执行或指定他人执行,患者积极参与。实施过程的要点是使护理行为个体化、安全化。实施的质量如何与护士的知识、人际关系技巧和操作技术三方面的水平有关。实施过程中的情况应随时用文字记录下来。
(二)实施前的准备
1、进一步熟悉和理解计划执行者对计划中每一项措施的目的、要求、方法和时间安排应了如指掌,以确保措施的落实,并使护理行为与计划一致。此外,护士还应理解各项措施的理论基础,保证科学施护。熟悉计划的方法是在阅读计划的基础上,参阅有关书籍,或是在病区内、责任小组内组织讨论,分析重点病人的计划。
2、分析所需要的护理知识和技术护士必须分析实施这些措施所需要的护理知识和技术,若有不足,则应复习有关书籍或资料,或向其他有关人员求教。
3、明确可能会发生的并发症及期预防某些护理措施的实施有可能对病人产生一定程度的损伤。护士必须充分预想可能发生的并发症,避免或减少对病人的损伤,保证病人的安全。
4、合理安排、科学运用时间、人力物力实施护理措施的时间选择和安排要恰当,并估计自己的时间以保证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该项措施的实施,防止因忙乱而导致实施不当。在人力的安排上,责任护士组长或护士长也应确保有足够的、合适的人员支完成相应的工作。另外还要考虑将所需的设备准备完善,创造一个使病人感到舒适、安全、并有利于护士工作的环境。
(三)实施过程在实施阶段,护理的重点是着手落实已制定的措施,执行医嘱、护嘱,以达到目标,解决问题。在实施中必须注意既要按护理操作常规规范化地实施每一项措施,又要注意根据每个病人的生理、心理特征个性化地实施护理。
在实施中需进行健康教育,以满足病人的学习需要。内容包括获取知识、学习操作技术、改变个人心理和情感状态。
实施是估计、诊断、和计划阶段的延续,须随时注意估计病人的生理、心理状态,了解病人对措施承受能力,反应及效果,努力使护理措施满足病人的生理、心理需要、促进疾病的康复。
责任护士是实施计划的主要人员,还必须依靠各班辅助护士,并要取得病人及家属的合作与支持,护理活动与医疗工作关系密切,虽然各有其内容,但总目标是一致的,因而在实施中医护人员应互通信息,密切配合。
在实施中,责任护士要把各种护理活动的结果及病人的反应进行完整、准确的文字记录,即护理病历中的护理病程记录。以反映护理效果,为评价做好准备。
五、评价阶段
(一)定义评价是将病人的健康状况与原先确定的护理目标进行有计划的、系统的比较过程。评价是贯穿在护理全过程的活动,对病人最初估计阶段的资料,是评价中与之进行比较的基础资料;护理诊断是评价的依据;护理目标是评价的标准。
(二)目的进行评价的目的最主要是确定病人健康状况向目标进步的程度。同时也是判断护理措施的制定和实施效果的过程。在测定病人的健康状况好转的同时,也是评价护理质量和促进护理工作改进的过程。
(三)内容评价系统包括组织评价、护理程序评价和护理效果三个方面。这三方面的评价均很重要,但最重要的是护理效果评价,它可提供护理状况的护理实效的有力证明;护理程序评价是评价护士在实施护理程序每一步骤中行为的正确性,有利于护理取得最好的效果;组织管理评价又使护理程序的运用及护理实效得到组织的保证。因此,它们三者之间是相互关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
学前教育学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 第14篇【摘要】幼儿学前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幼儿学前教育中,应当立足于尊重幼儿、培养幼儿的角度,与时俱进,促进幼儿的全面成长。本文对如何在幼儿学前教育中尊重幼儿进行深入分析和探索,以供教育人员参考,从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关键词】幼儿学前教育;尊重;幼儿
一、尊重幼儿,尊重幼儿发展成长规律
就幼儿的心理发展来看,它与生理发展一样,存在自然的内在规律,幼儿的世界具有简单性,看待事物没有客观标准,他们也不会去分析事物的正确性和合理性,他们的所有行为否是自然地反应,都是他们根据自身感受所进行的表达。从幼儿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我们发现幼儿教育的有效实现需要家长与幼儿教师通力合作,在教育过程中尊重幼儿的思想和行为,通过细心和责任心对幼儿进行培养和教育,顺应幼儿心智和思想的自然成熟,减少诱饵成长中的人支付单和心理负担,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在幼儿的认知和学习过程中,不免遇到困难,家长和幼儿教师在此时应当积极与幼儿进行交流和沟通,减少急于求成给幼儿带来的压力,家长要及时转变自己教育思路,改善教育行为,对幼儿认知过程中的成功和失败都予以接受,充分尊重幼儿,按照幼儿心理发展的特点对幼儿进行引导和教育,从而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积极客观的面对成功和失败。
二、尊重幼儿,塑造幼儿独立人格
幼儿作为社会群体中的独立个体,尽管幼儿的心智尚未发展成熟,但是在面对新环境以及新事物的时候,他们也会形成对事物的独特观点和见解,也会有主观意识和参与能动性,这是幼儿心理发展的自然规律。这就要求家长以及幼儿教师在对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应当尊重幼儿的独立人格,对幼儿的自我意识给予充分尊重并积极培养幼儿的主观行为,促进幼儿“我自己做”、“我自己来”意识得到实践。在幼儿的参与实践的过程中,不要怕失败,不要总是担心幼儿做不好而不让幼儿参与,这会在一定程度上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和行为意识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从某种意义上来讲,属于严重剥夺了幼儿的自我锻炼的宝贵机会,这对幼儿的全面成长是尤为不利的。因而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家长和幼儿教师应当充分培养并尊重幼儿的自主意识和自我学习意识,给予一定的支持和鼓励,促进幼儿的独立意识的增强,在幼儿进行自主学习的过程中,为幼儿预留出合理的发展空间,在适当时候进行鼓励和帮助,以使幼儿在拥有自主意识的同时,也拥有家长以及教师的呵护,满足幼儿心理成长的实际需求。从教育学的层面来讲,对幼儿的教育应当充分尊重幼儿的人格和思维特点,不能单纯进行打磨和雕刻,那样的话就在一定程度上抹杀了幼儿的自我意识和自身特质,不利于对于幼儿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对于幼儿成长过程中人格的发展和社会意识的形成也存在不利影响。
三、尊重幼儿,给予幼儿自由空间
就当前社会学前教育的实际情况来看,大多数家长为了促进幼儿在小学的学习效果,在学前教育的过程中,不断给幼儿辅导新的知识,灌输新的文化,渴望通过提前学习让幼儿在后期的学习过程中占据优势,从而不断进行循环,很多幼儿的学前教育中包括英语口语、抒发、钢琴、绘画等多种特长知识,导致幼儿的学前教育不断处于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对于创造力、想象力和主观意识并对进行充分的挖掘和发挥,导致幼儿过早的承受较强的学习压力,这对于幼儿的未来发展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极易造成幼儿对学习的兴趣降低。因而,在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应当尊重幼儿,给予幼儿充分的自主空间,促进幼儿自主意识和能动性、创造性的发挥,能够对新事物进行自主的分析和探索,对幼儿的身心发展进行积极的引导和鼓励,给予幼儿自由的发展空间,从而有效的保证幼儿的健康成长,促进幼儿在未来的生活中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并具备良好的创造能力。
四、尊重幼儿,重视幼儿间差异
受遗传因素、家庭教育、生活环境的不同影响,幼儿间也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即不同幼儿都有自己不同的天性。因此,幼儿教师必须重视幼儿间的差异,尊重幼儿间的不同个性,平等对待每一个幼儿,对幼儿进行有效指导教育,努力为幼儿提供一个平等轻松的学习环境,促进每个幼儿健康快乐地成长。作为一个尽职尽责、合格的幼儿教师,必须要有勇气承认不同幼儿间的差异,并在此基础上怀着沉着、冷静的心态耐心引导教育幼儿,避免横向比较幼儿间差异,即对比哪个幼儿比较聪明、哪个幼儿比较调皮是不适合的。幼儿教师应多纵向比较幼儿成长、发展情况,不过多干涉幼儿个性发展,任由他们以自己的方式发展自己的心智和个性,促进幼儿个性健康成长。由此可知,幼儿教师对幼儿的信任和尊重是确保幼儿健康成长的关键,而正视幼儿个性的差异,则是确保幼儿受到尊重的重要基础。
五、结语
从宏观层面来看,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对于人格的形成、社会意识的提升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都具有重要影响,因而加强幼儿的学前教育,充分尊重幼儿,是当前幼儿教育所面临的一项重要任务。幼儿是祖国的花朵,是未来国家和社会的中坚力量,对幼儿的教育应当采取科学合理的教育方式,尊重幼儿的个性发展和思维意识,给予积极健康的教育和引导,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
学前教育学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 第15篇概述:
学前智育是由家长及幼师利用各种方法、实物为开发学前儿童的智力,使他们更加聪明,有系统、有计划而且科学地对他们的大脑进行各种刺激,使大脑各部位的功能逐渐完善而进行的教育。学前智育是学前教育学的重要内容之一,是构成学前教育学的科学体系的一部分。儿童是人生智力发展的基础阶段,又是发展最快的时期,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对幼儿智力及其日后的发展有很大的作用。超常儿童的形成、发展,无一不与适当、正确的学前教育有关,尤其是智力方面的学前教育。学前智育是一个多方面的培养过程。
原则:
是对0岁至入小学前儿童实施教育应遵循的基本要求。幼儿园教育工作的原则是:体、智、德、美诸方面的发展应互相渗透,有机结合;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注重个体差异,因人施教,引导幼儿个性健康发展;面向全体幼儿,热爱幼儿,坚持积极鼓励、启发诱导的正面教育;合理地综合组织各方面的教育内容,并渗透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各项活动中,充分发挥各种教育手段的交互作用;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依据0岁~6岁儿童身心发展规律,学前教育的原则可概括为:
(1)从胎教开始适应各年龄发展和个体发展的教育;
(2)促进学前儿童体、智、德、美的良好发展与个性的健康发展;
(3)成人对学前儿童的照管与教育相结合;
(4)以兴趣诱发,在游戏中成长;
(5)创设适宜的环境,发挥其教育的功能。
趋势:
自80年代以来,加强学前教育成为世界未来教育的主要目标之一。许多国家把学前教育作为整个教育的基础,并依据教育学、心理学、生理学和保健学等方面取得的科研成果,尝试新的改革,以促进本国学前教育的发展。学前教育逐步被纳入义务教育和终身教育体系,在学前教育的目标、制度、内容、方式和方法等方面,都出现一些新的趋势。了解并研究这些新的动向,将有助于我们借鉴别国的经验,促进本国学前教育的发展。现将80年代以来,尤其是90年代世界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发展的一般趋势综述如下。
学前教育中心的转移
尝试不分年级的教育
不分年级教育在世界发达国家已成为影响现行教育改革的一种重要潮流。1990年,法国政府颁布关于建立初等教育3年制学习阶段改革计划的法令,进行打破传统的年级概念的改革尝试。其做法是:将2至11岁儿童的教育分为3个阶段,每个阶段一般由3个学年组成。每一个阶段称作初步学习阶段,包括幼儿学校的小班和中班,儿童年龄为2至5岁。第二阶段称作基础学习阶段,包括幼儿学校的大班和小学前2个年级,儿童年龄为5至8岁。第3个阶段称作深入学习阶段,包括小学后3个年级,学龄为8至11岁。 在美国,近年来人们对学前教育中的混合年龄组和小学低年级中的不分年级计划的潜在作用也倍感兴趣,如90年代肯塔基教育改革法和俄勒冈州迎接21世纪教育法案,就是这种情况的反映。不分年级教育形式古已有之。到近代,年级制和班级授课制在推动义务教育的普及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这种制度过于强调整齐划一,忽视儿童的个性差异,因而在19世纪末开始的欧美教育革新运动中就受到批评。 不分年级教育的指导思想的核心是重视儿童个体发展的差异性,允许超前和落后,使优秀学生和后进生都能获得有效发展。其次,不同年龄儿童混合在一起共同活动,通过社会交往,无论是年龄大的儿童还是年龄小的儿童,都能学到大量知识,并获得社会能力的发展。再次,不分年级的教育还促进了教师对儿童的因材施教,以及父母和教师之间相互联系的加强。最后,不分年级制有利于幼小衔接,使儿童从幼儿园教育自然地过渡到正规的学校教育。
多形式和多功能的学前教育机构
各国学前教育事业在战后虽然有较大发展,但一般说来,正规的学前教育机构如幼儿园和保育学校等仍难以满足社会上的各种不同需要。近年来,许多国家学前教育机构的办学形式日益多样化和灵活化。
学前教育学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 第16篇一、学前教育感恩教育的现状
(一)家庭感恩教育的缺失在现在的家庭教育中,父母缺乏对孩子感恩之心的教育。尤其是对于幼儿园的学前教育孩子来说,比起小班与中班的孩子,他们的独立意识与自我意识在逐步增强。有些父母在家中对孩子过于宠爱,孩子在家里处于“小皇帝”“小公主”的地位,习惯了以自我为中心,从来不知道关心他人、尊重他人,更不知道心疼父母、孝敬父母。而父母因为溺爱孩子,对感恩的教育也不加重视。只要孩子学习成绩好,孩子的一切要求都尽力满足,从来不去研究是否正确与合理。还有一些家长,对孩子则采取暴力教育,在孩子的管教过程中,孩子若是稍有不令父母满意的行为,父母便对其打或骂,直接影响着孩子的幼小心灵的健康成长与发展,更不用说培养孩子的感恩之心。在父母那里从来没有得到过任何关爱的孩子,自己的性格也会变得冷漠与麻木,感恩之心就更难培养了。
(二)幼儿园感恩教育的薄弱当今社会,无论是幼儿园的教师还是父母,对于孩子的教育都侧重在智力教育方面,家长与教师关注的都是孩子的学习成绩与智力的开发。不管是为了迎合家长的需求,还是幼儿园自身的教育要求,幼儿园的教育都是偏向于书本知识的充实与拓展,而对于孩子的道德教育这一方面却不加重视,尤其是对于孩子的感恩教育。现在许多幼儿园的教育,根本就从来没有涉及感恩教育,因此,孩子的感恩教育根本无从谈起。幼儿园感恩教育的薄弱,直接影响着幼儿在感恩教育上的缺失,导致幼儿从小就缺乏关爱他人与孝顺父母之心。
(三)社会感恩教育的缺乏此外,社会在感恩教育这一方面的缺失也是影响着幼儿感恩教育的重要原因之一。除了来自家庭与幼儿园的原因以外,社会的作用也是很关键的。但是,由于当今整个社会风气对感恩教育不是很重视,直接导致了社会关于感恩教育的缺乏。
二、学前教育感恩教育的改进策略
(一)家长的言传身教感恩教育离不开父母的言传身教,孩子在家里的时候,父母要为孩子营造一个温馨、充满关爱的生活环境。父母自身要做到孝顺老人、关心他人,只有父母自身做到这些了,才能在孩子幼小的心中树立一种心中有他人的意识,从而逐渐培养孩子的感恩意识,怀着一颗感恩之心成长。例如,家里有老人的情况下,父母要自身做好表率,好好孝敬老人,孩子在耳濡目染之下,慢慢会将孝顺老人作为自己的一种自觉行为与本能牢记在心,从而逐渐懂得感恩。
(二)教师的表率和教育智慧孩子除了在家里的时间以外,另外的时间多半是在幼儿园度过的。因此,教师对于孩子的影响也是非常重要的。在孩子的眼中,教师的地位是很神圣的,他们认为教师是无所不知的。因此,在学前教育的学习过程中,他们更愿意去模仿教师的一些行为动作。因此,教师在日程的生活与学习中,对孩子的教育需要时刻表现出关心与爱护,让孩子对教师的这种关心他人的行为进行模仿,从而学会拥有一颗感恩之心。另外,教师还可通过开展一些活动,以活动的多样性去引导幼儿在活动的过程中学会感恩他人,收集一些如乌鸦反哺、吃水不忘挖井人的故事,在幼儿的心灵深处树立一种感恩意识。
(三)家长、幼儿园、社会三方合作要想改进当前学前教育关于幼儿感恩教育的方式,除了确保家长正确的言传身教以及教师的表率引导作用以外,还需加强家长、幼儿园与社会的三方面的合作,从而确保学前教育感恩教育的顺利实现。幼儿在幼儿园受到的教育只能作为他们受教育内容的一部分,毕竟幼儿的大部分时间还是在家里度过的。如果来自家庭的父母不能正确地引导孩子,不能给孩子营造一个舒适温馨的生活环境,让他们整天面对父母的冷漠与自私,长时间在这种环境的影响下,总有一天孩子也会变得自私、麻木。在现在的家庭教育中,父母重视的都只是孩子的智力教育,对孩子的感恩品德的教育却不太看重。为了确保孩子的健康成长,就需要充分发挥家长、幼儿园以及社会三者之间的作用,通过三方的通力合作,共同实现对孩子感恩等优良品德的教育。孩子健全的人格塑造离不开父母的正确教育与引导,父母在关心老人方面若是为孩子做了一个很好的榜样的话,孩子也会懂得关心老人、照顾老人、孝顺老人。父母为孩子营造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才能更好地保证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另外,在加强家园与幼儿园之间的联系与合作的情况下,还需充分发挥社会的宣传教育作用,加大对感恩教育的宣传,将这种思想深入人心,让孩子时刻生活在充满关爱与感恩的环境之中,从而将感恩变为自己的一种本能、一种“随身携带”的优良品质,伴随自己的一路成长。
三、结语
通过关于学前教育教育存在的问题的分析,我们了解到要加强幼儿感恩教育,必须从家长、教师与社会三方面入手。只有三方面同时起作用,幼儿的感恩教育才能得到更好的保障。相信通过以上分析,能够为改善当前学前教育感恩教育的现状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学前教育学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 第17篇文 献 综 述 北华大学
项目名称:学前教育研究
负 责 人: 王腾云
班级:师范一班
学号:15
完成日期:2012-10-11 1
学前教育研究综述
学前教育作为国民教育的第一步是非常重要的,目前我国学前教育发展还是比较相对落后的。就学前教育发展史来看来说,从以前单纯的幼儿园到现在双语幼儿园的普遍发展,我国的学前教育相比国外学前教育发展还是很缓慢的而且还存在着很多问题,有学前教育存在幼儿培养片面化; 学前教育城乡发展不均衡等。
崔方方;洪秀敏在《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区域不均衡:现状、原因与建议》提出我国学前教育发展存在区域不均衡状况,表现为中西部地区毛入园率低、幼儿教师数量和质量参差不齐等。因此,促进我国学前教育区域均衡发展应当加大学前教育的宣传力度,提升幼儿教师的待遇和准入门槛,加大政府政策及财政支持力度并适度向中西部地区倾斜。
东北师范大学的 汪冬梅《农村学前教育问题研究》体现了学前教育事业的发展,对于满足社会对学前教育多样化的需求、巩固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果、提高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水平、发展整个教育事业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陕西师范大学的 姚国辉在《中国学前教育政策史系统分析研究》也谈到中国学前教育变革的历史就是中国学前教育政策不断调整发展的历史,对中国学前教育政策发展历史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既是学前教育研究的需要,也是学前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而且,他把学前教育划分为三个大时期,分别为: 解放前、解放初至“^v^前”和改革开放至今。针对各个时期的特点来分析学前教育政策的历史背景﹑主要内容及特点进行梳理和总结。从他的研究中我们可以了解到各个时期对学前教育发展状况来指导现在的学前教育发展。
司富春在《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给出了最详细的做法就是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的范畴,并制定学前教育法,规范全国的学前教育活动。并指出以法律的形式约束学前教育活动,是解决我国当前学前教育事业发展中诸多突出问题,促进学前教育事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迫切需要和根本保障。在这一点上,我非常赞同。现在我国实行的是九年义务教育制度,既然,学前教育这么重要,为什么不把学前教育纳入义务教育范畴呢? 李玉峰在《发达国家学前教育发展对我国学前教育规划实施的启示》通过对比国外发达国家的学前教育特出在这样一个启示:提高幼儿入园率,努力普及学前教育;积极发展公立幼儿园;建设高素质幼教师资队伍;逐年增加政府幼教经费投入;尽早出台学前教育法,保障各项基础工作顺利实。
吴琼; 林筱彬在《美国学前教育发展的经验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与美国学前教育发展相比,远远落后于美国和发达国家。从这个角度看美国学前教育发展的经验对当前我国学前教育改革具有启示和借鉴意义。从美国发展学前教育的制定政策和法规、持续投入资金、提供适宜的教育服务等方面经验看,我国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趋向应是:政府应加强投入和管理,承担起发展学前教育的主要责任;加快学前教育立法,以立法保障学前教育的健康发展;关注处境不利的儿童,推进我国学前教育公平。
学前教育学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 第18篇为了响应国家教育部下发《关于开展20xx年全国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的通知》,深入贯彻落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精神,营造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学前教育的浓厚氛围,形成有利于幼儿健康成长的良好的社会环境。近日,我园面向家长开展了“学前教育宣传月”宣传活动。
活动主要以印发传单、现场向家长讲解《指南》中的教育理念,宣传科学育儿知识,纠正“小学化”倾向。广泛传播先进的学前教育理念和科学育儿知识、解答家庭教育问题、引导家长学会认真贯彻了解孩子、充分尊重理解孩子、正确鼓励支持孩子。
游戏对幼儿童年生活有重要价值,我们积极引导家长充分认识游戏是幼儿特有的生活和学习方式,创造充足的机会和条件,鼓励和支持幼儿自主游戏、快乐游戏,扭转当前存在的重知识技能学习,忽视、干预幼儿游戏,成人“导演”幼儿游戏、以电子游戏产品替代玩具等剥夺幼儿游戏权利,影响幼儿身心健康的“小学化”“成人化”倾向。
学前教育学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 第19篇一、学前教育的重要性
学前教育在世界范围内受到了普遍关注,许多发达国家积极采取措施,优先发展学前教育,在普及学前教育与提高学前教育的质量上投入很多,而我国政府正在实施“科教兴国”的战略、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对于学前教育的重要性主要在有三个方面。
1.对于家庭的重要性
当前我国幼儿的入园率正在逐步上升,学前教育机构不仅承担着从实践上为家长参加工作和学习提供便利的任务,而且在家长普遍重视孩子发展和早期教育的当今时代,学前教育质量更成为家长关注的核心,直接关系着家长能否放心地工作、安心地学习。有人曾言,关闭一所幼儿园比关闭一所大学,或一所低质量幼儿园的存在比一所低水平大学的存在,更会让家庭、社会不得安宁,这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学前教育及其质量对家庭生活的稳定等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2.对于人的社会性、人格品质发展和人的认知发展的重要性
社会性、人格品质是个体素质的核心组成部分,它是通过社会化的过程逐步形成与发展的。学前期是个体社会化的起始阶段和关键时期,在后天环境与教育的影响下,在与周围人的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婴幼儿逐渐形成和发展着最初、也是最基本的对人、事、物的情感、态度,奠定着行为、性格、人格的基础。研究和事实均表明,6岁前是人的行为习惯、情感等基本形成的时期,是儿童养成良好社会性行为和人格品质的重要时期;并且,这一时期儿童的发展状况具有持续性影响,其影响并决定着儿童日后社会性、人格的发展方向、性质和水平;同时,儿童在学前期形成的良好的社会性、人格品质有助于儿童积极地适应环境,顺利地适应社会生活,从而有助于他们的健康成长、成才。学前期是人的认知发展最为迅速、最重要的时期,在人一生认识能力的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奠基性作用。
3.学前教育对生理的价值
根据脑科学研究者认为:丰富的环境刺激可以促进脑的发展,而适宜的早期教育是促进脑发育充分和完善的最有效的环境刺激因素。
二、学前教育的智力开发
三、打好性格基础,努力提高情商
美国作家丹尼尔?古尔曼的《情感智力》一书1995年出版以来,“情商(EQ)”的概念已经深入人心,稍懂一点教育的人都知道,“情商”才是决定人生成功与否的关键。所谓“情商”指的是:良好的道德情操,乐观幽默的品性,面对克服困难的勇气,自我激励,持之以恒的韧性,关心他人的善良,善良与人相处,把握自己与他们的情感等等。总而言之,它是人的情感和社会技能,是智力因素以外的一切内容。情商高可以使智力平平的幼儿最终创建辉煌的人生,情商高低也可以使智力超常的幼儿变成一个平庸的人,性格基础是早期生活奠定的,最初几年的生活习惯,父母态度,家庭气氛,以后都会慢慢形成幼儿的性格特点,每一个习惯在其形成的前几天特别重要,因此,每件事一开头就坚持按要求做,不该做的事一开头就坚决不去做,从不迁就,慢慢习惯就会形成。
培养意志,发展自制力,意志是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心理过程,坚强的意志,是人们达到目的,获取胜利的重要条件,幼儿期儿童意志行为还很差,不能较长时间控制自己,幼儿行动的目的性也较差,行动缺乏明确的目标,往往与直接兴趣或需要,个人愿望相联系。例如:做好事为了得到一朵小红花或是为了得到教师的表扬。
四、国外学前教育的趋向
1.强调体育运动对儿童健康、智力、创造力、情感和社会发展的意义
应该以多种方式鼓励学前儿童进行各类体育运动来增进他们的运动能力。另外,对于运动中的安全问题,不应采取消极回避的态度。降低事故发生率的有效方式之一恰恰是鼓励运动。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在运动方面受到鼓励的孩子不光运动能力较强,而且事故发生率较低。
2.各国学前教育与机构都非常重视创设丰富的环境,为孩子提供各种各样的感性经验
瑞典的学前教育机构努力创设有趣味的、有刺激的环境,以鼓励孩子去探索,去寻找新奇和感兴趣的事物。像瑞典、匈牙利和意大利等国家充分利用冬天寒冷的自然条件让孩子畸形户外睡眠、运动,因为他们认为应让孩子尽可能多的亲近自然,接受自然的抚育。同时,他们相信幼儿都具有自己构建知识的潜力和能力,所以,让孩子进行的任何活动都有一定的选择度,鼓励幼儿自己设计、实施活动,注意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
3.重视游戏清静的创设,重视自由游戏
使孩子通过游戏自由的表现自我的想法,即强调从儿童的兴趣出发,帮助他们构建知识。
五、结论
加强早期儿童教育,为每一个儿童创造受到高质量的学前教育的机会,正成为世界各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我国也必须放眼未来,从新世纪国际社会政治经济的新格局和我国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度来思考学前教育的发展问题,以使我国的学前教育真正从教育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
学前教育学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 第20篇小车倒立摆系统文献综述
(该文的设计题目是“小车倒立摆的控制器设计”) 1 前言
倒立摆是处于倒置不稳定的状态,人为控制使其处于动态平衡的一种摆。一般是由一个可以在水平轨道上自由移动的小车和倒置摆铰链而成。倒立摆的种类很多,目前研究的多为平面内摆动的摆,可粗略分单级、二级至多级倒立摆;按摆放位置分为水平轨道式和倾斜轨道式倒立摆;按控制电机可分为单电机和多电机倒立摆;据研究的目的和方法不同,又有悬挂式倒立摆、球平衡系统和平行式倒立摆。
倒立摆系统在控制系统研究中受到普遍重视。“倒立摆系统”已经被公认为自动控制理论中的典型试验设备,也是控制理论在教学和科研中不可多得的典型物理模型。倒立摆本身是一个自然不稳定体,在控制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反映控制中许多关键问题,如稳定问题、非线性问题、鲁棒性问题、随动问题以及跟踪问题等都可以用倒立摆为例加以研究,通过对倒立摆系统的研究,不仅可以解决控制中的理论和技术实现问题,还能将控制理论所涉及的三个基础学科:力学、数学和电学(含计算机)有机的结合起来,在倒立摆系统进行综合应用。
倒立摆的研究不仅有其深刻的理论意义,还有重要的工程背景。在多种控制理论与方法的研究和应用中,特别是在工程实践中,也存在一种可行性的试验问题,控制理论在当前的工程技术界,主要是如何面向工程实际、面向工程应用问题。一项工程的实施也存在一种可行性的试验问题,用一套较好的、较完备的试验设备,将其理论及方法进行有效的检验,倒立摆可为此提供一个从控制理论通往实践的桥梁。在教学过程中,不但使学生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应掌握如何把理论知识应用到一个复杂的实际系统中,进一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由于倒立摆系统与火箭飞行和双足机器人的行走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倒立摆的研究对于火箭飞行以及机器人的控制等现代高科技术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目前对倒立摆系统的研究已经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是控制领域研究的热门课题之一。 2 控制理论在倒立摆系统中的应用 传统控制方法在倒立摆控制中的应用
经典控制和现代控制理论的主要特征是基于模型的控制。经典控制理论主要采用传递函数、频率特性、根轨迹为基础的频域分析方法,能够很好地解决单输入单输出问题。所研究的系统多半是线性定常系统,对非线性系统,分析时采用的相平面法一般也不超过两个变量。现代控制理论采用状态空间法,把经典控制理论中的高阶常微分方程转化为一阶微分方程组,用以描述系统的动态过程。这种方法可以解决多输入多输出问题,系统既可以是线性的、定常的,也可以是非线性的、时变的。 经典控制理论
单级倒立摆系统的控制对象是一个单输入(力或加速度)和两个输出(角度和位移) 的非最小相位系统。它提供了用经典控制理论解决单输入多输出系统的控制方法。文献[1]-[2]中根据对系统的力学分析,应用牛顿第二定律,建立小车在水平方向运动和摆杆旋转运动的方程,并进行线性化,拉氏变换,得出传递函数,从而得到零、极点分布情况。根据使闭环系统能稳定工作的思想设计控制器。为此,需引入适当的反馈,使闭环系统特征方程的根都位于左平面上。用经典控制理论的频域法设计非最小相位系统的控制器并不需要十分精确的对象数学模型。因为只要控制器使系统具有充分大的相位裕量,就能获得系统参数很宽范围内的稳定性。
现代控制理论
与经典控制理论相比,现代控制理论有较强的系统性,从分析到设计、综合都有比较完整的理论和方法。据目前国内外已有资料来看,已有用现代控制理论方法解决倒立摆平衡问题的记载[3-7]。文献[7]中是用状态反馈理论控制二级倒立摆的。文献[8]介绍对该系统进行控制时,三种数字控制器的设计方法,即:连续系统极点配置法、连续系统二次型性能指标法和离散系统二次型性能指标法。现仍以二级倒立摆为例,简述应用最优状态调节器理论和状态观测器理论的控制思想[9]~[11]。控制器采用了线性定常状态反馈和降阶观测器的结构。控制对象(小车、上摆、下摆) 分别由传感器检测出三个位置量y1,y2,y3。这三个位置量由观测器重构状态得1,y2,y3。到三个速度(角速度) 量y 三个位置量和三个速度(角速度) 量由控制器进行状态反馈,组成一个闭环系统,达到使不稳定系统变为稳定系统,使系统的瞬态和静态性能良好的目的1 根据最优状态调节器理论,对于系统:
AxBu x使性能指标 J(xQxuRu)dt 0TT取最小的控制规律为 uKx
uR1BTP
在控制设计中应用最优状态调节器理论的关键在于由分析和实验找到能使系统稳定工作的“初始”控制,再根据对闭环系统的性能要求,调整二次性能指标中的加权矩阵Q 、R 来达到。
人工智能控制方法在倒立摆控制中的应用
学前教育学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 第21篇摘要:
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过程中,应增加一些可爱元素,采用“以唱带跳,以跳辅唱”的教学模式,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文章主要研究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
关键词:
声乐;幼儿歌曲;学前教育;素材
近些年,带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入企业实践的时候,观察他们对幼儿进行声乐教学,发现在教学过程总体偏“套路”化,过于重视深呼吸、高位置,导致他们在给幼儿示范演唱中忽略了教学主体的性质,也就是幼儿对音乐审美的心理需求。而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演唱幼儿歌曲时过分注重追求音量、音色,没有了歌曲本该有的可爱元素,这恰恰违背了幼儿歌曲教学中“直观性”和“趣味性”的原则。
一、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以唱带跳,以跳辅唱”的整体表现力
在中职声乐课中,常见的学习曲目《送别》《花非花》《故乡的小路》都属于艺术歌曲,而教学大纲以及评价标准几乎接近大学本科一年级声乐学科的教学目标以及评价标准。教师翻看了自己上大学时的声乐教材,对于大学一年级声乐教学,教学大纲内容是这样的:要求歌唱中能基本做到声区统一,声音连贯流畅,吐字清晰,并将所学的歌唱方法运用到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歌曲演唱中,力求比较完整地表达歌曲的思想感情。而将此大纲与中职二年级的声乐教学大纲相比较,教学内容基本无异。但这势必会给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造成一个错觉,学前教育声乐学科即是声乐表演。而当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社会实践环节中给孩子们进行所谓的艺术表演时,孩子们会瞪大眼睛望着老师,很容易和老师产生教学隔膜。孩子们会一致认为老师的姿态很美,歌声很动听,但是她们听不懂。所以,在保留现有声乐教学模式的前提下,应进一步加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幼儿歌曲中“以唱带跳,以跳辅唱”的整体表现力。
二、一些幼儿歌曲演唱中常用的“以唱带跳,以跳辅唱”素材
在幼儿歌曲歌词当中,出现人称,如“我”“我们”等字,可将双手弯曲掌心置于胸前。若出现第二、第三人称,如“你”“你们”“他”“她们”,则可将手臂伸直,掌心张开虎口朝上。若作品风格较为轻快,也可用采用手腕下压握拳,掌心朝向舞台2点位,翘起并伸直2指,3、4、5指略微向上抬高表现出一种俏皮的风格。若接受对象为表现欲较强的孩子,还可辅助将腿迈向舞台8点位,将脚跟点地脚尖朝上,同时向右顶胯。在幼儿歌曲歌词中,出现器官或者身体某个部位,如“肩”,则可掌心朝下,将手轻轻搭在肩上,大臂抬高至与地面平行,同时将手腕略微上提。例如“手”,则可将手臂伸直,五个手指张开,掌心朝向观众手腕左右转动。例如“腿”,则可将双膝弯曲,双臂伸直,指尖绷直并相对,掌心朝下置于膝盖上。例如“脸”,则可将五指勾起,手腕下压,将掌心轻轻托起下巴左右腿交叉前腿为主力腿,后腿虚点地,身体向主力腿侧下轻微旁腰。例如“腰”则可将手插至腰间,同时将腿迈向舞台8点位,将脚跟点地脚尖朝上,同时向右顶胯。在幼儿歌曲歌词当中,出现具体事物的名词,如“蓝天”“白云”“小鸟”,则可用采用手腕下压握拳,掌心朝向舞台2点位,翘起并伸直2指,3、4、5指略微向上抬高,将2指指向天空,双膝弯曲另一只手轻置于膝盖处,头抬高45度角,眼神凝望着天空。例如“衣服”,则可掌心朝下,将手轻轻搭在肩上,大臂抬高至与地面平行,同时将手腕略微上提。例如“房子”,则可将胳膊肘弯曲,手臂上举至头顶,保持小臂、手腕、手掌心呈一条直线,掌心朝下。例如“门”,可将一只手胳膊肘弯曲,保持小臂、手腕、手掌心呈一条直线,掌心朝下置于胸前十公分处,另一只手同样弯曲胳膊肘置于前一只手的3指上,保持小臂、手腕、手掌心呈一条直线向上,似“举手”状。例如“书包”,则可将五个手指勾指掌心朝上手腕上顶,大臂与地面保持平行,手背置于肩部上方10厘米处,腿迈向舞台8点位,脚尖绷直虚点地,同时向迈腿侧轻微下旁腰。例如歌词中出现“好”“棒”“比一比”之类的形容词或者动词,则可将大拇指竖起,从前胸向前伸直手臂,保持手臂与身体呈90度角。动词动作可在名词动作的基础上添加转圈、下旁腰、后绷脚踢小腿等辅助动作,以表达童真童趣为首要目的,但切忌动作过于繁杂,频率不可过高。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中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中,应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以唱带跳,以跳辅唱”的教学能力。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一定要根据每个幼儿自身的性格进行“量身定做”。如有些幼儿性格活泼开朗,表现力强,可适当添加一些难度较大且较好理解的动作。有些幼儿性格较为内向,可适当减少动作,达到松弛不僵硬,心中有歌词,眼随心动的前提就可以了。与此同时,切勿在幼儿身上出现动作的机械堆砌现象,应以达到幼儿在表演歌曲过程中自然、流畅为终极目的。
参考文献:
[1]姜美芬.师幼体态互动的适时与适态[J].山东教育,2006(15).
[2]李振村.庄锦英.教师体态语言艺术[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1993.
[3]刘云艳.幼儿园教学艺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
[4]周婉敏.关于中师学前教育专业幼儿歌曲表演唱教学目标设定的思考[J].黄河之声,2013(04).
学前教育学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 第22篇当前许多高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过程中仍然过分重视知识的传授及相关技能的强化,严重忽视了学生声乐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音乐素养的形成。声乐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可以有效的促进学生探寻声乐领域,从实践中认识声乐的重要性,从而实现声乐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作为从事学前教育音乐活动必备的知识和技能,声乐课程成为了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计的重点。为此,本文研究探讨学前教育学生声乐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首先从加强学前教育学生声乐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出发,然后就加强学前教育学生声乐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的具体实现方式从营造学前教育学生声乐学习的良好氛围、灵活运用学前教育声乐教学组织形式、转变教师学前教育声乐教学的角色以及强化学前教育声乐教学多元评价方法的运用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希望为今后提升学前教育学生声乐自主学习的能力提供一个具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基础。
学前教育学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 第23篇一、营造宽松愉悦的幼儿游戏氛围
1.教师要热爱和信任幼儿
只有对幼儿充满爱心,教师才能用心去关注每个幼儿的喜怒哀乐,了解每个幼儿的需要,发现幼儿身上的闪光点,把钻研、改进幼儿教育活动作为自己的乐趣。教师的信任是幼儿成长的重要动力,能激发幼儿的活力,使他们振奋精神和充满信心去克服困难,追求自身的进步。只有在充满爱和信任的氛围内,幼儿才可能有安全感、有愉悦的心境,能够无忧无虑地投入到游戏等活动中去,在积极主动的活动中获得自我展现和发展。教师应当满怀对幼儿和教育事业的热爱,建立起对幼儿的信任,努力满足幼儿的合理需求,调动幼儿的发展潜力,使幼儿在爱和信任的浇灌中进步。
2.幼儿教育过程富有感染力
教师要通过各种途径,设计富有吸引力的教育过程,使教育活动充满魅力,充分调动幼儿参与的兴趣和积极性,调动他们学习的内在动机,使幼儿忘我地沉浸其中,获得主动的发展。幼儿对生活中的许多事物充满了好奇与疑问,迫切地想要了解和探究周围的世界。教师必须重视挖掘幼儿生活中的教育资源,调动幼儿的探究兴趣,激发幼儿对生活中各种疑问的思考与研究,使幼儿在熟悉可感的、有趣的活动中开启心智、增长智慧。教师应有意识地按活动主题创设富有美感的教育情境,用美的环境、语言、旋律、情感,把幼儿带入美的氛围当中,使教育过程成为美的享受,并使幼儿在美的感受和体验中参与活动,获得进步。同时,教师要重视幼儿情感的调动。幼儿的思维较为感性,他们情绪性强、容易受到感染,积极的情感不仅能够促进幼儿知识的学习,而且有助于幼儿良好态度习惯的养成。
二、提供良好游戏条件,丰富游戏活动
游戏活动对幼儿园教育而言不可缺少,只有为幼儿提供良好的物质环境、丰富幼儿的游戏活动,把游戏融入幼儿教育中去,才能使幼儿教育充满游戏的魅力。游戏的环境会对幼儿的游戏活动产生较大影响,幼儿游戏的数量、主题、内容、方式等与环境的安排组织密切相关。良好的游戏环境不仅能够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和意愿,而且有助于幼儿在游戏过程中的主动探索与合作,提高游戏质量,促进游戏的进行与发展。因此,教师应当把握环境对幼儿游戏的影响,合理地安排游戏时间、场地、游戏材料,丰富和促进幼儿的游戏活动。
三、改进游戏的组织与指导,优化教学情境
1.改进游戏活动的组织
游戏不仅指活泼有趣的活动形式,更蕴含着反映游戏内在本质的精神性内涵。教师要正确认识幼儿游戏的内涵及其重要意义,在组织幼儿游戏时充分考虑幼儿的需要。幼儿园中的游戏不可避免地具有教育的意味,当幼儿游戏被纳入教育的视野,进入到幼儿园中,便不再是纯粹自然的活动,而被印上了教育的痕迹。即使教师对其的游戏不加干预,而游戏若发生在幼儿园就具有了教育意义。游戏的自然性与教育性并不是截然对立,它们有可能并且有必要融合统一于幼儿游戏中。幼儿不仅有玩耍的需要,还有认知和情感发展的需求,其在游戏中的满足感源于他们自我发展的实现。教师在组织幼儿游戏的过程中要注意把握自然性与教育性的关系,既保证游戏的自由愉悦性,又使游戏充分发挥教育性,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自主快乐的发展。在组织幼儿游戏时,教师必须支持、引导幼儿游戏的发展。教师的态度和行为会直接影响到幼儿游戏的质量,他们的重视和参与会让幼儿感到自己进行的游戏活动是有价值的、被认可的,就会更加认真、自信、专注地投入游戏。教师不能随心所欲地对幼儿的游戏施加干预,而要仔细考虑、谨慎而为,对干预行为进行不断改进和完善。教师组织游戏的过程应当是有目的有计划的,是个观察、决策和反思的过程,需要在了解幼儿游戏的基础上,明确组织指导的目的、时机和方式方法,通过一定的策略扩展和丰富幼儿的意义建构,促进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学习。
2.优化教育情境,把游戏渗透到教育活动当中
幼儿教育活动是由教师设计发起的、以促进幼儿教育为目的的活动,它不同于幼儿的自主游戏。在自主游戏中,教师的教育意图主要通过间接方式,而教育活动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教师要通过预先设计的活动达到教育目标。由于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游戏中的主动参与、愉悦体验对幼儿学习和成长具有促进作用。教育活动把游戏引入其中,能提高教育活动,促进幼儿发展。把游戏渗透到教学情境中,使外部的教育要求转化为幼儿自身的要求,使教育活动成为幼儿喜爱的、主动自觉投入其中的富有意义的活动,实现教学需要与幼儿个体需要的和谐统一。
四、结束语
幼儿的成长是在具体的环境进行的,幼儿的行为体现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之中。游戏离不开教育情境的创设,要使教育情境充满游戏的魅力,不仅需要营造健康宽松、愉悦的游戏氛围,还必须提供良好的环境、丰富幼儿的游戏活动,改进游戏的方式。
学前教育学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 第24篇摘要:
学前教育对于幼儿的学习、生活和未来发展都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其中美术特色课程对拓展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升幼儿的综合素质具有积极意义。本文根据当前我国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教育特点,结合人才培养需求,对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设置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希望可以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学前教育专业教学的特色发展。
关键词:
美术课程;特色教育;课程设置;学前教育
美术课程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不可少的基础课程之一,但是在实际的开展实践中,教学效果呈现出一定的差异性。例如,大部分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设置单一,很多学校对这些课程重视度不够高,很多学校只是设置了简单的美术基础知识课程或者基础的美术训练课程,但是往往缺少了不同学科间的融会贯通以及对幼儿自发进行美术活动能力的培养,浅显孤立的美术课程设置并不能适应当前学前教育的需要,与学龄前幼儿的学习和接受能力相脱节,因而学前教育专业学生难以将课堂所学知识很好的应用到幼儿美术教学实践中。
一、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开展的功能
(一)培养幼儿的自主发展能力
传统的以教师单方面灌输知识为主的填鸭式教育已经被社会发展所逐渐淘汰,现在新的课程标准更加注重互动式教育,即重视学生全面发展的同时也重视幼儿的差异性发展。因此,结合新时代学前教育需求,高职院校应当在美术课程设置时注重培养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以幼儿自身审美特点和个人能力为基础的差异性教育能力。此外,合理的美术课程设置也可以帮助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理解在知识接收和传授中的个体差异性,注重在学前教育开展时引导幼儿在美术创作方面全面、均衡、个性地良性发展。
(二)突出学前教育专业教育特色
基于学龄前幼儿知识水平较低的情况,相较中小学生的美术教学来说,幼儿园的美术课程及相关美术活动通常会涉及到更多的方面,不仅包括绘画技能一项,还有对美的鉴赏、表现力和创造能力的培养。所以,以上能力的培养,可能会涉及到人文、自然、地理、音乐、体育等多方面的知识,甚至会涉及到幼儿心理学应用。因此,在涉及到的众多学科知识中,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必须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牢牢抓住教育主线,融汇各个可能涉及到的专业,整合各个学科,避免教学中出现知识交叉重复的现象,体现美术在学前教育中的特殊作用,培养出综合全面的学前教育人才。
(三)增强课内外学习统一度
课堂学习的时间终归是有限的,因此,统筹学生在课上课下所涉及到的各种美术活动,形成美术能力的训练是至关重要的,因此,学校可以适当地开设一些与美术相关的课后活动,如美术类文艺活动、美术竞赛等,用以培养学生美术训练的自觉性,提高学生课内外美术学习的统一度,让美术进入学生的生活,进而帮助他们在未来的职业生涯中进行更游刃有余的实用性美术教育为幼儿的.学前教育发展助力。
二、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设置具体开展实施
(一)设置培养幼儿创意绘画能力的课程
在很多学前教育的美术课程中,因为幼儿的绘画水平较低,所以更多注重培养幼儿的模仿能力,往往会忽略幼儿的美术创造能力,因此,高职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设置上,应当增设更多培养幼儿绘画创意的课程。比如,开展素描写生课程,培养幼儿快速描绘客观事物的能力。另外,色彩运用课程也必不可少,色彩对人的神经刺激性最强,感染力也最强,色彩运用课程可以帮助幼儿表达情感,也能帮助幼儿建立对绘画的自信。除此之外,拟人化、夸张化的儿童画创作也需要纳入课程,这些课程的创新教学开展,可以帮助幼儿自主完成对可观对象的描绘而非一味模仿绘画成品,进而培养幼儿自主创作的能力。
(二)设置培养幼儿绘画逻辑思维的课程
学龄前幼儿正处在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的重要阶段,绘画这一活动对逻辑思维的培养也有非常好的作用。因此,利用美术教学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是非常行之有效的一种手段。比如,简笔画利用简单的点、线、面来进行客观事物的基本特征描绘,笔触简单洗练,作品形象生动,表现力也极强,正是化具象为抽象的典型美术形式;而且,简笔画对于幼儿的写实功底和绘画技巧要求都非常低,可操作性高、上手快,再加上拟人化的卡通形象,非常受幼儿的欢迎,简单快速的同时又能够有效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因此,在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的设置中加入开拓幼儿逻辑思维能力的美术课程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设置培养幼儿环境创设能力的课程
绘画不仅可以在画纸上进行,还可以有很多的创作形式。美术是一种适应性非常强的艺术,只要是可以着墨、显像的地方都可以进行美术创作。因此,培养幼儿在不同的环境下进行美术创作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幼儿园的墙体、走廊、黑板、布告栏、区角等地方正适合作为培养幼儿环境创设能力的好地方,教师带领幼儿在这些地方进行进行美术创作,不仅可以提升幼儿的绘画能力,还可以培养幼儿对平面、立体、透视的认知。同时,美观的环境也有利于幼儿的身心发展。因此,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美术课程设置中也应该加入培养学生的环境创设能力以及不同情况下对不同工具、材料的运用能力的课程。
三、结语
总的来说,学前教育专业的美术课程设置对于未来幼儿园教师的综合能力培养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而,在教学实践开展中,对学前专业学生进行合理、系统、全面的美术课程设置,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美术教育素养,以及结合学前幼儿美术教育的需求,培养更多优秀的综合型学前教育人才是高职院校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应在不断的教学实践中促进和深化美术课程设置,提升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职业能力。
学前教育学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 第25篇对国外四种音乐教学方法借鉴的必要性我国高师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现状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首先,现阶段,高师学前教育专业教学中还是沿袭传统的教学模式,更多的是强调让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去学习音乐的理论知识,以书本为主,不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导致从高等师范院校走出来的学生整体专业素质水平低,也就影响孩子们对音乐的理解和学习。其次,高等师范院校对学前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教育内容很有局限性,理论性太强,这些学生的思维和创造力受到了很大的约束,所以他们在以后教育孩子们的时候也是运用比较模式化的教学方式。大大抑制了孩子们的天性,不利于孩子们创造力的培养。最后,高等师范院校为学前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设置的课程里面缺乏对幼儿心理学知识的讲授。因为幼儿是特殊的群体,他们特有的心理状态会阻碍他们学习音乐知识,但是假如能够了解并利用好孩子们的心理特点,就能更好地引导孩子们学习音乐。
学前教育学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 第26篇幼儿教育是指对三周岁以上学龄前儿童实施的保育和教育。它是我国学制中的第一阶段,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在党和各级的关怀下,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如雨后春笋般地蓬勃发展,取得了令人可喜的长足进步。
一、打好性格基础,努力提高情商
情商高可以使智力平平的幼儿最终创造辉煌的人生,情商低也可以使智力超常的幼儿变成一个平庸的人,性格基础是早期生活奠定的,最初几年的生活习惯、父母态度、家庭气氛,以后都会慢慢形成幼儿的性格特点,每一个习惯在其养成的前期特别重要,因此,每件事一开头就坚持按要求做,不该做的事一开头就坚决不做,从不迁就,慢慢习惯就会养成。幼儿期儿童意志行为还很差,不能较长时间控制自己,幼儿行动的目的性也较差,行动缺乏明确目标,往往与直接兴趣或需要、个人愿望相联系。例如:做好事为了得到一朵小红花或是为了得到教师表扬。因此,要培养幼儿是先有目的,努力实现目标,自觉服从于一定的目的,并为实现目标而克服困难的良好意志品质。
二、从小培养良好的习惯
习惯伴随人的一生,影响人的生活方式和个人成长的道路。所谓习惯,是指不断重复或练习而养成的固定化的行为方式。习惯的最大特点是自动化,人们一旦养成良好的习惯,其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效率便会提高。研究表明,3~12岁是年轻一代养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期。然而,家长总是以孩子小为借口,纵容孩子的一切,致使孩子在饮食方面养成偏食、挑食的坏习惯,有的甚至追在孩子后面跑着喂饭,生怕孩子饿着,或是一味满足孩子的胃口,一日三餐都是孩子喜欢吃的饭菜,这样只能造成营养失衡;合理、科学的搭配才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保障。除此之外,家长应该在习惯养成的关键期陪伴在孩子左右,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关爱;说起孩子的学习成绩,不能不关注他们学习习惯的养成和学习能力的提高,而学习能力是由感觉动作、听知觉和视知觉三大功能决定的。好习惯的养成需要以下几个条件:①从小培养;②从小事抓起;③不能有例外;④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制定规范并合理运用强化机制;⑤注意实践和行为指导。借用英国的一句谚语:行动养成习惯;习惯形成性格;性格决定命运。说的就是,要养成好习惯,贵在行动。总之,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会使孩子受益终生。
三、营造良好环境,培养幼儿的责任心
责任心是一个人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是一个人立身处世的基本条件,是一个人能力发展的动力。责任心如此重要,那么应该如何培养幼儿的责任心呢?
一方面,学校和家庭共同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在学校里,教师是幼儿的领路人,应做到真心与他们做朋友,善于倾听,启发他们热爱生活和社会,关爱家人和朋友,引导他们逐渐养成自尊、自信、民主、和谐的处世习惯,从而产生对家人、对朋友、对社会的责任感。
另一方而,锻炼承担责任的能力。每一种能力的锻炼都应该来自于实践,因此,给予幼儿适当的承担责任的机会。我们可以布置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小作业,如分发玩具、收交作品、整理书桌等,或者通过游戏、故事中的角色表演等,让孩子逐渐懂得:在这个世界上,自己一方面要享受别人对自己的养护、教育和帮助,另一方面负有许多对他人和社会的责任,一个不尽社会责任的人是一个对人类无益的人,而一个不会做事、无能为力的人是不受大家欢迎的。要鼓励孩子从小融入集体,有主人翁意识和集体观念,作为集体中的一员,要尽到自己应尽的责任,也就是让孩子看到自己生活的意义,看到自己的行为能为他人带来影响,从而生出自豪感和责任心。
四、在教学中重视幼儿生理和心理的健康发展
在我国,大多数人对“健康”的认识都比较片面,认为幼儿的身体健康就是健康,而忽视幼儿的心理健康与社会适应能力。这种对“健康”认识的偏差,使我们忽视了幼儿的非智力教育,妨碍了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
健康的身体是儿童心理健康的生理基础。要想使儿童的心理得到健全发展,首先要使儿童有健康的躯体,这些就需要我们的保护和锻炼。比如规律的饮食和睡眠,适当的劳动和游戏,这些都是儿童生理健康的保证。
身体健康了,还要注重幼儿的心理健康。心理健康的幼儿,智力发育正常、积极向上、情感丰富、性格开朗而又有自控能力、同别人友好相处、适应集体生活等。要想使幼儿的心理健康,教师要多站在幼儿角度,了解他们内心的需要,为幼儿营造出一个能够相互接纳、信任、尊重、和谐的生活氛围,并与他们建立平等的、亦师亦友的关系。因此,老师要放手让幼儿独立完成一些简单的、力所能及的事情,让他们能够充分表现自己,并尊重他们的意见,让他们在实践中感受到自己的能力,看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增强自信心,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
五、通过数学教学培养幼儿的逻辑思维能力
幼儿数学教育的目的是使幼儿经过数学学习,感受到生活中的数量关系和数学的重要性,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幼儿数学学习最有效的方法就是亲自操作。通过学生的亲自动手操作和实践,得出的相关结论在幼儿的脑海里会留下深刻印象,然后教师给予及时的补充和说明,知识便会扎实牢固地被幼儿接收。数学规律的总结和归纳,可以使孩子养成良好的复习和整理习惯,从而提高小朋友的逻辑思维能力。
总之,幼儿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关系民族素质和国家的未来,应当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和重视。我们期待着幼教事业迎来一个崭新的明天。
学前教育学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 第27篇学前教育投资文献综述
学前教育作为终身学习的开端,在国民教育体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我国国民教育体系的不断完善,近年来学前教育事业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学前教育的普及已成定局。但是就目前学前教育事业的总体情况而言,学前教育在国民教育中仍然处于薄弱环节,其中,国家针对于学前教育的财政政策不完善也是制约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原因之一。
在2010年11月21日,^v^颁布了《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学前教育改革是继我国义务教育和高等教育改革成功后必然进行的重大教育改革,是教育改革的必然,同样也是我党和国家坚持“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体现。
1、对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现状分析 (1)学前教育的发展现状:
学前教育的发展是国民教育发展、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必然就学前教育的政府财政投入来说,其受益群体不仅仅是受教育的儿童与家庭,而是国家以及整个社会,其不仅仅促进儿童个人能力的发展,对解放妇女劳动力,减少贫困人口,增加就业人口,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面有都有积极的作用,同时也是“科教兴国”战略的需要和重要体现。
现阶段我国对学前教育事业的财政投入我国拥有世界六岁以下儿童总数的30%,但是根据我国国民教育的相关研究表明,我国学前教育财政投入经费在GDP中的比重徘徊在左右,学前教育在我国财政经费中地位有待提高。在2010年7月制定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明确指出了到2020年,普及学前一年教育,基本普及学前两年教育,有条件的地区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大力发展公办幼儿园,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加大政府投入,完善成本合理分担机制。
地方改革深化发展在学前教育政策的引导下,各地因地制宜,制定出适合本土的发展计划,探索出符合当地发展的改革方案,以下择例述之。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颁布后,各地遏制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力度较大。例如,山东省教育厅下发文件要求学习贯彻《指南》,要求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定期对“小学化”现象进行专项检查,并设立家长举报电话和举报信箱,加强社会监督。对存在“小学化”现象的幼儿园、举办招生选拔考试的小学要作出行政处理。河北省教育厅发布了2013年的工作重点,其中包括认真贯彻落实《指南》,通过组织第二届学前教育宣传月活动和开展省级示范性幼儿园评估创建活动,防止并纠正学前教育“小学化”倾向。
各地加大投入,努力实施三年行动计划,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2013年,中央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本级财政拨付亿元支持学前教育发展,用于扩大学前教育资源,着力解决当前存在的“入园难、入园贵”问题,提高新疆学前教育普及水平和办园质量。《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到2015年底,基本满足全区万名适龄儿童入园需求,有效缓解“入园难”问题。河南省自2011年实施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以来,已完成资金投入约150亿元,完成新建改扩建幼儿园8854所,其中公办园5583所。安徽省投入资金4000万元,支持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民生工程实施,同时重点实施利用农村闲置校舍改建幼儿园,农村小学增设附属幼儿园;开展学前教育巡回支教试点;积极扶持民办幼儿园发展,鼓励城市多渠道多形式办园和妥善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入园;实施幼儿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建立学前教育资助等4大类7个项目。针对“入园贵”问题,江苏省南京市制定了《打造世界教育名城、建设学习型城市、促进人的现代化的意见》,规定学前一年教育免费。
为解决地方幼儿教师紧缺的问题,一些省份制定了具体的方案。如,甘肃省教育厅出台了《支持临夏回族自治州教育跨越发展行动计划(2013-2020年)》。根据该行动计划,从2014年开始,甘肃省教育厅将委托西北师范大学、兰州城市学院等省属高校采取定向就业培养形式,每年为临夏回族自治州培养300名幼儿教师。
(2)学前教育的地位:
学前教育属于一项人力资源投资。为了让国家核心的竞争力增强,需要大力发展开拓型及创新型的人才。根据心理学、教育学等相关的学科内容了解到,孩子在学前阶段可塑性是最强的,其在此阶段,大脑的发展速度极快,是感知、语言等方面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同时也是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表现最旺盛的一个时期。因此,在这个时期对孩子进行正确、合理及科学的引导教育极为重要。这有利于今后孩子自身潜能开发和创新能力培养打下稳固的基础。
学前教育利于社会公平。根据相关的社会科学研究了解到,进行学前教育对消除社会贫困、社会公平等有着促进的作用,对因为家庭经济困难、父母文化水平不高的孩子进行学前教育,可以帮助其在认识、语言等方面获得更为有利的发展,进而使其的后续成功机会得到增加,改变贫穷的厄运,这从某些程度上体现了社会公平。
学前教育使国民的整体素质得到提高。学前阶段是孩子道德意识、行为习惯和个性品质培养的关键件时期,孩子是国家和社会发展的后续力量,因此也可以说,学前教育阶段是培养国民良好素质的重要时期,孩童时期接受到的熏陶和教育对其成长中素质修养奠定了基础。
2、现阶段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学前教育的投资结构不合理
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总量不足。近些年,虽然我国各类学前教育经费的绝对投入量呈现增长趋势,但实际上经费投入的相对水平还比较低。有研究表明,1998—2007 年,我国学前教育经费总投入在 GDP 中所占的比重基本维持在 这一非常低的水平之内,我国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 GDP 的比重也基本一直维持在 之间。据笔者计算,2009 年我国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占 GDP 的比例为 ,而学前教育经费占全国教育经费的比例也仅为①。而据相关研究显示,当前 OECD 国家和欧洲 19 国的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在其 GDP 中的比重平均为,是我国的 10 倍多。实际上,早在 1993 年,^v^中央、^v^发布《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 GDP 比例要达到 4%。但由于我国 GDP 增长迅速、财政收入占 GDP 较低等多种原因,这一目标未能如期实现,2010 年也仅达到 %②。而在教育经费总体不足的情况下,我国政府对学前教育的财政投入则相对更少,学前教育几乎处于政府财政结构的最边缘。
学前教育经费来源构成不合理。当前我国学前教育经费的来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其中包括预算内教育经费、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企业办学中的企业拨款、校办产业和社会服务收入用于教育的经费)、民办学校中举办者投入、社会捐赠经费、事业收入(以学杂费为主)和其他收入五个部分。以 2009 年为例,当年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所占的比例为 (其中预算内教育经费占 ,各级政府征收用于教育的税费占 ),社会捐赠经费占 ,事业收入占 ,其他收入占 ③。从中可以看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占的比例最大,但由于各地在获得的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上存在很大差异(比如当年北京获得的数目为 74 万元,江西为 13 万元,两者相差达 6 亿元),这就导致了各地的学前教育经费总额相差甚大。由于许多地区教育经费投入不足,这也就客观上造成了学前教育发展的不均衡发展状况。
国家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投入分配不合理。实际上,在我们国家二元经济的结构及城市取向的教育政策,使得城乡之间的教育差异非常明显,在教育经费非常有限的情况下,这些数量很少的学前教育经费也大都投向了城市,而在农村,则也只好是“人民教育人民办”,这是城乡间学前教育资源配置失衡的重要的制度因素。2011年,我国城市幼儿园教育经费为亿元,是农村幼儿园(亿元)的倍,其中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的比例已达到例已达到:1;全国生均学前教育经费支出为元,生均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支出为元,而农村幼儿园生均学前教育经费仅为元,还未达到全国生均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支出水平。城乡间学前教育财政投人的巨大差异源于,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轨的过程中,学前教育供给延续了城乡二元分割的格局,在农村学前教育发展落后、乡镇政府缺乏财力的情况下,农村学前教育又长期得不到政府支持和财政补助,大多是“农民掏钱办幼教”。相反,国有企事业单位教育职能改革前,大量优学前教育资源就积累在城市幼儿园,而长期偏向城市的发展战略,使财政资更是重点投向了城市。基础条件的差异和财政资金分配的长期不均衡使城乡学前教育差距进一步扩大。
从微观的层次来看,国家财政性学前教育经费的投入去向也主要集中在教育部门办、各级政府机关办、事业单位办、部队办以及国有企业办等几种类型的公办幼儿园,而对其他类型的民办幼儿园基本上没有投入。由于当前我国幼儿园有 60%以上为民办幼儿园(2010 年达到 68%),这对幼儿园的发展将会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由于大量民办幼儿园缺乏必要的经费支持,因此这也使得公办园与民办园的差距日益加大。以2011年为例,全国幼儿园有万所,其中公办幼儿园万所,民办幼儿园万所。民办幼儿园教育经费亿元占全国幼儿园教育经费亿元的。而二者的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占比仅为,民办幼儿园的教育经费收人中仅有来自公共财政预算经费。与民办幼儿园相比,不到其一半数的公办幼儿园教育经费占全国幼儿园教育经费的比例超过了50%,且公办幼儿园教育经费的来源于公共财政预算教育经费。特别是在2003年国家推动“示范性幼儿园”建设后,各地在政绩观驱使下,纷纷向有条件创建示范园的公办幼儿园倾斜性增加财政投入,而且财政投人与示范园评比产生的“马太效应(“马太效应”,即财政投人越多,评估等级越高;评估等级越高,财政投人又更多)”,可能会加剧幼儿园间财政分配不公平,更加不利于学前教育的惠性发展。
不同地区幼儿园财政分配的公平性。由于地方政府是我国学前教育的政府投入的主体,所以经济发展水平具有差异的地区对学前教育财政投人也存在一定的差异。究其原因在于,在现行的财政分权体制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各部门分工负责”的学前教育管理体制下,财政资金主要集中在省市级以上政府,而学前教育的财政支出责任主要由区县级政府承担,其财力十分有限。在缺乏中央或上级政府转移支付的情况下,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教职工工资经常被拖欠、幼儿园日常经费难以得到满足,这进一步拉大了与发达地区预算内事业经费投人的差距。加之各地区间经济发展水平及其导致的财政投人能力差异巨大,以及东中西部地区或各省内部的不均衡状况,都加剧了各地学前教育财政投入不平等现象。 (2)教育资源发展失衡
教育均衡的最基本要求就是在正常的教育群体之间平等地分配教育资源和份额,达到教育需求与教育供给的相对均衡,并最终落实在人们对教育资源的支配和使用上。不均衡首先表现在国家对学前教育经费投入方面,2012年我国学前教育经费支出仅占教育支出总经费的。
其次,学前教育不均衡发展还表现在学前教育起点、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的不均衡。教育起点的不均衡表现在城乡间、省区间入园率的差异。教育过程的差异表现在硬件配置和软件配置两个方面。例如,山西省晋城市2223个行政村只有660所幼儿园,平均3个村才有1所幼儿园,而且这660所幼儿园绝大部分是私立园。该省约70%的村没有经济能力保障办园经费和幼儿教师工资,无法独立办园,这些农村幼儿园面临着严峻的经费危机,随时可能关闭。2010年,我国东部地区幼儿园生均财政性教育经费为元,中部为元,西部为元,中部生均预算内教育经费最少。东部地区的学前教育经费最多,再加上东部地区经济比中西部地区发达,叠加之后实际区域间的差距更大。 (3)法律缺失,政府责任不明
政府职责划分不明已成为城乡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阻力。我国现行的是一种“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管理体制,而学前教育管理的重心下移,实际上使得地方政府尤其是区县政府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负有越来越多的责任。然而尽管相关文件、法规都明确提出了政府对之于学前教育发展的责任,但在实际操作中,一些地方政府并没有充分发挥政府作为学前教育管理主体的职能,而是以非义务教育为借口推卸政府责任,将幼儿园推向市场,减少或停止投入,这就进一步使得幼儿园陷入发展的泥沼。而从法律的角度来看,我们有《义务教育法》,有《高等教育法》,但却没有学前教育法,对于学前教育的法律监管也基本处于缺失的状态,相关各方的权责都不甚明确,这也是制约学前教育均衡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4)对学前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足
我国的《宪法》、《城市幼儿园工作条例》等相关的文件都明确规定,学前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组成部分,它既为幼儿入小学做准备,也为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奠定基础,发展学前教育事业关系到人口素质的提高和民族未来的兴衰。虽然有诸种的规定,但在现实中,学前教育并没有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相关研究均发现,幼儿可塑性很大,幼儿期是发展的关键期,如果有缺陷可以弥补,但如果错过了最佳补偿机会,以后补救的代价会相当高,甚至是无法弥补的。学前教育投入也是社会回报率最高的一项财政投入,美国的一项最有说服力的长达 40 年的成本—效益追踪研究表明:接受 1~2 年优质学前教育的儿童与没有接受学前教育的儿童相比,其学业成就高,就业率和经济收入高,犯罪率也低。然而虽然学前教育意义重大,但就政府来讲,基于投资偏好和政绩的考虑,它更容易将资金投入到能够带来“立竿见影”效果的领域,而并不愿投资于见效慢、费时长的学前教育,即使是投向学前教育,也会更倾向于发达地区,倾向于城市,倾向于重点园、示范园,从而造成学前教育资源配置的不均衡。
(5)学前教育立法倍受重视
学前教育学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 第28篇声乐作为学前教育中的重要课程,它以歌声为主要手段,表达人们的内心世界和情感世界。它的特点在于通过美好的声音、清晰的语言表达真实的情感,扣动听众的心弦,引起其情感的共鸣。近年来,随着国家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人们对学前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学前教育理念也在不断更新,学前教育改革正在蓬勃发展。学前教育专业本科声乐教学作为专业技能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当前幼儿园课程改革和幼儿园对师资的新需求之间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在新的教育环境下,进行不断地探索研究,边交流边创新,不断的改革教学方法,使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更科学、有效发展是每位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师要深入研究的问题,对当前的学前教育工作具有深远的现实意义。
一、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现状分析
1.生源差距大由于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人数也很多,生源基础良莠不齐,音乐素质和嗓音条件都比不了声乐专业学生,那么从教学实际情况出发就不能采取“一对一”这种单一的上课模式,所以学前教育专业的声乐教学必须以集体课教学为主。但是以往的声乐集体课难以照顾到学生在声乐学习中的个别差异,久而久之,除了少数悟性较好的学生学有所成外,大部分学生还不能建立正确的发声方法,学生之间的差异问题得不到解决,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影响了教师的教学效果。那么在声乐集体课教学中如何更科学有效的处理共性与个性的二者之间的关系,就是需要我们深入反思和研究的问题。
2.不注重教学实践能力培养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今后的就业方向是幼儿教育工作,当前大多数学校的教学内容脱离幼教实际,教学效果不佳。由于中职音乐教师长期缺乏与幼儿园的直接交流,对幼儿园课程改革的新理念关注不多,致使多年以来,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基本与高校音乐专业的声乐教学相类似,教学内容严重脱离幼教实际。再者,学生由于接触的幼儿歌曲较少,对于幼儿歌曲的发声概念十分懵懂,到了幼儿园,在校所学的声乐技巧基本用不上,她们甚至错误地认为幼儿歌曲演唱就是用白声、真声去范唱。又如,对体现学前教育专业特点的幼儿歌曲弹唱课程,学生只在键盘组的伴奏课中学习,由键盘教师授课,导致多数学生实践操作能力较差,更不用说有什么音乐表现能力了。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教师的教师教育专业,作为一种职业定向的专业教育,应该具有自己的专业特点,其声乐教育应与音乐专业相区别,让学生早接触、多实践具有本专业特点的课程。
二、学前教育专业声乐教学的改革探索
1.加强多媒体在声乐教学中的运用。把多媒体的教学手段合理恰当的运用到声乐教学中,不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极大的丰富了课堂内容。
(1)教学把学生上课的情况和舞台表演录音或录象复制给学生,以自身为参照,对声音概念更加清晰,可使课堂教学有延续性,学生可按自己在课堂上良好的声音状态去练习。
2.扩大招生宣传力度,提高生源质量。提高生源学前教育专业几经专业层次提升,办学思路虽然得到拓展,但生源质量一直在下降,这直接影响了学前教育专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同时,受学前教育专业特点的制约,学前教育专业还特别需要招收具有良好艺术基础的生源。为此,中师学前教育专业应主动、广泛地开展专业招生宣传,吸引有一定音乐基础的生源转向学前教育中来,并设置技能测试,优中选优,提高生源的文化素质与艺术基础。
3.加强学生实践能力提高。鼓励学生积极参加校内外的活动,如:各种声乐比赛、卡拉OK大赛,可以经常组织一些小合唱、表演唱、独唱、二重唱等,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每学期可以定期地搞小型的,以班级合作形势的汇报演出,以声乐为主,可以穿插一些儿童歌舞表演等,让学生大胆上台演唱,提高学生的舞台表演能力。这样既锻炼了学生,又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优缺点,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益。还可以在学院附近的幼儿园、艺术中心、文化馆等从事声乐教学和观摩工作,这样更有利于贴近现实,对学习更有促进。
总之,通过分阶段分层次的教学研究,声乐集体课增加了声乐教学的点与面有效结合,拓宽了声乐教学的内容,加强声乐理论的系统与科学性,使声乐共性与个性的问题有侧重的解决。在声乐集体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共同创造一个边教、边学、边实践、边讨论的生动活泼而富有刺激性的音乐教学环境。能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体现出学前声乐教学特点。声乐集体课不仅丰富了教师的知识结构,促使学前专业声乐教师打开思路,还为培养高素质、高水平和具有时代感的幼儿音乐启蒙教育人才打下坚实基础。
学前教育学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 第29篇1评价体系不完善
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评价主要以总结性的评价方式为主,没有重视形成性评价。针对采取集中实习形式的高校而言,学生分配到同一城市里,便于管理和指导,评价中依靠学生的文字材料进行考察,没有详细地记录学生的实习活动,态度不端正,由于缺乏跟踪的指导就导致评价体系缺乏有效的激励以及反馈功能,存在少数学生蒙混过关的情况。
2应对措施
针对分析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存在的问题,本文建议从以下几方面来改进:
有效设置课程资源在学前教育课程设置中需要重视专业思想的培养,使参与实习的学生明确自己的职业定位,在课程设置中明确实习目标,做好实习准备工作,拟定实习计划。在课程设置中需要注意理论与技能的教育。随着我国研究性教学的不断深入,很多高校都不够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学校在学前教育的课程设置中,需要改进当前的课堂结构,提高技能类课程所占比重。在实习中,教师的体态表达、沟通、语言表达、教学游戏化、基本技能等都是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在课程设置中需要优化高校学前教育,达到师范性与学术性统一的目的,加强学习专业化教学,也需要重视实践技能的培养工作,除了设置现代教育技术之外,还需要设置教师礼仪、音乐、手工等课程。
合理安排实习时间,完善实习基地高校在安排学生实习中,需要充分考虑实习时间的分配问题,延长实习时间,学生能够熟悉幼儿园工作与生活的时间需要4周,若是实习时间安排为4~6周,很多学生是没有机会讲课的,因此需要将实习时间延长到12周以上,保证学生能够全方面的接触整个实习过程。在实习形式方面,为使学生更好地适应教育实习,学生的实习应该贯穿在整个学习生涯中,强化实习功能,依照学生的能力合理选择实习方式。学校在实习基地的建设中,需要充分利用城市和农村的教育资源,推动幼教事业的发展。为保证实习基地的稳定性,高校需要与实习基地形成合作伙伴关系,保证双方在互利的基础上合作,关注实习幼儿园的指导工作,共同研究教育课题。在实习基地的人际关系建设中,实习生接触最多的就是学生,指导教师需要为实习生上好示范课以及观摩课,保证实习生能够在短时间内得到教育经验。
健全实习评价体系学校在建立健全学前教育实习评价体系中,需要保证能够提高教学工作水平;强调实习特殊化;强调实习教学质量;提高实习教学以及管理水平。基于此,高校应该建立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实现教师、家长以及实习生自评的方式,这样多元化的评价方式能够进行整体的评价和指导,避免单方面的因素出现成绩偏差,影响评定工作。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文主要分析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习问题存在的问题以及应对措施。出现教育实习种种问题,根本原因在于学校对教育实习环节不够重视,针对存在的问题,还需要制定科学有效的应对策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学前教育学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 第30篇到了幼儿园后,根据我的实际情况,园长把我安排在学前班。通过和幼儿初步认识和接触,懂得如何和孩子们相处,就是要把自己扮演的角色掌握好,和他们成为朋友,并站在他们的角度考虑问题。在生活里做孩子的妈妈;游戏中做孩子的伙伴;精神上做孩子的朋友;困难前做孩子的导师;为幼儿营造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不要以正规学校的教育模式去要求幼儿,教育方式应符合幼儿的心理,以游戏形式对幼儿施以各种教育,让幼儿在欢乐中学习,使生理器官和个性品质都得到健康发展。尊重幼儿的自然发展,给以适当的帮助和指导,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
学会如何安排教学活动设计。活动在学前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活动设计在幼儿教育理论课程中也占有特殊的地位,在小学教育中活动往往被理解为是教学的辅助形式,而在学前教育中则代表着教育的全部。幼儿园里没有单纯的讲授和课本,一切教育都需要幼儿心理和身体系统的投入,都需要通过活动来完成。活动设计应鼓励和引导幼儿玩泥、沙、石、水。在大自然里随处可见,是幼儿最喜欢玩的游戏材料。幼儿玩这些东西的,比玩价格昂贵的机械玩具,电子玩具对发展各种能力有更积极的意义。总之,教育是个互动的过程,教师只要认真投入教学,幼儿就会积极配合,这种过程是很开心的。
通过工作和学习我总结出了幼儿教育的三种模式:
启发式:表现为一切活动都不是按照预先设计好的程序来进行的,唱主角的是孩子而不是成人。孩子们可以凭自己的兴趣去随意活动,并可以不受拘束的从一种活动转到另一种活动。
秩序式:表现为每一东西都有它固定的位置,每一项活动都是在有秩序的方式下进行的。幼儿在有条不紊的秩序中生活,会感到舒适和安心,并有助于培养他们做事一丝不苟的精神和责任感。
传统式:在这种模式里,一切活动都是由教师安排和指导。这种传统的习惯和结构有助于培养幼儿的安全感,并教会幼儿去组织自己的活动和合理的安排时间。
总之,酸甜苦辣样样都有品尝到,可品来品去,觉得酸也甜、苦也甜、辣也是甜!这并非是在作诗。这是我的切身体会!那些祖国的花朵,在我们的精心培育下,争奇斗艳,各有特色,使我们也有一份自豪感和使命感!这是社会交付给我们的责任!
学前教育学文献综述范文3000字 第31篇摘要:
在学前教育专业教育中,必须要强化专业素养培养,以能够满足当前社会环境对学前教育专业人才的需求,促进幼儿教育行业的健康发展。本文则基于专业素养培养目标分析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教学。
关键词:
专业素养培养;学前教育;课程教学
1、学前教育专业学生专业素养培养的不足
学生职业认同感低
有调查研究显示,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课堂上,一部分学生有着充分的学习热情,但是也有一部分同学的学习积极性并不高,目标并明确,这样的情况不光是在学前教育,基本上大学课堂都会存在。但是学前教育的对于专业知识的要求比较高,有些学生基础比较薄弱,没有科学有效的学习方法,对待困难不是迎难而上,而是选择绕过去,对学习困难感到畏惧;或者是注重幼儿教育中一部分,也就是艺术类型的专业课程感兴趣,忽视理论和实践课程。各种样式的问题反映了学生对与幼师的职业素养认知不同。学校对与专业教育没有明确的目标规定,导致老师和学生对自身专业职业发展前景没有清晰的方向,而且学生对于自身专业的认知受社会影响较大。
专业课程设置不合理
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体系的目的是为了全面培养学生的各项素质和能力,但是在课程中并没有结合学生实际的情况,导致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不高;课程设置对于幼儿教育的理论知识和技能为主,对于学生的实践机会较少,这对于未来走向幼师的岗位上会有着不小的影响;基础问下课程和科学课程并没无进行深入的理解探讨,可能说对于幼师以后要面对的是小孩子,所以基础文化之并不重要,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这样不利于学生的专业素质的综合提升。而在就业市场中,多数幼儿园只重视儿童文化知识的学习及智力开发,不注重培养幼儿专业特长,分析其原因就是学前专业教育人才短缺,已有教师队伍专业素质差,声乐知识和技能严重不达标,从而无法满足新时期学龄儿童全面发展的需求。这些问题的出现为各地教育院校学前教育课程教学提出新的要求,此时,加快学前教育专业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教学方式单一
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方式单一,虽然教师的教学能力普遍受到学生的认可,但是有些教师和科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过于单一,无法紧跟时代的潮流,没有先进有限的教学方法,那么学生吸收知识的效率也就会大打折扣。学校的课程也和社会实践脱节,学生没有获得更多的社会实践机会也就会对学习的理论知识接不到位[2]。
2、基于专业素养培养目标分析学前教育专业课程教学
注重提升学生职业认同感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22:42: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3112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