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请回答:这首诗的作者是谁?

更新时间:2023-02-04 13:43:02 阅读: 评论:0

题文

材料:“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请回答:(1)这首诗的作者是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材料中的“开元”指谁的统治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开元”为何出现全盛时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杜甫。(2)唐玄宗统治时期。(3)唐初的统治者唐太宗、武则天等人,政治比较清明,采取一系列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措施。唐玄宗初期,政治比较安定,经济便繁荣发展起来。

解析

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材料:“忆惜开元全盛日,小邑.....”主要考查你对 [开元之治(唐玄宗) ]考点的理解。

开元之治(唐玄宗)

开元之治:唐玄宗开元(715-741)年间,任命姚崇、宋璟等人为相,针对时弊进行了一些改革:裁汰冗官、整顿吏治。抑制食封贵族;压制佛教势力;兴修水利,重视农业生产;限制土地兼并;重视文化教育和发展。这些措施是的开元年间的吏治清明;政局稳定,加速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文化教育的繁荣,成为了唐王朝的鼎盛时期,史称“开元之治”。募兵制:唐玄宗为了增强军事力量,巩固统治,实行募兵制。募兵制由国家招募丁男当兵,供给衣食,免除赋役。募兵制减轻了农民的兵役负担,有利于生产的发展,封建国家建立一支强有力的军队。

对比府兵制和募兵制:府兵制募兵制来源农户服兵役自由招募丁男性质兵农合一职业士兵武器粮食来源自己准备国家供给兵将关系兵将分离兵将隶属影响加强中央集权形成了割据局面

开元年间的改革与“开元之治”:开元年间,唐玄宗先后任命正直干练的官员姚崇、宋璟、张九龄等人为宰相,在他们的辅佐下,针对武则天时期的弊政,进行了一些改革。1.裁汰冗官,整顿吏治。武周时即选官滥杂,造成了政府开支急剧增加。玄宗即位后,开始裁汰冗官,精简了庞大的官僚机构。在此基础上,玄宗比较严格地控制着地方官吏的铨选,对官员加以复试,不合格的就被淘汰。还颁布《大唐六典》行政法则。2.抑制食封贵族。针对国家的租调被是封贵族私家侵吞,唐玄宗规定封家的组调统一由政府征收,禁止封家向自己的封户催索或者放高利贷。3.压制佛教势力。武则天时期崇佛过度,佛教的势力得到了恶性发展,僧尼数量膨胀,而且僧尼不服役纳税,造成了政府税收流失。唐玄宗下令淘汰天下僧尼,禁止新造佛寺和民间铸造佛像和抄写佛经。这些措施抑制了佛教势力。4.兴修水利,重视农业生产。开元年间,全国兴修了许多水利工程。玄宗执政期间,全国共修建了56个农田水利工程。玄宗还在全国各地大兴屯田,农业生产的发展使各地官府仓库了的粮食堆积如山。5.重视文化教育的发展。开元年间,学习得到发展。玄宗还命人进行了大规模的图书整理和编纂工作。

唐玄宗: 

唐朝前期的繁盛局面的形成的原因和给人们带来的历史启示:1、形成原因:(1)隋朝开创性的政治制度和经济繁荣为唐朝加强中央集权和发展经济创造了条件。(2)唐初统治者吸取了隋亡的教训,勤于政事,政治清明。如唐太宗在位时期,善于用人纳谏,完善了三省六部制、科举制等调整统治的政策和措施,为唐朝前期繁盛的局面打下了基础。(3)唐初,几代帝王的励精图治以及发展生产的努力。(4)人民安居乐业后辛勤劳动,创造了大量的财富,为唐朝前期的繁盛做出了重大贡献。2、历史启示:(1)必须正确认识人民力量的伟大,使之有效地为社会做出贡献。(2)清明的政治、安定的社会环境是社会经济发展、出现盛世的重要保证和必要前提。(3)统治者的个人作为也十分重要。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13:43:0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30965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开元   丰实   仓廪   粟米   稻米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