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没有科学根据的是A.扑灭图书室火灾,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B.预防“非典”,抵御“SARS”病毒,可以吸烟C.延长鱼、肉食品保存期

更新时间:2023-02-04 13:19:12 阅读: 评论:0

题文

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没有科学根据的是( )A.扑灭图书室火灾,使用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B.预防“非典”,抵御“SARS”病毒,可以吸烟C.延长鱼、肉食品保存期,可用食盐腌制D.给鱼塘增氧,可用水泵将塘水喷向空中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A、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灭火时不会留下痕迹,可用于扑灭图书、档案、贵重设备、精密仪器的火灾,所以正确.B、病毒的生命活性物质是蛋白质,香烟的烟气中含有一氧化碳、尼古丁和含有致癌物的焦油等,不单不能杀死病毒,而且对人有害,所以错误.C、食盐无毒、有咸味、利用渗透作用,浓溶液可使细菌失水而死亡,故可用食盐腌制,可延长鱼、肉食品保存期,所以正确.D、用水泵将塘水喷向空中,增大了水与空气的接触面积,从而增加了水的溶氧量,所以正确.故选B.

解析

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日常生活中的下列做法,没有科学根据的是(.....”主要考查你对 [化学元素和人体健康 ]考点的理解。

化学元素和人体健康

在人体中元素的存在形式:①碳、氢、氧、氮主要以水、糖类、蛋白质、维生素和脂肪的形式存在。 ②其他的元素主要以无机盐的形式存在于水溶液中。 ③钙元素主要以羟基磷酸钙[Ca10(PO4)6(OH)2] 晶体的形式存在。

常量元素:常量元素人体中含量较多的元素有11种,它们约占人体质量的99.95%。在人体中含量超过0.01%的元素,称为常量元素。 ①人体中的常量元素元素名称元素符号质量分数%氧O65.0碳C18.0氢H10.0氮N3.0钙Ca2.0磷P1.0钾K0.35硫S0.25钠Na0.15氯Cl0.15镁Mg0.05②一些常量元素在人体中的作用及每天适宜摄入量钙使骨骼和牙街具有坚硬的结构支架800—1200mg缺钙主要影响骨骼的发育和结构,临床症状表现为青少年的佝偻病和成年人的骨质软化症及老年人的骨质疏松症。钙是无毒的元素,但摄入过量会导致高血钙,从而引起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的疾病海产品、豆类、奶类、各种绿叶蔬菜等其中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主要以羟基磷酸钙 [Ca10(PO4)6(OH)2晶体的形式存在钠细胞外液和细胞内液中的Na+和K+各自保持一定的浓度,维持人体内的水分和体液恒定的pH2000—2500mg缺钠会引起肌肉痉挛、头痛等;过量会引起水肿、高血压、贫血等食盐其中一半以Na+的形式存在于细胞外液中钾1850—5600mg缺钾会引起肌肉不发达、心律小齐等;过量会导致恶心、腹泻等香蕉、柑橘、橙子、山楂、蘑菇、豆炎及其制品等主要以K+的形式萍在干细胞内液中镁促进骨骼发育、细胞遗传物质合成等300—400mg缺镁会引起肌肉不发达、抽搐、痉挛、心律不齐等;过量会引起神经系统紊乱、肾病等坚果、大豆、牛奶等70%的镁以磷酸盐和碳酸盐形式参与骨骼和牙齿的组成,25%的镁存在于软组织中微量元素:在人体中含量在0.01%以下的元素。①一些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元素名称元素符号铁Fe钴Co铜Cu锌Zn铬Cr锰Mn钼Mo氟F碘I硒Se②一些必需微量元素对人体的作用及14—18岁人群每天的适宜摄入量元素人体内的含量对人体的作用适宜摄入量(每天)摄入量过高,过低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铁4—5g是血红蛋白的成分,能帮助氧气的运输20—50mg缺铁会引起贫血锌2.5g影响人体发育15.5—19mg缺锌会引起食欲不振,生长迟缓,发育不良硒14—21mg有防癌、抗癌作用50μg缺硒可能引起表皮角质化和癌症。如摄入量过高,会使人中毒碘25—50mg是甲状腺激素的重要成分150μg缺碘会引起甲状腺肿大,幼儿缺碘会影响生长发育,造成思维迟钝。过量也会引起甲状腺肿大氟2.6g能防治龋齿1.5mg缺氟易产生龋齿,过量会引起氟斑牙和氟骨病

知识拓展:如果人体所需的元素仅从食物中摄取还不足时,可通过食品添加剂和保健药剂来予以补充。如在食品巾添加含钙、锌、硒、锗的化合物,或制成补钙、补锌等的保健药剂或制成加碘食盐,来增加对这些元素的摄人量。但要注意即使是人体必需的元素,也要注意适宜的摄入量,摄人量过高和过低对人体健康都有不良的影响。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13:19:1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303945.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