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西汉、唐朝和北宋时期南北经济发展情况
材料二:朝迁在故都(东京开封)时,实仰东南财赋,而吴(江苏)中又为东南根柢。语曰:“苏湖熟(丰收),天下足”。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从西汉到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表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述材料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格局呈现怎样的变化趋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说明促使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自西汉到北宋,南方人口逐渐增加,至宋代大大超过北方,国家赋税仰仗南方。(2)随着南方经济的发展,我国经济重心从北方向南方转移。(3)原因:唐代中期以后,北方战乱不断,大量人口迁徙到相对安定的南方,加速了南方经济的发展步伐。
解析
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西汉、.....”主要考查你对 [南方农业的发展(占城稻) ]考点的理解。
南方农业的发展(占城稻)
占城稻:占城稻是出产于中南半岛的高产、早熟、耐旱的稻种,宋朝时引入我国,并迅速在江南地区推广。占城稻以其原产地,位于今越南中南部的占城为名。占城稻又称早禾或占禾,属于早籼稻,原产越南中南部,北宋初年首先传入我国福建地区。根据我国古书记载,占城稻有很多特点。一是“耐旱”。二是适应性强,“不择地而生”。三是生长期短,自种至收仅五十余日。
宋元时南方农业的发展:1.工具的革新:开始使用不同土壤的圆头、尖头和犁铧。为了解决耕牛的问题,有些地区使用了人力操作的踏犁。2.农业作物的种植:北方的粟、麦在江南大量种植。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也传播到了江淮流域。3.经济作物的种植:棉花、茶树的种植得到推广。农产品的商品化加强。4.产量的进一步增加。“苏湖熟,天下足”。太湖流域的苏州和湖州成为重要粮仓。
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
经济重心的南移对农业的影响:中国的粮食生产结构自新石器时代,开始就以粟稻为主,所谓“北粟南稻”,由于隋唐以前,中国的经济重心一直是在北方的黄河流域,所以粟在全国的粮食供应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这种格局到了隋唐时期,随着经济重心的南移开始被打破。稻逐渐取代粟在粮食供应中的地位,麦紧跟而上,与粟处于同等的地位。形成了稻粟麦三分天下的局面。到了宋元时期,稻麦的地位又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唐宋以后,南方地区各种土地的利用形式不断出现,加上大量的旱地改为水田,扩大了水稻的种植面积,同时耕作技术的不断提高,也大大地提高了单位面积的产量,这使得水稻在全国粮食供应中的地位扶摇直上。在水稻向北方扩展的同时,麦类作物也在早有麦作种植的南方地区,由于有各级政府的鼓励而得以发展。宋代,由于北方人口的大量南迁,他们把原有的饮食习惯也带到了了南方,社会对麦类的需要量空前增加,以及佃户种麦所能获得的实际利益,因而促进小麦在南方的种植达到了高潮。南宋绍兴(1131-1162)初,出现了“竟种春稼,极目不减淮北”的局面。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稻麦二熟制。在稻麦成为主要的粮食作物的同时,芝麻、油菜等也开始成为重要的油料作物。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12:47:3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2983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