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世界轮廓图”,回答下列问题。A、E两大洲的分界线是 ;B、C两大洲的分界线是 。七大洲中,面积最小的大洲是 。B大洲的土著居民是 人种

更新时间:2023-02-04 12:40:26 阅读: 评论:0

题文

读“世界轮廓图”,回答下列问题。(1)A、E两大洲的分界线是                ;B、C两大洲的分界线是                  。七大洲中,面积最小的大洲是          (填字母)。(2)B大洲的土著居民是            人种。(3)下列地区中不属于人口稠密区的是(  ) A.D大洲西部      B.  A大洲东部和南部      C.  F大洲    D.  B大洲东部(4)三大宗教中,          教主要分布在B大洲、D大洲和F大洲。(5)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分布在A、C、E三个大洲的国家大部分属于            国家,人口增长速度较           (快、慢)。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小题1: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F小题2:黄色小题3:C小题4:基督小题5:发展中;快

解析

小题1:图示中,A是亚洲,E是非洲,两大洲分界线是苏伊士运河。B是北美洲,C是南美洲,两大洲的分界线是巴拿马运河。七大洲中,F是面积最小的是大洋洲。点评:世界七大洲中,亚洲与欧洲以乌拉尔山、乌拉尔河、大高加索山脉、土耳其海峡为界;亚洲与非洲以苏伊士运河为界;北美洲与南美洲之间以巴拿马运河为界。七大洲面积由大到小,依次为亚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欧洲、大洋洲。小题2:试题分析:B大洲是北美洲,当地的土著人印第安人属于黄色人种。点评:根据人类体质方面的特征,世界的人种分为白种人、黑种人、黄种人。北美洲的印第安人是当地原著居民,从肤色、眼色、发色方面,属于黄种人。小题3:试题分析: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的沿海和平原地区,人口稠密。在极端干旱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人口稀疏。图中F是澳大利亚的西部沙漠地区,人口稀少。所以本题C为正确选项。点评:人口疏密程度与自然环境、历史环境相关。在自然条件优越,工、农业发展较早的地区,人口稠密;而自然环境恶劣的沙漠地区、气候过于湿热的雨林地区、终年严寒的高纬度地区或地势高峻的高原、山区,人口稀疏。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欧洲以及北美洲东部的沿海和平原地区,人口稠密。小题4:试题分析:图示中B是北美洲、D是欧洲、F是大洋洲,这些地区目前是基督教的主要分布地区。点评:世界不同地区受历史文化的影响,创造了不同的宗教。其中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是世界上的三大宗教。基督教是世界上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基督教形成于亚洲的西部,目前主要集中分布在欧洲、美洲、大洋洲。小题5:试题分析:图示中,A是亚洲、C是南美洲、E是非洲。从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分布在三个大洲的国家大部分属于发展中国家,而人口增长速度教快。点评:世界的部分大洲分布着众多的国家,它们在经济发展水平、生活水平、医疗水平、教育水平等多方面存在明显差距。根据发展水平的差异,大体可以把这些国家分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其中发达国家主要分布在欧洲、北美洲、大洋洲等地区;发展中国家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南美洲地区。但是人口的增长特点是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过快,人口数量过多;而发达国家人口呈现增长速度较慢的特点。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读“世界轮廓图”,回答下列问题。(1)A.....”主要考查你对 [世界的人口 ]考点的理解。

世界的人口

人口问题:人口是一个内容复杂、综合多种社会关系的社会实体,人口就是“某一地区的全体居民”。世界人口是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全体居民;中国人口就是中国的全体居民;某一地区的人口则是该地区的全体居民。从古至今,人口是构成一个国家或社会的最基本要素。目前世界人口总数已超过57亿。由于人口过多,增长过快以及结构不尽合理等所引起的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被国际社会和各国政府所认识。人口与发展问题已成为全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人口增长率:人口自然增长率=人口出生率—人口死亡率。人口增长率为正数时表示总人口数在增加,人口增长率为负数时表示总人口数在减少。就全世界而言,人口增长只有人口自然增长一个因素,人口增长率等于人口自然增长率。1986年全世界人口增长率为1.7%。不同国家或地区差别很大。非洲人口增长率为2.8%,其中东非高达3.0%;拉丁美洲2.3%;亚洲1.8%;大洋洲1.2%;欧洲0.3%,其中:瑞典、民主德国为零增长,丹麦、联邦德国、匈牙利为负增长。人口分布:人口分布是指人口在一定时间内的空间存在形式、分布状况,包括各类地区总人口的分布,以及某些特定人口(如城市人口、民族人口)、特定的人口过程和构成(如迁移、性别等)的分布等。它是受自然、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多种因素作用的结果。自然环境条件(如纬度、海拔、距海远近等)对人口分布起重要作用。20世纪以来,随世界范围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社会、经济和政治等因素对人口分布的影响越来越大。

世界人口分布的特点:1.不平衡性。人口分布的最大特征是不平衡性。就全世界而言,目前地球上只占陆地面积7%的地区,却居住着全球70%的人口;全球90%以上的人口集中在不到10%的陆地上;而大陆上有35%~40%的土地基本上无人居住。就区域而言,各大洲和各国之间的人口分布也是不平衡的。亚洲陆地面积占全球的29.4%,但人口占60%。在全世界16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人口1亿以上的7个国家的总人口占世界总人口的55%以上。在各国内部的不同地区之间人口分布也很不平衡。如中国以爱辉腾冲一线为界,此线以东地区土地占全国的42.9%,人口却占全国总人口的94.4%;2.随纬度、海拔和离海远近呈有规律的变化。人口分布在水平方向上,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北半球居住着地球上90%的人口,而南半球只有10%的人口,在北半球,人口又多集中在北纬20°~60°之间的温带和亚热带地区。人口分布还有集中于沿海地区的趋势。人口分布在垂直方向上,大量集中在比较低平的地方,海拔高的地方人口相对稀少。通常,中纬度、地势低平和沿海位置对人口有明显的吸引作用。现在世界人口的79.4%集中在北纬20~60°地区;世界海拔200米以下地区人口占全球的56.2%,海拔200~1000米地区人口占全球的35.6%;世界距海岸200公里以内地区虽只占全球陆地面积不足30%,但拥有世界总人口的一半以上;3.时滞性(或惰性)。人口分布往往明显落后于生产力发展和经济中心的转移。其原因在于人口分布的变化依赖于自然增长率和净移民率的时间积累效应,速度比较迟缓。只有在人口基数很少的新开发地区,移民因素才能立即产生显著效果。全球、各国和各地区人口(现象)的分布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的研究,几乎构成人口地理学的全部内容。

人口增长问题:1.人口分布,目前世界人口已超过70亿,其中绝大多数生活在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人口出生率下降,发展中国家人口猛增,自20世纪60年代起发达国家就出现了人口增长率下降的趋势,而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率呈上升趋势。 2.年龄结构世界人口的年龄结构两极分化,发达国家面临人口老龄化问题,而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年轻的多,有生育能力的人多,这就决定了发展中国家今后的人口还要持续增长。全从世界来看,人口正在老化,年龄中值从1950年的22.9岁提高到1985年的23.3。预计到2050年,年龄中值将超过30岁。 3.健康状况世界人口健康状况都有所改善。所有各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和婴儿死亡率大约下降了1/3。但是发展中国家的人口健康状况与发达国家之间仍存在着较大的差距。特别是由于环境恶化造成的健康为害对发展中国家的影响更为严重。 4.文化程度绝大多数国家人口的文化程度都不断提高。但据统计,世界上大约有1/5的成年人不能读和写,这些人口主要分布在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世界大多数国家中,妇女的文化程度都比男性低。 5.城市人口急剧膨胀近些年来,世界城市人口增长达到惊人的程度。据统计:工业革命以来,达到100万人口规模的城市1800年全世界只有伦敦一座,1850年有3座,1950年增加到115座,1980年达则到234座。由此可见,随着社会的发展,城市人口所占的比重逐年增大。

世界人口分布图: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12:40:2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29658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大洲   分界线   土著   人种   两大洲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