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下图是我们课本最后“中国历史大事年表”的一部分(1368—1840),请你按要求把相关大事的序号填到相应的问题后面。(1)属于政权更替(王朝兴或亡)的大事: (3分)(2)属于抗击外来侵略的大事: (3分)(3)属于平定国内叛乱的大事: (2分)(4)属于对外友好交往的大事: (1分)(5)表现了农民起义巨大力量的大事: (2分)(6)规定了中俄两国东段边界走向的大事: (1分)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属于政权更替(王朝兴或亡)的大事: (3分)(2)属于抗击外来侵略的大事: (3分)(3)属于平定国内叛乱的大事:(2分)(4)属于对外友好交往的大事: (1分)(5)表现了农民起义巨大力量的大事: (2分)(6)规定了中俄两国东段边界走向的大事: (1分)(说明:学生对某一问题所填序号必须完全正确,否则,这一问题即不得分。)
解析
(1)本题主要考查图中属于政权更替的大事。图片中能够归入此类的史实主要有:(1)1368年,朱元璋称帝,元朝灭亡;(5)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7)1644年,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农民军攻占北京城,明朝灭亡。(2)本题主要考查图中属于抗击外来侵略的大事。图片中能够归入此类的史实主要有:(4)1561年,戚继光在浙江平定倭寇;(8)1662年,郑成功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9)1685、1686年,康熙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战。(3)本题主要考查图中属于平定国内叛乱的大事。图中能够归入此类的史实主要有:(11)1757年,清政府平定漠西蒙古的一支,准噶尔部叛乱。此外,1696年康熙帝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和18世纪中期乾隆帝平定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兄弟叛乱的事也可以归入此类。(4)本题主要考查图中属于对外友好交往的大事。图中能够归入此类的史实主要有:(3)1405-1433年,郑和七次下西洋,其目的是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郑和的远航,促进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经济交流,加强了我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关系。(5)本题主要考查图中表现了农民起义巨大力量的大事。图中能够归入此类的史实主要有:(1)1368年,朱元璋称帝,元朝灭亡,朱元璋原来是农民起义军的首领之一,他就是因为领导农民起义而登上皇位的;(7)1644年,李自成建立大顺政权,农民军攻占北京城,明朝灭亡,李自成也是农民起义军的首领。(6)本题主要考查图中规定了中俄两国东段边界走向的大事。图中能够归入此类的史实主要有:(10)1689年,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流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下图是我们课本最后“中国历史大事年表”的.....”主要考查你对 [西方传教士的东来 ]考点的理解。
西方传教士的东来
西方传教士东来:从张骞通西域开始,源源不断的中西方文化交流就沿着丝绸之路给中国带来了异域文化,传教士这个特殊的群体也纷纷东来。传教士在中国最初的活动是传播基督教。明朝开始,传教士的活动不仅仅局限于传教,他们更将西方科学带到了中国古老的土地上,中国由此开始了“西学东渐”的历程。清朝末年开始,传教士开始利用宗教协助列强对中国进行文化侵略。西方传教士在给中国带来基督教,带来近代科学的同时,也给中国带来了帝国主义文化侵略。
西方传教士东来的实质:向东方传播天主教,加强天主教对世界的影响。
西方传教士来中国传教:来到中国的著名的传教士有罗明坚和利玛窦。他们共同用汉字写成了宣传天主教教义的《天主实录》。利玛窦在中国传教,根据中国情况,开创新的传教方式,取得了很大成功。他的传教方式,主要有三条。第一,走上层路线,与官僚士大夫交接,结识公卿及大儒学者等,并且争取皇帝的支持,因而得以在中国立足。第二,随从中国风尚,以减少传教的阻力。如学习中国语言,读儒家书籍,改穿儒服,又以儒家经典来解释基督教教义,力图说明基督教教义与儒家思想相通,甚至不惜修改教规,允许教徒祭天、祭祖、拜孔等。第三,介绍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以此作为传教的门径,由于这些科学知识有益于实用,可补中国之不足,因而得以取信于士大夫,见重于当局,徐徐引人入教。 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利玛窦获得了明神宗的接见,他向神宗献上天主像、圣母像、圣经、十字架、万国地图、自鸣钟、西洋琴等诸方物。明神宗大喜,即留利玛窦住在北京,于宣武门内赐给房屋,并允许设堂传教,生活所需皆由朝廷供给。后来他广结硕学和大员,从事著述和翻译。客观上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和中国自然科学进步。
利玛窦
西方传教士来到中国传教的原因: 1.新航路的开辟,在郑和下西洋时,中国与东非沿岸之间的航线已经通畅。不久之后,西欧掀起了航海探险热,发现了美洲新大陆,寻找到了到达东印度的新航路。完成了首次环航地球之行。所有这些都为西方传教士之大批东来创造了有利条件。2.殖民势力东来:随着地理大发现,西欧各国纷纷向非洲、美洲、亚洲等地区殖民。嘉靖年间,葡萄牙占据澳门;后来荷兰、西班牙又入侵台湾。这也为西方传教士来华传教提供了据点。 3.传统的天主教在欧洲失势:欧洲发生宗教改革,马丁·路德、加尔文等纷纷反对传统的天主教,创立新教。天主教一方面在欧洲建立耶稣会,抵挡新教的发展,另一方面向东方扩大天主教的影响,以挽回劣势。 4.教士的虔诚传播,虽然有这耶稣会的政治目的,但是来华的教士许多都是有虔诚的信仰,热心传播教义。这些专门传教,不为利禄的传教士,得到了中国社会上层开明士大夫的认可。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12:27:30,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2926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