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左传》材料二: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 ——《左传》材料三:天子杀殉,众者数百,寡者数十;将军、大夫杀殉,众者数十,寡者数人。——《墨子》请根据材料回答:(1)材料一反映西周实行什么制度?(2分) (2)材料二反映了西周统治者采取哪些措施来巩固统治?(4分)(3)材料三中惨遭杀殉的是什么人?(2分)从中得到哪些认识?(2分)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分封制(2分) (2)礼仪教化与暴力镇压(或军队刑法与礼仪教化)(4分)(3)奴隶(2分)。奴隶制度的血型残暴;奴隶地位的低下;奴隶命运十分悲惨;奴隶社会等级森严等。(言之有理即可,答出一点得2分)
解析
第(1)问,主要考查学生对西周分封制的准确识记,依据已学知识可知,为了巩固统治,西周实行分封制,周天子把平民、奴隶,分给亲属、功臣等,封他们为诸侯,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向天子交纳贡品,平时镇守疆土,战时带兵随从天子作战。第(2)问,主要考查的学生对材料的解读能力,“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其中,祀是祭祀,戎是战争。在这里祀还有其更广泛的意义,那就是礼仪教化,这样看来,西周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一个方面是加强礼仪教化方面对老百姓的麻痹、影响,另一方面,就是暴力镇压。第(3)问,主要考查学生对西周奴隶生活的准确理解与认识,依据已学知识可知,那时候,奴隶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命运十分悲惨。可以得到的认识有:奴隶制度的血型残暴;奴隶地位的低下;奴隶命运十分悲惨;奴隶社会等级森严等。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封建亲戚,.....”主要考查你对 [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盘庚迁殷、牧野之战,国人暴动) ]考点的理解。
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盘庚迁殷、牧野之战,国人暴动)
商朝:商朝又称殷、殷商,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约公元前1600年,夏朝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直到盘庚迁殷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所以商朝又称为“殷”或“殷商”。公元前1046年,末代君王商纣王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商朝灭亡。商朝处于奴隶制鼎盛时期,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符号。在商时期的长江流域也平行存在发达的非中原文明。 盘庚迁殷:在盘庚以前,商王朝政局混乱,同时黄河下游经常闹水患,商王朝的统治出现了危机。盘庚继位以后,把都城从奄(今山东曲阜)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并执行比较开明的政策,人民安居乐业,文化发展,社会富足繁荣,商王期从此中兴。故商又可称为殷或殷商。牧野之战:商朝晚期,纣王暴政。周部族逐渐强大,决定推翻商纣统治,公元前1046年,双方在牧野大战。商军在阵前纷纷倒戈,引导周军攻入商都。商纣逃到鹿台自焚而死,商朝灭亡。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做西周。国人暴动:周厉王即位后,宣布山川林泽收归国有,百姓严禁利用,对内采取高压政策。镐京内的平民阶级“国人”对此十分不满,引发暴动,后周厉王逃离镐京,周公,召公代理政事,史称“周召共和”。
殷墟文明主要成就:1、殷墟出图大量刻有文字的兽甲,被称为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2、殷墟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其中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
商朝统治中心:
殷墟文明:殷墟古称“北蒙”,甲骨文卜辞中又称之为“大邑商”、“商邑”,为中国商代晚期(约公元前1300年-公元前1046年)的都城所在地,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人类历史文化遗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以殷墟为都城的商代晚期,疆域广阔,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空前发达,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典范之一。殷墟以独具风格、规模巨大、规划严饬的宫殿建筑和商王陵墓体现出恢弘的都城气派而卓绝一时;以制作精美、纹饰细腻、应用广泛的青铜器而闻名中外;以青铜冶铸、玉器制作、制车、制骨、陶器、原始瓷器烧造等高度发达的手工业而享誉世界;以造字方法成熟、表现内容丰富、传承有序的甲骨文而在世界文明史上独领风骚。殷墟丰富的文化遗存从各个方面反映出中国古代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是华夏先民对人类社会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11:33:0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277838.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