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塔夫理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中提到:“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

更新时间:2023-02-04 11:32:36 阅读: 评论:0

题文

斯塔夫理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中提到:“在中国长达数千年的历史上,有过三次大革命,它们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的政治和社会结构。第一次发生于公元前221年,它结束了领主封建制……”材料中的“领主封建制”是指A.分封制B.封建君主制 C.封建制度D.中央集权制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A

解析

“领主封建制”是指分封制。中国的封建领主经济建立于西周,是指土地归国王所有,国王把土地以封地的形式分封给诸侯,诸侯又可以把属于自己的封地分封给下一级贵族,下一级贵族再分封给下一级,以此类推。依照宗法制规定,他们一般将这些土地世代相传,使被封赐的土地成为各级封建领主的世袭所有。于是,土地所有的等级结构形成以天子为首的封建土地所有者阶级。土地上的人民成为附庸,即成为固定在土地上的依附农民,也就是农奴。这就是封建领主制经济。故本题选A。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斯塔夫理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中提到:“在.....”主要考查你对 [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盘庚迁殷、牧野之战,国人暴动) ]考点的理解。

商汤灭夏和武王伐纣(盘庚迁殷、牧野之战,国人暴动)

商朝:商朝又称殷、殷商,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朝代,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约公元前1600年,夏朝诸侯国商部落首领商汤率诸侯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在亳(今商丘)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直到盘庚迁殷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二百七十三年,所以商朝又称为“殷”或“殷商”。公元前1046年,末代君王商纣王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商朝灭亡。商朝处于奴隶制鼎盛时期,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符号。在商时期的长江流域也平行存在发达的非中原文明。 盘庚迁殷:在盘庚以前,商王朝政局混乱,同时黄河下游经常闹水患,商王朝的统治出现了危机。盘庚继位以后,把都城从奄(今山东曲阜)迁到殷(今河南安阳),并执行比较开明的政策,人民安居乐业,文化发展,社会富足繁荣,商王期从此中兴。故商又可称为殷或殷商。牧野之战:商朝晚期,纣王暴政。周部族逐渐强大,决定推翻商纣统治,公元前1046年,双方在牧野大战。商军在阵前纷纷倒戈,引导周军攻入商都。商纣逃到鹿台自焚而死,商朝灭亡。武王建立周朝,定都镐,又称镐京。历史上叫做西周。国人暴动:周厉王即位后,宣布山川林泽收归国有,百姓严禁利用,对内采取高压政策。镐京内的平民阶级“国人”对此十分不满,引发暴动,后周厉王逃离镐京,周公,召公代理政事,史称“周召共和”。

殷墟文明主要成就:1、殷墟出图大量刻有文字的兽甲,被称为甲骨文,是我国最早的文字。2、殷墟出土了大量青铜器,其中的司母戊鼎是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

商朝统治中心:

殷墟文明:殷墟古称“北蒙”,甲骨文卜辞中又称之为“大邑商”、“商邑”,为中国商代晚期(约公元前1300年-公元前1046年)的都城所在地,距今已有3300年的历史,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是人类历史文化遗产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以殷墟为都城的商代晚期,疆域广阔,政治、经济、军事、科技、文化空前发达,开创了中国历史的新纪元,成为中国古代文明的典范之一。殷墟以独具风格、规模巨大、规划严饬的宫殿建筑和商王陵墓体现出恢弘的都城气派而卓绝一时;以制作精美、纹饰细腻、应用广泛的青铜器而闻名中外;以青铜冶铸、玉器制作、制车、制骨、陶器、原始瓷器烧造等高度发达的手工业而享誉世界;以造字方法成熟、表现内容丰富、传承有序的甲骨文而在世界文明史上独领风骚。殷墟丰富的文化遗存从各个方面反映出中国古代高度发达的青铜文明,是华夏先民对人类社会发展做出的突出贡献。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11:32:3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27771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中国   通史   领主   有过   长达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