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推荐七年级语文同步课后练习同步习题精选
(一)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1.给划线的字注音。 (1)惩山北之塞 (3)出入之迂也 (3)曾不能损魁父之丘 (4)荷担者 (5)始龀 2.解释画线的词语。 (1)年且九十 (2)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3)且焉置土石 (4)投诸渤海之尾 (5)寒暑易节 (6)始一反焉 3.翻译下面的语句。 (1)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4.愚公移山的原因和目的各是什么? 5.从本段记叙的内容看,愚公移山遇到的两个困难是什么?文中哪些语句说明了这些困难?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说明的语句是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文中哪些语句表明愚公移山的决定得到大家的拥护?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表明愚公移山的行动得到帮助的句子是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从这段文字看,参加移山的一共有 个人,他们运送土石所采用的方式是 ,运一次土石需要 的时间。 (二)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馀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1.翻译下面的语句。 (1)甚矣,汝之不惠 (2)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2.智叟讥笑并阻止愚公移山的理由是什么?(用原文回答) 3.愚公认为两座山可以移走的根据是什么?(自己概括) 4.文中哪句话正证明了愚公在和智叟的辩论中取得了胜利? 5.这段文字是全文的核心,反映了我国古代人们在人和自然关系问题上的两种对立的观点,智叟从 的观点出发,而愚公从 的观点出发,认为 。 6.你从愚公移山的故事中,得到什么启示? 参考答案 (一) 1-3题答案略 4.原因: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目的: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5.(1)运土石的工具小(2)运土石的距离远时间长 说明的语句是:(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2)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6.(1)杂然相许(2)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士之北。” 7.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 8.五个人;用箕畚跳运;一年 (二) 1.答案略 2.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 3.子子孙孙无穷尽,可是杀却不增高加大 4.河曲智叟无以应 5.(1)静止(2)自然条件无法变更(3)发展(4)自然是可以被征服的 6.只要坚忍不拔,顽强奋斗,就能战胜困难。
相关推荐
初一语文华南虎练习同步
马2014年七年级语文马练习题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11:29: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27729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