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地区行政区划:
中国东北地区,简称中国东北、东北、东北地区或东北三省,是中国的一个地理大区,也属于第二阶梯的经济大区。其与营州、辽东、关东、关外、满洲等地名具有前后相继的承接关系,只不过具体所指的地域范围有一定差别。
现在的中国东北地区,狭义上指由辽宁、吉林、黑龙江等三省构成的区域,广义上则包括辽宁、吉林、黑龙江,以及旧为东三省管辖之内蒙古东四盟市(呼伦贝尔市、兴安盟、赤峰市、通辽市)在内。土地面积为126万平方公里,占全国国土面积的13%,2010年GDP总量33367亿元,占中国全国的8.38%,人口1.2亿,占中国全国总人口的9.18%。
中国东北地区区位特征:
1、地理条件:
东北地区的范围相当于中国的寒温带和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以冷湿的森林和草甸草原景观为主。东北地理中心在长春,长春也是东北(满洲)地理划分的中心原点。东北地区的界线,北面与东面以国界为界;西界大致从大兴安岭西侧的根河口开始,沿大兴安岭西麓的丘陵台地边缘,向南延伸至阿尔山附近,然后向东沿洮儿河谷地跨越大兴安岭至乌兰浩特以东,再沿大兴安岭东麓南下,经突泉、至白音胡硕,然后沿松辽分水岭南缘,经瞻榆、保康,以下沿新开河、西辽河至东西辽河汇口处。这条界线相当于干燥度1.25的等值线和黑钙土在平地上分布的西界。界线以西的呼伦贝尔高原、大兴安岭南段与西辽河平原属温带半干旱草原景观,划归内蒙古地区。东北地区的南界,即与华北地区的分界,大致从彰武经康平、昌图折向南,再经铁岭、抚顺、宽甸抵鸭绿江畔。它相当于≥10℃活动积温3200℃等值线。界线以南的辽河下游平原和辽东半岛属暖温带夏绿林景观,划入华北地区。
2、气候:
东北地区东北地域广阔自南向北跨暖温带、中温带与寒温带,气候类型多样,主要气候类型为温带季风性气候,四季分明,夏季温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自东而西,降水量自1000毫米降至300毫米以下,从湿润区、半湿润区过渡到半干旱区。东北地区森林覆盖率高,可拉长冰雪消融时间,且森林贮雪有助于发展农业及林业。
3、土地:
东北全境土地面积:147.3935万平方公里(东三省+内蒙古东部)
东北全境耕地面积:3.9176亿亩(东三省+内蒙古东部)
东北全境草原面积:6.875585亿亩(东三省+内蒙古东部)
4、资源:
东北盛产煤,有多个煤矿。著名的有辽宁抚顺煤矿.
铁:著名的有辽宁鞍山钢铁厂。
石油:有著名的大庆油田和盘锦辽河油田。
金刚石
金矿:以黑龙江漠河一带的沙金最为出名。
森林资源: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等地产质均优。森林的覆盖率大,可拉长冰雪消融时间,且森林贮雪有助于发展农业及林业。
淡水及海水鱼类。
东三省:
“东三省”狭义概念通常指辽宁省、吉林省和黑龙江省三省区域,就是通称所说的“东三省”或者“东北三省”。
“东三省”广义上还包括内蒙古自治区东部(即“东四盟”,又称“三市一盟”。包括现在的呼伦贝尔市、通辽市、赤峰市和兴安盟)。
就原来行政区划划分之东北地区,为继承清朝之“东三省”(即奉天省——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或国民政府之东北九省之划分。
东四省:
“东四省”,指1930年代,被并入满洲国的辽宁省、吉林省、黑龙江省以及旧热河省。
东北九省:
主条目:东北新省区方案
东北四省区:
“东北四省区”,指黑龙江省、吉林省、辽宁省及内蒙古自治区东部。现已建立东北四省区合作行政首长联席会议机制,由黑吉辽蒙四省区行政首长及各主要城市的负责人共同参加。
东北地区的产业发展:
一、经济:
1、中国四大经济地理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目前设有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领导小组办公室,由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主任张国宝兼任办公室主任,对东北地区进行协调。2006年,中共中央政府将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拟订为国策,东北三省地区成为中国第四个大型的经济纽带,另外三个分别是长江三角洲,京津冀都市经济圈以及珠江三角洲。
2、振兴的主要工业:
被中央提及的主要被振兴的工业有石油、化工、汽车、旅游进出口贸易,以及轻工业制造等。其中在2007年中共中央政府以及俄罗斯政府亦提出利用中国政府的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俄罗斯政府的远东大开发的双重机遇发展中国和俄罗斯的贸易(中俄贸易),这些贸易包括两个主要的石油输送管道:自俄罗斯进入中国后自大庆至哈尔滨至长春至沈阳至大连,另外一个线路是自俄罗斯进入中国后自大庆至哈尔滨至长春至吉林市。
3、振兴中的主要城市:
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主要以两个经济带为主进行深入发展,分别是北起哈尔滨,中至长春、南沈阳、大连;另外一条则是辅助经济带,位于东北东部靠近俄罗斯,朝鲜以及日本海的一些城市:北起牡丹江向南延伸,途径延吉、丹东、锦州、葫芦岛南至大连。其中第一个经济带城市主要以重型工业为基础发展经济,第二个辅助经济带主要以边贸以及旅游业发展为主,以牡丹江做为中心城市发展对俄贸易,以丹东和延吉做为中心城市发展对朝鲜半岛的贸易,另外大连亦可作为一个工业城市亦可作为一个重型的港口边贸城市发展双边贸易。其中牡丹江以及吉林省东部地区亦可发展旅游行业,例如:镜泊湖以及长白山等自然资源。
影响:
二、工业:
东北地区的重工业在三十年代开始建成完整的工业体系,成为东北亚最先进的工业基地之一,著名的沈阳铁西区就在东北区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由于原有的工业基础和紧邻苏联的关系,许多重工业建设项目也都被安排在东北。
三、农业:
东北的经济作物为春麦、大豆、马铃薯、玉米、甜菜、高梁,其农作物分布有些微的区域差异,北部盛产大豆、甜菜、大米等;中部则盛产高梁、小米、棉、花生等,南部则盛产温带水果、玉米、棉花等,有云“寒暖农分异,干湿林牧全,麦菽遍北地,花果布南山”,即说明了当地的农作物分布现象。
大连地区盛产苹果、梨、桃等水果,沿海地区盛产海参、鲍鱼、牡蛎、对虾及各种鱼类。黑龙江省的三江平原是中国最大的稻米生产基地。
东北也拥有世界三大黄金玉米带之吉林黄金玉米带,其中长春平原(东北中部平原)被誉为“黑土地之乡”,东北农业占据中国半壁江山,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四、文化:
值得注意的是,与中国其它地理大区的情况不同,东北地区的居民对“东北”这一概念的认同感大于对辽宁、吉林、黑龙江、东四盟的认同感,即首先认同“东北人”的身份,其次才是对省籍的认同。这一现象的形成原因与该地区的独特历史、风俗习惯及语言的统一,以及居民以来自河北、山东两地的移民为主体有关(闯关东)。
东北地区属于以汉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圈,还融合了满洲、蒙古、朝鲜、鄂伦春、鄂温克、锡伯及俄罗斯等民族的文化习俗以及日本、俄国和朝鲜的国家的风俗文化和语言。东北方言在一些词汇上受满洲、日本、朝鲜及俄罗斯文化的影响。词汇方面,如“噶斯”(日语ガス音译,即煤气)、咧巴(俄语Хлеб音译,即面包)、笆篱子(俄语Пале的音译,原为栅栏,转意为监狱)等。饮食方面如对俄式食物和朝鲜食物的喜好,均可反映出外来文化的影响。
发源于东北农村的乡土娱乐有二人转、秧歌、吉剧、踩高跷。其中踩高跷在古代文献有关渤海国的记述中就有描绘。东北摇篮曲(月儿明风儿静...)是代表东北地区的一首民歌。
五、教育:
东北地区的文化教育设施、教育普及率和升学率在中国属于上等水平。其中辽宁省为在中国高等教育普及率较高的省份。主要科学研究机构分布于哈尔滨、长春、沈阳和大连,其中以光学机械、冶金和军工产业的研究水平最为发达。其中亦有在中国占有重要地位的重点大学如学校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东北师范大学、东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以及哈尔滨工程大学等。
发生在东北地区的历史事件表:
前4000年,肃慎族系新开流文化和茶阿冲文化。
两周时期,肃慎、燕、亳吾北土也。东北和中原开始交流
前300年,燕将秦开破东胡,开辟辽东。
前226年,秦将王翦攻克燕都蓟(今北京),燕王喜与太子丹逃亡辽东,秦将李信追太子丹至衍水。
前222年,王翦之子王贲率军进攻辽东,俘虏燕王喜,燕国遂亡。秦在东北地区设辽西郡及辽东郡等。
前2世纪,扶余国建立。
前37年,高句丽国建立。
698年,渤海国建立。
907年,耶律阿保机建立辽国。
926年,渤海国亡于契丹。
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国。
1269年,至元六年,元朝政府设置辽阳等处行中书省于东京(今辽宁省辽阳市)。
1409年,永乐七年,明朝政府设置奴儿干都指挥使司管辖奴儿干地区的所有军事建制机构。都司的主要官员初为派驻数年而轮调的流官,后为当地部落领袖所世袭。
1616年,后金(后改为清)在现在的辽宁省中部建立。
1644年,清军入北京。明朝灭亡。
1689年,中俄《尼布楚条约》签定,规定外兴安岭以南包括整个黑龙江流域皆为中国领土。
1858年,《瑷珲条约》。黑龙江成为界河。
1860年,黑龙江将军特普钦上疏朝廷,呼吁开禁放垦,鼓励移民,获得采纳。闯关东移民潮开始。
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开始。
1898年,日本租借关东。
1904年,日俄战争开始。
1905年,日俄签订停战条约。
1906年,成立“满铁”。
1911年,辛亥革命。
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清朝灭亡。
1928年,发生皇姑屯事件。
1931年,柳条湖事件。发生九一八事变。
1932年,满洲国建国。
1934年,溥仪即位满洲国皇帝。
1945年,苏军入侵,日本战败。满州国崩溃。中华民国国民政府接收东北,并与早一步接收的中共发生冲突。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11:24: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27644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