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材料一:如下图创始人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材料二:秦朝以法家学说治天下,…

更新时间:2023-02-04 10:59:55 阅读: 评论:0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材料一:如下图(今位于合川草街乡育才学校的旧址)创始人陶行知先生的名言“千学万学学做真人,千教万教教人求真”。材料二:秦朝以法家学说治天下,……汉武帝时董仲舒提出“罢黩百家,独尊儒术”后,中华文化从此和孔子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孔子也成为中华文化的代表人物。国学大师柳诒征(注:人名)以孔子为“中国文化之中心”,“其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其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                                                          ——选载自百度百科材料三:《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工作方针:优先发展、育人为本、改革创新、促进公平、提高质量。请回答:(1)材料三《刚要》中提到的“改革创新、促进公平”的思想,孔子和陶行知在教育上都已经有所体现。请根据材料及结合所学,以具体的史实对此加以说明。(2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指出“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的原因有哪些?(2分)(3)育才学校的建立是抗战时期重庆文化教育繁荣的表现,请根据所学知识,概括重庆文化教育发展的原因。(2分)(4)今天,我们又一次站在了教育改革的浪尖上。为了真正贯彻教育改革《刚要》的精神,为了国家教育的未来,请你提一条合理化建议。(1分)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陶行知和孔子都注重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同时注重因材施教等,可以看出他们在教育方面的大胆创新。(史实和说明各占1分,共2分)(2)在孔子之前的中国文化,因他而传承;在孔子之后的中国文化,因他而发展。(意思相近即可,不可照抄原文。2分)(3)抗战时期,重庆是陪都,为文化教育的发展提供了保证;随着沿海或省外工厂的内迁,大批学校迁来重庆等。(符合题意的2个方面原因即可得2分)(4)加大对文化教育的投入力度等。(符合题意,言之成理即可得1分)

解析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孔子创办私学,不问出身,让普通百姓具有接受教育的权利;陶行知注重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因材施教等等;说明他们注意改革创新,促进教育公平。(2)根据题干“……其前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传;其后数千年之文化,赖孔子而开;无孔子,则无中国文化”。可知,孔子在中华文化的传承上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3)根据所学知识可知,重庆的地位比较特殊,它是陪都,有利于教育文化的发展;(4)本小题主观性较大,可知从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加大对文化教育的投入等方面去思考。                                                     点评:本题难度适中,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孔子通过长期私人讲学的实践创造出了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他把因材施教与启发诱导结合起来,即从学生个别的实际情况出发,运用启发诱导的方法,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以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这些教育思想对我们今天的教育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阅读下列材料回答:材料一:如下图(今位于.....”主要考查你对 [夏商周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考点的理解。

夏商周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

夏商周农业和畜牧业:后代成为“五谷”的农作物,商周时期已经齐备。农业上已知道选种、施肥和治虫害。今天家畜家禽的主要品种,商朝时都已经有了,还建有牲畜圈栏。

夏、商、西周各时期的农业畜牧业发展:1、农业:耕作:奴隶和庶民在井田上集体耕作。作物:“五谷”在商周时期都已种植,在甲骨文和《诗经》中有记载。农具:绝大部分是木、石、骨、蚌制工具,青铜工具极少。2、畜牧业:商朝饲养的家畜很多,用于食用,拉车,祭祀等。

夏商周时期使用的农具: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10:59:5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27111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材料   法家   秦朝   学说   创始人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