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列举了一些生物的名称,据此回答问题.蝴蝶、花生、马尾松、乌贼、麻雀、鲸、紫菜、老虎、细菌、扇贝、藏羚羊、萤火虫、大熊猫、蘑菇上述生物中在大气圈、水圈、

更新时间:2023-02-04 10:30:18 阅读: 评论:0

题文

下面列举了一些生物的名称,据此回答问题.蝴蝶、花生、马尾松、乌贼、麻雀、鲸、紫菜、老虎、细菌、扇贝、藏羚羊、萤火虫、大熊猫、蘑菇(1)上述生物中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都有分布的是______.(2)请将以上除(1)提到的以外的生物名称填写在生物圈适当的范围中.③岩石圈______;②水圈______;大气圈______.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生物圈的范围: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处,厚度为2 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大气圈中生物主要集中于下层,即与岩石圈的交界处.鸟类能高飞数千米,花粉、昆虫以及一些小动物可被气流带至高空,甚至在22000米的平流层中还发现有细菌和真菌.限制生物向高空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缺氧、缺水、低温和低气压.大气圈中的生物主要有昆虫、鸟类、翼手类如蝴蝶、麻雀、萤火虫、漂浮在空中的微生物等.岩石圈是地球表面的固体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在这一圈层内,有郁郁葱葱的森林,一望无际的草原,绚丽多彩的奇花异草,还有五颜六色的昆虫,种类繁多的飞禽走兽,以及大量的细菌、真菌,如花生、马尾松、老虎、藏羚羊、熊猫、蘑菇.岩石圈也是人类的“立足点”,在岩石圈中,生物分布的最深记录是生存在地下2500~3000米处石油中的石油细菌,但大多数生物生存于土壤上层几十厘米之内.限制生物向土壤深处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缺氧和缺光.但人类的活动可以到达生物圈的各个圈层.水圈包括地球上的全部海洋、茎和湖泊.水圈中几乎到处都有生物,但主要集中于表层和浅水的底层如乌贼、鲸、紫菜、扇贝.世界大洋最深处超过11000米,这里还能发现深海生物硫化细菌.限制生物在深海分布的主要因素有缺光、缺氧和随深度而增加的压力.因此(1)上述生物中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都有分布的是细菌;(2)③生活在岩石圈的有:花生、马尾松、老虎、藏羚羊、熊猫、蘑菇②生活在水圈的有:乌贼、鲸、紫菜、扇贝;①生活在大气圈的有:蝴蝶、麻雀、萤火虫;故答案为:(1)细菌;(2)③岩石圈有:花生、马尾松、老虎、藏羚羊、熊猫、蘑菇②水圈有:乌贼、鲸、紫菜、扇贝;①大气圈有:蝴蝶、麻雀、萤火虫.

解析

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下面列举了一些生物的名称,据此回答问题......”主要考查你对 [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 ]考点的理解。

生物圈的概念和范围

生物圈的概念:是所有生物的家。生物圈是一个复杂的、全球性的开放系统,是一个生命物质与非生命物质的自我调节系统,是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

生物圈的范围:    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生物圈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度,厚度为20千米左右的圈层,包括大气圈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大气圈的空气是由多种气体组成,如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在大气圈中生活的生物,主要是能够飞翔的昆虫和鸟类,还有细菌等微小生物。 水圈包括地球上全部海洋和江河湖泊。在水圈中,几乎到处都是生物,但大多数生物生活在水面下150米以内的水层中。 岩石圈是地球表层的固定部分。它的表面大多覆盖着土壤,是一切陆生生物的“立足点”。我们生活的地球是半径为6370km的球体,从地心到地表可划分为三个圈层:地核(内核+外核)、地幔和地壳。地壳表层是土壤岩石层,地球温度随深度而升高,地表温度为常温,到地壳下沿温度可达1000摄氏度,地幔温度高达1200-2000摄氏度,地核温度高达2000-3000摄氏度,最高不超过5000摄氏度。 生物圈的基本厚度:如果以海平面为标准来划分,向上可到达约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处。

易错点:误认为整个地球都属于生物圈:生物圈是所有生物的家。地球上适合生物生存的地方,其实只是它表面的一薄层,科学家将这一簿层叫生物圈,它包括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岩石圈的表面,存地壳内部是不可能有事物存在的。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10:30:18,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2638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大气圈   水圈   马尾松   生物   扇贝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