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制取气体的装置,请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带有标号仪器的名称:①______;②______.(2)实验室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所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填序号).用C装置收集氧气后,验满的方法是______.制取氧气的实验操作步骤主要有:①加热;②向试管中装药品,试管口放一小团棉花,用带导管的胶塞塞紧,并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③检查装置气密性;④用排水法收集氧气;⑤停止加热;⑥将导管从水槽中取出;⑦连接仪器.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______(填序号).其中检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3)欲使用F装置收集较纯净的氧气,则应先将装置中装满水,再将气体从______(填“a”或“b”)端通入.(4)用排新制澄清石灰水的方法收集了半瓶氧气,然后将燃着的木炭伸入该集气瓶中继续做气体性质实验,能观察到的现象是______,写出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标号仪器分别是铁架台、水槽;(2)A装置是用加热固体的方法制取氧气,且试管口有棉花团,说明是用加热高锰酸钾的方法制取氧气,方程式是2KMnO4 △ . K2MnO4+MnO2+O2↑,该反应需要加热,属于固体加热型,故选发生装置A;检验氧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将带火星的木条放于集气瓶口,观察木条是否复燃进行判断;制取氧气的步骤可简记为“查装定点收移熄”,所以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⑦③②①④⑥⑤,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将带导管的胶塞塞紧试管,导管一端浸没在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水中的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如果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3)氧气的密度比水小,故应从短导管进气,长导管出水;(4)木炭在氧气中燃烧发出白光,放出热量,生成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二氧化碳,所以集气瓶内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二氧化碳和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水,方程式是:Ca(OH)2+CO2═CaCO3↓+H2O;故答案为:(1)①铁架台; ②水槽;(2)2KMnO4 △ . K2MnO4+MnO2+O2↑; A;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若木条复燃,则氧气已经收集满; ⑦③②①④⑥⑤;将带导管的胶塞塞紧试管,导管一端浸没在水中,用手紧握试管,观察水中的导管口是否有气泡冒出,如果有气泡冒出,说明装置不漏气;(3)b;(4)木炭燃烧发出白光,放热;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Ca(OH)2+CO2═CaCO3↓+H2O.
解析
△ .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如图是实验室常用的制取气体的装置,请根据.....”主要考查你对 [装置气密性检验 ]考点的理解。
装置气密性检验
装置气密性检验采用的一般方法:通过气体发生器与附设的液体构成封闭体系,依据改变体系内压强时产生的现象(如气泡的生成,水柱的形成,液面的升降等)来判断装置气密性的好坏。在实际检验过程中,由于气体发生器结构不同,因此检验方法也有一定的差异。
注意事项:在中学化学实验及有关实验设计习题中,经常涉及装置的气密性检验问题。一般说来,无论采用那种装置制取气体,在成套装置组装完毕装入反应物之前,必须检查装置的气密性,以确保实验的顺利进行。
一些常见装置的检验方法总结如下,以供同学们参考:1.如图1,此装置为最简易的制取气体装置,对于该装置的气密性检查,主要是通过气体受热后体积膨胀,压强增大。 具体方法为:把导管口的下端浸入水中,用双手紧握试管。如果观察到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则证明装置不漏气。注意:若外部气温较高,实验现象不明显,我们可以使用酒精灯对试管底部微微加热,但现象一定要注意撤走酒精灯后,导管中能形成一段水柱,并且一段时间不下降,才能说明气密性好。 2.如图2所示,此装置漏斗与大气相通,无法如上例那样进行检查。要进行其气密性检查,首先要考虑的问题是如何使锥形瓶不直接通过漏斗与大气相通。要解决这一问题,显而易见的用水(或液体)做液封,从而实现这一目的。 具体方法为:从漏斗加入一定量的水,使漏斗的下端管口浸没在液面以下,夹紧弹簧夹,再加入少量的水,停止加水后,漏斗中与锥形瓶中液面差(即水柱高度)保持不变,说明该装置不漏气。 3.图3为启普发生器。该装置的原理与上图2的原理是一样的,但主要是该装置中弹簧夹被活塞代替。 具体方法为:关闭导气管上的活塞,从球形漏斗中加入足量的水,使球形漏斗中出现水柱,水柱高度在一段时间内保持不变,则说明装置不漏气。 4.图4为利用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制取氧气的实验室装置,利用分液漏斗等仪器。这套装置与图2或图3不同,主要的原理与图1一样。 具体方法是:关闭分液漏斗上的活塞,把导气管的一端浸入水中,用双手紧握试管底部。如果观察到导气管口有气泡冒出,而且在松开手后,导管中形成一段水柱,则证明装置气密性好,不会漏气。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10:24:5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26333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