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2011年2月14日晚,“2010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揭晓。好人郭明义高票入选。郭明义用自己微薄的工资撑起了180个家庭的天,用6万毫

更新时间:2023-02-04 10:17:16 阅读: 评论:0

题文

材料一:2011年2月14日晚,“2010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揭晓。好人郭明义高票入选。郭明义用自己微薄的工资撑起了180个家庭的天,用6万毫升鲜血挽救了75条鲜活的生命,用20年执著的无私奉献激发了5000多人的爱心。有人说他“傻”,一辈子都在从自己身上往外掏。掏了力,掏了钱,掏了血,连百年后的遗体也“掏”了,却不求半点回报。2011年1月8日,郭明义荣获“2010年人民网年度责任公民”称号。材料二:当玉树地震发生后,拥有3000余名学生的玉树第三完全小学,80%房屋倒塌,数十名教师徒手挖掘废墟展开救援。截止4月14 日21时,共从废墟中挖出61名孩子。几乎所有教师的手都磨破了,废墟上留下了道道红色血印。“我们流再多的血,也要救出被埋的孩子。”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材料一中郭明义付出了哪些代价?得到了哪些回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上述两则材料中的人物为什么能感动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在日常生活中你准备怎样向他们学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付出了时间、精力、身体健康等。得到了国家和人民给予的很高的荣誉。(2)勇于承担社会责任;无私奉献社会;感恩社会,回报社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的高尚品质感动了我们。(3)示例:学会对自己负责;孝敬体贴理解父母,做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关爱集体,热心公益;自觉履行受教育的义务,珍惜受教育的机会,努力学习;关爱他人,互助互进等。

解析

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材料一:2011年2月14日.....”主要考查你对 [不求代价与回报 ]考点的理解。

不求代价与回报

代价与回报:承担责任,需要付出代价,往往也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承担责任,是自尊、自信的表现,是自立自强的必然选择,是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有些该做的事情,并不是我们自愿选择的,但我们仍要为它们承担责任。履行社会责任,不计较代价与回报,这种奉献精神,是社会责任感的集中体现。

负责任需要承担的代价: ①负责任需要我们付出时间和精力,有时还需要付出金钱。 ②负责任需要我们承担某些精神上的代价。 ③负责任还需要我们放弃一些个人的兴趣和利益。 ④负责任甚至会危及生命。

负责任有哪些好处和意义: ①负责任能建设一个更美好的社会。负责任能改善我们学习、工作和生活的环境。负责任能铸就我们高尚的民族精神。 ②负责任促进个人自由和进步。负责任能使人获得更多的信任和自由;能使人赢得自尊自信;能使人增长才干;能使人获得实际的利益。 不负责任会带来哪些严重后果:不负责任使社会和他人遭受损失;使个人利益遭受损失;使个人名誉遭受损失;甚至受到法律制裁。

责任冲突: ①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时间、精力和各种条件的限制,有些责任的发生履行可能会引发冲突。 ②面对责任冲突,我们在进行责任选择时,可以着重考虑这些因素:时间、相对重要性、可能性、创新的解决办法和途径。我们在进行责任选择时,可以选择时间上最紧迫的、最重要的、自己有能力去完成的责任去完成。在现实生活中,承担责任经常需要我们拿出勇气和担当道义。 每个人在受惠于他人、受惠于社会。的同时,也承担着对他人、对社会应尽的义务和应负的责任。承担责任,是在履行自己应尽的义务,必然会有相应的付出,往往也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一个人在履行责任时,应该不计个人得失。在正常情况下,既少付出代价,又尽到责任,还获得了合理的回报,是最理想的状态。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即使要付出沉重的代价,即使没有任何回报,也要负责任。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10:17:16,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26220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