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的正确操作是A.用手横持滴管在试管口正上方滴液B.滴管下端离开试管口,竖直于试管口的上方C.将滴管伸入试管内,但不触及试管内壁

更新时间:2023-02-04 10:07:33 阅读: 评论:0

题文

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的正确操作是( )A.用手横持滴管在试管口正上方滴液B.滴管下端离开试管口,竖直于试管口的上方C.将滴管伸入试管内,但不触及试管内壁D.将滴管下端靠在试管内壁上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A、在用滴管滴加液体或放置滴管时,不能平放或水平使用,否则液体会流到胶帽处,腐蚀胶帽,所以错误.B、为了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后再进一步污染试剂,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位于试管口上方垂直滴加,所以正确.C、为了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后再进一步污染试剂,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伸入容器内部,所以错误.D、为了防止污染胶头滴管后再进一步污染试剂,用胶头滴管滴加液体时,滴管不能伸入容器内部,更不能接触容器内壁,所以错误.故选B.

解析

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用胶头滴管向试管中滴加液体的正确操作是(.....”主要考查你对 [药品的取用 ]考点的理解。

药品的取用

药品的取用原则: ①使用药品时的“三不(不触、不闻、不尝昧)”源则:不能用手接触约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气味,不得尝任何药品的味道②取用药品时注意节约原则:取用药品应严格按照实验规定的用量取用。如果没有说明用量,一般按最少量(1~2mL)取用液体,固体只需盖满试管底部即可。最大量,液体不超过容器容积的1/3,固体不超过1/2。 ③用剩药品的处理原则:实验用剩的药品不能因为要 “节约”而放回原试剂瓶,这样做会污染试剂瓶中未使用的药品。因此,用剩的药品既不能放回原试剂瓶,也不能随意丢弃,更不能带出实验室,要放在指定的容器中。

药品取用对比分析:1、同体药品的取用 ①取用粉末、颗粒状药品应使用药匙或纸槽,步骤:“一横、二送、三直立”,即将试管横放,用药匙或纸槽将药品送人试管底部(如下图所示),再把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滑入试管底部。②取用块状药品或较大的金属颗粒时应用镊子夹取,步骤:“一横、二放、三慢竖”,即先将试管(或容器) 横放,把药品放人试管(或容器)口以后(如下图所示),再把试管(或容器)慢慢竖立起来,使块状固体缓慢地滑到试管底部,防止打破试管(或容器)底。 2、液体药品的取用 ①滴管吸取法:取少量液体时,可用胶头滴管吸取 (如下图所示)。②取用较多量时,可用倾倒法。步骤:先拿下瓶塞,倒放在桌上;然后拿起试剂瓶,标签朝向手心,瓶口要紧挨着试管口,使液体缓缓倒入试管(如下图)。 3、定量取用药品 ①物质的称量。使用托盘天平称量药品时:使用天平先调零,左物右码要分清,玻璃器皿、称量纸,镊子夹码手不行。即称前先将天平调平衡,称量物放在左盘,砝码放在右盘。托盘上要垫有大小一样的称量纸,如果是腐蚀性药品,要放在表面皿或蒸发皿中称量。用镊子夹取砝码,直到平衡。托盘天平只能准确到0.1克。 ②液体的量取。根据被量液体的体积选择合适规格的量筒。“使用量筒先放平,量简刻度没有零,视线与凹液最低点,保持一致方可行”。

注意事项: 1、不能用手接触药品、不能直接闻气体、不能尝药品的味道。 2、块状固体:用镊子夹持,将试管平放,用镊子将块状固体放入试管中,然后慢慢将试管竖起,使块状固体慢慢滑入试管底部,防止打破试管底 3、粉末状固体:将试管倾斜,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送入试管底部,然后将试管直立起来,让药品落入底部 4、液体药品:取下瓶塞倒放在桌面上,标签握在手心里,口口相挨免外流,试管略倾便操作。 使用胶头滴管时,要两两对正,滴管竖直悬空,不能伸入其中,更不能相碰。吸液后胶头滴管不可倒置或平放,防止药液腐蚀橡胶帽。若用滴管取完液体后,可用少量清水冲洗,以备再用。滴瓶上的滴管,不可交叉使用,也不可用清水冲洗。 节约原则:没有说明药品用量时,液体药品一般取用1—2mL,固体药品一般以盖满试管底部为原则。 防污染原则:取用后多余的药品不能放回试剂瓶;胶头滴管滴加药品时,不能倒置,也不能将胶头滴管的尖嘴伸入仪器口内。用过的药匙、镊子应该用滤纸等擦干净以备用。粉末药品应用纸条取用。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10:07:33,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25958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试管   滴管   内壁   用手   但不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