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的一个个梦想成为现实。今天的中国,民族复兴的梦想仍在继续,创业梦、宜居梦、

更新时间:2023-02-04 09:58:11 阅读: 评论:0

题文

【喜迎建国65周年 共筑伟大中国梦】(8分)新中国成立60多年、改革开放30多年,我们的一个个梦想成为现实。今天的中国,民族复兴的梦想仍在继续,创业梦、宜居梦、小康梦……,在个人梦想与国家梦想的互动交融中,奏响一个伟大民族走向复兴的交响乐章。2013年5月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同各界优秀青年座谈时指出,现在,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更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梦在前方,路在脚下。实现我们的发展目标,需要广大青年锲而不舍、驰而不息的奋斗。(1)请你列举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的梦想成为现实的几个实例。(1分)(2)请你说说个人梦与中国梦之间的关系。(2分)(3)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目标。请你谈谈信心来自哪里?(2分)(4)“梦在前方,路在脚下。”我们脚下应是一条怎样的路?(1分)(5)我们青少年应怎样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中国梦而努力奋斗?(2分)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嫦娥探月”“蛟龙下海”的实现;辽宁舰航母的入列;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的成功对接等。(1分)说明:能够正确列举三个以上实例得1分,否则不得分。(2)个人梦与中国梦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1分);中华民族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可以为个人梦的实现创造更多的条件,奠定更好的基础;个人梦的实现又可以推动中国梦的实现(1分)。(3)改革开放30多年所奠定的坚实物质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核心的基本路线;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面;综合国力大幅提升;民族凝聚力大大增强;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等。(2分) 说明:答对2个要点得1分,答对4个要点得2分。(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艰苦奋斗之路;开拓创新之路;共同富裕之路;勤劳勇敢、自强不息之路等。(2分) 说明:答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得1分,其它再答出任意两点得1分。(5)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报效祖国;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树立责任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解析

(1)我们的梦想是多方面的,比如科技梦,“嫦娥探月”“蛟龙下海”;奥运梦,成功举办奥运会;统一梦,香港、澳门的顺利回归等等。中国梦的实现离不开一个个个人梦,个人梦的实现要依赖于中国梦的实现,个人梦与中国梦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中华民族在追求中国梦的过程中,可以为个人梦的实现创造更多的条件,奠定更好的基础;个人梦的实现又可以推动中国梦的实现,据此回答即可。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目标,信心主要来自于我们有正确的指导思想、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来自于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大好局面;综合国力大幅提升;民族凝聚力大大增强;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等,据此回答即可。“梦在前方,路在脚下。”我们脚下的路就是一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改革开放的强国之路;艰苦奋斗之路;开拓创新之路;共同富裕之路等等。青少年要为实现中国梦而奋斗,需要从现在做起,树立远大的理想,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立志报效祖国;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树立责任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发扬艰苦奋斗精神。等等,据此回答即可。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喜迎建国65周年 共筑伟大中国梦】(8.....”主要考查你对 [对社会负责 ]考点的理解。

对社会负责

每个人都是社会的一员,社会就是由我们这样的许多个体所组成的一个整体、我们每个人的存在和社会息息相关,不可分割。社会的稳定发展和进步也为我们每个社会成员的成长和发展提供必要的条件和良好的环境,有利于我们发挥各自的潜能,不断完善自我。 社会是一张大网,我们每个人就是这网的一个结点,与我们相连的每一条线都是与他人交往的结果。我与社会的关系:①每个人搜是社会的一员,社会就是由我们这样的许多个体所组成的一个整体、我们每个人的存在和社会息息相关,不可分割。②每个人在追求自身正常发展的同时,也在为社会贡献着自己的力量。③我们每个人的存在和发展都离不开社会,都有一个社会化的过程。陕教版:个人和社会的关系是什么? ①社会为个人发展提供了条件。 ②社会越发展,个人发展的机会越多。 ③个人离不开社会。 中学生关心社会发展、关注国家大事: ①通过读书看报、看电视、上网等途径了解国内外大事。 ②关心祖国建设事业,关心中华民族复兴大业。 ③关心身边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并积极献计献策等。

社会生活是多色调的,美好的生活与社会的美好紧密相联。我们要主动去发现,感受社会生活的美好,热爱社会,亲近社会。利用社会给我们提供的条件不断进取,创造更加美好的生活。当你身处困境的时侯,不要悲观,不要抱怨,积极努力,求助社会,终会跨越人生的难关。 但社会生活中也难免出现贫困、不公等社会问题,我们的社会是在发展过程中,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展现她的美好。 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那些有利于社会和他人的行为。亲社会行为的表现:对遭遇挫折和不幸的人能够给予同情和关心;对处于困境和危难的人能够伸出援手;在共同的事业中能与他人合作;在利益面前乐于与他人分享。 亲近社会的方法: ①关注社会:A、关注国家大事;B、关注身边的小事。 ②以实际行动维护社会的美好:A、遵守社会公德;B、遵守秩序和规则,有利于提升社会的文明程度;C、爱护公共设施 ③服务社会,奉献社会:A、在日常生活中从身边做起;B、看到别人遭受痛苦和不幸时,要竭尽全力的去帮助救援;C、参加公益活动,造福社区,造福社会。 亲近社会、融入社会的作用: ①有利于祛除孤独寂寞,形成完善的人格; ②能促使人乐观向上,愉悦生活; ③亲近社会,融入社会,将个人与社会联系起来,追求人生的高境界。

我国存在的社会问题:就业难,贫困,社会贫富差距拉大,自然环境被污染,权力腐败和社会犯罪等。这些问题的解决要依靠国家政府、社会各界和每个公民的长期努力。我们应该关注社会问题,树立忧患意识和使命感,树立回报社会意识,培养亲社会行为。 为什么青少年要树立忧患意识: ①落后就要挨打; ②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③我国基础差,底子薄,人口众多,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和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高科技领域、教育文化、综合国力等方面依然存在差距。 我们怎样培养亲社会行为:(或树立忧患意识)①我们要关注社会问题,树立忧患意识和使命感,树立回报社会意识,培养亲社会行为。 ②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是一个人回报社会的重要途径,社区可以成为我们服务社会的起点。 ③我们要学习无私奉献、不求回报的志愿者精神,也成为一名乐于奉献社会的小志愿者。

我们应该如何融入社会生活:①与人交往,并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是我们社会化的基本要求; ②关注社会,了解社会是我们社会化的重要途径; ③服务社会,奉献社会是我们社会化的最高境界。  中学生应怎样参与社会生活: ①参与社会生活可以采取多种形式,比如参加社会公益宣传;积极参加义务劳动;照顾老人与儿童;自愿清理社区卫生死角;为灾区捐款,捐物;清理城市的“牛皮癣”;开展力所能及的社会调查活动、参观访问等。 ②参与社会生活就要正确地认识社会,辩证地分析问题;就要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就要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困难和逆境;总之,一方面要紧随社会生活的主旋律,与时俱进;另一方面要抗拒外在的压力和诱惑,坚持自己的正确立场,做一个理智的社会成员。  为什么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重要性) ①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是一个人回报社会的重要途径。②在参与社会公益活动中,我们将增长社会知识,锻炼实践能力,培养优秀品德,养成亲社会行为习惯。 参加社会公益活动的重要意义:关心时事政治;关心社会发展;对个人: ①知识:有利于我们了解社会,了解世界,拓宽视野,增长知识, ②能力:有利于我们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③情感:有利于我们增强关心社会,热爱祖国的情感。对他人:能帮助别人解决困难,使他们感受到社会的关爱。对社会: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有利于促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建设,有利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需要,有利于社会文明进步。我们青少年学生关心社会发展,关心祖国建设,不仅是热爱祖国的重要表现,也是我们自己健康成长的迫切要求。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对现代公民的基本要求。在参加社会公益活动中,我们既培养社会责任感,又能帮助他人,学会分享与合作,并使自身的价值在奉献中得以提升。作为中学生,我们要积极参加力所能及的社会公益活动,造福社区,造福社会。  青少年怎样亲近社会,服务社会: 社会发展对个人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只有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交往、学会做人,才能学到现代生活所必需的本领,提高社会适应能力,促进个人全面发展。①亲近社会,必须克服对社会的冷漠情绪和“看客”现象,以天下兴亡为己任。 ②要亲近社会,融入社会,我们必须遵守社会公德,养成良好的文明行为,树立良好的道德形象。 ③亲近社会,融入社会,还必须正确认识和对待复杂的社会现象,善于明辨是非,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④我们青少年学生只有胸怀祖国,脚踏实地,投身实践,才能服务社会,有所作为。 ⑤青少年亲近社会,服务社会,首先必须自觉履行自己的工作职责,自觉履行宪法和法律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 ⑥亲近社会,服务社会,还要乐于为社会,为他人奉献爱心和力量。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09:58:1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256934.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