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材料一 条约规定: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材料二 从1995年开始,沈阳市每年都会在9月18日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材料三 日军借口一名士兵失踪,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悍然向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材料一的“条约”是什么战争后签订的?(1分)“条约”的签订直接导致中国什么事件的发生?(1分)台湾何时回归祖国怀抱?(1分)材料二与哪一历史事件有关?(1分)该事件后,由于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导致怎样的结果?(1分)根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说出中国全民族抗战开始的标志是什么?(1分)试举出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规模最大的战役。(1分)现在,日本右翼势力一方面进行所谓的“购岛”,另一方面一直在为侵华战争翻案。针对日本右翼分子歪曲历史事实,美化侵略的行为,你最想对日本国家说些什么?(2分)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甲午中日战争(1分) 公车上书(1分) 1945年10月(1分)(2)九一八事变(1分) 不到半年,中国东北三省全部沦陷(1分(3)七七事变(或卢沟桥事变)(1分) 百团大战(1分)(4)历史不容篡改;承认历史事实,珍惜和平;切实坚持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绝不能让战争的悲剧重演等(开放性题目,情感态度价值观正确即可,2分)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对中日关系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如下:(1)阅读材料一,根据材料中“中国割让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判断是甲午战争后日本强迫清政府签订了《马关条约》,条约中规定割辽东半岛,台湾和澎湖列岛给日本。《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康有为联合在京考试的举子联合上书,史称公车上书,台湾和大陆分离后,1945年,中国的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台湾回归祖国怀抱。(2)阅读材料二,根据材料中的“沈阳市每年都会在9月18日鸣响防空警报,以示不忘国耻”判断是1931年9月18日发动的九一八事变。九一八事变后,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结果不到半年,东三省全部沦落敌手。(3)阅读材料三,结合材料中的“无理要求进入宛平城内搜查,遭到中国守军的拒绝,日军悍然向驻守卢沟桥的中国守军发起进攻,中国守军奋起抵抗。”判断是1937年7月7日,日本发动了七七事变,史称卢沟桥事变,全民族的抗战开始。1940年,为了振奋全国人民抗战的信心,八路军副总指挥彭德怀组接了1百多个团向日军发动了正面进攻,史称百团大战。这是抗日战争中中国军队主动出击日军规模最大的战役。(4)综上所述,对日本政府的规劝学生只要能从以史为鉴,面向未来,能从日本方面能够正视史实,真心向受害国道歉,决不能让战争的悲剧重演等方面会的即可得分。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 历史上中日关系睦邻友好,只是近代日本明治维新后走上资本主义发展道路,开始了大规模的侵略扩张,给亚洲各国人民造成 了伤害,今日日本仔钓鱼岛问题上又兴风作浪,钓鱼岛自古以来是我国的领土,我们要警惕日本军国主义的复活,由于知识综合性强、线索条理清晰,已成为各省市中考命题的重点。因此,复习时要给予高度关注。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9分)材料一条约规.....”主要考查你对 [黄海大战 ]考点的理解。
黄海大战
黄海大战: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战役规模的海战。亦称中日甲午海战、大东沟海战。1894年9月17日上午,中国海军提督丁汝昌率北洋舰队完成护送陆军去朝鲜的任务后,在返航途中到达鸭绿江口的大东沟海面,遭到日本舰队袭击,双方展开激烈的海战,“致远号”管带邓世昌、“经远号”管带林永生等率爱国官兵英勇抵抗,为国殉难。战事持续了5个多小时,北洋水师损失战舰5艘,但是主力尚存,日本海军损失惨重,企图一举歼灭北洋舰队的阴谋未成。战后,李鸿章实行了“避战保船”的方针,故意夸大舰队的损失程度,令舰队躲入威海卫港内,造成坐守待毙的局面,把海上的主动权让给日本。
黄海之战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中方日方参战舰艇1012火炮161277兵力20523333舰船损失5艘沉没5艘重伤伤亡人数1200300
黄海大战:
邓世昌:邓世昌(1849—1894),清末海军名将,民族英雄。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自小立志海军,以御强敌。1867年,考入船政学堂海军驾驶班第一期学习。1874年,以优异成绩从船政学堂毕业,被船政大臣沈葆桢奖以五品军功,派任“琛航”运输船大副。次年任“海东云”炮舰管带,时值日本派兵侵犯台湾,他奉命巡守澎湖、基隆,获升千总。后调任“振威”炮舰管带,代理“扬武”快船管驾,获荐保守备,加都司衔。1880年,北洋大臣李鸿章“闻世昌熟悉管驾事宜,为水师中不易得之才”,遂将其调入北洋水师,任“飞霆”、“镇南”炮舰管带。是年冬,随记名提督丁汝昌赴英接收订造的“超勇”、“扬威”两巡洋舰,1881年11月,回天津大沽。次年升游击,任“扬威”巡洋舰管带,获“勃勇巴鲁图”勇号。 1887年春,邓世昌率队赴英国接收清政府向英、德订造的“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四艘巡洋舰,是年底回国。归途中,邓世昌沿徒安排舰队操演练习。因接舰有功,升副将,获加总兵衔,任“致远”舰管带。1888年,邓世昌以总兵记名简放,并加提督衔。是年10月,北洋海军正式组建成军,邓世昌任中军中营副将,仍兼“致远”舰管带。1891年,李鸿章检阅北洋海军,邓世昌因训练有功,获“葛尔萨巴图鲁”勇号。 邓世昌是近代中国第一批自己培养出来的优秀海军将领。他“执事惟谨”,“治事精勤”,刻苦专研海军战略战术理论,注意学习西方海军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在他精心训练下,“致远”舰“使船如驶马,鸣炮如鸣镝,无不洞合机宜。”成为北洋舰队中整训有素,最有战力的主力战舰之一。 1894年9月17日,在中日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一直冲杀在前,在“阵云缭乱中,气象猛鸷,独冠全军”。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船身倾斜。邓世昌对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然虽死,而海军声威弗替,是即所以报国也!”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第一游击舰队旗舰“吉野”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拼命逃窜,并向“致远”舰连连发射鱼雷,“致远”舰躲过一条泡沫飞溅的鱼雷后,不幸为另一条鱼雷所中而沉没。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他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没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邓世昌壮烈牺牲后,清廷谥以“壮节”,按提督例从优议恤并追赠太子少保衔,入祀京师昭忠祠。山东威海百姓感其忠烈,于1899年在成山上为邓世昌塑像建祠,以志永久敬仰。1996年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命名新式远洋综合训练舰为“世昌”号,以示中国海军风骨。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09:57:4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25680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