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重庆是我国最年轻的直辖市,地处中国西南,被誉为“长江上游地区经济中心和金融中心”。重庆也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她见证了中国的历史的变迁。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图文物出土于重庆忠县,它反映了重庆地区雕塑的杰出成就,你知道它的名称是什么吗?(1分)重庆是中国战时陪都。作为陪都的重庆获得了哪些发展机遇?但同时又遭受了哪些灾难?(2分)近代日本通过哪一不平等条约打开了重庆的门户?新中国成立后,党中央和政府又于哪一年开放了重庆?近代重庆的开放和现代重庆的开放有何本质不同?(3分)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 乌扬阙(2) 机遇:①沿海工厂企业内迁重庆,促进重庆经济发展;②全国文化团体和文化、教育名人汇聚重庆,促进重庆教育文化发展。灾难:①日本对重庆的大轰炸,给重庆人民带来巨大的人员、财产损失。②官僚资本对重庆经济的掠夺。(3) 《马关条约》;1992年;不同:近代重庆是被迫开放,加深了列强对重庆的掠夺,现代重庆的开放目的是为了发展重庆的经济,带动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发展。
解析
本题考察学生对重庆近代兴衰荣辱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如下:(1)根据所学知识,根据文物的形状知道是乌杨阙,乌杨阙发现于忠县乌杨镇,2001年,在三峡文物保护抢救工作中发掘出土, 是我国目前幸存的、大多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的30余处汉阙中,唯一通过考古发掘复原,并发现了相关的阙址、神道、墓葬的阙。乌杨阙今陈列于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中庭,也是所有汉阙中第一个作为博物馆馆藏文物的汉阙。(2)根据所学知识,重庆作为战时陪都获得了良好的发展机遇,沿海工厂大量内迁,促进了重庆经济的发展,重庆也是全国文化团体和文化教育名人汇聚的地方,有利促进了重庆文化教育的发展。(3)根据所学知识,1895年中国被迫签订了《马关条约》,其中有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的内容,1992年我国改革开放进一步扩大规模,开放了重庆,两者有着根本的不同,前者是被迫开放的,列强对重庆进行侵略掠夺,后者是主动开放的,互惠互利,目的是要通过开放带动重庆经济乃至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发展。点评:本题难度较小,考察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能力,重庆是近代被迫开放的通商口岸,又是改革开放时期开放的城市,见证了旧中国的屈辱和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成就,改革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也是富国富民的必由之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取得了很大的成就,经济特区的设立扩大了本国的对外贸易;引进了更多的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增加了就业机会,扩大社会就业;加快特定地区经济发展与经济开发的速度,形成了新的产业结构和社会经济结构。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重庆是我国最年轻的直辖市,地处中国西南,.....”主要考查你对 [黄海大战 ]考点的理解。
黄海大战
黄海大战:黄海海战是中日甲午战争中双方海军主力在黄海北部海域进行的战役规模的海战。亦称中日甲午海战、大东沟海战。1894年9月17日上午,中国海军提督丁汝昌率北洋舰队完成护送陆军去朝鲜的任务后,在返航途中到达鸭绿江口的大东沟海面,遭到日本舰队袭击,双方展开激烈的海战,“致远号”管带邓世昌、“经远号”管带林永生等率爱国官兵英勇抵抗,为国殉难。战事持续了5个多小时,北洋水师损失战舰5艘,但是主力尚存,日本海军损失惨重,企图一举歼灭北洋舰队的阴谋未成。战后,李鸿章实行了“避战保船”的方针,故意夸大舰队的损失程度,令舰队躲入威海卫港内,造成坐守待毙的局面,把海上的主动权让给日本。
黄海之战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中方日方参战舰艇1012火炮161277兵力20523333舰船损失5艘沉没5艘重伤伤亡人数1200300
黄海大战:
邓世昌:邓世昌(1849—1894),清末海军名将,民族英雄。原名永昌,字正卿。广东番禺人。自小立志海军,以御强敌。1867年,考入船政学堂海军驾驶班第一期学习。1874年,以优异成绩从船政学堂毕业,被船政大臣沈葆桢奖以五品军功,派任“琛航”运输船大副。次年任“海东云”炮舰管带,时值日本派兵侵犯台湾,他奉命巡守澎湖、基隆,获升千总。后调任“振威”炮舰管带,代理“扬武”快船管驾,获荐保守备,加都司衔。1880年,北洋大臣李鸿章“闻世昌熟悉管驾事宜,为水师中不易得之才”,遂将其调入北洋水师,任“飞霆”、“镇南”炮舰管带。是年冬,随记名提督丁汝昌赴英接收订造的“超勇”、“扬威”两巡洋舰,1881年11月,回天津大沽。次年升游击,任“扬威”巡洋舰管带,获“勃勇巴鲁图”勇号。 1887年春,邓世昌率队赴英国接收清政府向英、德订造的“致远”、“靖远”、“经远”、“来远”四艘巡洋舰,是年底回国。归途中,邓世昌沿徒安排舰队操演练习。因接舰有功,升副将,获加总兵衔,任“致远”舰管带。1888年,邓世昌以总兵记名简放,并加提督衔。是年10月,北洋海军正式组建成军,邓世昌任中军中营副将,仍兼“致远”舰管带。1891年,李鸿章检阅北洋海军,邓世昌因训练有功,获“葛尔萨巴图鲁”勇号。 邓世昌是近代中国第一批自己培养出来的优秀海军将领。他“执事惟谨”,“治事精勤”,刻苦专研海军战略战术理论,注意学习西方海军的先进技术和经验。在他精心训练下,“致远”舰“使船如驶马,鸣炮如鸣镝,无不洞合机宜。”成为北洋舰队中整训有素,最有战力的主力战舰之一。 1894年9月17日,在中日黄海海战中,邓世昌指挥“致远”舰一直冲杀在前,在“阵云缭乱中,气象猛鸷,独冠全军”。后在日舰围攻下,“致远”多处受伤,船身倾斜。邓世昌对全舰官兵道:“吾辈从军卫国,早置生死于度外,今日之事,有死而已!”“然虽死,而海军声威弗替,是即所以报国也!”毅然驾舰全速撞向日第一游击舰队旗舰“吉野”号,决意与敌同归于尽。倭舰官兵见状大惊失色,拼命逃窜,并向“致远”舰连连发射鱼雷,“致远”舰躲过一条泡沫飞溅的鱼雷后,不幸为另一条鱼雷所中而沉没。邓世昌坠落海中后,其随从以救生圈相救,被他拒绝,并说:“我立志杀敌报国,今死于海,义也,何求生为!”,他养的爱犬“太阳”亦游至其旁,口衔其臂以救,邓世昌誓与军舰共存亡,毅然按犬首入水,自己亦同沉没于波涛之中,与全舰官兵250余人一同壮烈殉国。邓世昌壮烈牺牲后,清廷谥以“壮节”,按提督例从优议恤并追赠太子少保衔,入祀京师昭忠祠。山东威海百姓感其忠烈,于1899年在成山上为邓世昌塑像建祠,以志永久敬仰。1996年年12月28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命名新式远洋综合训练舰为“世昌”号,以示中国海军风骨。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09:57:4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256801.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