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由中国工匠独立制成的铁甲舰“平远号’’,它的性能不亚于北洋舰队从国外购买的“远”字号战舰。在甲午海战中,“平远号”一炮击中日本旗舰“松岛号”

更新时间:2023-02-04 09:51:17 阅读: 评论:0

题文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由中国工匠独立制成的铁甲舰“平远号’’,它的性能不亚于北洋舰队从国外购买的“远”字号战舰。在甲午海战中,“平远号”一炮击中日本旗舰“松岛号”水雷室,震惊敌舰。材料二 我支那四千年之大梦唤醒,始自甲午战败……                    ——粱启超材料三 对于许多未经过帝王之治的青年,辛亥革命的政治意义是常被过低估计的……因为他们没看到推翻几千年沿袭下来的专制政体是多么不易的—件事。——人民网材料四 “要拥护那德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孔教、礼法、贞节、旧伦理、旧政治。要拥护那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旧艺术、旧宗教;要拥护德先生又要拥护赛先生,便不得不反对国粹和旧文学……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请回答:   (1)材料一中的“平远号”战舰是在中国近代史上的什么运动中创建的?(1分)该运动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处于什么历史地位?(1分)(2)为实现材料二中“大梦唤醒”,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展了一场运动,这场运动在思想上的作用是什么?(1分)(3)材料三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具有怎样的政治意义?(1分)(4)材料四所反映的陈独秀先生宣传的核心思想是什么?(1分)这是哪一运动的核心思想?(1分)这一运动兴起后,哪些史实彰显了“德先生和赛先生”带给中国社会的影响?(举1例,1分)(5)从上述材料中我们不难看出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有怎样的规律? (1分)你得到了哪些认识?(1分)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洋务运动(1分) 是中国近代化的开端(1分)(2) 起了思想启蒙作用(1分)(3)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 (1分)(4) 民主和科学(1分);新文化运动(1分) 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五四运动爆发、科学救国思想的发展等(写出任1点即可,1分)(5)呈现出由学生产技术和军事到学政治制度再学思想的规律(1分)认识:由于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没有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1分,言之有理即可给分)

解析

本题考察学生对近代中国向西方学习的历程的认识,根据所学知识解答如下:(1)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洋务运动的内容有:一前期以自强为旗号创办一批近代军事工业,二后期以求富为旗号创办一批近代民用工业,三建立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因此,材料一中的“平远号”战舰是在洋务运动中创建的,四建立学校,派遣留学生,设立京师同文馆,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经济,军事,国防教育的近代化。(2)阅读材料二,甲午战后,资产阶级维新派为了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发起了戊戌变法运动,这场运动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3)阅读材料三,根据材料中的“辛亥革命”结合所学知识,辛亥革命的最大意义是推翻了统治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帝制。(4)根据材料四中的“德先生,赛先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新青年杂志》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德先生是民主,赛先生是科学,这是新文化运动的核心思想,新文化运动后,马克思主义的进一步传播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五四运动爆发、科学救国思想的发展等(写出任1点即可,1分)(5)从上述材料看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经历了由学习西方的器物到学习西方的制度,再到学习西方的思想,是一个不断深入的过程;从中得到的认识是:由于地主阶级和资产阶级的阶级局限性,没有领导中国人民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在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是行不通的,实践证明,只有共和党才能救中国。(1分,言之有理即可给分)点评:本题难度较大,既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史记能力,又考察学生对历史问题的分析,理解和归纳能力,对学生的能力要求较高,解答这类题,要依赖于学生平时对历史知识的积累和对历史知识的归类,其实还有许多类似的问题如:中国近代化的历程,新旧三民主义,近代中国人民的反抗,近代列强的侵华等等都要进行整理归纳。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由中国工匠独立制成的.....”主要考查你对 [洋务运动 ]考点的理解。

洋务运动

洋务运动:洋务运动是清朝统治集团内部的开明之士在维护封建统治而倡导和主持的自强改革运动,是中国社会民族矛盾不断激化的产物。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包括: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以“求富”为旗号,兴办民用工业,洋务运动的重点由军事转向民用企业;编练新式军队;培养人才。为了适应洋务运动的需要,洋务派创办了新式学校,选送留学生楚国深造,培养了一批翻译、军事和科技人才。中日甲午战争标志着洋务运动的破产。

洋务运动的性质:洋务运动是是一场由地主阶级领导的向西方学习的旨在维护封建统治的自救运动。

洋务运动兴起的背景:经过两次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的统治阶级对于如何解决一系列的内忧外患问题,清政府内部出现了洋务派和顽固派。洋务派在中央以奕忻为代表,在地方以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为代表。他们在跟外国侵略者交涉和镇压人民起义的过程中,认识到列强的船坚炮利,技术精良,主张用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来维护清朝的统治。顽固派以大学生倭仁为代表。他们因循守旧、盲目排外、仇视一切外洋事务,主张原封不动地维护清朝统治。这两派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慈禧太后也是顽固派,不过她认为,在内外交困的形势下,要保护清朝的统治地位,必须依靠拥有实力并得到外国侵略者赏识的洋务派。所以,她采取了暂时支持洋务派的策略。 洋务运动兴起的原因:1.太平天国运动和外国侵略冲击了清王朝的统治。2.洋务派实力相对较强,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维护清王朝统治。3.顽固派因循守旧,盲目排斥一切外洋事物。4.总理衙门设立后,以慈禧为首的满清统治者,暂时支持了后实力且受外国侵略者赏识的洋务派。5.工业革命的扩张,“中外和好”局面的形成为洋务运动的开展提供了可能。

总理衙门:鸦片战争前,清政府认为同外国关系仅是“理藩而已,无所谓外交也”。俄国使臣来华,沿例由理藩院接待,其他各国均由礼部接待办理。鸦片战争后,由两广总督专办与欧美国家的交涉,特加钦差大臣头衔,称“五口通商大臣”。《北京条约》订立后,各国在华设使馆、驻使节。外国侵略者认为地方总督无权处理涉外事务,多次要求建立专门机构。1860年11月,英法联军依约从北京撤走,使奕忻大喜过望,在奏折中说:“该夷并不利我土地人民,犹可以信义笼络,驯服其性,自图振兴”,劝咸丰帝“尽可放心”回銮。1861年1月,奕忻再上奏折指出:“近年各路军机络绎,外国事务,头绪纷繁,驻京以后,若不悉心经理,专一其事,必致办理延缓,未能悉协机宜。”请求建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总理衙门首任事务大臣均为清朝贵族,且与外国侵略者关系密切,使总理衙门实际成为外国侵略者控制清政府的总枢纽,是中国半殖民地化的一个重要表现。总理衙门存在了40年。直到1901年,据《辛丑条约》第12款规定,改为外务部,仍位列六部之首。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09:51:17,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255190.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标签:平远   北洋   铁甲舰   材料   甲午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