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生活中电池的使用量在不断增大,废旧电池的随意丢弃,对环境造成影响和破坏也日见凸显.废旧电池的回收以及安全的处置已成为世界一大难题.据

更新时间:2023-02-04 09:42:35 阅读: 评论:0

题文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生活中电池的使用量在不断增大,废旧电池的随意丢弃,对环境造成影响和破坏也日见凸显.废旧电池的回收以及安全的处置已成为世界一大难题.据调查显示,一节废旧的5号电池可导致一立方米的土地污染五十年,而废旧电池对水源的污染更是不可估量.早在上个世纪,日本由于汞、镉中毒引发的痛痛病、水俣病就给人们敲响了警钟.为此,兴趣小组开展了“废旧电池浸泡液对生物的影响”的实验探究.第一步,在A、B、C三个鱼缸中分别放入等量的、分别浸泡过废旧1号、5号、7号电池的水(电池被拆开),D鱼缸中放入等量的清水;第二步,在四个鱼缸中分别放入四条大小基本相同活力健康的小金鱼.其它生活条件相同.观察记录结果如下:时  间观察到的现象ABCD第1天开始正常,逐渐懒于游动正常正常正常第2天未进食,翻肚皮下午死亡不肯进食游动缓慢出现不良反应正常第3天未进食,呆滞懒于游动未进食正常第4天死亡死亡正常…..第15天死亡随后,解剖死亡的小金鱼,发现A、B、C三个鱼缸中的小金鱼脊柱呈灰黑色,D鱼缸中的小金鱼没有此现象,查阅资料得知系重金属离子所至.请回答:(1)兴趣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是______?(2)实验过程中,设置D鱼缸的目的是______.(3)分析观察到的实验现象,你得出的结论是______.(4)将A、B、C三个鱼缸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进行对比分析,你还可以得出的结论是______.(5)对废旧电池的处理,你的建议是______.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提出问题:废旧电池浸泡液对小金鱼的生存有影响吗?尝试从日常生活、生产实际或学习中发现与生物学相关的问题.(2)该实验A、B、C三个鱼缸分别与D鱼缸对照,实验变量是废旧电池浸泡液,D鱼缸为对照组.作出的假设是废旧电池浸泡液对小金鱼的生存有影响.(3)由表可知,验证作出的假设成立,得出结论:废旧电池浸泡液对生物的影响.(4)将A、B、C三个鱼缸观察到的实验现象通过观察记录表进行对比分析,得出的结论是1号废旧电池危害最大或7号废旧电池危害最小.(5)对废旧电池应当及时回收,集中进行安全处理.故答案为:(1)废旧电池浸泡液对小金鱼的生存有影响吗;(2)进行对照;(3)废旧电池浸泡液对生物的影响;(4)1号废旧电池危害最大或7号废旧电池危害最小;(5)废旧电池集中回收处理.

解析

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生活中电池的.....”主要考查你对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考点的理解。

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

环境的概念:生物的生活环境不仅是指生物的生存地点,还指存在于它周围的影响它生活的各种因素。 生态因素的概念:环境中影响生物形态、生理、分布的因素称为生态因素,它包括非生物因素和生物因素两类。

环境对生物的影响:(1)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非生物因素包括:阳光、空气、水分、上壤、温度、湿度等多种因素,它们对生物的形态、生理和分布产生着影响 ①阳光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植物才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并日储存能量。光对植物的生理和分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有些植物只有在强光下才能生长得好,如小麦、玉米等。有些植物只有在密林下层较阴暗处才能生长得好,如人参、三七等。光对动物的影响也很明显.如蛾类多在夜间涌动,绝大多数动物在白天活动。鼠妇(潮虫)总是存阴暗的地方出现 ②温度温度影响生物的生长和发育。生物的生长和发育只能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进行,环境温度高于或低于一定的限度时,生物就可能受到伤害,甚至死亡。温度也影响生物的分布。如苹果、梨不宜在热带地区栽种,香蕉、菠萝不宜在寒冷地区栽种。 ③水分一切生物的生活都离不开水。水常常决定生物的分布。如在干早的荒漠地区,只有少数耐干旱的动植物能生存;而在雨量充沛的地区,森林茂密.动植物种类繁多。 ④空气 空气影响动植物的生活。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一氧化碳,动物的呼吸需要氧气等。特别提醒:生物圈虽然能为各种生物提供阳光、空气、水和一定的温度等,但不同的生物对各种非生物因素的要求不同,从而影响了它们在生物圈中的分布。

(2)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包括捕食、寄生、共生、竞争、合作等关系。 ①捕食关系: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的现象。如七星瓢虫与蚜虫 ②寄生关系: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且从这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营养物质维持生存的现象。如水蛭寄生在牛等牲畜体内、菟丝子寄生在其他植物上(如图)。 ③共生关系:两种生物生活存一起,相互有利,离开后一方或双方都难以生存的现象。如清洁虾在鱼类的体表.以吞食细菌为生,兼为有类“治病”。 ④竞争关系: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资源、空间等的现象。如杂草和农作物争夺养料和生存空间。 ⑤合作关系: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存一起,彼此互为有利的生活关系.两者彼此分开后仍能独立生活。如寄居蟹和海葵。特别提醒:影响某一生物生活的生物因素包括同种和不同种的各种生物,如影响某一株小麦生活的生物因素不仅包括它周围的杂草、农业害虫、鼠类等,还有它周围的其他小麦植株。

混淆不同非生物因素对生物的影响:   影响生物生活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有水分、空气、温度、光照、土壤等。如影响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是光照、温度和空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造成仙人掌叶变为刺的主要是水分:在东北地区的林区。出现山脚下是落叶阔叶林、山腰处是红松林、山顶处是冷杉林的现象,影响这种分布的环境因素主要是温度。

混淆生物因素中的寄生关系、共生关系、捕食关系、竞争关系:    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自然界中的每一种生物,都受到周围其他生物的影响,包括寄生,竞争,捕食、共生等关系。捕食指的是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作为食物的现象。竞争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相互争夺资源和空间等。两种生物共同生活在一起,彼此有利,这种生活关系称为共生关系。寄生指的是一种生物生活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并从这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摄取营养来维持生存的现象。

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的辨析:     要区分保护色、警戒色和拟态.必须弄清它们的概念。保护色的概念有三个要点:(1)是为了适应柄息环境;(2)体色与环境色彩相似;(3)有助于逃避敌害和捕食。警戒色的概念也有三个要点:(1)动物本身具自恶臭或毒刺,能对敌害构成威胁;(2)具有鲜艳的色彩或斑纹,易于被敌害识别;(3)是一种保护性适应。拟态的概念有两个要点:(1)是在进化中形成的;(2)外表形状或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在遇到具体问题时,要对照概念的要点进行印证、区别。例如,无毒蛇的鲜艳体色不会是保护色.但是不是警戒色呢?我们根据概念,具有警戒色的动物本身应具自“恶臭或毒刺”等对敌害构成伤害的能力,显然无毒蛇不具备。无毒蛇的这一体色与拟态的概念相符:无毒蛇的体色是一种“色泽斑”,这种“色泽斑”与其他生物(毒蛇)非常相似,因此这种现象是拟态。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和影响:1. 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存自然选择中优胜劣汰的过程,它促进了生物的不断进化,生物对环境的适应现象和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对于现今存在的每一种生物来说,都有与环境相适应的特点 (1)植物与环境相适应的现象①生长在干旱沙漠或荒漠中的植物,叶子特化成针形或刺形,根系特别发达,如仙人掌、骆驼刺等②由于生活环境经常受到同一方向大风的影响,树木的分枝只有一侧生长良好.如旗形树(图l-2-2)(2)动物对环境相适应的现象名称概念举例保护色动物适应栖息环境而具有的与环境色彩卡相似的体色,利于逃避敌害或猎捕动物青蛙的体色;鲫鱼的体色警戒色某些有恶臭或毒刺的动物所具有的鲜艳色彩和斑纹黄蜂腹部黑黄相间的条纹,能对敌害起到警示作用,利于自我保护拟态某些生物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外表性状和色泽斑等与其他生物或非生物异常相似的状态竹节虫的形状像竹枝;尺蠖的形状像树枝;枯叶蝶停息在树上的模样像枯叶特别提醒:生物对环境的适应是相对的,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的适应,并不是绝对的、完全的适应,更不是永久性的适应,即每种生物只能适应一定的环境,而不是适应所有的环境。如北极的雪兔在冬季到采时换上白毛,以适应雪地环境,但如果降雪较迟。这样的体色反而易被敌害发现。 2. 生物的环境的影响生物与环境的关系是相互的,生物不仅能适应环境,同时也影响环境;反之,环境也影响生物的生长,分布等。(1)影响大气环境:植物蒸腾作用增加空气湿度,降低空气温度、影响降水量。某些植物的叶可吸滞尘埃,吸收有毒气体,起到净化空气的作用。(2)影响水环境:某些微小浮游生物引发的赤潮现象,对水域环境造成危害。(3)影响土壤环境:蚯蚓可使土壤疏松,增加肥力。特别提醒: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并且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环境在不断改变,生物也在不断变化,生物与环境的相互作用造就了今天欣欣向荣的生物界。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09:42:3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252966.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