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某化工厂以氯化钠和硫酸铵为原料制备氯化铵及副产品硫酸钠,其制备过程表示如下:请回答:工业上生产的氯化铵属于

更新时间:2023-02-04 09:41:05 阅读: 评论:0

题文

潍坊某化工厂以氯化钠和硫酸铵为原料制备氯化铵及副产品硫酸钠,其制备过程表示如下: 请回答:(1)工业上生产的氯化铵属于______(填写序号).A.酸    B.碱    C.盐    D.氧气物(2)在其它条件不变时,由图可看出硫酸钠的溶解度与温度的关系为______.工业上从溶液中结晶析出氯化铵的温度范围约为______. (3)设计实验验证硫酸钠中含有NH4C1:______.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氯化铵是由铵根离子和氯离子组成的,属于盐,故答案为:C(2)根据硫酸钠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在低于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高于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由两物质的溶解度曲线不难看出,只有在35-45℃时,氯化铵的溶解度小于硫酸钠的溶解度;故答案为:在低于40℃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高于40℃时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小;35~45℃(3)验证硫酸钠中含有氯化铵,关键是验证铵根离子的存在,故答案为:取少量固体于研钵中,加入适量的熟石灰混合研磨,若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生成,则有NH4C1

解析

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潍坊某化工厂以氯化钠和硫酸铵为原料制备氯.....”主要考查你对 [结晶 ]考点的理解。

结晶

结晶定义:                                       水的结晶1、物质从液态(溶液或溶融状态)或气态形成晶体的过程。2、晶体,即原子、离子或分子按一定的空间次序排列而形成的固体。也叫结晶体。 

结晶方法:一般为两种,一种是蒸发结晶,一种是降温结晶。 1、蒸发结晶(1)原理 蒸发结晶:蒸发溶剂,使溶液由不饱和变为饱和,继续蒸发,过剩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叫蒸发结晶。例如:当NaCl和KNO3的混合物中NaCl多而KNO3少时,即可采用此法,先分离出NaCl,再分离出KNO3。 可以观察溶解度曲线,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升高得很明显时,这个溶质叫陡升型,反之叫缓升型。 当陡升型溶液中混有缓升型时,若要分离出陡升型,可以用降温结晶的方法分离,若要分离出缓升型的溶质,可以用蒸发结晶的方法,也就是说,蒸发结晶适合溶解度随温度变化不大的物质,如:氯化钠。 如硝酸钾就属于陡升型,氯化钠属于缓升型,所以可以用蒸发结晶来分离出氯化钠,也可以用降温结晶分离出硝酸钾。 (2)实验过程 在蒸发皿中进行,蒸发皿放于铁架台的铁圈上,倒入液体不超过蒸发皿容积的2/3,蒸发过程中不断用玻璃棒搅拌液体,防止受热不均,液体飞溅。看到有大量固体析出,或者仅余少量液体时,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液体蒸干 2、降温结晶先加热溶液,蒸发溶剂成饱和溶液,此时降低热饱和溶液的温度,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的溶质就会呈晶体析出,叫降温结晶。例如:当NaCl和KNO3的混合物中KNO3多而NaCl少时,即可采用此法,先分离出KNO3,再分离出NaCl。 降温结晶后,溶质的质量变小;溶剂的质量不变;溶液的质量变小;溶质质量分数变小;溶液的状态是饱和状态。(1)原理      ①降温结晶的原理是温度降低,物质的溶解度减小,溶液达到饱和了,多余的即不能溶解的溶质就会析出。蒸发结晶的原理是恒温情况下或蒸发前后的温度不变,溶解度不变,水分减少,溶液达到饱和了即多余的溶质就会析出。例如盐碱湖夏天晒盐,冬天捞碱,就是这个道理。       ②如果两种可溶物质混合后的分离或提纯,谁多容易达到饱和,就用谁的结晶方法,如氯化钠中含有少量的碳酸钠杂质,就要用到氯化钠的结晶方法即蒸发结晶,反之则用降温结晶。      ③当然有关了。溶解度曲线呈明显上升趋势的物质,其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较大,一般用降温结晶,溶解度曲线略平的物质,其溶解随温度变化不大,一般用蒸发结晶。       ④补充说明:“谁容易达到饱和”就是说两种可溶物质中的哪一种物质的含量较大,那么它就先达到饱和。这时它就容易析出,我们就采用它的结晶方法。       ⑤氢氧化钙和气体除外,因为其溶解度曲线为随温度升高而降低,所以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时,应降温,其余方法相同。

 

结晶法分离混合物:对于几种可溶性固态物质的混合物可根据它们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大小的不同,采用结晶法分离。如分离KNO3和少量NaCl的混合物,可先将它们配制成热饱和溶液,然后再采用冷却热饱和溶液的方法进行分离。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09:41:05,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25238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相关文章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验证码:
推荐文章
排行榜
Copyright ©2019-2022 Comsenz Inc.Powered by © 专利检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