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思路决定出路,近代以来,思想解放推动社会进步。判断下列历史叙述的正误,在题前的【 】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改正。(6分)【 】(1)洋务运动中主张“变法图强”,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改正: 【 】(2)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是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改正: 【 】(3)启蒙运动为美国独立战争和拉美独立运动提供了锐利的思想武器。改正:【 】(4)五四运动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改正: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洋务运动改为戊戌变法;(2)【√】;(3)【×】拉美独立运动改为法国大革命;(4) 五四运动改为新文化运动
解析
(1)本小题考查的是戊戌变法。洋务运动是洋务派掀起一场“师夷长技以自强”的自救运动,其只是主张学习西方先进的生产技术。而19世纪末,随着民主资本主义的发展,资产阶级维新派掀起一场主张变法图强的改革运动,史称“百日维新”。虽然很快失败了,但在在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所以题中说法错误。(2)本小题考查的是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指孙中山领导发生于1911年旨在推翻中国五千年来专制帝制、建立共和政体的革命。又名“双十革命”。在中国农历的干支纪年法中,1911年为辛亥年,故称辛亥革命。1905年,孙中山创建了中国同盟会,并把同盟会的革命纲领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建立民国,平均地权”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三民主义是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辛亥革命成功颠覆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中国长达五千多年的帝制,开启了民主共和新纪元。(3)本小题考查的知识是启蒙运动。17~19世纪初在欧洲各地先后兴起的反对宗教蒙昧主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思潮。启蒙运动中的思想家认为,社会之所以不进步,人民之所以愚昧,主要是由于宗教势力对人民精神的统治与束缚,为了改变这种状况,必须树立理性和科学的权威。他们认为,人的理性是衡量一切的尺度,不合乎人的理性的东西就没有存在的权利。他们主张传播科学知识以启迪人们的头脑,破除宗教迷信,从而增强人类的福利。他们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宣扬自由、平等和民主。在他们看来,封建专制制度扼杀自由思想,造成社会上的不平等和文化经济上的落后。因此,他们大力宣扬“天赋人权”,主张人民参与政治,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启蒙运动,特别是18世纪启蒙运动所宣扬的自由、平等和民主思想,对北美的独立战争和法国大革命都产生了直接而深远的影响。所以题中说法错误。(4)本题考查的知识是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通过对辛亥革命失败教训的认真思考,认定要建立真正的共和国,必须从根本上改造国民性。于是他们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反对旧文化、旧道德、旧传统的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向尊孔复古的逆流展开猛烈的进攻,在社会上掀起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它是我国历史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启发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也为五四运动奠定了思想基础。而1919年的五四运动则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的传播开来,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准备了思想基础。所以题中说法错误。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思路决定出路,近代以来,思想解放推动社会.....”主要考查你对 [公车上书 ]考点的理解。
公车上书
公车上书:公车上书是指1895年清政府签订《马关条约》的消息后,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数千名应试举人,上书光绪帝,反对清政府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请求变法。公车上书被认为是资产阶级维新派登上历史舞台的标志,也被认为是中国群众政治运动的开端。 《万国公报》:《万国公报》是资产阶级维新派创办的第一份刊物,由康有为等人于1895年8月17日在北京创刊。《万国公报》由康有为、陈炽等筹集经费。随当时的“邸报”免费送给在京的政府官员,在官员中产生了很大影响。1895年12月改名《中外纪闻》,继续在北京出版。 强学会:强学会是戊戌变法时期以北京为中心的维新派的重要的政治团体。由康有为、梁启超等人于1895年8月正式成立。强学会的宗旨是“求中国自强之学”。强学会的活动引起了封建统治者的仇视。1896年该会被改为官书局。强学会虽然被封禁,但它促进了变法维新思想的传播。
康有为,梁启超的维新变法思想:背景:早期的维新思想。19世纪60年代以后,由于西方资本主义思想的穿日和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在一些只是分子中间产生了早期的资产阶级维新思想,代表人物有王韬、薛福成、郑观应等。主张有振兴商业,发展资本主义,增强国家的经济实力,通过“商战”同外国资本主义进行竞争;学习西方先进的政治制度,设立议院,实行君主立宪,从政治上保障资本主义的顺利发展。 康有为的变法思想:(1)1888年,康有为第一次上书光绪皇帝,陈述变法图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主张变成法,求自强,挽救危局。(2)康有为从传统的儒家思想中,为变法寻找理论依据。他提出人类社会的进化过程要经过“据乱世”、“升平世”和“太平世”三个发展阶段的理论,积极宣传变法。 (3)康有为在梁启超等人的协助下,写成《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系统地阐发了变法理论。梁启超的变法主张 1896年8月,梁启超在《时务报》发表《变法通议》等文章,其主张为:中国要变法图强,必须学习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制度和文化教育制度;要“伸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制度;主张改革科举制度,培养有用人才,大力发展近代工业。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1.公车上书 1895年4月,康有为、梁启超等人发动当时在北京参加会试的各地一千三百多名举人上书朝廷,提出“拒和、迁都、变法”等主张。历史上把这次活动称为“公车上书”。公车上书使维新思潮发展成爱国救亡的政治活动。 2.学会、报纸、学堂的兴办 (1)报纸:1895年康有为在北京等地创办《中外纪闻》等报刊;1896年8月,在上海创办《时务报》。 (2)学会:1895年,康有为等人在北京成立维新派的政治团体强学会。 (3)学堂:1897年,陈宝箴创办了时务学堂。作用:维新派倡导立学会、办报纸、兴学堂的活动起到了启发民智、组织力量和制造舆论的重要作用,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想得到广泛的传播。 维新变法形势的高涨:(1)康有为《上清帝第六书》 1897年,德国强占胶州湾后,中国面临被列强瓜分的危险。康有为上书光绪帝,重申了国家面临的严重危机,主张学习日本明治维新,进行全面改革。 (2)保国会的成立 1898年春,康有为在北京发起组织了保国会,在其影响下,保浙会、保川会、保滇会相继成立。维新变法的浪潮激荡全国。
公车上书(国画):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09:34:5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250892.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