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根据表1和表2提供的资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表1:几种晶体的熔点(标准大气压下)晶体熔点(℃)固态酒精-117固态水银-39冰0表2:几种物质的比热容物质比热容[J/(kg•℃)]水4.2×103冰2.1×103沙石0.92×103A.通过分析表2可得出沿海地区的昼夜温差小,内陆地区昼夜的温差较大B.南极的冬季气温一般都在-40℃以下,测量南极气温应选择水银温度计C.质量相同的水和冰吸收相同的热量,它们升高的温度相同D.通过分析表1可知水银在-20℃时是固态的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A、质量相同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比热容大的物质升高的温度少,比热容小的物质升高的温度多.沿海地区水多,水的比热容大,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温度降低的少,白天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升高的也少.故沿海地区的昼夜温差小.内陆地区泥土、砂石多,而它们的比热容小,夜晚放出相同的热量,温度降低的多,白天吸收相同的热量,温度升高的也多.故内陆地区昼夜的温差较大.故A正确.B、固态水银的熔点是-39℃,南极的冬季气温一般都在-40℃以下,水银是固态,所以测量南极气温不应选择水银温度计.故B错误.C、冰和水的比热容不同,质量相同的水和冰吸收相同的热量,它们升高的温度也不相同.故C错误.D、固态水银的熔点是-39℃,20℃高于固态水银的熔点-39℃,所以温度在20℃时水银是液态.故D错误.故选A.
解析
该题暂无解析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根据表1和表2提供的资料,下列说法正确的.....”主要考查你对 [熔化的规律及其特点 ]考点的理解。
熔化的规律及其特点
晶体在熔化时的温度特点:吸热但温度不变。晶体熔化的条件是:①温度达到熔点;②继续吸热。两者缺一不可。
晶体与非晶体的熔化: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叫做熔点,在标准大气压下,与其凝固点相等。晶体吸热温度上升,达到熔点时开始熔化,此时温度不变。晶体完全熔化成液体后,温度继续上升。熔化过程中晶体是固、液共存态。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非晶体熔化过程与晶体相似,只不过温度持续上升,但需要持续吸热。 熔点是晶体的特性之一,不同的晶体熔点不同。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实验表明,无论是晶体还是非晶体,在凝固时都要向外放热。晶体在凝固过程中温度保持不变,这个温度叫晶体的凝固点。同一晶体的凝固点与熔点相同。非晶体没有凝固点和熔点。
熔化实验中用水浴法加热的原因:熔化实验中采用水浴加热(如图)的方法,利用水的对流,使受热更均匀,测量更科学。
影响熔点的因素 (1)压强平时所说的晶体的熔点,通常是指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的情况。对于大多数晶体,熔化过程是体积变大的过程,当压强增大时,这些晶体的熔点升高;对于像金属铋、锑以及冰这样的晶体,熔化过程中体积变小,当压强增大时,这些晶体的熔点降低。 (2)杂质如果液体中溶有少量其他物质,即使数量很少,物质的熔点也会有很大变化。如果水中溶盐,凝同点就会明显下降。海水冬天结冰的温度比河水低就是这个原因。 晶体的熔化条件 晶体的熔化有温度达到熔点与继续吸热两个条件,二者缺一不可。如果晶体的温度达到熔点但不能继续吸热,晶体就不能熔化,仍然处在固态。如果可以从外界继续吸收热量,则晶体开始熔化,进入由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如冰属于晶体,像冰变为水那样,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的过程称为熔化,晶体开始熔化时的温度称为熔点。当冰的温度升高到冰的熔点(也叫冰点)时,并继续吸热,冰便从同态逐渐变为液态。温度等于熔点时,晶体的状态可能是固态,可能是液态,也可能是同液共存态。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09:09:32,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244107.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