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文
(14分)材料二:2013年4月28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又公开否认侵略历史,并称参拜靖国神社“理所应当”,明确表示允许内阁成员参拜。安倍与日本右翼政客的言行,引起相关国家强烈反对。中国、韩国、朝鲜等亚洲国家纷纷强烈抨击和严厉谴责。材料三:1970年12月7日,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跪在华沙尤太人隔离区所在地的纪念碑前。这就是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华沙之跪”。“华沙之跪”也成为联邦德国与东欧重归于好之路上的一座重要的里程碑,并为联拜德国在1973年9月加入联合国铺平了道路。材料四:二战后,美国利用单独占领日本的机会,从战略需要出发,积极扶持日本,为 日本经济发展创造了条件。阅读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以下问题:(1)二战后,中国、韩国、朝鲜等亚洲国家为什么强烈谴责日本政客参拜靖国神社,(2分)(2)历史不容篡改。请指出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的事件,(1分)后来日本又制造什么事件使二战达到最大规模?(1分)(3)概括说明二战期间和战后美日两国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二战后世界政治格局是怎样发展演变的?(2分)(4)综合上述材料,面对侵略的历史。德国与日本的态度有何不同?(2分)勃兰特“华沙之跪”对联邦德国国际地位的提高有什么重要的作用?(2分)对于日本的态度你有何感想?(2分)
题型:未知 难度:其他题型
答案
(1)日本一直不为侵略战争诚恳道歉,靖国神社供奉着二战时甲级战犯的牌位。(2)七七事变,日本偷袭珍珠港事变(3)由敌对,转变成战略合作伙伴。演变:二战后形成两极格局,1991年苏联解体后,世界格局向多极化发展。(4)态度:德国诚实面对历史并一直反思历史;日本一直不承认侵略历史,甚至否认侵略历史。作用:重塑国家形象,得到被侵略国家的谅解和接受,为德国加入联合国铺平道路。想法:历史已经证明,一个对历史没有正确认识的民族是很难对自己国家的前途作出明确的选择的;日本政府的错误立场,必然会受到历史的惩罚。(合理即可)
解析
本题考查的是中日关系等国际格局(1)根据题目中的二战限定语可知日本在战争中是法西斯国家这一背景来作答(2)考查的是抗日战争,日本在二战中针对美国发动了珍珠港事件,根据课本即可答出(3)考查的是美日关系的变化,学生一定要写出变化的内容,然后根据课本史实写出二战后由两极向多级的转变(4)根据图片内容可以看出德日截然不同的态度,德国的行为为其提高了国际形象,感想之题属于开放性试题,言之合理即可。
考点
据考高分专家说,试题“(14分)材料二:2013年4月28日,.....”主要考查你对 [井冈山会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考点的理解。
井冈山会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
井冈山会师:井冈山会师是指1928年4月28日(三月初九),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与朱德、陈毅领导的湘南起义和贺龙领导的南昌起义部分部队在井冈山的胜利会师,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的重要历史事件。根据中共湘南特委决定,两军会师后,合编为工农革命军第四军。会师确保了革命的星星火种,乃至后来形成燎原之势。
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背景:大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开始意识到掌握武装对于中国革命的重要性。经历了南昌起义,秋收起义的失败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必须放弃攻打大城市,走中国自己的革命道路。在文家市决策中决定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在三湾改编中确立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1927年秋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1928年胜利会师。2、过程:(1)1927年10月,1927年10月,毛泽东率领工农革命军到达井冈山,建立了革命根据地。(2)1928年4月,朱德、陈毅率领的南昌起义余部和湘南农民武装与毛泽东领导的秋收起义部队在井冈山会师,与毛泽东领导的工农革命军会师,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3)毛泽东总结井冈山斗争的经验,写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等三篇文章,理论上说明了中国革命采取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还提出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把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结合起来的“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它是把马克思普遍真理通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典范,标志着毛泽东思想的初步形成。3、历史意义: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与中国具体的革命实际相结合的光辉典范,从此提出了工农武装割据的革命理论,从理论上处理好了武装革命,根据地建设以及土地革命三者之间的关系,为中国共产党的发展指明了革命的道路和方向,从而摆脱了长期以来对苏联革命道路的迷信,开始走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即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实现了党工作中心的第一次历史性转移。从中诞生的井冈山精神已成为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共产党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事件:
井冈山会师(油画):
毛泽东为什么要到农村去建立革命根据地? 中国革命以俄为师,俄国十月革命道路是由城市到农村,而毛泽东却率秋收起义队伍去井冈山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这主要是由于不同的国情决定的,俄国当时是帝国主义链条中薄弱一环,中国却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无产阶级力量弱小,加之南昌起义后南下广东受阻,秋收起义攻打城市受挫,事实证明城市里敌人的力量强大。在当时敌强我弱、革命处于低潮情况下,加上起义部队遭到严重挫折,攻打和占领城市是不可能的。而以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作为落脚点,保存和发展革命力量,这是当时唯一正确的选择。
本文发布于:2023-02-04 08:51:51,感谢您对本站的认可!
本文链接:https://www.wtabcd.cn/fanwen/fan/89/240253.html
版权声明:本站内容均来自互联网,仅供演示用,请勿用于商业和其他非法用途。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
留言与评论(共有 0 条评论) |